回覆列表
  • 1 # 聽濤之語

    用手指劃過小殭屍它們就會落下來,然後有三秒的快速期限,這時候只要有堅果植物就可以擋住它們了。

  • 2 # 小虎妞15379

    我們打功夫世界僵博和火藥魔頭的時候都會出現飛行小鬼,我們只要按住螢幕中的指示用手指滑動小鬼身上的飛行器都能勾搭小鬼落下去,我們的反應速度和手速必須要快,要不然換小鬼就會把我們的房子給抄家這個時候,小鬼殭屍就會落下來,我們就可以用植物對它進行一番輸出

  • 3 # 狄飛驚

    沒有原因,落後就要捱打!這支神秘的虎衣藤牌兵曾兩次大敗沙俄,鎮壓新疆張格爾叛亂,在歷史上出盡風頭,卻在鴉片戰爭中慘敗給英軍,最終黯淡收場。

    虎衣藤牌兵據傳由康熙皇帝在1684年為了防禦火器下令組建的,這些特種士兵身穿虎皮條紋服,手持桐油浸過的藤牌,防禦時可以輕鬆抵擋弓箭,甚至是威力不強的鳥槍;進攻時則使用打滾進退之法,閃避火槍射擊,滾動到槍手身旁,揮刀近戰,實現以柔克剛。

    這支虎衣藤牌兵憑藉奇特的裝束、靈活的戰法,曾為清廷屢立戰功,在與沙俄的雅克薩之戰、平定新疆張格爾之亂中,虎衣藤牌兵英勇作戰,成為騎兵剋星,他們的虎皮裝束能驚嚇對方戰馬,還可以發揮“下三路”優勢,滾到敵軍戰馬旁“砍馬腿”。據說在雅克薩之戰中,藤牌兵“不喪一人”,而沙俄侵略者則死傷慘重,令敵軍聞風喪膽。

    這些戰術對付武器落後的雜牌軍不在話下,但對上洋人的先進武器就Game Over了。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英軍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腐朽落後的清軍面對洋人的新式槍炮一敗塗地,歷史戰績輝煌的特種部隊虎衣藤牌兵再度出場。

    1842年3月,清廷任命吏部尚書奕經為揚威將軍,從各地抽調軍隊組織浙東反擊戰。迷信的奕經路過杭州西湖關帝廟求了一簽,籤雲:“不遇虎頭人一喚,全家誰敢保平安”。

    三天後,兩支虎衣藤牌兵抵達浙江,恰巧與籤中的“虎”字相應,奕經大喜,認為這是老天爺保佑,只要讓兩支特種部隊打頭陣,定可旗開得勝。同時,奕經精心選擇,將進攻時間定在1842年3月10日四更時分,因為這天是難得的“四寅期”,即虎年虎月虎日虎時。

    最後,英明的奕經大人又任命屬虎的總兵段永福為大將,這樣就湊足了“五虎”,而“洋人”又含“羊”字,暗合“五虎捉羊”之意,仗還沒打,清軍就已經勝券在握了。

    戰鬥如期打響,清軍奉命進攻定海,英軍出城列隊而出,一無所知的虎衣藤牌兵使用慣用戰術發動進攻,其他清軍則持長矛和弓箭接戰,卻無一人攜帶鳥槍。

    英軍槍炮齊發,密集的火力讓清軍無法近身,神奇的藤牌完全不能抵擋槍炮的威力,很快敗退下來。戰罷,虎衣藤牌兵竟戰死600多人,而英軍僅僅一人陣亡,不可不謂慘烈。

    幾天後,英軍發動反擊,清軍再度大敗,虎衣藤牌兵死傷殆盡。面對英華人的新式槍炮,這支虎衣藤牌兵武器、戰術的落後暴露無遺,就此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虎衣藤牌兵的經歷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這是數千年來恆古不變的定律!而武器和戰術落後更可怕的是思想和制度的落後!

  • 4 # 鏡鑑青年

    在清朝開國後各項重大戰爭裡,名聲低調的“虎衣藤牌兵”,卻是一支曾經戰功卓著的英雄部隊。

    “虎衣藤牌兵”的建立,緣起於1685年的雅克薩戰爭。當時沙俄盤踞雅克薩,犀利的火槍更叫黑龍江流域的清朝軍民吃夠血虧。昔日鄭成功的部下林興珠,卻對康熙皇帝慨然一句“柔能制剛耳!”然後,一支以“柔能制剛”為作戰思路的“虎衣藤牌軍”,就此應運而生:在山東河南等地精選五百人,各個身手不凡的老兵,既能操縱火槍百發百中,還有一身肉搏戰功夫,關鍵是精通“快速滾閃”的作戰方式,能手持鋼刀藤牌,快速“滾閃”到敵人面前,然後手起刀落,殺倒一片。

    到了寒風烈烈的雅克薩戰場上,這支新生的部隊,更叫一同作戰的八旗老兵們開眼。射殺犀利的沙俄火槍,打在“虎衣藤牌軍”的藤牌上竟無效果,相反“虎衣藤牌軍”們一通“滾閃”,就快速撲到沙俄軍近前砍殺。自詡兇悍殘忍的沙俄哥薩克兵,幾次過招竟都被殺得大敗。特別是黑龍江上游阻擊戰上,“虎衣藤牌軍”戰士們持刀頂盾牌潛入江水,摸上沙俄竹筏發起襲擊,一頓硬碰硬血戰,零傷亡代價斬殺三十多名沙俄兵。還有十多個沙俄兵嚇得當場跪地,寧可乖乖投降,也絕不挨“虎衣藤牌兵”這一刀。

    自從雅克薩戰役的精彩亮相起,這支“虎衣藤牌軍”,就成了清王朝的寶貝疙瘩,哪裡有戰事就往哪奔,比如康熙至乾隆年間的平定準噶爾叛亂戰爭,虎衣藤牌軍也多次亮相。別管人員如何更迭,戰鬥精神卻從不變,鴉片戰爭前夜的“平定張格爾叛亂”戰場上,面對協助張格爾叛軍的浩罕國精銳騎兵,虎衣藤牌軍照樣勇敢亮刀,一頓大砍大殺,把浩罕國鐵騎砍掉一片,立下平定叛亂的大功。

    如此強大表現,也叫清王朝無比高興,甚至歷代統治者,也就從此有了個習慣:打不下來的仗,就調“虎衣藤牌軍”。到了1841年,鴉片戰爭打到白熱化,清王朝兵敗如山倒時,焦頭爛額的清政府,又一次想起了虎衣藤牌軍。

    於是,已經書寫了不少輝煌的虎衣藤牌軍,就在鴉片戰爭尾聲時,再度得到了召喚。對他們的到來,清王朝的上上下下,更是信心爆棚。主持浙東戰事的楊威將軍奕經,更在關帝廟求得好籤,籤雲“不遇虎頭人一喚,全家誰敢保平安”。似乎連老天爺,都要保佑虎衣藤牌軍再立新功。

    但是,這些翹首以盼虎衣藤牌軍捷報的朝廷大員們,甚至雄赳赳殺來的“虎衣藤牌軍”將士們,卻沒人能想到:他們引以為傲的裝備戰術,放在十七十八世紀著實厲害,可在十九世紀,卻已遠遠落伍。1842年3月10日,清軍以虎衣藤牌軍為先鋒,發起定海反擊戰,誰知意想不到的場面發生了,英軍犀利的火槍射擊,輕鬆就打穿了虎衣藤牌軍號稱刀槍不入的藤牌,可憐奮勇衝殺的虎衣藤牌軍戰士,一仗就陣亡六百多人。鴉片戰爭的恥辱結局,這仗打完,已成定局。

    這些英軍彈雨下衝鋒的虎衣藤牌軍戰士們,浴血護國的忠勇,當然不該遺忘。但落後捱打的教訓,卻是痛到警醒:一昧故步自封,就算強大如虎衣藤牌軍,捱打也難免。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廣陽雜記》

  • 5 # 冷兵器研究所

    虎衣藤牌兵是被誰號稱“清朝最強特種部隊”的?

    鴉片戰爭前,滿清真正的精銳是各種禁軍八旗部隊,比如騎兵為主的驍騎營,槍炮為主的火器營,專門進行山地作戰的銳健營。這些部隊擁有最好的裝備、最好的待遇和最受重視。驍騎營裡倒是有藤牌營,但這個藤牌營只是負責保護火炮。

    至於鴉片戰爭期間的所謂“虎衣藤牌兵”只是負責賣萌的存在了。

    清代的《皇朝禮器圖式》中記載了六種盾牌,分別為藤牌、綠營盾、綠營虎頭牌、綠營燕尾牌、綠營挨牌、綠營圓木牌。

    顯然,那種賣萌的虎頭牌是給綠營裝備的。八旗裡的藤牌兵也是漢軍擔任。清朝前期,滿清統治者可能讓綠營或漢軍裡有一支“最強特種部隊”?怎麼可能!

    簡單檢索了一下,所謂虎衣藤牌兵是清朝最強特種部隊的說法可能來自那篇什麼“福建藤牌兵大敗沙俄侵略者”的文章。

    文章的依據是說那支源自明軍的藤牌兵的藤牌能抵禦子彈,所以在對抗沙俄侵略者的雅克薩之戰中大顯神威。

    先不說雅克薩之戰中,其實沒有所謂藤牌兵大顯神威的記載。

    其實能抵禦火槍子彈的盾牌雖然真有,但不是那個小小的藤牌!

    《紀效新書記載有一種剛柔牌,是複合材料製成的盾牌,能在遠距離抵禦火槍的射擊。根據記載,剛柔牌重十五斤,用輕木做框,兩面蒙生牛皮,用釘子釘牢,牛皮表面為了防水,塗有灰漆和油。牛皮內夾有兩層棉被,兩層棉被間夾有一層用薄綿紙揉成的厚紙層。按照記載,在四五十步(60~75米)的距離上,火槍無法射穿剛柔牌,但三十步(45米)的距離上,剛柔牌就無法抵抗火槍了。而且最大的問題是價格太貴,一面要五兩銀子。

    顯然能抵禦火槍子彈的盾牌,根本和那個簡單的藤牌不是一回事。指望那個藤牌擋子彈,豈不是嫌棄自己活得太久了?

    簡單說拿著一面擋不了子彈的盾牌,去衝擊近代化的排槍陣列,真的是去找死了。

    慘敗是正常的,不慘敗才是怪事呢

  • 6 # 陳悅漫步海邊

    戴老虎帽、穿虎紋衣,一手持畫著老虎頭的藤牌,一手持大刀或者畫著虎紋的棍棒,這是清代軍隊體系中藤牌兵的經典形象,歷史上確曾存在過,但談不上最強,也談不上什麼特種部隊。

    (浙江、福建等省份,至今還能看到藤牌兵文化的遺存。圖為曾是明清海防重鎮的福建平潭地區的藤牌操)

    這種扮成老虎,在今天看來有些滑稽的軍隊,是源自明代戚家軍的制度,清代承襲明制,在綠營軍隊中也有藤牌兵。

    在冷兵器時代,藤牌兵確實是很威猛的存在,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步兵發展的最高形式之一。藤牌兵得名的藤牌,也是中國古代盾牌發展的最高形式。藤牌可以抗刀砍、斧劈,且外表面是向外突出的斗笠狀,又使劍弩不易扎中,具有很強的防冷兵器殺傷的防護力,同時藤牌是用老藤編織而成,比以往金屬材質、木製、皮革質的盾牌輕巧,便於步兵攜帶和舞動。又因為有藤牌所帶來的強大的防護力,可以使藤牌手不用著笨重的甲冑,行動更為便捷。

    藤牌兵另一項特點,就是仿生學,即模仿老虎。藤牌兵的帽子和鞋子,是今天幼兒著裝上常見的那種虎頭帽、虎頭鞋的樣子,藤牌兵的衣服則是黃色帶有黑色虎紋的布衣,稱為虎皮衣。前面有位朋友說過,只比老虎少條尾巴,事實上不對,因為正經的藤牌兵的衣服後面也有一條假老虎尾巴。除了藤牌兵的著裝是老虎外,藤牌的表面也會彩繪一個兇猛的老虎頭(具體例子中,經常會讓人覺得很萌,因為老虎鼻子的位置要裝飾一簇突出的立體的紅色絨球或者紅纓)。

    這身老虎打扮今天看起來太過浮誇,但在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倒也不是無能之輩。這種全老虎裝扮,在戰場上一大重要功能就是首先從心理上懾敵,還可以驚嚇敵方的戰馬。

    到了第一次、第二次鴉片戰爭時代,中國這種流傳百年的傳統步兵卻敵不過洋人,原因很簡單,在有關清代綠營軍隊的一些文獻中說得非常清楚,藤牌可以抗冷兵器的打擊,但是卻防不了槍彈炮彈。

  • 7 # 張生全精彩歷史

    一提到特種部隊,給人的印象就是充滿神秘感。他們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無不勝。這樣的部隊往往深入敵後,執行急難險重的任務,神兵天降,來去如風。

    現代戰爭中,特種部隊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其中最為大家熟知的就是美國的“海豹突擊隊”。

    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就是被美國特種部隊找到的;最近熱播的《紅海行動》也是講述中國海軍配合特種部隊成功撤僑的故事,感動了全體華人。

    (現代戰爭中的特種部隊劇照)

    中國的特種部隊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間的“虎衣藤牌兵”。

    “虎衣藤牌兵”的建立還有一則有趣的故事。

    康熙二十三,康熙召見建義侯林興珠,探討如何對付敵方火器的威力。林興珠因早年在鄭成功的手下效力,對剋制敵方的火器有一些經驗。林興珠說:“火器剛猛,可以採用以柔克剛之法,諸如滾被。”所謂“滾被”,就是用棉被。康熙再問:“滾被之外,更有何法?”林興珠說:“還有藤牌。”

    於是康熙命林興珠取來“藤牌”,現場演示其用法。“興珠持藤牌而舞,辟易萬夫。前躍八尺,後退一丈,不可敵也”。康熙命“善射者射之,數發皆不能中,矢未發已滾至面前,疾于飛鳥”。

    (虎衣藤牌兵畫像)

    康熙大喜,下旨組建“虎衣藤牌兵”。精選全國優質的山間野藤,編織成數百個藤牌。挑選善舞牌且身強力壯之人,給他們配備帶虎紋的戰服和利刃。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特種部隊的由來。

    “虎衣藤牌兵”在後來的戰爭中,曾兩次擊敗沙俄軍隊。

    在第一次雅克薩城戰鬥中,林興珠改進了“虎衣藤牌兵”的裝備,給每個“藤牌”加上了一層棉被。準備就緒後,林興珠率領數百名“虎衣藤牌兵”,隨彭春進軍雅克薩城。

    到達雅克薩城後,林興珠和大將彭春商議,兵分兩路。由彭春率大軍圍攻雅克薩城,林興珠率“虎衣藤牌兵”在外圍阻擊沙俄援兵。

    (特種部隊單兵裝備)

    在彭春大軍的猛烈攻擊下,雅克薩城內的沙俄守軍慌了神,急忙求援。沙俄派援兵乘船順黑龍江而來,林興珠下令藤牌兵入水攻擊,“眾裸而下水,冒藤牌於頂,持片刀以進”。藤牌兵在水下,用藤牌護頭,沙俄兵的火器便失去了威力。等靠近敵兵時,藤牌兵拔出攜帶的利刃,攻擊敵兵的腿部,“折其脛,皆踣江中,殺傷大半,餘眾潰而逸”,而藤牌兵毫髮無損。

    此戰,清軍依靠“虎衣藤牌兵”的出色表現,迫使沙俄頭目額裡克舍投降,並立誓再不侵擾大清邊境。

    兩個月後,沙俄背信棄義,再一次入侵雅薩克城,康熙命薩布素為大軍首領,林興珠率領藤牌兵協助,再剿沙俄兵。藤牌兵再一次大顯神威,痛擊沙俄,斬殺沙俄軍頭目額裡克舍。

    “虎衣藤牌兵”由此威名遠播,成為清廷手中的一支精銳之師。

    1841年,英軍進攻廈門,面對英軍的火炮和槍彈,“虎衣藤牌軍” 神威不再,幾乎全軍覆沒。這是為什麼呢?

    其一,當初建立“虎衣藤牌兵”時,對付的是敵方的鳥槍和弓箭。鳥槍的火力弱,子彈小,殺傷力不足,只要藤牌足夠結實,鳥槍的子彈是無法穿透藤牌的。

    弓箭的殺傷力就更小了,而且清軍在藤牌上浸了油,大大減輕了弓箭的著力強度。

    英軍在鴉片戰爭中使用了大炮,豈是一個小小的藤牌和一件虎衣能擋住的?

    其二,“虎衣藤牌兵”的裝備一直沒有改進。從康熙年間到道光,清廷一直閉關鎖國,固步自封,軍事技術和軍事裝備嚴重落後,用區區“虎衣藤牌兵”迎戰英軍,無異於以卵擊石,焉能不敗?

    還是那句話,“落後就得捱打”。

  • 8 # 老孫的火器工坊

    虎衣藤牌手的確是存在過得一支大清的特種部隊,他的主要作用是用來抵禦火槍的攻擊。

    關於它的來歷,有書《廣陽雜記》做了詳細的介紹,說是康熙二十三年冬,康熙帝在北京景山召見林興珠,當談及“火器之利,因問所以御之者”時,興珠回答說:“惟滾被為第一。”康熙問“滾被”為何物,興珠回答“即人家所棉被也”。康熙笑說:“是何能也?”興珠回答:“柔能制剛耳。”並詳言其進退滾閃之法。康熙點頭讚許,又問:“滾被之外,更有何法?”興珠答:“有滾牌,臣家有其器。”康熙帝立命取至,又問:“汝家有能用此牌之人否?”興珠召集家人六人,在康熙帝御前表演。“興珠年老,然持藤牌而舞,辟易萬夫。前躍八尺,後退一丈,不可敵也”。康熙帝“命善射者數人,以雹頭射之,數發皆不能中。矢未發已滾至面前,疾于飛鳥”。

    對此康熙皇帝大喜過望,遂下令組建了一支400人的藤牌軍,使用福建送來的藤牌和片刀。組建完成後,隨即參加了之後的雅克薩之戰,並取得優益的戰果。再之後,藤牌軍的人數逐漸擴充,並且穿上了標誌性的虎皮衣,以震懾敵軍。後來準噶爾叛亂,虎衣藤牌兵一進入戰場,四處打滾,見人就殺,見馬就砍,很快就把準噶爾精銳騎兵部隊打得四散,以至於戰馬看到這支奇怪的部隊的腿就發抖,四處奔逃。 可以說到乾隆後期,藤牌軍成了大清關內少有的可以近戰的部隊了。

    鴉片戰爭中,英軍進攻廈門,清軍以虎衣藤牌手出戰,但此時歐洲的燧發槍技術已經不是當年的輕型火繩槍,藤牌手手中的藤牌也不能再阻擋英軍的槍彈,於是藤牌軍在衝鋒的路上就已經倒了一大片。少數衝上去戰士在面臨英軍整齊的刺刀方陣時又是那樣的脆弱,最終在福建地區的虎衣藤牌手幾乎被英軍全殲。

    而在另一處戰場定海,虎衣藤牌手同樣發動了無畏的衝鋒,但是己方指揮官卻在雙方短兵交接之際下令開了炮。結果是沒打到英軍卻擊中了正在衝鋒的虎衣軍,在衝鋒中,虎衣藤牌兵戰死600多人,而英軍僅僅1人陣亡。最後藤牌軍軍心渙散,潰敗而逃。

  • 9 # 深度工場

    簡單說就是“快速滾閃”藤牌保護,快速低姿態進入戰鬥,以鋼刀手起刀落,劈砍對手。清軍認為“藤牌稍薄,雙層者加舊棉一層,單層者加舊棉兩層,堅固可用”。在雅克薩戰役,清軍虎衣藤牌兵以藤牌頂在頭部,手持鋼刀,突襲了沙俄軍隊的江船隊,殺傷對手30多人。在第2次雅克薩戰役,虎衣藤牌兵再次參戰表現優異。

    就是一直到道光年間打擊張格爾叛亂,也出動了虎衣藤牌兵專門負責砍馬腿。這些人身穿虎衣,連頭部都要包住,也是為了嚇唬對方的戰馬,增加自己的威懾力。在第1次鴉片戰爭當中,1841年浙東反擊戰中,虎衣藤牌軍負責突擊定海,結果在狹窄的街巷內遭到英軍集火射擊,混戰一夜,藤牌兵死亡600餘人,其餘逃出,英軍僅陣亡1人。

    1841年8月26日,英軍進攻廈門,和藤牌兵作戰,藤牌兵沒能沒能擋住英國第18步兵團的槍炮。在過去成千上百的虎皮軍,只要擾亂了對方的衝鋒陣型,騎兵衝鋒就容易被化解,而能近身對付騎兵的,都是步兵中的精銳,但是要對抗,英軍密集的熱兵器攻擊的確是不行了。

  • 10 # 薩沙

    虎衣藤牌兵最初是鄭成功麾下的戰士。

    說起來也沒什麼了不起,使用藤牌的軍隊在戚繼光時代是制式軍人,是鴛鴦陣的組成部分。

    鄭成功編組這支部隊,主要是用來突襲對付荷蘭火槍兵。

    當年荷蘭紅毛鬼都是用火繩槍。

    這種槍的射速非常慢,要幾分鐘一發,射擊精度不高,難以擊中高速運動的目標。

    鄭成功編組藤牌兵,要求他們迅速靠近敵人。

    一旦遇到紅毛鬼開槍,他們要果斷在地上翻滾躲避。

    至於藤牌不是用來擋子彈的,因為根本擋不住,主要是用來對付荷蘭人輕型火炮的霰彈。

    這種輕型火炮近距離殺傷力極大,一炮就是無數霰彈亂飛。

    事實證明,藤牌兵只要使用得法,效果很好。

    1661年,鄭成功登陸臺灣以後很快攻陷赤嵌城,隨後命令藤牌兵在山林埋伏荷蘭元軍。

    結果荷蘭援軍果然匆匆趕到,在近距離遭到藤牌兵的突襲。

    雙方相距太近,荷蘭兵匆匆開槍。藤牌兵急忙在地上翻滾躲避射擊,隨後站起以藤牌抵抗霰彈,用快刀斬殺紅毛鬼。

    此戰紅毛鬼援軍大敗,傷亡接近一半,狼狽逃回臺灣城。

    鄭成功是職業軍人,很會用兵,明白藤牌兵的缺點,只是用他們來突襲。

    清代,滿清也編組了藤牌兵,只是讓他們穿上有虎紋的衣服,更是氣派。

    虎衣藤牌兵參加過雅克薩之戰,表現很一般。

    事實證明,虎衣藤牌兵只能用於突襲不能用於強攻。

    雖然他們改進了藤牌:“雙層者加舊棉一層,單層者加舊棉兩層,堅固可用”,但仍然不能抵抗火槍的子彈。

    到了鴉片戰爭時期,這批虎衣藤牌兵又倒了大黴。

    當時英軍盤踞定海等浙江沿海,1842年道光皇帝命令反擊。

    清朝從各省抽調的援兵到齊後浙東清軍已達萬餘,另有鄉勇2萬餘人,但負責指揮的吏部尚書奕經仍然不敢隨便進攻。

    當奕經路過杭州西湖關帝廟時,去求了一簽。這支簽上寫道:“不遇虎頭人一喚,全家誰敢保平安”。奕經百思不得其解。

    後來,邊疆2支援軍趕到,都是藏族人。

    這些藏族人和當年的虎衣藤牌兵一樣,拿著藤牌,穿著虎皮紋路的衣服。

    奕經大喜,認為虎衣藤牌兵就是籤中必勝法寶,決定讓他們打頭陣,使用3萬多部隊猛攻。

    奕經將進攻的時間選在1842年3月10日四更時分,之所以把日期定在此時,是因為這天是難得的“四寅期”,即虎年虎月虎日虎時。

    在奕經看來,洋人都是羊,遇到虎自然就敗了,這同後來滿清編組的虎神營有異曲同工之妙。

    1842年3月10日,清軍首先反攻寧波。

    100多名藏族虎衣藤牌兵打頭陣,猛攻寧波西門。當時很多鄉勇已經混入城去,裡應外合,殺了西門的幾個英國哨兵,破壞了城牆上的大炮,順利入城。

    當時清軍大喜,認為寧波已經拿下。

    誰知道,英軍卻非常頑強,果斷佔據堅固建築和清軍打巷戰。

    一些英軍則爬上屋頂,向街道上射擊。

    英軍是久經戰鬥的老兵,他們一排排開槍,虎衣藤牌兵奮力衝鋒,但在排槍下死傷狼藉。

    事實證明,藤牌根本不能抵抗新式槍彈,一槍就被洞穿。

    虎衣藤牌兵在大量清軍配合下,勉強前進幾十米,逼近寧波縣衙,也就是英軍的指揮部。

    誰知道,這條街上,英軍架起了1門大炮,朝著街心密集的人群開炮,炮彈準確的打入清軍陣中,一時屍體堆積如山。

    衝在最前面的虎衣藤牌兵,幾乎全部被打死。

    其餘清軍士氣低落,紛紛潰逃。

    這100多虎衣藤牌兵,包括指揮官阿木穰在內全部慘死,無一生還,藤牌都被轟的粉碎。

    這100多虎衣藤牌兵沒有火器,所以根本就不能對英軍造成什麼威脅。

    英軍認為死於虎衣藤牌兵之手計程車兵,僅有1人

    同一晚,剩下的虎衣藤牌兵則負責反攻定海。

    結果同寧波一樣,虎衣藤牌兵帶著大量清軍殺入定海,很快又被密集槍炮打了出來。

    期間,招寶山炮臺英軍不斷炮擊。

    金川土守備哈克裡帶著剩餘的虎衣藤牌兵,仰攻試圖奪取炮臺。

    炮臺英軍發現以後,立即朝山下猛烈開炮開槍,將虎衣藤牌兵壓制住。

    這邊,突然一艘英國軍艦趕來,對準虎衣藤牌兵連續放排炮。

    虎衣藤牌兵不敵,傷亡慘重,在哈克裡帶領下潰逃。

    此戰大敗。

    虎衣藤牌兵大部分被打死,殘部只剩一二百人。

    5天后3月15日,英軍突然從寧波出動1200人,對準附近的清軍發動反攻。

    清軍將領朱貴和哈克裡,率領剩下的虎衣藤牌兵和清軍500多人拼死抵抗,被英軍包圍在大寶山,最終全軍覆沒,指揮官哈克裡也被打死。

    至此,虎衣藤牌兵全部被打掉。

    落後就要捱打。

  • 11 # 有時聊人文歷史

    明末‬鐵人兵

    藤牌兵見於荷蘭殖民者的記載,是作為鄭成功攻打荷蘭人要塞的先鋒部隊出現的。17世紀,荷蘭殖民者的主要裝備是滑鏜火繩槍。那個時期雖然已經出現了燧發槍,但受制於成本、維護維修,燧發槍仍然沒有大規模裝備,尤其是沒有在東亞的各個殖民侵略據點裝備。

    鄭成功麾下的鐵人軍是身穿全覆蓋鱗甲的赤腳藤牌兵,說到藤排,其實並不是純粹藤編的盾牌,在藤牌的背面是用泥灰等材料加固的。

    滑鏜火繩槍的有效射程最多隻有70米左右,裝填發射彈藥大致需要九個分解動作,裝填火藥很麻煩,因此這種武器射速較慢。此外,滑鏜槍打出的彈藥彈道並不規則,射擊精度也較差。這種武器的特點導致線列步兵戰術的出現,即大量的、集中的火槍步兵的齊射、輪射才能發揮這種武器的威力。

    最主要的是,17世紀的中國明朝是裝備滑鏜火繩槍的,對這種武器的弱點有一定的瞭解。

    17世紀的荷蘭殖民者屬於早期殖民者,這種殖民者在東亞的活動特點是——人數較少,火力、機動性不足,前哨據點非常依賴防禦工事,對於殖民線路的控制也不是很穩固。通訊技術落後,從歐洲本土到達東亞前哨據點,單程往往需要三個月以上的郵寄時間,因此也較難獲得援軍的支援。具體到荷蘭,雖然在爪哇島有大型據點,但荷蘭自身人口很少,兵力也相對較少,其殖民系統更偏重於貿易,而不是軍事征服。

    鐵人軍是專門的、最早登陸部隊,他們打赤腳就是為了搶灘登陸的。而他們的鐵甲可以幫助他們抵禦一部分火繩槍射擊傷害,直到他們衝進火繩槍兵方陣。荷蘭殖民者軍隊很少,不可能在前線部署大量的線列步兵。所以,理論上說,鐵人軍似乎可以剋制住西方的火繩槍兵。

    實際上,不能說這種剋制是假象,只能說左右這種剋制關係的因素太多了。敵軍的人數、陣型、對武器的操作熟練程度、甚至是氣候,都可以左右這種剋制關係。在真實的歷史中,也許鐵人兵發揮了作用。但最後,荷蘭人是因為被長期圍困而投降的。

    這和幾十年後的清軍雅克薩之役有些相似,中國的軍隊都是透過長期圍困,使敵軍投降。

    ‬清軍藤牌兵

    清朝建立後,大量的明軍戰術被吸納進清軍系統。

    火炮戰術是清軍最重要的技術引進,這讓他們在面對西北的蒙古遊牧民兵時佔得上風。與此同時,所謂的反火炮戰術也被引進了,這就是所謂的藤牌兵。當然,清軍本身沒有參與明朝與荷蘭的戰爭,對當時的情況不太瞭解,可能只是從結局上認為藤牌兵是有用的。上文說過,17世紀來到東亞的殖民者人數較少,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都在國力上具備壓倒性優勢,這種優勢可以彌補技術的落後。

    鴉片戰爭之前‬清軍的主要作戰物件

    毫無疑問是準噶爾蒙古人以及其他的亞洲內陸騎兵。蒙古人的軍隊是一支和清軍差不多的軍隊。康熙時代,準噶爾人的火槍普及率很高,超過清軍,基本是一支熱兵器部隊。到了雍正、乾隆時期,準噶爾軍的武器裝備已經斷崖式下跌,成了一夥兒散兵遊勇。清軍成為掌握技術優勢的一方。實際上清軍的軍事技術也正是在雍正、乾隆時期陷入停滯的。

    原因很簡單,那時清朝沒有強勁的對手了。

    ‬關於鴉片戰爭時代的英軍

    鴉片戰爭時期,英軍已經佔領了大量殖民地,英軍計程車兵構成主要是土兵——即殖民地士兵。

    這些士兵是殖民地政府招募的,他們的薪水是殖民地政府支付的,他們的薪水主要來自戰爭賠款,說的再直白一點兒,他們的薪水是算在南京條約的戰敗賠款裡的。

    所以,這樣的軍隊已經成為完全的殖民地軍隊,他們甚至不需要本土政府掏什麼錢。某種程度來說,鴉片戰爭是清朝與英屬印度的殖民政府——東印度公司之間的戰爭。英國在技術層面所做的只是授權(不是在說英國沒有責任,只是在說明這種戰爭的模式)。

    如此一來,本土政府的戰爭成本幾乎全部轉嫁到戰敗方。

    在鴉片戰爭時代,英軍的武器主要是燧發槍。不過,鴉片戰爭時代的英軍主要憑藉艦隊取勝。大規模的艦隊在海上實行襲擾戰術,讓清軍疲於防守,清軍盲目調集內地軍隊長途行軍,不僅無法殲滅敵軍,還使戰爭成本不停升高。

    在對付英軍之時,清軍將藤牌兵派上前線。卻遭遇慘敗,為何?

    英軍的武器裝備水平已經大幅提高,不僅是射擊水平,連近戰時採用的刺刀戰術也十分成熟。不過,老鐵們腦海中的畫面浮現不應該是一群金髮碧眼的英國士兵,那是誤解,實際上應該出現的是一個英國軍官率領的一群印度人,他們才是入侵清朝的主力。

    ‬為何穿虎衣

    並不是為了可愛。清軍認為虎衣可以讓敵軍戰馬產生恐懼,可以看出,這也是一種與騎兵作戰產生的經驗,很可能在過去曾經有用。但是對付非常成熟的大規模線列步兵,這種裝扮是沒用的。

    以往有人認為清軍之所以失敗是沒能近距離接觸到英軍,好像清軍可以在肉搏戰中獲勝。這種認知也是錯誤的,當時的清軍即便衝到了英軍陣地裡也很難取勝。因為當時的英軍有一套成熟的戰法,這種戰法來源於長期殖民擴張留下的實戰經驗,英軍對於如何對付冷兵器衝鋒是有戰術保證的。並且,因為英軍計程車兵構成主要是殖民地士兵,英軍也不會害怕戰損。

    ‬結局

    清朝對於英軍的裝備認知還停留在17世紀的荷蘭、沙俄時期。清朝對於英國軍隊的打法完全沒有了解,也就沒有相應的準備。這種認知導致了他們的戰術完全錯誤,以至於出現了派虎衣藤牌兵衝鋒這種哭笑不得的局面,結果也只能是個悲劇。海灣戰爭時期,伊拉克軍隊還停留在二戰時代,使他們的地面部隊遭遇到毀滅性打擊,也是這個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菱FXPLC資料處理指令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