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55388652470680

    數字能量1304代表數字的能量有1304個,這個個數越多說明你的數字能量越來越強大,所以要多多積攢你的能量

  • 2 # 註冊營養師王華

    我不研究中醫,對於黃芪本身的藥用功能,這裡不做探討,只是想和大家分享幾點小建議。

    黃芪是一種中藥材,它不屬於藥食同源的物質,也就是說不能作為普通的食品,所以我們看到它肯定是在藥房裡銷售的,而不會出現在超市裡。

    作為普通的人群,如果身體是健康沒有疾病的話,不建議將黃芪作為一種所謂的保健的原料來進行相關的製作,熬湯沖水等等。

    特殊的人群需要找到專業的中醫,那麼可能其中會涉及到有黃芪的成分,這自然是無可厚非的,所謂正規的中藥材來進行使用。

    另外還需要提醒一點,食品中是禁止添加藥品的。黃芪作為中藥材,也是不能夠隨意新增到食品中的。有時候會看到一些店家為了宣傳自己的高湯,用了多種秘製湯料,會說到新增數10味中草藥熬製,其實這種宣傳是違法的,食品中不允許添加藥品,大肆宣傳更不可取。

    而且普通的食品中如果新增一些特定的中藥材,可能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潛在危害,當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我們似乎也不必為了所謂的一點點美味而去冒險。

    尤其對於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說孕婦。那麼這樣的所謂的中藥,熬成的湯更是不建議喝的,潛在的風險你無法去承擔。

  • 3 # 南開孫藥師

    黃芪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以根入藥,藥用歷史悠久,其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屬於強壯補藥,具有益氣養元,養心通脈,扶正祛邪,強壯脾胃,排毒止痛、活血醫危之功效,對錶虛自汗、精神萎靡、氣虛內傷、四肢無力、體虛多汗、脾虛洩瀉、氣虛脫肛、浮腫癰疽等病症療效顯著,《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等多部醫藥古書都將黃芪列為益氣補虛的上品,在臨床上,黃芪同樣也是醫生用來治療虛症的有力武器。

    黃芪不僅有藥用價值,還含有一定的營養成分,如糖類、氨基酸、蛋白質、核黃素、葉酸以及鐵、鈣、磷、硒、鋅等多種微量無素,可謂藥食同源。藥理研究發現,黃芪含有黃酮和皂苷等化學成分,黃酮類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可改變血管通透性,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皂苷類成分則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並可擴張外周小動脈,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壓。

    此外,黃芪還含有黃芪多糖,可增強巨噬細胞和白細胞的吞噬功能,促進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的生成,抑制化學物質和放射線對白細胞的殺傷,從而調節人體的免疫功能,適用於化療後白細胞減少,生活質量降低,免疫功能低下的腫瘤患者;黃芪多糖還具有強心作用,可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保護心肌細胞,改善心血管功能,適用於病毒性心肌炎和心功能不全;黃芪多糖還可調節血糖,改善糖耐量異常,促進胰島素分泌,增加胰島素敏感性,保護受損的胰島β細胞,預防糖尿病發展,還可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和心肌細胞,促進腎臟微迴圈,降低尿蛋白,保護腎功能,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併發症。

    最後,黃芪中分離出的這些活性成分確實具有一些功效,也開展了很多實驗研究,但是絕大多數的實驗都是用分離出來的活性成分進行細胞或動物實驗,這些實驗最終只能從理論上證明,黃芪中的某種成分可能與免疫系統、心血管系統或內分泌系統等生理過程有關,但不能充分說明黃芪對人體有某種作用,而這些在細胞或動物實驗中的效果在人體中是否存在、是否有生理意義、安全劑量是多少等結論,必須透過進一步的臨床試驗來證實,總體上講,黃芪泡茶是相對安全的,但不要對用它治病抱有太多期望,小劑量用於保健即可。

  • 4 # 橘井主人說健康

    黃芪,屬於豆科植物黃芪和膜莢黃芪的根。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生黃芪、炒黃芪、蜜制黃芪、酒黃芪等不同種類的黃芪養生功效各有不同,而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其對於身體的好處也有不少:

    中醫看黃芪

    整的來說,黃芪味甘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益氣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託毒生肌的功效。

    對於氣血不足,表現為身體虛弱無力、面色萎黃、蒼白,頭暈、心慌、氣短等症狀服用,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對於脾虛導致的慢性腹瀉,表現為大便臭味淡、食慾不振,身體虛弱無力者也可調治;

    對於肺氣不足導致的慢性咳嗽,咳嗽聲音低微,伴隨氣短,稍微運動、勞累就發作、加重者有調理作用;

    對於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腎下垂等器官脫垂性疾病也有調理作用;

    對於愛出汗,表現為稍微運動就出汗,晚上睡覺出汗多的人,也有良好的調理改善作用;

    對於面板長瘡,潰爛後久久不能癒合者,能夠促進膿血排出而癒合。

    對於生黃芪來說,調理出汗多、長瘡久久不能癒合以及水腫效果比較好;

    對於炒黃芪來說,對於慢性腹瀉,脾虛腹脹,食慾不振效果較好;

    對於蜜制黃芪來說,補氣養血的效果較好,對於肺氣虛、身體虛弱,氣虛大便無力而便秘者,效果比較好;

    對於酒黃芪來說,對於器官脫垂類疾病的調理效果比較好。

    現代醫學看黃芪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黃芪具有以下的好處:

    1.可以調節人體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

    2.具有抗衰老、抗氧化、促進人體蛋白質合成更新的作用;

    3.能夠促進人體的血液細胞的生成,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

    4.能夠減慢心率,提高心臟肌肉的耐缺氧能力;

    5.具有抗血栓的作用;

    6.具有抗病毒的作用,比如副流感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

    7.具有抗癌、抗關節炎症、鎮痛等作用。

    注意

    對於體內邪氣較重,氣虛較輕,比如身體肥胖、怕熱、說話聲音高亢有力、情緒急躁易怒者,就不適宜服用。服用後對身體有害無益!

  • 5 # 左撇子說醫

    黃芪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它具有藥食同源的作用,在我們廣東人們經常用黃芪來煲湯補身體,特別是用來煲老母雞,具有補氣益血的作用,特別適合那些大病初癒的患者飲用。那麼,如果我們平時用黃芪來泡水喝,那麼對人體又有什麼好處呢?下面我們就說說一說黃芪的作用和功效。

    對於黃芪有什麼作用與功效,在許多醫書中都有記載,下面我們就摘取《中藥大辭典》的介紹,裡面介紹道:黃芪補氣固表,託毒排膿,利尿,生肌。用於氣虛乏力、久瀉脫肛、自汗、水腫、子宮脫垂、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瘡口久不癒合等症。

    從以上記載可知,黃芪主要有補氣、利尿、生肌、排膿、固表等作用,也有記載可以用來治療糖尿病。中醫認為,糖尿病又稱為消渴症,而治療消渴症的一些藥方,比如參芪降糖顆粒、消渴丸等裡也有黃芪這一味中藥。

    另外,現代藥理研究也有發現,將家兔口服黃芪,可以使血糖明顯下降,這是因為黃芪可透過增加糖原合成酶活性、胰島素受體底物活性、蛋白激酶B和蛋白激酶C活性,使糖原合成酶增加而發揮增加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糖的作用。

    也有記載胡適在在1920年被診斷為晚期糖尿病,當時西藥無藥可治,而北京名醫陸仲安用大劑量黃芪治好了胡適的糖尿病。

    由此可見,黃芪除了補氣的作用外,的確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但是就治療效果來說,目前在臨床上治療糖尿病最主要的辦法還是以西藥為主,因為西藥起效快,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特別是對於一些高血糖患者,血糖高到危害人生命時,服用西藥可以迅速降低血糖,改善患者的危急情況。

    而中藥治療糖尿病,主要是調理作用,對症治療,透過中藥調理身體,從而改善糖尿病“三多一少”的臨床症狀,以及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從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因此,雖然說黃芪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對治療糖尿病也有一定的功效,但是單單服用黃芪一味中藥來治療糖尿病,那是不切實際的,對於治療糖尿病的效果並不顯著,這還是需要諮詢中醫師,辨證開方才能更好的改善糖尿病的症狀或者併發症。當然,中西醫一起結合醫治的話,對於治療糖尿病效果會更佳。

    透過以上的講解,我相信大家對黃芪的作用和功效都有一定的瞭解,平時多飲黃芪水可以達到補氣固表的作用,能夠增強身體的抵抗力,還有利於預防糖尿病,可以說好處還是蠻多的。

  • 6 # 健康界

    黃芪是我們生活之中非常常見的一味中藥,它具有藥食同源的這一作用,我們廣東的人們經常用黃芪來煲湯補自己的身體,特別是用來煲老母雞,具有補氣益血的這一作用,特別的適合那些大病初癒的患者進行飲用。

    臨床上面根據相關的研究有所發現,黃芪可以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從而起到輔助調控自身血糖的這一作用。

    此外,黃芪還有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強心、利尿、降壓、保肝、擴張自身的血管、改善自身的血液迴圈、減少蛋白尿的作用,這對於有糖尿病、高血壓以及心腦血管類疾病的人都是非常有益的。

    而且黃芪有什麼作用與功效,在許多醫書之中都有所記載,下面我們就摘取《中藥大辭典》的相關介紹,裡面介紹道:黃芪補氣固表,託毒排膿,利尿,生肌。

    用於氣虛乏力、久瀉脫肛、自汗、水腫、子宮脫垂、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瘡口久不癒合等症狀。

    從以上的記載我們可知,黃芪主要就是補氣、利尿、生肌、排膿以及固表等相關的作用,當然也有記載可以用來治療糖尿病。中醫則認為,糖尿病又稱為消渴症,而治療消渴症的一些藥方,比如:參芪降糖顆粒、消渴丸等症狀也有黃芪這一味的中藥。

    此外,現代藥理研究也有所發現,口服黃芪,可以使自身的血糖明顯下降,這也是因為黃芪可以透過增加糖原合成酶活性、胰島素受體底物活性、蛋白激酶B以及蛋白激酶C活性,使糖原合成酶增加從而發揮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自身血糖的作用。

    當然也有所記載胡適在在1920年被診斷為晚期的糖尿病,當時西藥無藥可治,而北京名醫陸仲安用大劑量黃芪治好了胡適的糖尿病。

    由此可見,黃芪除了補氣的作用之外,的確也具有降低自身血糖的這一作用。但是就治療的效果上面來說,目前在臨床上面治療糖尿病最為主要的辦法還是主要以西藥為主,因為西藥起效比較的快,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這一作用。

    特別是對於一些高血糖的患者,血糖高到危害人生命的時候,服用西藥可以迅速地降低自身的血糖,從而改善患者的危急情況。

    而中藥治療糖尿病,主要就是一種調理的作用,對症進行治療,透過中藥來調理我們的身體,從而改善糖尿病“三多一少”的臨床症狀,以及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從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因此,雖然說黃芪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對治療糖尿病也有一定的功效,但是如果單單的服用黃芪這一味中藥來治療糖尿病。

    那這絕對是不切實際的,對於治療糖尿病的效果並不是特別的顯著,這還是需要諮詢相關的中醫師,辨證開方才可以更好地改善糖尿病的症狀或者是併發症。

  • 7 # 明德自在

    黃芪補氣固衛,生黃芪託毒生肌,補益選用炙黃芪。黃芪黨參枸杞子當歸組成三兩半燉雞燉鴨吃的好。從黃芪生脈飲看多吃可能會對血壓和心率有一定影響。

  • 8 # wangchuanhangys

    黃芪又稱“小人參”,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味中藥材。黃芪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有益氣固表、補氣昇陽,託毒生肌,利水消腫的功效;根據其炮製方法不同,適用的病症不同:生黃芪多用於自汗、盜汗、血痺、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等症;炙黃芪適用於內傷勞倦、脾虛洩瀉、氣虛、血虛、氣衰等症。

    黃芪因其補氣效果佳、價格實惠、口感甘甜,成為深受華人喜愛的一味中藥,和“保溫杯裡泡枸杞”一樣,黃芪代茶飲也成為一種“時尚養生法”。

    黃芪水到底有什麼功效?常喝對人體有什麼好處呢?

    1、補氣

    可以改善乏力、氣虛等氣虛症狀;

    2、增強免疫力

    黃芪本身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如黃酮類、多種氨基酸、葉酸、鋅、硒等,能夠提高身體防病能力;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飲用黃芪水不僅補氣還可提升正氣,也就是西醫講的增強免疫力。感冒流行的季節,飲用黃芪代茶飲還可減少感冒的次數、改善感冒症狀,縮短病程等。

    3、強心利尿

    黃芪可以保護心血管,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還可以利水消腫,降血壓;高血壓、心臟病的患者可以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適當飲用黃芪水。

    4、調節血糖

    黃芪中含有黃芪多糖,動物實驗發現黃芪多糖有雙向調節血糖的作用,能明顯對抗腎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血糖水平升高。

    儘管黃芪好處多多,但不是人人適合的,以下幾類人就不適合飲用黃芪水:

    1、孕婦

    一方面,很多孕婦有陰虛的症狀,黃芪可加重這些“上火”的症狀,比如面紅、心煩、睡眠差或失眠、咽痛、血壓升高或頭暈等;另一方面,黃芪水有導致滑胎的可能。

    2、陰虛、溼熱者

    可能會加重陰虛、溼熱的症狀。

    3、感冒發熱者

    因為黃芪固表,抵禦外邪入侵,但當身體已經感受外邪的時候,固表就可能變成閉門留寇,把病邪關在體內。

    總的來說,黃芪是一味中藥,要在醫生指導下飲用,不可擅自服用,更不能長期大量飲用;包括以上提到適用的疾病,黃芪水也只能起到輔助或者保健的作用,不能因此就停用常規用藥。

    文:焦薇薇/王傳航教授

  • 9 # 李燕主任

      黃芪屬於一種溫補性的中藥。不同的服用方法有不同的功效。生用黃芪,主要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脫毒、生肌的功效。用黃芪泡水喝可以用於身體虛弱的自汗,盜汗浮腫、癰疽不潰等症狀。並非所有人群都適合使用黃芪,比如有以下症狀的不建議使用:表實邪盛、食積停滯、肝鬱氣滯者。

  • 10 # 每日必有一得

    中藥黃芪是一味補藥,一提起他都知道是用來補虛的。黃芪主要補哪裡的虛呢?主要補肺虛,脾氣虛,那麼肺虛有什麼表現一般有咳嗽,吐痰,容易感冒,用來預防感冒的玉屏風散就有他。 脾氣虛具有少氣懶言四肢乏力,大便溏薄的,補中益氣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黃芪可以用來補血主要理論依據是氣能生血,在當歸補血湯裡面就是用大劑量的黃芪配伍少許的當歸。現代藥理研究黃芪具有治療蛋白尿的作用,也是根據黃芪具有補氣固攝的作用。黃芪還可以用於治療瘡瘍,具有生肌的作用。所以說黃芪的作用太多了。所以可以常常喝點黃芪,但是對於實證並有高血壓的病人是不適合的,所以要想喝點黃芪,必須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應用,畢竟黃芪是中藥材,是藥三分毒嘛。

  • 11 # 大家健康

    自古以來,黃芪便有“補藥之長”之稱,其味甘、性微溫,歸脾、肺二經,有補氣昇陽、利水消腫、益胃固表之效。黃芪常用來泡水喝,其補氣效果尤佳。相較於人參等同具有補氣之性的藥材來講,黃芪補氣力雖不及人參,但其作用力相對溫和,沒有人參那麼迅猛,且有補益五臟之效,應用更為廣泛。

    黃芪的好處

    1、補益肺氣

    黃芪入肺經,性微溫,有補益肺氣之功,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力。適用於因肺氣不足、衛外不固,導致外邪趁虛而入,引起感冒、流鼻涕、咳嗽喘息、鼻炎、四肢無力、少氣懶言、面板斑疹等症狀。

    2、補脾益氣

    黃芪味甘、入脾經,適用於因脾氣虛弱、脾胃運化無力,導致的胃痛、腹脹、腹瀉、嘔吐、乏力、氣短、食少便溏等問題。常喝黃芪可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正常,適用於消化道疾病的人群飲用。

    3、溫陽補氣

    黃芪性溫,有溫補陽氣、升舉陽氣的作用。可以緩解因心陽不足,無法推動血液執行導致的心悸、胸悶、畏寒肢冷等症;以及由於陽氣下陷導致的久瀉脫肛、臟器下垂、神疲乏力的症狀,從而改善體質。

    4、生血活血

    黃芪甘溫純陽,其用有五,…...活血生血……,五也。

    ——《本草綱目》

    黃芪有益氣溫陽的作用,可以促進血脈執行,改善血液迴圈,生血活血,適用於頭暈、頭痛、心悸、胸悶、手足麻木等證;以及由於氣血不足導致的貧血、面色蒼白、神疲乏力、食少懶言等問題。

    5、生津止渴

    黃芪有健脾益氣、生津止渴、利尿消腫的作用,適用於氣虛津虧、消瘦、煩渴、畏寒、肢冷、水腫等症狀,有調節血糖的作用。

    6、固表止汗

    黃芪補脾肺之氣力強,有很好的收斂之效,可以固攝體液不外洩,適用於因衛氣不固導致的自汗、盜汗、多尿、慢性出血、遺精、滑精等問題。

    7、溫經通絡

    黃芪性溫補氣,從而可以活血行血、溫經通絡、散寒除痺,適用於因氣虛血瘀導致的筋脈失於濡養,證見肌肉麻木疼痛、關節腫痛、關節炎等。

    8、託毒生肌

    黃芪有“瘡家聖藥”的稱號,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常用於因氣血虛弱導致的瘡瘍日久不愈、或潰後久不收口,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口腔潰瘍、面板潰爛等證,並伴有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面色蒼白等問題,也有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不適合飲用黃芪的人

    黃芪性溫、略燥,有昇陽之功。因此,若是內有實熱、氣機鬱滯、肝陽上亢的人群需要減少黃芪的用量,以免引起上火。另外可以在黃芪水中加入行氣、清熱、利溼的食材配合飲用。下面推薦一些適合黃芪的搭配:

    黃芪的搭配黃芪陳皮粥:黃芪煮水後,加入大米和陳皮,煮粥食用。——作用:健脾行氣。黃芪紅棗茶:黃芪與紅棗洗淨後,煮茶飲用。——作用:補氣止汗。黃芪山楂茶:黃芪與山楂沖洗後,加沸水沖泡片刻,即可飲用。——作用:益氣活血。黃芪桑葉茶:黃芪與桑葉取相同比例,煮水飲用。——作用:補虛助眠。

  • 12 # 醫路19秒

    很多人平時沒事就買點黃芪泡水喝,“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裡泡枸杞”,這裡往往還放著黃芪。那麼常喝黃芪對人體有什麼好處呢?

    如果拿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來說的話,黃芪的營養價值很高,含黃芪皂甙、黃芪多糖、多種氨基酸、葉酸及硒、鋅、等多種營養元素。能提高改善心腦血管迴圈、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降壓、延緩衰老等多種作用。如果單單這麼看的話,感覺每個人都很需要它,甚至是多多益善。然而實際上,我們看黃芪,應該把它當成一味中藥來看待,而不是保健品。

    從中藥的角度來看黃芪,它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呢?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肺、脾、肝、腎經,具有補氣健脾,利水消腫,固表止汗,託瘡生肌、安胎的作用。用於治療氣虛乏力,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癰疽難潰,久潰不斂等病證。可能有些看不懂這些都啥意思,我們換個通俗的說法來介紹一下。

    一、黃芪能夠補氣,不少人都認為自己氣虛,所以需要泡點黃芪水喝。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喝,有些人一喝就容易喉嚨痛。這是因為黃芪是偏溫熱的補氣藥,尤其是用炒過後的黃芪,對於陰虛火旺的人更是不適合一喝就喉嚨痛,甚至冒痘或便秘的。而對於那些氣虛,容易感冒,平時出汗多的人,黃芪就很合適,可以適當多用黃芪泡水喝;

    注意:並不是所有的陰虛火旺的人都不適合吃黃芪,比如當歸六黃湯就是用來治療陰虛火旺盜汗的,裡面雖有黃芪,但是除黃芪、當歸外,另外的五味藥都是比較涼的。所以需要配伍使用,難度相對大,所以對於陰虛火旺的人一般不建議吃黃芪)

    二、黃芪能夠健脾,對於脾胃虛弱,胃口較差,倦怠,乏力,面色萎黃的人就比較合適。我們常說的歸脾丸,補中益氣丸,人參健脾丸等都含有黃芪。自己也可以簡單地用黃芪加點紅棗泡水喝,補氣健脾要用炒過的黃芪,效果會更好。如果氣色差一些的,可以加當歸一起泡水喝,就是可能當歸味道重一些,不太好喝;

    三、黃芪能夠消腫利尿,對於水腫病人比較合適,比如急性腎炎或慢性腎炎出現的陽虛水腫。如果自己分不清是陽虛水腫還是陰虛水腫,這裡教大家一個方法。用手按壓水腫的地方,凹陷下去比較久才恢復的,就是陽虛水腫,如果按下去馬上按下去的,那就不是陽虛水腫。有一些腫得不太明顯,所以不好區分。可以看看有沒有出汗,如果出汗多,又有水腫,那這種就非常合適了。對於利水消腫,用生黃芪效果好,而且用量可以大一些,幾十克都可以。

    四、黃芪能夠治療面板潰破久不愈,面板久潰不愈很大原因是機體的正氣不足,抵抗力低下,所以恢復慢。黃芪能夠補正氣,昇陽氣,所以能夠提升免疫力,加速傷口癒合。

    五、黃芪還能用於安胎,對於一些孕婦中氣下陷出現胎動不安,黃芪配合白朮、砂仁等能夠補氣安胎。當然如果出現胎動不安,就不要自行隨便搗鼓,應及時就醫。

    可能說了這麼多,還是有些人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吃黃芪,或者不知道吃了黃芪有什麼作用。我再給大家舉幾個黃芪常用於治療的一些現代病,比如老年性的氣虛便秘,慢性鼻炎,骨質疏鬆,慢性腎病,更年期綜合徵等等。

    如果不知道自己是否適合,很簡單,可以先用生黃芪泡水喝,看看喝了之後,人更有勁了,還是喉嚨痛。如果更有勁,說明喝對了,可以自己嘗試加一些枸杞、紅棗等等,試試是否合適。如果喝了之後喉嚨痛,也不用馬上說自己不合適,往裡加點西洋參或者麥冬、玉竹等偏涼的補氣滋陰藥。如果吃了覺得自己精神狀態可以,那就可以繼續吃;如果吃了之後還是不好,覺得熱,就繼續加些涼的,比如菊花,或者黃芪少放點;如果覺得偏涼了,那少放點涼的;試過多次,還是不適合,那就別吃了。

    總結一下,黃芪有生黃芪、炒黃芪和蜜炙黃芪之分,生黃芪適合補氣利水,炒黃芪比較適合補氣健脾,蜜炙黃芪比較適合補氣潤肺。黃芪雖然是偏溫,但是加點涼的,可能就不溫了,想要它補氣或提高免疫力,一般都合適。但要記得一點:人的體質是會變的,所以喝黃芪水的時候,也應跟著調整,不要喝著喝著喉嚨冒火了。

  • 13 # 中醫科院藥學博士

    每一味中藥背後,都有一個傳奇故事,跟藥學博士透過本草故事學習本草功效。

    黃芪是中醫最為常用的藥物之一,也是人們尤其是中老年人們養生茶中最常見的配伍中藥之一。

    那黃芪,經常單用或和其他中藥(藥食同源也可以)泡水喝有什麼好處呢?

    讓我們先從一個關於黃芪的傳說故事瞭解下黃芪有什麼功效。

    黃芪藥用的傳說

    有關於黃芪名字的傳說,最多見的就是與一位名叫戴糝的醫者有關,就是因為他為了救治墜崖兒童而身亡,鑑於戴糝時年約60歲,且面色發黃,為紀念戴糝,所以就將其墓旁長出的一種重要叫做黃耆。耆,在古代是60歲老者,也有長者的意思,也有說其意應還包括黃芪為“補藥之長”的意思,個人認為這有點牽強附會。

    另一個流傳比較廣的和黃芪有關的故事應該是記載於《新唐書》裡的許胤宗傳裡許胤宗的故事,其大致情節如下——

    許胤宗在南朝陳做事的那一段時間,任新蔡王參軍一職的時候,由此柳太后身患卒中,牙關緊閉不能會說話,而脈沉到摸不著。

    但是,許胤宗精通醫道啊,知道這應該是柳太后陽氣虛,所以氣血不足不能流通,這時候口緊閉,也喝不得湯藥,怎麼治療?

    許胤宗的辦法,就是用黃芪和防風二藥水煎出幾十碗熱湯,全部放到柳太后臥榻之下,以黃芪+防風之藥氣燻蒸太后之口鼻、面板等。

    後也要求御醫們照法辦理,如此滿屋藥味燻蒸瀰漫一晝夜,太后漸漸甦醒,並日漸痊癒。

    這黃芪和防風一起用藥有什麼道理呢?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和清代黃貫繡所著的《本草求真》中都認為黃芪為“補藥之長”、“補藥之最”,而柳太后疾患卒中,是年老且體弱、氣血失養導致的。

    針對此,許胤宗用黃芪,因其性平微溫,藥性平緩平和,善補氣昇陽、固錶行滯;而防風呢,性微溫,善散風勝溼止痛。

    金元四大家之一、中醫脾胃論創始人李東垣認為:黃芪得防風,則補氣之功效愈大。黃芪和防風配伍,既能補氣固表而強健身體,還能散風行滯而調氣血,正適合柳太后的病理。

    而柳太后口齒緊閉不能服藥,許胤宗就醫黃芪防風之水煎液置於臥榻之下以燻蒸瀰漫透過鼻息和面板吸收,熱的藥氣還能溫通經絡,促進氣血執行,還能潤澤肌膚、開毛竅,增強肌膚微迴圈,促進藥物吸收,所以一晝夜就能見效,並徐徐痊癒。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明白了黃芪之補藥見長的特性,那黃芪究竟是黃芪還是黃耆呢?那麼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功效呢?請接著往下看——

    黃芪還是黃耆?——黃芪之名稱考證

    黃芪作為常用中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

    而黃芪之名,官方的名稱黃芪或黃耆,均可。

    在《神農本草經》裡記載為“黃耆”。

    李時珍對黃耆名字的解讀為:“耆,長也,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

    但是,對於黃耆/黃芪的稱謂,從歷史上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從《黃帝內經》到清代道光年間(約1833年)前2000多年的時間裡,古代中醫古籍歷代本草都記載為“黃耆”為官方之正名。

    從清代醫家楊時泰在他的醫書《本草述鉤元》中開始稱“黃耆一作芪,八月採根...”云云,便有了黃耆與黃芪互用的階段。黃耆和黃芪互用一直延續到建國後的1963年,當年的《中國藥典》首次將“黃芪”作為收錄名,自此黃芪就成為這一藥材的正名,一直延續到今天。

    所以,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名義所長、工程院院士肖培根等認為現在將黃耆之耆簡寫為芪,耆和芪乃一脈相承。

    以上為黃芪正名完畢,我們再說說黃芪之別名。

    黃芪的別名,有按照產地得名的,像憲州黃耆、白水耆等。但黃耆在本經上的上品,就有好幾個,像山西、蒙古生產的比較佳,所以有了山西黃芪和蒙古黃芪之名稱。

    黃芪的別名,也有以形態而得名的,像綿芪、柴芪、獨根、二人抬等。像元代的《湯液本草》中對綿芪的描述就是:“味甘如蜜,兼體骨柔軟如綿,能令人肥”。

    相對於綿芪的柔韌特性,如果黃芪呈現為堅硬如柴,市場上就叫“柴芪”,一般為人工栽培年限較短的膜莢黃芪。

    也有按照習慣沿用的,像因為戴糝而稱作戴椹、獨椹等。

    黃芪:補藥之最,兼能扶陽

    黃芪作為從《神農本草經》時期就開始使用的常見中藥,在古代就有了記載和使用,在補虛方面也有很多用法,像以補虛來益氣固表,利尿、生肌、託毒排膿等。

    具體來說,黃芪作為補藥之最,在補氣的同時還能扶陽,適合氣虛自汗的人使用。但是,黃芪的用量大小關係到功效的不同作用。

    黃芪輕用則升壓,重用則降壓,量少可利尿,量大則可減少。

    黃芪正氣虛時刻用量大,正盛邪實時用量要少。

    黃芪,生用可固表止汗,治療盜汗,走表達肌膚。

    黃芪,炙用,則補脾益肺,走裡,用於清氣下陷、氣血失血等症。

    而黃芪與許多中藥配伍適用於多種功效,不同時期不同的中醫流派也有對黃芪藥用的不同。

    具體說來,黃芪,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膜莢黃芪或蒙古黃芪的乾燥根,味甘性溫,入脾肺二經,被《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有補氣昇陽、固表止汗、託毒排膿、利水消腫和生肌的功效。

    歷代本草都稱黃芪味甘、溫、性平、無毒。

    但願上述回答對你認識黃芪養生和藥用有幫助。

  • 14 # 養生雜誌

    一、黃芪泡水,補氣為先

    現在氣虛的人比較多,主要表現為懶言少語,聲音低微,容易疲乏,呼吸短促,總覺得氣不夠。這類人上班族一抓一大把,老師這類講話很多的人也容易氣虛。

    而黃芪,被稱為“補氣之首”,都說保溫杯裡泡枸杞,其實加點黃芪,能更好地保養身體。“人活一口氣”,氣足了,才有活力。

    二、黃芪泡水,治脾氣虛證

    脾氣虛,就是我們說的脾胃虛弱。容易出現食慾不振,飯後腹脹,便溏,精神倦怠,形體消瘦等。

    黃芪之所以被尊為補氣中藥裡的老大,就是因為各種氣虛都能補。脾氣虛的人,可以用黃芪、黨參、茯苓、芡實等一起煎服,不方便的話,直接泡水喝也可。

    三、黃芪泡水利水消腫

    有的人早上起來眼袋大,有的人腿部容易腫脹,還有一些高血壓、糖尿病人容易水腫,這樣的人群,都可以試試黃芪泡水喝,因為黃芪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它的主治症裡,就包括水腫。糖尿病水腫的話,加上葛根一起泡更好。

    四、黃芪泡水,強壯身體

    黃芪除了補氣、利尿外,還能生肌。實驗證明,喝黃芪水體重可增加,體內白蛋白和血清蛋白也會明顯增長,有強壯身體的作用。

    五、黃芪加當歸,大補氣血

    黃芪補氣,當歸補血。這兩者搭配,是氣血雙補的良方,“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有個著名的補氣血方就叫黃芪當歸湯

    黃芪30克,當歸、紅棗各10克。

    1、將黃芪、當歸、紅棗洗淨,加水適量,煎煮40分鐘,取汁;

    2.藥渣再加水適量,煎煮30分鐘,取汁,合併藥汁。在每日的清晨飲上一碗即可。

    作用:補養氣血,可用於氣血不足所引起的面色萎黃、頭昏目眩、瘡瘍及不收口、關節疼痛等症的輔助食療。

    六、黃芪泡水,陷者舉之

    這一點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中醫說,重用黃芪以升陷,陷是指臟器下垂,比如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等,還有肌肉萎軟、呼吸困難、眩暈等氣虛下陷者,用黃芪泡水喝也有很好的調理作用。當然,比較嚴重的話,需要看中醫,根據不同情況,用黃芪搭配其他材料一起治療。

    七、慢性腎病黃芪醫

    慢性腎炎有個難題,就是尿中有蛋白,這是因為腎臟總是在漏蛋白。這和脾氣虛有關,脾氣不足就固攝不住人體的精微物質。而黃芪可補脾氣,將黃芪開水悶泡當茶喝,可以起到一定的調養作用。

    黃芪泡水要注意幾點

    1、黃芪分為生黃芪和炙黃芪

    生黃芪補氣、消腫利尿、排膿止痛,用於盜汗、浮腫以及便血等;炙黃芪補中為主,主要補脾胃之氣,用於便秘、脾虛以及臟器下垂等。另外,一般生黃芪不易上火,炙黃芪可能上火,容易上火的人,最好用生黃芪。

    2、黃芪是溫性,陰虛體熱的人勿用

    陰虛的表現為手足心熱、口乾舌燥、眼睛幹、身體燥熱,這類人不能用黃芪。

    3、經期、孕婦、感冒發熱,都不宜用黃芪。

    4、要用剛燒開的開水,最好用保溫杯悶泡,效果才好。

    5、黃芪雖好,但也不適合天天喝,間隔著泡水喝一喝即可。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回答,希望對您有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北斗三號衛星系統有哪些生活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