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86179493786
-
2 # 崎峻戰史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希特勒為什麼選擇進攻蘇聯,而沒有強行實施登陸英國的“海獅”計劃,這真不是舍不捨得犧牲人命的問題,而在於能不能的問題,簡而言之,1940年到1941年時的德國並不完全具備橫渡英吉利海峽的能力,所以“海獅”計劃沒有實施的首要前提。
“海獅”計劃的登陸作戰路線圖,這登陸正面比四年後盟軍的諾曼底登陸寬得多,在沒有絕對海空優勢的情況下,根本做不到。
誠然,1940年時的英國敗走Continental,遠征軍在敦刻爾克將裝備丟得一乾二淨,本土能夠拼湊出的防禦部隊無論數量上,還是裝備上都不是剛剛征服法國的德國陸軍的對手,可以毫不懷疑,只要古德里安的坦克開上英格蘭南部的海灘,英國十有八九淪陷。然而,希特勒的百萬大軍和鋼鐵雄獅不可能自己遊過英吉利海峽吧,得有船啊,需要海軍和空軍的掩護,然而,1940年時的德國海軍那叫一個慘,年初打挪威,丟掉了一半的驅逐艦、2艘輕巡洋艦、1艘重巡洋艦,還有一大票軍艦受損,本來就不多的作戰力量折損大半,不要說掌握海峽地區的制海權,就算在北海溜達溜達都怕被英國海軍包餃子。所以雷德爾果斷把球踢給戈林,讓胖子先去拿制空權,以空制海。
集結在威廉港內,準備用於“海獅”行動的駁船,德國海軍極度缺少適合登陸的艦船,只能把內河駁船拉來湊數。
這個思路倒是沒錯,可是德國空軍同樣沒有足夠的能力摧毀皇家空軍,斯圖卡的笨拙,梅塞施密特的短腿,亨克爾那可憐的載彈量,說白了德國空軍是為支援陸軍打造的,並不具備像皇家空軍那樣可以獨立實施戰略進攻的能力。最後加上戈林的瞎指揮,所以海峽上空的制空權也只能跟德華人說拜拜了。沒有制空權、沒制海權,你讓乘坐數千艘駁船(沒看錯,是駁船,德國當時極度缺乏適合登陸的兩棲艦艇,只能全歐洲蒐羅駁船用於“海獅”行動)的德軍部隊當活靶子餵魚啊!就算德軍強行登陸成功,後續部隊和補給怎麼辦?所以,1940年的德軍完全無法跨過英吉利海峽直接登陸英國本土。而且,小鬍子元首對英國始終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好感,但對斯大林及布林什維克卻是恨之入骨,反正趟不過那條小水溝,還是從陸地直接幹蘇俄來得實際。所以,“海獅”計劃無限期推遲了。
德國空軍在不列顛空戰中曾一度佔據優勢,但最終歸於失敗。
最後還可以用四年後的“霸王”行動與“海獅”行動進行對比,盟軍為了跨越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經過至少兩年半的準備,集結了超過200萬部隊,調動了5300艘艦船和13700架飛機進行支援,最終才獲得成功,而1940年的德軍遠遠達不到如此規模,根本無法實施大規模的兩棲跨海登陸作戰。
看看諾曼底登陸的規模,希特勒想跨越英吉利海峽首先得擁有相當的海空實力。
-
3 # 淨月暖陽
這個問題是很多二戰軍迷爭論不休的一個問題,更大一點的提問方式是希特勒在戰略上是否犯了一個致命錯誤,在沒有拿下英國之前,悍然發動了蘇德戰爭。題主倒是把這個問題引入了更細緻的環節。
小小英吉利海峽,真是德國不可逾越的天塹嗎?是的!一戰後,德國作為戰敗國,土地被瓜分,經濟受制裁,軍事工業也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儘管希特勒上臺後,在一些新式武器上(如飛機、坦克)逐漸突破了條約限制,但在海軍裝備上卻很難,雖然大排水量的戰略巡洋艦俾斯麥號己在偷偷建造,但形成大規模海軍力量,需要的時間並不是一點點,就是德國在二戰初期一帆風順的情況下,造軍艦己無任何制約,但為了戰時需要,德國也選擇了製造時間短,能快速投入戰場的潛艇為主要方向。
當德國陸軍的鐵甲洪流,衝過阿登森林,把英法聯軍殘部逼到敦刻爾克海灘時,希特勒那個神奇的停止進攻的命令,也有顧忌英國皇家海軍大口徑艦炮的原因。義大利、西班牙的海軍羸弱,幫不上德國什麼忙,法國海軍還有一定實力,可是在法國宣佈投降時,法國海軍指揮官,並沒有違抗命令把軍艦開往盟國英國,也沒有等到德華人接收,而是命令把戰艦全部炸沉,讓希特勒痛到心尖疼。
沒有與英國相抗衡的水面軍艦,沒有海峽上空絕對的制空權,讓希特勒把他陸上幾乎無敵的幾百萬裝甲部隊,裝上無防禦力的運兵船,結果只有一個,沉到海峽底下餵魚,希特勒會這麼幹嗎?而蘇聯廣闊的平原,正是已征服大半個歐洲的德機械化部隊最能施展的戰場。
-
4 # 歷史風暴
其實,沒有美華人幫忙,英國到1942年就得投降希特勒了。你說,希特勒有必要派出大軍強攻英倫三島而將後背交給蘇聯人嗎?
我在其他回答中提到過,當初丘吉爾在乞求羅斯福幫忙對付希特勒的時候,是出賣了大英帝國眾多利益的。當時,大英帝國在大西洋的海空基地完全向美華人敞開不說,百慕大群島、牙買加群島、巴哈馬群島等很多戰略要地幾乎白送給美華人,這等於是說交出了英華人把持了幾百年的大西洋霸權。
(曾經的百慕大海軍基地,二戰之後廢棄)
那麼,以雞賊著稱的英華人這麼大放血,肯定不是因為閒的,原因是當時英倫三島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與出讓大西洋霸權相比,本土的安危才是最緊要的。
丘吉爾1941年初在發給羅斯福的電報中,就明確指出過,英倫三島危在旦夕,如果得不到美國幫助,到1942年初,大英帝國將會向希特勒投降。
你看,根本不需要希特勒派軍隊登陸英國本土,他們就堅持不下去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雖然希特勒在不列顛空戰之後,停止了對英國本土的攻擊,但在海上雙方的大戰卻愈演愈烈。
希特勒深知英國是一個資源匱乏人口稠密的島國,他有很多物資,包括糧食、石油、鋼鐵等戰略物資是無法透過島內的資源自給自足的。當時,英國為了維持島內的基本生活,每週要向海外進口100萬噸物資,所以海上航線的安全顯得至關重要。
(正在大西洋上航行的英國船隊)
而早在戰爭初期,鄧尼茲就呈報過一份作戰計劃,他認為英國嚴重依賴海外進口,依靠潛艇封鎖英國將會使這個國家陷入癱瘓。為此,鄧尼茲認為使用潛艇偵查,發現目標後,通知附近潛艇共同攻擊,以保證最大限度擊沉英國商船,這種戰術將會是一種打敗英國最有效的手段。
鄧尼茲還認為,只要有300艘潛艇,就可以完全封鎖英國。
(鄧尼茲)
所以,結束法國戰役後,希特勒就開始命令海軍攻擊英國補給線。
從1940年7月到1940年10月,僅僅3個月時間裡,德軍就擊沉了148萬噸商船,所以到1941年初,英國幾乎已經難以支撐下去,丘吉爾只好向羅斯福請求幫助。並告訴他,在缺少外援的情況下,英國支援不到1942年。
(被擊沉的英國貨船)
當然,美華人不是慈善家,他們幫助英華人的時候,也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於是丘吉爾只好代表英國把大西洋讓給美國。
羅斯福也不能收到好處不辦事,於是在1941年夏天開始幫助英華人,除了送了一些老舊驅逐艦之外,還幫助英華人運送貨物,就這樣德國和美國有了交鋒,但雙方還算剋制,直到日本人偷襲珍珠港,美華人和軸心國徹底撕破臉。大西洋海戰也開始白熱化,因為美國將主要力量放在大西洋。
經過血戰,德軍不敵美軍,封鎖戰略失敗,大西洋航線徹底貫通,英國得救了。
所以,如果沒有美華人的幫助,沒有日本人搗亂,德軍只需要潛艇戰就能讓英華人跪下唱征服!
-
5 # 深度工場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德國靠什麼登陸英國?
安裝德國的最初設想,那將是從拉姆斯格特延伸到懷特島以西的廣闊戰線上進行的一次擊襲性軍事行動。以挪威、荷蘭、比利時和法國為基地的大機群——總共三千架飛機——將摧毀防禦工事,在空戰中擊落皇家空軍,並用火力壓制住皇家海軍。
德國的護航運輸隊將從兩邊佈雷區的航道中開過去。希特勒打算派二十五個至四十個師在儘可能寬闊的戰線上登陸,這樣,入侵部隊就能有一個遼闊的戰場。陸軍要求海軍第一批運送十萬人連同重型裝備及防空武器,在隨後的三天內,接著運送十六萬人。
結果第一步,德國空軍奪取制空權的戰鬥就被英華人打得焦頭爛額。英國部署了1200門重型高射炮,還有雷達網路,以及一支善戰的空中力量。此外,他們還破譯了德國晝夜轟炸機的控制系統,並找到了擾亂它的辦法。
在十八天內,德國空軍出動七千五百架次,在8月31日一天內,就出動了七百九十架次。英國的防空兵器火力強大,在敵機飛抵目標前就擊潰其一部分。噴火式戰鬥機則收拾餘下的敵機,擊落將近五百架。
從10月起,英國沿岸都設立了雷達站,更重要的是,由於電子學的應用,這些雷達站都能精確地把音響標圖顯示在映象管上。此外,到了1940年12月,英國已有高射炮兩千一百門,超過了空襲前的數目。
最為重要的原因是,德國的國力都投入到了裝甲部隊和空軍建設,導致,德國海軍沒有能力,掩護登陸船隊登陸英國。英國海軍可以輕鬆把德國所有登陸船隊都送進大海游泳。
在1940年4月,登陸挪威的戰役當中,德國出動了沙恩霍斯特號等2艘戰列艦,還有重巡洋艦和10艘驅逐艦,這基本上就是德國海軍水面艦隊的幾乎家底了。結果英國一個小小的分艦隊,就打爆了德國海軍主力,追著德國海軍滿北海的逃竄。
德軍不光2艘戰列艦被打傷,還幾乎損失掉所有驅逐艦,從此一直到戰敗,德國海軍再也不敢出動主力參戰。這種水平,德國海軍還敢掩護數十萬人去登陸英國,遭遇英國主力艦隊海上決戰嗎?那純粹是把德國陸軍主力往大海里直接送。
-
6 # 度度狼gg
希特勒又沒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他哪裡知道攻打蘇聯會付出380萬德軍官兵的生命,在他看來:“我們只要在門上踢一腳,整個破房子就會塌下來”,哪怕在1942年初,他還認為蘇俄就快完蛋了。而對於入侵英國,按照軍史學家們的說法,德華人心中是隻有陸地沒有海洋,對於如何進行三軍聯合的登陸作戰更是不知所措,希特勒私下裡對龍德施泰特承認:“我在陸地上是英雄,但在水裡是懦夫”。
(希特勒和約德爾)
納粹德國的武裝力量是有點瘸腿的,對此包括希特勒在內的高層心知肚明。在二戰爆發之初,德國比較強大的是以裝甲部隊為核心的陸軍,戈林的空軍也具備相當的優勢,而海軍實力尤其是水面艦艇力量非常薄弱,其噸位和戰力僅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七分之一,尤其是入侵法國之前的北歐挪威之戰,讓德國最高統帥部心有餘悸。
在1940年4月德國入侵挪威的“威瑟堡行動”中,參戰的德國海軍30艘艦船損失慘重,連旗艦“布呂歇爾號”巡洋艦也被擊沉,挪威軍隊在英法遠征軍的協助下重創德國陸海軍,德軍傷亡5700餘人(超過英法聯軍的5000人)。只是由於德軍裝甲部隊橫掃西歐,急劇惡化的法國戰局才迫使英法聯軍撤出挪威,德華人能夠最後取得勝利,還因為掌握了北歐地區的制空權。
(英國戰時首相丘吉爾)
所以這次小型兩棲作戰極大影響了德國陸軍總參謀部的判斷,即德國空軍還算靠譜,而德國海軍根本無力保證大規模海上登陸作戰的安全。而若想登陸英國實施《海獅計劃》,德國陸軍再強大也無濟於事,渡過英吉利海峽必須依賴海軍,有鑑於挪威戰役的教訓,從希特勒到陸軍高層都有點心裡沒底。
僅就對手的陸軍實力而言是不足為懼的,德軍情報部門估算英國還有15到20個有一定戰鬥力的師,實際上英軍在1940年8月雖然有29個師的番號,其中具備“戰鬥價值”的只有6個師,嚴重缺乏火炮和坦克,德華人高估了大約8到9個師,如果情報再準確點,希特勒也許真的會孤注一擲。但若想打垮預判中的十幾個師,就至少要一次性登陸十萬人以上的部隊(德華人為第一波攻擊準備了13個精銳師)。
(無敵的德國陸軍)
如果德國軍隊能在陸地上抓住英國陸軍,那差不多一週時間就可以徹底擊潰之,然而面前是白浪滔天的海峽,他們顯得無能為力。不僅是陸軍總參謀部,德國海軍也被這個巨大的任務嚇住了,面對英國強大的海軍和仍然活躍的空軍,海軍總司令雷德爾認為北海天氣不穩定、德國海軍運輸船隻不足、會遭遇英軍強有力的反擊,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籌備。
雷德爾估算,他需要徵集1722艘駁船、1161艘汽艇、471艘拖輪和155艘大型運輸船,他認為這個數字是不可能的,那意味著整個德國的內河運輸將陷於癱瘓,並且寬大的進攻正面會使“德國海軍失去全部軍艦”,總而言之,現在不成,因此海軍方面認為:“從一切情況考慮,最有利的作戰時間是1941年5月”。
(希特勒看海)
但是以約德爾為代表的陸軍則認為,如果再給英華人八到十個月的時間,他們的陸軍將恢復到35個師的規模,都擺在有限的入侵區域,德國陸軍第一波次的登陸行動無異於自殺行為。在陸海軍不停的爭吵中,希特勒腦袋嗡嗡作響,最後習慣性採取了折衷辦法:“至於海獅行動是9月進行,還是推遲到1941年5月開始,將在空軍對英國南部進行一個星期的密集轟炸後決定,如果空襲的效果很好,敵人的空軍、港口和海軍等遭受重創,那麼入侵將在1940年進行”。
也就是說,陸海軍的爭論結果將完全取決於戈林空軍的戰果,由此爆發了著名的“不列顛空戰”,最後的結局我們都知道了,希特勒不得不無限期擱置了《海獅計劃》,儘管他對佔領英國一度是認真的。另外他認為,只要粉碎了蘇俄,那麼英國將失去最後的希望從而求和或者投降,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希特勒才把目標轉向東方,於1940年12月18日下令籌備對蘇作戰計劃。
(戈林指揮空戰)
德軍總參謀部判斷蘇軍擁有大約200個師,他們將在150多個德國師的打擊下迅速崩潰,戰爭將在五個月內結束。儘管在戰後審判時這些將軍們失口否認,而實際上約德爾、哈爾德他們在醞釀和制訂對蘇聯的軍事冒險計劃時“充滿了熱情”,這種熱情源自於德軍在廣袤的陸地戰場上所擁有的自信。
從根本上說,德國終究是一個大陸國家,對海權的認識和海戰的前景都比較模糊,希特勒也不例外。
德華人還有一種想當然的判斷,也是個錯誤的估計,用裝甲軍團司令克萊斯特的話來說:“我們勝利的希望還在於,入侵必然使俄國發生政治混亂,我們把過高的希望放在這樣的信念上,斯大林一旦遭到重大失敗,必然被國內人民推翻,這種想法是元首的政治顧問們製造的”。
而事實證明,這樣的情況根本沒有發生,在嚴重低估蘇聯軍事和政治能力的情況下,德國盲目地陷進了一個巨大的戰爭泥潭,並且最終被它所吞噬。
(丘吉爾和斯大林)
-
7 # 鍋蓋頭司令
德國不是捨不得強行渡過英吉利海峽進攻英國,當初有個海獅計劃,其內容就是以空軍為開路先鋒,奪取制空權以後,陸軍強渡英吉利海峽,登陸英國,進而佔領英倫三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天氣原因,再有就是德國海軍不夠強大,再加上方方面面不可測因素,讓這個計劃僅僅停留於空戰階段。
德國空軍很強,陸軍也很強,就是海軍沒什麼存在感,我們看二戰史的時候會發現,有時候整本書都找不到關於德國海軍的事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比較有影響力的大國手裡都有不少軍艦,包括大量的航空母艦,而把歐洲鬧個天翻地覆的德國,愣是沒造出來航空母艦,好不容易有個齊柏林級航空母艦,還是個有頭沒尾的工程。
因為各方面的因素,沒能登陸成功是一方面,主要是希特勒有一個說大話的空軍元帥赫爾曼·戈林,他拍著胸脯說它麾下的戰機能分分鐘搞定英國,希特勒確實也信了。但是戈林沒想到的是英國皇家空軍的反抗非常有力,德國空軍始終不能徹底消滅英國的反抗力量。
英國皇家空軍在休·道丁將軍的指揮下,把這場戰役拖成了空中持久戰,牽制了德國空軍的力量,也摧毀了一定的德國戰機,面對英國,戈林是傾盡全力,一次又一次大規模出動,但是反抗仍舊持續進行,後來德國為了轟炸英國都用上火箭了,可是英國始終不倒。
後來急於打東線的希特勒對蘇聯開戰了,蘇聯逐漸拖垮了德國軍隊,德軍的逐漸衰弱導致他們後來再無力發動對英國的登陸了,海獅計劃也最終沒實施成功。
-
8 # 戰爭之王
因為希特勒在當時沒有足夠的力量讓其強大的陸軍跨過英吉利海峽,只能動用海軍破交戰和空軍空襲來打擊英國。而莫斯科戰役就不同了,畢竟當時德軍佔據優勢,因此主攻方向自然選擇了蘇聯首都莫斯科。 一戰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幾乎被徹底毀滅,新生的魏瑪共和國軍力被嚴格限制,海軍更是遠遠不如英國法國等國。即使是到了納粹獲權開始大肆擴軍,由於產能有限、發展方向等原因,德國海軍的發展速度遠不及德國陸軍空軍。僅有4艘戰列艦為首的水面艦艇部隊以及大量潛艇,面對擁有強大海上力量的英國不足一提。 而敦刻爾克敗退後,英軍雖然喪失了大量重武器,但是有生力量得以儲存。德華人縱有強大的陸軍,但是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支撐起登陸英國這樣的戰略行動。登陸作戰需要海空軍的協助,海軍對登陸部隊提供全程掩護,但是德國海軍根本不可能沒有力量來完成這種任務。空軍則奪取制空權,掩護海軍及登陸部隊,同時對敵方縱深進行打擊,但是德國空軍的力量同樣不足以深入敵方空域來完成這樣的任務。 在當時,德華人連足夠的登陸艇都成問題,英國空軍幾次遠端突襲就讓德軍精心準備的作戰物資直接在港口被毀。後來希特勒開始轉而謀求利用空襲迫使英國屈服,結果經過不列顛之戰英華人並沒有屈服,而德國空軍反而損失慘重,希特勒最終下令推遲海獅計劃。
-
9 # 兵說
1940年5月,德軍裝甲部隊繞過馬奇諾防線,突入法國腹地,猶入無人之境。不到半年的時間,整個西歐都籠罩在德軍的鐵蹄之下。此時,德軍的前鋒部隊與英國最短的距離只有幾十海里。
在這樣的形勢下,希特勒對於英國也有過想法,那就是海獅計劃。在該計劃中,德國陸軍應在海軍和空軍的掩護下,強渡英吉利海峽,登陸英國,從而迫使其徹底投降。
然而,登陸戰與閃擊戰還是有著極大的區別。在登陸作戰中,需要考慮到方方面面,尤其是制空權、制海權、以及後勤保障。在制空權方面,德國空軍實力強於英國,能夠完成跨海登陸掩護任務。而德國海軍實力就遠遠不如英國海軍。畢竟,英國曾經也是海上霸主,海軍一直都是它的強項。
由於缺乏制海權,以及相關的後勤準備尚未完成,希特勒只能放棄對於英國的登陸作戰。他退而求其次,希望透過強大的空軍部隊,迫使英國喪失抵抗的信心和意志,從而坐下來與德國進行談判。這樣,德國就能避免兩線作戰,將主要兵力和物資用於東線作戰。
事與願違,在德軍的轟炸下,英國軍民更加的團結,非但沒有失去贏得最後勝利的信心,反而堅定了抵抗的意志。在美國等國的援助下,英國空軍沉著應對,使得德國空軍損失慘重。
以1940年9月15日的空戰為例,德軍動用了200多架轟炸機,600多架戰鬥機對英國境內的重要軍事目標進行轟炸。英國空軍在雷達等黑科技的支援下,以自身損失30多架戰機的代價,擊毀擊傷德軍180多架軍機。這樣的空戰成績,還有不少,就不一一列舉了。
就這樣,希特勒不得不終止海獅計劃,將其往後延遲。他準備在解決東線的蘇聯以後,再來繼續實施該計劃,卻不知自己將會帶領德國陷入更大的漩渦之中,還將數百萬德軍填入無底洞。
-
10 # 遠東矢車菊
首先蘇聯有希特勒夢寐以求的糧食,各種金屬礦藏,煤炭和至關重要的石油!而英倫三島本身幾乎沒有任何資源,甚至連生活物資都要靠海外輸入,在一戰期間,整整一代英國兒童沒有見過香蕉,在二戰期間,更是有超過88%的物資需要從海外泊進,這樣的國家,即使打下來也什麼都得不到,還要接管她無數國民的吃飯問題,德華人可是歐洲有名的吝薔鬼,而且當時德國國內並未進入戰時體制,德軍的軍糧有很大一部分要靠法國來供應。
事實上希特勒從一開始就並不想與英華人撕破臉,在波蘭投降後德國就與處於宣戰狀態中的英法兩國展開了小半年的和平談判,但這兩國就是不鬆口,納粹德國的數百萬大軍一直無法復員,此時德國國內的工礦企業出現大量勞力缺口,希特勒本指望復員數十個師的兵員來填補這個缺口。長此以往會拖垮德國的國民經濟,德軍只好揮師西進,向西歐縱深挺進。
在相繼佔領北歐及西歐諸國之後,納粹又一次與丘吉爾政府談判,希望英國放棄干預歐洲大陸事務,但英國政府拒絕放棄大陸均衡政策,又一次拒絕了希特勒伸過來的橄欖枝,惱羞成怒的下士元首這才制訂了進攻英國的"海獅計劃"。
可問題是德國海軍根本無力將數百萬大軍渡過英吉利海峽,無奈之下只能先由戈林元帥的空軍來執行對英戰略轟炸任務,希望以此來消除丘吉爾的抵抗意志,然而事與願違,在40年7月至41年6月的不列顛空戰中,德軍並未達成這一戰略目的,反而自身損失了各型飛機1977架,2585名空勤人員,更是消耗了大量的航空燃料,而且美國政府己經開始援助英國了。
希特勒意識到再擴大對英戰爭,極有可能引發美國的全面參戰,而且德國也打不起這樣的消耗戰,德軍總參謀部早在40年7月31日就制訂了對蘇作戰的"巴巴羅薩計劃”,再拖下去不但會消耗大量戰略物資儲備,更會失去對蘇作戰的突然性,搞不好斯大林還會在英美慫恿下在德國背後插上一刀,所以他不得不無限期推遲,實際上是放棄了登陸英國的作戰計劃。
而德軍在蘇聯的作戰狀況就完全不同了,首先德軍在1941年6月22日進攻蘇聯,到7月份的斯摩稜斯克戰役中,德軍的拿手好戲閃電戰就失靈了,蘇聯獨特的政治體制,豐富的資源,廣袤的戰略縱深,強大的工業實力,與德國和西歐諸國完全不同的鐵路和公路設施,還有嚴寒的氣候以及數倍於德國的兵員儲備都使得德軍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更讓希特勒抓狂的是,他原計劃按照西線戰役的標準在6至8周內結束對蘇作戰,因此德軍後勤部門根本未做好長期戰爭的準備,也根本準備不起!最終導致了180萬德軍在41年底至次年初的莫斯科會戰中慘敗,損失了50萬人及大量的武器裝備。
而更讓希特勒透心涼的是,他最不該結交的盟友日本在41年12月發動了珍珠港事變,美國隨即對德意日宣戰,並開始對蘇援助,德國戰車此時想停也停不下來了!
作為第三帝國當家人的希特勒心知肚明,德國的戰略物資儲備和後備兵員儲備根本不足以與美英蘇三個強國長期抗衡,德軍一旦轉入戰略防禦就意味著戰敗,德國將面臨比上次大戰還要嚴峻的局面。於是他一方面命令鄧尼茨海軍元帥的U艇戰隊在大西洋上四面出擊,大開殺戒,千方百計地切斷美英的海上通道,並拖延美英開闢第二戰場。另一方面將目光盯上了蘇聯的高加索地區。
希特勒必須在蘇軍大反攻之前奪取高加索地區的石油和其它戰略物資,這樣他才能將戰爭繼續下去,否則德軍就是退守本土也一定會被困死,而他本人及納粹黨也會被本國軍方推翻。所以他孤注一擲地下令發動斯大林格勒戰役,切斷蘇聯的石油通道並奪取巴庫大油田。這是一場決定德意志民族今後數個世紀命運的世紀大戰!
然而從42年7月17日至43年2月2日進行的斯大林格勒大會戰又一次讓德意志的命運蒙上了陰影,開局順利的200萬德軍以傷亡150萬的代價功敗垂成,李斯特元帥的A集團軍群由於兵力不足和缺乏燃料在離產油區僅有50英里的距離處停下了坦克履帶,孤軍突入斯大林格勒城內的第6軍團在蘇軍優勢兵力的反包圍下,想撤也撤不出去,保盧斯元帥只能率部投降,成為德國曆史上第一位被俘的陸軍元帥。
至此,納粹德國的覆滅只是時間問題了。
-
11 # Accord居士閒逸雅居
只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原計劃在蘇聯冬季之前結束對蘇聯的戰爭,德軍為救豬隊友義大利軍隊,派主力王牌軍去解圍,延時了幾個月對蘇聯的戰爭,結果德軍陷入了俄羅斯的冬季,所以德軍才兵敗蘇聯和莫斯科。希特勒先打蘇聯是從戰略上考慮的,為什麼呢?蘇聯作為歐洲的一大國,戰略縱深大,人口多,資源豐富,若打敗了蘇聯就解決了後顧之憂,還可獲得戰爭的資源,所以若希特勤能快速拿下蘇聯,就沒有後顧之憂,就不怕蘇聯背後插力,就可全力對付英國,解決英國就是小事情了。
-
12 # 龔柳輝
這個還是與希特勒的生存空間觀有聯絡,希特勒發動戰爭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戰勝英國或者蘇聯,而是為了獲取更廣闊的生存空間,英國巴掌大的地方,佔領了,也沒有什麼發展空間。
因此,希特勒捨得犧牲數百萬軍隊的代價強攻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卻不捨得強行登陸英國,如果能夠仔細分析,事實上還上這麼三個方面的原因!
1地緣政治深刻影響希特勒的戰爭方向一百年前,當時的世界流行一種地緣政治理論,認為世界的中心在亞歐大陸,因為亞歐大陸是世界最大的地方,所謂“世界島”的中心就在蘇聯所在的地緣政治中心!
而且,當時的戰略家認為誰控制世界的地理中心,誰就可以主宰世界!
希特勒當然知道這個道理,而且深受這個理論的影響,所以德國認為英國的地理位置不重要,佔領英國沒有什麼全球戰略意義,英國就是可有可無的地方。
佔領英國不能獲得廣闊的土地,也沒有任何地緣政治上的好處!
2德國海軍不行,沒有把握戰勝英國海軍,只要發揮德軍陸軍的優勢,佔領蘇聯就可以讓英國投降了事實上,希特勒認為英國就是一個沒有什麼“肉”的地方,佔領它很難,而且還沒有什麼肉吃,撈不到什麼好處!
萬一海戰失敗,或者登陸失敗,情況就不樂觀了,二戰時期的英國名義上還是世界第一強國,軍事力量還是比較強大的,特別是海軍還沒有失敗的先例,德國海軍未必能夠戰勝英國海軍。
即使戰勝英國海軍 ,登陸作戰也是一個危險係數很高的戰爭,英國可以從四面八方的殖民地調動很多軍隊回來保衛英倫三島的本土,守住英倫三島應該不成問題。
事實上,二戰初期,希特勒最自信的是其強大的陸軍,認為自己的陸軍是天下無敵手,而且希特勒不是海軍出身,他對大海一無所知,沒有指揮海軍作戰的經歷。
人家也是“戰略家”,當然懂得一些兵法,知道初戰必勝的道理,一旦失敗,就無法挽回損失,也就是說希特勒的軍隊只能勝利,不能失敗,事實上打敗法國,就是因為前面一系列的勝利才造成的有利態勢。
況且,希特勒認為戰勝蘇聯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只要戰勝蘇聯,德國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讓英國投降,挾英國而令四海的殖民地,其它的殖民地國家,比如澳洲、紐西蘭、加拿大、印度,等等國家和地區都會投降德國!
這樣損失會小很多,可以說是勢如破竹!
如果先打英國,十有八九會是持久戰,英華人守不住,還可以做流亡政府,隨便到哪個殖民地都行,蘇聯沒有殖民地,輸了沒有地方跑,德華人認為可以徹底征服它。
3丘吉爾上任後採取了“鐵血政策”,英國是一塊硬骨頭丘吉爾上臺後,首先訪問法國,敦促法國堅持抵抗,並實施了歷史上被稱為“戰爭史上奇蹟”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撤回30多萬人,這為後來的戰爭儲存了一個強大的力量。
接著,他又積極組織英國的本土防禦,在不列顛之戰中重挫德國空軍,粉碎了希特勒進攻英國本土的企圖。
他竭力促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並且在整個戰爭過程中能夠以大局為重,與其他盟國進行了較好的合作。
眾所周知,丘吉爾是殖民主義者。
然而在面對法西斯的挑戰時,他卻能夠以國家的根本利益為立足點。
此人有很強的號召力。
據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面對希特勒的進攻,英國節節敗退,人心彷徨,很多士兵計程車氣非常低沉。
當時的英國首相丘吉爾覺得有必要做一場演講,來激勵士兵計程車氣,挽救國家的命運。
丘吉爾拄著柺杖,戴著草帽,慢步走向講臺,這個老頭子先把草帽放在講臺,然後從左到右橫掃了整個軍營,說:“永不放棄!”
然後,又從左到右橫掃了整個軍營,說:“永不放棄!”
當時整個軍營鴉雀無聲,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夠聽見。
這樣的簡單動作,已經把士兵們的厭煩心理、逆反心理減到最低,到那時,他才能具備語言的威力。
托爾斯泰說過:“人的智慧越是深奧,其表達想法的語言就越簡單”。
其實,真正激動人心的語言,往往不是長篇大論,而是那些簡潔有力的一句話。
事實上,這種超限效應,讓人感受到一語千金的力量。
在緊張的戰爭年代,空洞地講大道理沒用,聲嘶力竭地號召沒用,恩威並舉地威脅更沒用。
後來,希特勒轟炸英國,乘英國無暇南顧之機,佔領了英屬索馬利亞和肯亞的部分領土,以及蘇丹的許多戰略據點,並從利比亞向埃及發動了進攻,深入了埃及的腹地。
因為丘吉爾的抗戰,到1940年末,英國在北非戰場開始反攻,以埃及為基地的英軍,迅速收回失地。
到1941年初,英軍經過兩個月的激戰,殲滅了在北非的意軍10個師,其中生俘12萬人。
與此同時,英軍從肯亞出兵,收復東非失地,並乘勝攻入衣索比亞,在當地游擊隊的配合下,於4月6日佔領了亞的斯亞貝巴。至此,英國控制了整個東非和北非。
1941年,阿道夫·希特勒進攻英國不成,才決定改變戰略方向,揮兵直逼蘇聯。
總之,希特勒捨得犧牲數百萬軍隊的代價強攻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卻不捨得強行登陸英國,還是海軍不行,以及地緣政治的考量,更為重要的是丘吉爾上任後採取了“鐵血政策”,堅持抗戰到底,希特勒怕啃不動這塊硬骨頭。
一起聊一聊二戰中的希特勒為什麼沒有全力進攻英國,而是發動了入侵蘇聯的戰爭。
-
13 # 翻開歷史書
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想問:希特勒為什麼不強行登陸英國,然後徹底搞定英國,而非要花巨大的代價去突襲蘇聯呢?其實後來很多人分析:希特勒在沒有完全搞定英國的情況下,又跑去突襲蘇聯導致德華人兩線作戰,這是德國二戰失敗的關鍵原因之一。但是如果站在當時希特勒的角度去看的話,也許這就是一個必然的選擇、無奈的選擇了。
歷史上一般認為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國宣戰,直接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
從1940年開始,德華人在歐洲大陸上把閃電戰發揮到了極致,
4月9日攻擊丹麥和挪威;
5月10日迅速完成對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等國的佔領。
1940年5月27日已經越過馬奇諾防線的德華人,把33萬英法聯軍逼退到了敦刻爾克地區——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上演。
隨後德華人開啟對法國的全面戰爭,法華人只堅持了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就投降了——同年6月22日法國投降。
此時歐洲大陸上還剩下兩個可以與德國抗衡的國家或者說:德華人要想完全搞定歐洲必須要打敗英國和蘇聯。
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為啥德華人在沒有完全登陸並佔領英國的情況下,就匆匆地發動了突襲蘇聯之戰呢?我們先看看:德華人橫掃歐洲各國的時候,蘇聯人在幹什麼呢?其實蘇聯人也沒有閒著,他們幹了兩件事:一是,積極地擴大自己的地盤;二是,保持好與德華人的關係。
當德華人閃擊波蘭的時候,蘇聯也進攻了波蘭地區,實際上波蘭是被蘇、德兩國給瓜分了。往後蘇聯人又發起了:蘇芬戰爭。
1939年11月30日,蘇聯方面23個師共45萬軍隊攻入芬蘭。芬蘭當時其總人口只有440餘萬,常備陸軍只有3.2萬人、武器裝備也是一塌糊塗。
這一戰把一種“酒”給打出了名——“莫洛托夫雞尾酒”。由於芬蘭缺少反坦克的武器,所以無數人拿著這種自制的燃燒瓶扔向了蘇聯的坦克。
不過這一戰暴露出了一個重大的問題:蘇聯的戰力不咋地的問題。這場大國侵略小國的戰爭,芬蘭軍隊創造了以犧牲2萬餘人的代價,消滅蘇軍20餘萬人的輝煌戰績。
雖然當時蘇聯與德國已經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是此戰過後希特勒看到了一個本質問題:原來蘇聯是如此的虛弱、原來是一個“紙老虎”而已。這為希特勒後來發起突襲蘇聯之戰奠定了堅實的信心。
英華人就沒啥好說的了,敦刻爾克大撤退以後,就開始退回到英倫三島了。德華人要想進攻英國本土必須要——橫渡英吉利海峽。
我們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為啥德華人不強行登陸英國呢?其實原因非常簡單和直接,按照德華人當時的海軍水平,這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德國的前“無畏級”
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在凡爾賽會議上遭到了空前的大制裁——海軍也不例外。當時德軍只允許保留了兩艘稍微大一點的艦艇:兩艘老舊不堪的前“無畏艦——“西里西亞號”和“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號。
雖然後來德華人在希特勒的帶領下開始積極地擴軍備戰,但是資源、資金是有限的,海軍這一塊的發展根本就沒有跟上。
德華人後來不得不搞潛艇戰
整個二戰期間,德國海軍建成服役的大型軍艦中:戰列艦總共只有9艘、此外還有10艘巡洋艦。德華人後來實在是沒有太多的資源來發展水面大型艦艇了,只有採取了製造水下潛艇來對抗盟軍了。
相比之下,作為老牌海軍強國的英國雖然已經今非昔比,英國海軍也沒有了一戰前“日不落”的風範。但是在二戰爆發時,還是有著足足13艘戰列艦和3艘戰列巡洋艦的。
說白了就是:當德華人佔領法國以後,面對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英華人,德國是沒有能力去發起強行登陸作戰的。何況當時德國也並沒有完全掌握制空權,貿然地發起登陸作戰無疑於——自殺行為了。
往後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了——德華人發起了《海獅計劃》,一場不列顛上空的空戰打響了。
可是在整個不列顛空戰裡,德國空軍除了大把的飛機變成燃燒的火球摔倒地上,外帶報銷了上千名飛行員之外,就再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成績了。
1940年9月17日,希特勒不情願地宣佈推遲“海獅計劃”。
到了1941年7月,希特勒宣佈將“海獅計劃”推遲到1942年春天,那時“對蘇聯的戰爭將結束”。
隨著美華人在1941年底參戰以後,英華人的艦艇、飛機都得到了極大的補充,希特勒再也沒有任何可能去橫渡英吉利海峽了,制空權也開始向英國方面轉移了。
以上就是德華人沒有強行登陸英國的核心原因,說白了就是:海軍沒有英國強、制空權又沒有取得。
不好意思,這根本就不是捨得不捨得的問題——德華人的閃電戰再厲害總不能徒手遊過英吉利海峽吧!
那麼德華人在沒有完全搞定英國的情況下,為什麼又要去突襲蘇聯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當時突襲蘇聯是希特勒的最優選擇了。1941年6月22日,德華人 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集結了190個師共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從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襲擊——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那麼希特勒為什麼要義無反顧地去突襲蘇聯呢?主要有三個原因或者理由吧:
原因一:希特勒認為拿下蘇聯以後就能搞定英國了
前面分析過了,當時德國實在是沒有實力拿下英國,英吉利海峽成了一道橫在德華人面前的天塹了。
按照希特勒的想法,反正英華人已經被困守在了英倫三島了,只要自己快速地拿下蘇聯的話,完全可以回過頭來集中力量對付英國。
到那個時候,英華人屬於孤立無援、孤軍作戰的情況,想不投降都難、耗都能把英國耗死。
原因二:希特勒出現了嚴重的誤判
前面說過了,由於蘇聯在蘇芬戰爭中的糟糕表現震驚了全世界,希特勒同樣也看出了:蘇聯原來不咋地。
於是乎,按照希特勒最初的想法,如果德華人以雷霆之勢突襲蘇聯的話,最多隻要三個月就能佔領蘇聯大部分地區,從而迫使蘇聯投降。
如果說蘇、德戰爭一開始是斯大林的誤判的話,那麼蘇、德戰爭打響以後就變成了希特勒的誤判了。由於蘇聯的領土夠大、氣候夠寒冷、抵抗夠堅決,外加上後期美英的大量援助等等。
這些因素導致:希特勒並沒有把閃電戰的優勢在蘇聯上演。前期德華人雖然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可是後期還是深深地陷入了蘇德戰場無法自拔,一直打到自己完全失敗為止。
原因三:蘇聯人也沒有閒著,如果德華人不打蘇聯的話,有可能被反殺
德華人在歐洲上演閃電戰、攻城略地的時候,蘇聯人一刻也沒有閒著。先是與德國一起瓜分了波蘭、後來又發起了蘇芬戰爭,最不能讓德華人忍受的是:蘇聯居然進攻了羅馬尼亞地區。
說到底就是:雖然蘇德當時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但是希特勒知道:這個條約就是廢紙一張,只要蘇聯認為時機成熟的話,很有可能會進攻德國。那麼希特勒還不如先下手為強,率先突襲蘇聯了。
如果總結一下,希特勒突襲蘇聯的原因就是:誤判了蘇聯的實力、想發起先發制人的進攻、外加上搞不定英國只有先徹底擺平蘇聯了。
不過戰爭的局勢在1941年12月7日這一天產生了突變。這一天,日本偷襲了美軍的珍珠港基地,第二天美國同時對德、日宣戰了——一個龐然大物的到來,徹底地改變了二戰各方的實力對比。美華人到來了以後,一口氣援助了英國300億美元的軍火,援助了蘇聯1642萬噸的物資。往後的希特勒也就剩下一條路可走了:失敗、徹底的失敗!
回覆列表
英美國家的人一般認為13是不吉利的。
那是因為當年背叛主耶穌的是第十三位--猶大。
華人不喜歡14. 所以,在一些大城市的辦公樓裡,沒有13,14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