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315786876381喬

    紫砂壺有味道,分為兩種情況。

    當你剛收到紫砂壺的時候,如果您聞到了一股非常刺鼻難受的味道,那麼很有可能就買了一把化工壺或者機車壺。化工壺和機車壺的泥料中,夾雜了很多的化學新增物,在高溫燒製之後揮發出來,因此會有刺鼻難受的韻味。

    如果聞到的只是一種非常淡,或者比較柔的味道,那麼屬於正常的現象。因此泥料在陳腐之後,土腥味會揮發出來,因此會有一點味道。之外在燒製的時候, 也會有一些所謂的“火氣”,故而會有一點點味道。

  • 2 # 未來可期_487

    用思高牌防刮百潔布,熱水加少許麵粉,約一茶匙,慢慢擦拭。

    或者先把鍋弄溼,但是不要汪著水,再放一大勺鹽進去,用廚房紙或者洗碗布慢慢擦。

    清洗紫砂鍋一定要注意要等紫砂鍋攤涼才可以遇水清洗,因為還熱的紫砂鍋突然間遇到涼水,爆裂的機會越大,即所謂熱脹冷縮。

  • 3 # 使用者2439927155365

    現在燒製紫砂製品,已經普遍採用電、煤氣作為熱源,溫度的控制也有人工控制改為自動控制,燒製時間大大縮短。

    現在紫砂製品的燒製時間一般是燒製24小時左右。

    不過,具體的燒製時間,和泥料種類、作品器形、要求的效果等也有一定關係,不能一概而論。

  • 4 # 茶葉網

    茶葉除了六大類(紅茶、綠茶、白茶、黑茶、黃茶、烏龍茶)以外還有花茶和再加工茶。

    茶葉作為一種著名的保健飲品,它是古代中國南方人民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貢獻,也是華人民對世界飲食文化的貢獻。茶文化包括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宗教結緣。

    發酵茶是指在茶葉製作中有“發酵”這一工序的茶的統稱,茶樹芽葉經過萎凋,揉切,發酵,乾燥等初制工序製成毛茶後,再經精製製成的茶,就是發酵茶。可分為輕發酵茶、半發酵茶、全發酵茶、後發酵茶。

    茶葉製作工藝流程:

    綠茶 :鮮葉-殺青-揉捻(做形)-乾燥

    黃茶:鮮葉-殺青-揉捻-悶黃-乾燥

    黑茶:鮮葉-殺青-揉捻-渥堆-乾燥

    白茶:萎凋-乾燥(新工藝白茶:萎凋-輕揉-乾燥)

    烏龍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做形)-乾燥

    紅茶:萎凋-揉捻-“發酵”-乾燥

    按製造程式不同來分類:

    毛茶: 或粗製茶、初製茶 各種茶葉初制後之成品(含有黃片、茶梗)統稱毛茶。外型粗放。

    精茶: 或精製茶、再製茶、成品茶 毛茶經分篩、撿梗等精製手續,使其形狀整齊,品質劃一之成品。

    按焙火程度來分類:成茶精製過程中的焙火是改變茶湯品質的重要步驟,正確的焙火可以有效提高茶湯品質。

    生 茶 :輕焙火僅焙乾水份於5%以下

    半 熟 :焙火稍高,時間稍長

    熟 茶 :高溫長時間焙火

    按萎調程度不同來分類:萎凋,是茶葉在殺菁之前消散水份的過程,分為日光萎凋與室內萎凋。

    不萎凋茶 :綠茶、黑茶、黃茶

    萎凋茶 :白茶、青茶、包種茶、烏龍茶、紅茶

    茶葉成分:茶多酚、維生素、色素、氨基酸、芳香物質、生物鹼、蛋白質

    按產地不同來分類:

    高山茶 :芽葉肥碩,顏色綠,茸毛多。加工後之茶葉,條索緊結,肥碩,白毫顯露,香氣馥郁,耐沖泡。

    平地茶 :芽葉較小,葉底堅薄,葉張平展,葉色黃綠欠光潤。加工後之茶葉條索較細瘦,香氣低,滋味淡。

    茶樹的樹形:茶樹的地上部分,在無認為控制情況下,因分枝性狀的差異,植株分為喬木型、半喬木型和灌木型三種。

    喬木型茶樹:有明顯的主幹,分枝部位高,樹勢高大,可達數米或10米以上,主幹需兩人以上合抱。壽命可達數百年,以至上千年之久。多生長於雲、貴、川等地。

    灌木型茶樹:沒有明顯的主幹,分枝較密,多近地面處,樹冠短小,通常為1-3m。栽培型茶樹多屬此類。

    小喬木型茶樹:在樹高的分枝上都介於灌木型茶樹與喬木型茶樹

    總圖:

  • 5 # 茶靠譜

    6321之6:六種茶類

    “喝綠茶還是喝紅茶?”“喝綠茶。”“怎麼是這個?不是鐵觀音嗎?”生活中,經常會有人誤把鐵觀音當做綠茶,或者其他的茶類混淆。茶類涉及到茶的口感、茶性、茶的泡法和茶的儲存等方面,因此,必須要把茶葉的分類搞清楚。

    根據製作工藝和發酵程度的不同,茶葉可以分成六大類:

    綠茶

    以殺青、揉捻、乾燥為基本的製作工藝和流程。根據綠茶殺青和乾燥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為炒青、蒸青、曬青、烘青綠茶。歷史上,綠茶是最早出現的茶類,名茶也非常多。西湖龍井、碧螺春、廬山雲霧茶、都勻毛尖、信陽毛尖等等都是。綠茶也是中國消費量最大的茶。

    黃茶

    在綠茶的製作工藝上,加一道“悶黃”工藝,就製成黃茶。雖然只是加一道工序,整個製作卻提高了不少難度。根據茶葉的鮮嫩和芽葉區別,黃茶又有黃芽茶、黃小茶、黃大茶之分。黃茶的品種較少,名茶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黃芽、溈山毛尖等。

    白茶

    白茶的製作工藝很特殊,叫“自然萎凋、不揉不捻”,鮮葉採回後,進行多種方式的(日曬、室內等)萎凋,然後乾燥。新白茶製法會有一些發酵。白茶源於政和、福鼎,根據茶青芽葉情況,可以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等品種。白茶可以陳放多年,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

    青茶

    青茶也叫烏龍茶,製作工藝比較複雜,包括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等。主要在福建、廣東、臺灣三省出產。福建是烏龍茶大省,鼎鼎大名的鐵觀音、武夷巖茶都是烏龍茶,臺灣的文山包種、凍頂烏龍、東方美人,廣東的單叢茶等,都是烏龍茶的名優茶。

    紅茶

    紅茶是世界上消費最普及的茶葉。主要製作工藝包括萎凋、揉捻、發酵和乾燥。武夷山的正山小種是紅茶之祖。紅茶的名優茶很多,福建的正山小種、金駿眉、白琳工夫、坦洋工夫等,安徽的祁門紅茶,雲南的滇紅,還有寧紅、越紅等。印度、斯里蘭卡也種紅茶,阿薩姆紅茶和大吉嶺紅茶也廣有市場。紅茶有芽尖茶(如金駿眉)、芽葉茶,還有紅碎茶。

    黑茶

    黑茶是一種後發酵茶。製作工藝是殺青、揉捻、渥堆、乾燥。與綠茶相比,它多了一個“渥堆”工藝,正是透過這個工藝,讓茶葉發酵,從而區別於綠茶的特性。黑茶的發酵和其他茶類的發酵不一樣,其他茶類的發酵,是一種酶促氧化反應,而黑茶的發酵,是有微生物參與的發酵,是真正的發酵。廣西六堡茶、雲南普洱茶、湖南黑茶等品種是名優茶。

    6321之3:三種茶性

    綠茶、白茶、黃茶:不發酵或微發酵。性偏寒。脾胃虛弱、胃寒之人慎喝。白茶可以陳放,轉化後會更加溫和。

    紅茶、黑茶:全發酵或後發酵。性偏溫。實熱、火大、胃熱之人慎喝。

    烏龍茶:半發酵茶。茶性適中。適合喝的人群較廣。但是碳焙茶,需要放上一段時間,否則火性也是蠻大的。總體來說,包種茶發酵程度較輕,福建的幾種烏龍茶發酵程度適中,臺灣烏龍發酵程度較重。

    6321之2:兩種泡法

    玻璃杯。要掌握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三者的區別是先投茶還是先倒水。上投法是先往玻璃杯中倒適量的水,然後把綠茶放入杯中。一般適用於芽茶。中投法,先放三分一杯的水,把茶葉放入,等茶葉舒展後再倒滿水。一般適用於一芽一葉或兩葉的茶。下投法,先放茶葉,再放少量水,等茶葉略舒展後,再倒滿水。

    功夫茶泡法。潮汕功夫茶泡法和閩南功夫茶泡法比較典型。大致可以分為:煮水,溫杯,聞香,置茶,初泡,續泡,分茶,品飲等。

    6321之1:一些茶禮儀

    主人篇:倒茶時,只倒七、八分滿。所謂的“茶七酒八”。因為茶水較燙,太滿有欺客之嫌。裝茶的杯子不要有破裂,破損,尤其杯沿不能有裂開。茶杯應放於客人右手側。上茶的順序可以根據尊者為上的原則,或從右到左。

    客人篇:主人倒茶時,要行謝茶禮,具體是:中指食指屈指,輕叩桌面。可以適當先觀幹茶、聞茶香。可以適當讚美主人的茶好。讚美時說得具體一些,茶湯很順滑,口感很溫潤,茶香濃郁等等。飲茶時,有一種吸啜法,會發出很大的響聲,自家飲茶時儘可自由自在,但在社交場合,還是要根據別人的情況,適當控制一下。

  • 6 # 小詹茶肆

    俗話說得好,要想了解一個人就要先了解他的過去。對於喜歡喝茶的朋友來講,如果不想去了解茶葉的歷史,那麼飲之也挺無味。所以說,茶史是要懂得,我們來講講茶葉發展史。

    01起源

    中國是茶葉的發源地,有極長的飲茶記錄。有人說起源於上古,也有人認為起源於周朝。但不管怎麼說,茶對人類起到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試想一下,在古人還未發現茶的時候,或許只能喝些平淡的冷水或溫水,直到發現茶並知曉茶的通途,才能體會茶湯的“美妙”。

    不過最早古人喝茶方式與今人不同,也與唐宋時期不同。其實茶葉的發展史也是飲茶方式的變遷史。我們如今的清飲方式主要是“繼承”明清時期的飲茶方式,像宋代的點茶與唐代的煎茶在如今就不多見。

    言歸正傳,關於茶葉的起源說法有幾個,但常被人唸叨的是神農說。在陸羽《茶經》中有記載一句: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傳說故事中,神農嘗百草時發現了茶並喝了茶湯,結果感到提神醒腦,認為是一種藥。

    02用途

    古人對茶葉的作用的瞭解非常深,並且從茶葉的作用上可以看到古人對茶葉的瞭解是遞進關係的。剛開始古代將茶當作祭品,有祭祀用途。後來古人發現茶可以食用,所以有了“食物用途”,再後來發現茶有藥用價值,於是有“藥物用途”。此外,茶葉可以用來招待客人,這是“交際”用途。

    03方式

    一、吃茶到煮茶

    再來說說飲茶方式的變化,首先是從吃茶到煮茶的變化。吃茶的意思是直接咀嚼茶葉,這是最原始的利用茶葉的方式,在古人還沒發現如何飲茶之前,吃茶是存在的。後來古人發現用鍋來煮茶葉,喝茶湯,就像煮菜一樣,有時候也會放點蒜、鹽等調料品,如今一些比較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還保留著這種煮茶方式。

    二、煮茶到煎茶

    接著是煮茶到煎茶。古人煮茶與今人的煮茶不同,古人用鮮葉煮,現代人用已經加工過的茶葉來煮。沒有加工過的茶葉,苦澀難以下嚥,也因此古人才會往鍋裡面加點料,充當調和劑。大概從西漢開始,市面上出現了散茶,是經過粗加工後的幹茶,並不是鮮葉。比如將茶採下來,簡單曬曬,然後收集起來,或者將鮮葉蒸軟,壓成餅。

    這種蒸青做法直到唐代才逐漸完善,而宋代的點茶又將蒸青制餅再次完善。同樣,古代壓餅與今人壓餅又不同,今人壓餅是屬於再加工茶,把已經做好的幹茶拿來壓,而古人是一步到位,直接拿鮮葉蒸軟壓餅,可想而知,苦澀味原超現在。宋代為了減少茶餅的苦澀,會多次濾點茶汁,然後拿去壓餅。

    三、煎茶到點茶

    唐代前期也流行煮茶,中後期開始流行煎茶,煎茶時也會放點調料品,也有人只放鹽,鹽多鹽少就要看個人口味。要想了解唐代人是怎麼喝茶的,那麼閱讀陸羽《茶經》是個不錯選擇。《茶經》有10個章節,茶事記載詳細,有助於我們更好了解古人是如何飲茶的。其中在《三之造》中就有記載唐代茶餅的製作流程,分別是晴採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幹矣。《五之煮》和《六之飲》是陸羽把煎茶前後給描繪出來。

    宋代的點茶與煎茶的不同點在於,宋代強調飲茶的美感,讓製作茶湯的過程中保持美感,以及對如何更好的“點茶”有很深研究。宋徽宗的《大觀茶論》就是一本很不錯的茶葉書籍,裡面記載的點茶法,十分精彩。宋代的茶餅叫做龍鳳團茶,與唐代的蒸青茶餅不同,宋代的制餅技術更講究,比如要“擇之必精,濯之必潔,蒸之必香,火之必良。一失其度,俱為茶病”,因為宋徽宗是一個愛茶的皇帝,對茶事要求極其嚴格。

    後來宋朝走向末路,龍鳳團茶就退出歷史舞臺,後朱元璋又不喜龍鳳團茶,廢團改散,龍鳳團茶就再也沒有機會出來大展身手。那麼話說回來,點茶具體怎麼操作。先用瓶子煎水,然後把茶末放在茶盞裡,放些水,用茶筅攪拌,然後再放點沸水,再次攪動,最後茶盞上有類似白色的粥。

    四、點茶到泡茶

    因為點茶需要的道具與流程比較多,對茶葉也有高規格的要求,所以朱元璋才不允許上貢龍鳳團茶,進一步讓點茶退出舞臺。改用散茶後手續就簡單一些,而且散茶的製作比龍鳳團茶省心一些。從蒸青團茶到蒸青茶葉的改變,也讓飲茶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直到影響至今。

    我們現代人已經習慣了清飲方式,習慣用蓋碗沖泡或者用紫砂壺泡茶,很少人去用鍋煮茶或煎茶的,偶爾有些人有復古精神,喜歡古風的朋友會去嘗試一番。因為提倡喝散茶,所以明清散茶製作水平得到巨大進步,產生了很多不同型別的散茶,為之後六大茶類等茶的劃分奠定基礎。

  • 7 # 希希陌上行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喝起了茶。雖然中國的茶文化號稱博大精深,但是由於耳濡目染的緣故,茶文化對很多華人來說,卻並不複雜深沉。於茶,無非選茶、泡茶、喝茶三件事,只要弄懂了這三件事中的一些知識,我們就可以喝到我們喜歡、對我們身體有益,而且還好喝的茶。

    選茶篇

    選茶並不難,只要把握好以下一些基本知識就可以了。

    1.茶並非都是新茶最好

    在喝茶界,向來有喝茶喝新的說法,很多人對陳茶敬而遠之,有的甚至嗤之以鼻。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並非適用於所有的茶。

    茶按照發酵度的不同,分為綠茶、白茶、黃茶、烏龍茶、紅茶、黑茶六類。喝茶喝新只適用於綠茶(普洱茶生茶除外)、黃茶和非足火烘焙烏龍茶。

    紅茶是全發酵茶,分工夫紅茶、小種紅茶、紅碎茶、曬青紅茶四類。紅茶性溫,剛剛做出來的紅茶比較燥,新茶喝了容易上火,一般至少需要放兩三個月再喝。小種紅茶(保質期三年)焙火比較足,新茶需要放半年再喝。曬青紅茶講究年份,經過陳放以後茶的品質要遠比新茶好。

    普洱茶生茶、白茶、足火烘焙烏龍茶、黑茶不僅不主張喝新茶,而且也和曬青紅茶一樣講究年份,經過陳放以後茶的品質要遠比新茶好。

    所以,喝綠茶、黃茶和非足火烘焙烏龍茶時,選茶要選新茶;紅茶放一段時間再喝最好;喝普洱茶生茶、白茶、足火烘焙烏龍茶、黑茶時,還是儘量選有年份的茶吧。

    2.茶並非都是明前茶最好

    所謂明前茶,一般是江南綠茶產區的講究,如龍井、信陽毛尖等,這些茶都以明前茶為最好。

    綠茶中的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沒有明前茶,一般以雨前茶(穀雨)為最好。

    綠茶中的普洱茶生茶採茶時間較早,有的二月底就開始了,晚一點的三月份開始採摘,所以也沒有明前茶最好這個說法。如果有,那也是一個來自於綠茶的偽概念。

    其他的茶類如白茶、黃茶、烏龍茶、黑茶也是如此,茶季或早或晚,也沒有明前茶這個講究。

    所以,明前茶只是部分綠茶的概念,並不適用於所有的茶。

    3.茶並非都是芽茶最好

    我的老家是綠茶產區,所以大家都習慣喝綠茶,也習慣了按照綠茶芽茶為尊的標準來衡量其他的茶。

    大部分綠茶、白茶、黃茶、工夫紅茶會以芽茶為最好,普洱茶生茶、黑茶中如果拼有一定的芽茶,香氣會好一點,但是如果芽茶太多,陳放的價值就不會太大。

    其他的茶類,如紅茶中的小種紅茶,烏龍茶,綠茶中的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這些茶中不能有芽茶,用來製茶的茶青必須是二三或三四開展的壯葉。

    所以,選茶時以芽茶的多少來衡量茶葉的品級並不適用於所有的茶葉品種和茶類。

    4.並不是所有的茶喝了都會對自己的身體好

    不同的茶類因為發酵度的不同,茶性溫寒會有所不同;人也一樣,不同的人,體質也有熱、中、寒的不同,所以人們在選茶時,應該根據自己的身體特點選擇不同的茶,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喝茶有益健康的目的。

    一般而言,人們應該根據自己的體質寒熱選擇茶性溫寒相反的茶類,比如,熱性體質(愛上火)選擇寒性茶,如綠茶、黃茶和一些後發酵茶,如陳年普洱茶生茶、白茶、黑茶等。寒性體質就選擇一些溫性茶,如烏龍茶、紅茶等。

    其中,陳年普洱茶、白茶、黑茶經過足夠時間(15年左右)的陳放以後,茶性會逐漸變得中和,喝茶適應人群最多。

    泡茶篇

    能否喝到一口好喝的、適合自己的茶,選茶是前提,泡茶卻是關鍵。

    1.泡茶要注意水溫

    泡茶時要根據茶葉的嫩老、發酵程度、陳放時間來決定水溫。一般來說,茶葉越嫩,用來泡茶的水溫就越低,如很嫩的綠茶芽茶,泡茶水溫在85度左右為宜。不僅綠茶如此,級別比較高的黃茶、工夫紅茶,白茶中的白毫銀針,用料比較嫩的普洱生茶新茶也應該如此。

    像一些發酵度比較高、茶青粗壯的紅茶、烏龍茶泡茶時應該用沸水。

    像一些用料比較粗壯且又經由長時間陳放的陳年普洱茶生茶、白茶、黑茶等,泡茶時不僅需要用沸水,如有可能,利用沸水澆淋茶具外部讓泡茶水保持一定時間的高溫狀態,泡出來的茶口感會更好。

    2.泡茶要注意方法

    常見的泡茶法無外乎悶泡法和功夫茶泡法兩種,兩種泡茶法分別適用於不同的茶。

    一般而言,茶青偏嫩的綠茶(普洱茶生茶除外)、黃茶、紅茶芽茶適合使用悶泡法。白茶中的白毫銀針也可以使用悶泡法。

    而一些茶青粗壯的烏龍茶、紅茶更適用功夫茶泡法。陳年普洱茶、白茶、黑茶一般不主張悶泡,應使用功夫茶泡法。

    陳年普洱茶、白茶、黑茶使用煮茶法也別有風味。

    3.泡茶要注意茶和水的比例

    泡茶時要根據泡法來調整茶和水的比例,如果使用悶泡法,茶水比例在1:50左右(如果講究一點,不同的茶類宜有所不同),即200毫升的玻璃杯,投茶4克,悶泡3-5分鐘就可以了。

    如果使用功夫茶泡法,茶水比例大致在1:20左右,即120毫升的蓋碗,投茶6克,如果是壺,壺出水比較慢,投茶量可酌減,茶水比例在1:30,即120毫升的壺,投茶4克。

    不過,泡茶時的茶水比例並非絕對,具體可以根據喝茶人的口感輕重來調整。比如我自己因為常年喝茶,口比較重,使用悶泡法習慣1:40;使用功夫茶泡法,120毫升的蓋碗,烏龍茶投茶8克;120毫升的紫砂壺,陳年普洱生茶投茶量為6克。

    喝茶篇

    在我周圍的喝茶人中,有為數不少的人是因為喝茶有益健康的緣故才選擇了喝茶。但是,並不是喝了茶,茶就會有益健康,要想喝茶有益健康,還得注意以下一些知識:

    1.喝茶要分時間

    喝茶時,如果不是因為改不了的習慣,喝茶最好要分時間,在三個時段儘量不要喝茶,即飯前、飯後一個小時,晚上睡覺之前。

    飯前飯後喝茶,茶裡的有些物質會阻礙一些營養元素如鐵等的吸收,也會和一些菜餚裡的元素(如草酸等)一起形成有害物質(結石)。而且,空腹喝茶,茶會對腸胃產生強烈的刺激,有損腸胃健康。

    睡前喝茶,尤其是對有些對茶中的咖啡因比較敏感的人群來說非常不合適,因為會影響睡眠質量,嚴重的還會造成失眠。

    2.喝茶要經常變換品種,可根據季節更替變換茶類

    不同的茶營養元素不一樣,排除偏好的緣故,可以經常變換喝茶的品種,這樣對身體會好一些,而且也可以讓自己有機會領略不同茶的風味。

    此外,一年有四季,四季寒暑不同,在不同的季節,根據身體特質更替變換茶類,這樣喝茶才會對身體有益

    如冬季寒冷,可以喝一點溫性茶,如足火烘焙烏龍茶、紅茶、熟普等;春天寒熱交替,可以喝一點茉莉花茶;秋天可以喝一點陳年普洱茶、白茶、黑茶;夏天天熱,可以喝一點綠茶、陳年陳年普洱茶、白茶、黑茶(年份稍短一點)。

    3.喝茶要適量,不能以茶代水,不能喝濃茶

    有些茶友喜歡喝茶,常年以茶代水,個人竊以為這種喝法不太可取,長時間下去對身體沒有好處。

    雖然喝茶對身體有好處,但是喝茶也需適量,切不可以茶代水。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多喝水對身體還是要好一些。

    除此之外,喝茶太濃對身體也不太好,濃茶刺激性,也容易讓人喝茶過量,喝茶時應該儘量不要喝濃茶,如果實在覺得喝淡一點沒滋味,那就少喝一點濃茶,多喝一點水吧。

    結束語

    喝茶不僅有益身體健康,還可以讓我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和放鬆,這也正是很多人選擇喝茶的緣故。但是,這一切都要以正確選茶、泡茶、喝茶為前提

    以上的這些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正確選茶、泡茶、喝茶,可以讓我們在享受喝茶樂趣的同時,又能讓茶造福於我們的身體。

  • 8 # 予言茶事

    中國是一個產茶大國,歷史非常的悠久,距今大概有幾千年的飲茶歷史了。在這麼長的時間裡,我們積累了很多的茶文化相關的知識。作為一個愛喝茶的人來說,雖然不要求掌握所有的知識,當然也掌握不了,但是一些基本的知識,我們還是應該有所瞭解。下面我具體來給大家講幾點。

    第一,不是所有的老茶都好,也不是所有的都必須喝新茶。

    這6大茶類,因為發酵的程度不同製作工藝的差別,所以在新陳老兩方面是完全不同的一種對待方式。其中像綠茶、黃茶和大部分烏龍茶及紅茶都是以新茶為佳,保質期都在兩年以內。只有黑茶和白茶可以長期的儲存。所以前面幾種茶都是以新茶為貴,後面幾種茶以良好條件下的長期儲存轉化為老茶為貴。

    第二,幾種知名茶的茶類歸屬要搞清楚。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安吉白茶是綠茶的一種,不是典型意義上的白茶。因為安吉白茶它是綠茶品種的一種變異,也是按照綠茶的工藝製作,只不過外形有些白化,所以取了名字叫白茶而已。同理,大紅袍是烏龍茶而不是紅茶。烏龍茶跟紅茶最大的區別其實就是發酵程度,烏龍茶一般是半發酵,而紅茶是全發酵。大紅袍的製作方式就是一種半發酵的烏龍茶,並不是因為名字裡有一個紅,那就是紅茶。

    第三,芽茶雖然稀少,但並不所有都以此為尊。

    現在在茶葉店裡面流行以芽茶為尊的一種說法,好像不管什麼茶,只要是芽子小就是最好的。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比如說六安瓜片,它本質上就不要芽子,只要一片成熟的葉片。太平猴魁同樣也不是芽茶,像普洱茶、功夫紅茶。很多都是採用成熟的二三葉或者三四葉來進行製作。同理還有一點大家必須知道,並不是所有的茶都有明前茶。明前茶主要是針對江南地區天氣比較暖,茶葉發芽比較早的一些地區。現在江北茶區,清明以前,茶葉都還沒有開採,也就談不上明前茶。

    以上這是幾個比較基本的常識,大家應該懂。當然喝茶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有很多都是在喝茶的過程中慢慢的去體會,慢慢的去品味。

  • 9 # 73神牛

    茶是僅次於水的世界第二大飲料,喝茶和品茶的文化知識源遠流長,而且中國幅員遼闊,茶的品種有很多,因此在沖泡和飲用中也很多得講究和不同。

    我比較喜歡喝茶,每天早飯以後肯定會泡上一壺,來享受茶帶來的香味和那種提神醒腦的感覺。我喝過的茶的品種很多,因為本身我就喜歡以茶代水,而且茶屬於越喝越饞,喝慣了適口的茶葉再去喝別的茶就覺得有些難以下嚥。

    有哪些茶葉的知識是喝茶的人必須要懂的?

    一,茶的分類

    茶葉按照發酵的程度不同,分為綠茶、白茶、黃茶、紅茶、烏龍茶、黑茶這六大類。

    綠茶是沒有經過發酵的茶葉,因此喝綠茶是要講究個“新”,很多人喜歡喝的“明前茶”就是綠茶在清明前發的嫩芽,這樣的當年新茶自然口感喝味道都非常不錯,因此喝綠茶要講究喝新、喝嫩。

    其它的五種茶葉有些就不是越新、越嫩越好了,比如黑茶就是選用老的茶葉甚至帶著茶梗的才有味,如果黑茶說是嫩芽或嫩葉製作的,那麼多半就是騙人的。

    二,喝茶的容器

    喝茶的容器也有很多的講究,比如喝綠茶和紅茶就比較適合用玻璃杯來沖泡,這樣不光能夠欣賞到茶葉的形狀,而且散熱快不至於因為水溫過高而把茶葉捂黃泡爛。

    一些發酵的帶顏色的茶葉就需要用瓷壺或紫砂之類的壺來沖泡,這樣可以起到保溫透氣的作用,而且香味也會更加的持久一些。

    三,泡茶的水溫

    茶葉不同泡茶的水溫和沖泡的時間也有很多的講究,有些嫩茶和綠茶如果水溫過高容易泡爛,而且香味泡不出來影響飲用的效果。有些耐久泡的茶葉如果水溫過低,那麼茶葉泡不開,也會影響茶葉的香味釋放。比如黃山毛峰就要用較高的水溫來沖泡,否則毛峰中的毫毛不易泡開。

    泡茶前燙杯也是很容易被人忽視的環節,燙過杯再放茶可以使茶葉的揮發出來的快,這樣可以品嚐出茶葉純正的香味。

    四,茶葉與水的比例以及泡茶的水

    茶葉跟水的比例決定了茶水的味道和濃淡,過濃或過淡都會影響茶葉的適口性。一般大家泡茶都是按照3——5克的標準投放茶葉,一般茶葉和水的比例為1:40。

    茶葉用燒開的自來水來沖泡味道自然會差一些,現在很多講究的人喜歡用礦泉水或純淨水來泡茶,這樣更能品嚐出茶葉的香味。

    泡茶時熱水最好沿著杯壁淋入,這樣不直接沖泡到茶葉上,可以防止茶葉受熱不均而影響香味的釋放。

    五,喝茶的禮節

    “酒半茶滿把客欺”這句話估計大家都聽說過,我們看古裝劇的時候也有端茶送客的橋段。因此招待客人時切忌把茶水倒滿杯,這樣不光不便於客人飲用,而且也是失禮的表現。

    六,關於洗茶

    一些發酵的茶葉尤其是普洱這類茶葉,飲用的時候是需要經過洗茶這一環節的,而且洗茶也叫“醒茶”。透過提前浸水可以把茶葉中的灰塵和殘留去除一部分,而且也可以把茶葉喚醒,這樣更有利於茶葉香味的釋放。

    有些茶葉是無需洗茶的,因為這些茶葉全程加工無落地,而且本身茶葉就比較嫩,洗茶反而會流失茶葉的一些香味。比如都勻毛尖等。

    七,什麼情況下不易喝茶

    以茶水送服藥物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因此生病和服藥期間最好不要喝茶。有些茶空腹飲用會刺激胃不舒服,因此空腹時最好也不要喝茶。

    酒後喝濃茶也會傷害到身體,還有茶葉中的咖啡因會使人興奮因此睡前也最好不要喝茶,因為會影響到睡眠。

    茶的文化博大精深而又源遠流長,關於茶有說不盡道不完的知識,我雖然是個喝茶的愛好者,但是對於飲茶的知識也不過是一知半解。

  • 10 # 笑笑的麥子

    茶,是我們很多人從小就喝習慣了的東西。有些人深諳其中,對不同產地,不同種類的茶都非常瞭解,並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而還有些人,估計就如我一樣,僅是品茶香,單純地喝茶而已。

    作為一般喝茶的人來講,我個人覺得對於茶葉基本的知識還是有必要了解一下的。至少可以買茶葉不糊塗,品茶水也不糊塗。

    一、茶葉的產地

    茶葉是我們江西的特產之一,在我們這兒有不少好茶,十大名茶之一“”廬山雲霧茶“”就產自於我們江西。但在生活中,我們也不會僅僅只喝自己當地的茶,別的地方的茶葉也會買來喝。我們常聽到有浙茶、川茶、閩茶、滇茶、臺灣茶等,這主要是指茶葉產地的不同。根據地域和產茶的不同,目前有四大產茶區:華南、西南、江南和江北。

    華南茶區位於中國的東南部,包括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海南等省市自治區,那兒的土壤環境適合種植很多大葉種的茶樹,所以適宜製作紅茶、黑茶和烏龍茶等。

    西南茶區位於中國的西南部,包括雲南、貴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等地,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西南茶區地形比較複雜,多為盆地和高原,土壤型別也較複雜,所以這個茶區茶葉種植的種類也較多,適宜製作紅茶、黑茶、綠茶及花茶等。

    江南茶區位於長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蘇南、鄂南等地,是中國茶葉的主要產區,其年產量大約佔全國茶總產量的三分之二。江南茶區的氣候四季分明,適宜製作綠茶、花茶和烏龍茶等。

    江北茶區位於長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陝西、甘肅、山東等省和皖北、蘇北鄂北等地,是中國最北部的茶區。這裡的土壤環境主要適宜製作綠茶等。

    二、茶葉的分類

    我們平常所瞭解茶葉的分類,大致有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黑茶和花茶這幾類。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和黑茶這六類屬於基本茶類,而花茶,比如茉莉花茶,屬於再加工的茶類,它是在基本茶類的基礎上,採用一定的工藝進行再次加工的茶。

    如果細分,還有很多不同的標準及分類,有的以季節為劃分標準,有的以生長環境為劃分標準,有的以產地為劃分標準,還有的以幹茶外形為劃分標準等等。這裡主要說下按季節為劃分標準的茶,我們平常選購茶葉常會考慮到這點。

    按照季節的不同可將茶葉分為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四類。春茶是指當年立春後一直到5月中旬之前所採製的茶葉。這時所採製的茶芽頭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而且富含氨基酸和維生素,所以春茶滋味是最為鮮爽的。

    說到春茶,自然地會讓人想到明前茶,明前茶肥壯厚實、色澤鮮潤、香氣濃郁新鮮,茶底柔軟厚實,正常芽葉多,口感柔和,很多人都喜歡喝。

    但如果認為明前茶即是清明節前採摘、製作的茶,其實這一看法並不準確。明前茶和雨前茶是專指中國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江蘇南部以及湖北南部等長江流域江南茶區按節氣對不同階段春茶的稱呼。在華南茶區、西南茶區春茶雖也在清明節前採製,但由於當地氣溫回升早,此前已經開始了茶葉的採摘,並不具備江南茶區明前茶的細嫩品質,不能稱之為明前茶,以及福建、雲南等地所產鐵觀音、大紅袍、普洱不存在明前茶。

    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所採製的茶葉。這個階段所採製的茶葉,無論香氣、滋味都不如春茶濃烈,而且這個階段的茶中花青素、咖啡因和茶多酚的含量都相對較多,所以口感也相對苦澀。

    秋茶是指8月中旬至10月霜降前採製的茶葉。這期間所產的茶葉葉片大小不一,葉色發黃,香氣和滋味比較平和,葉底發脆,但是有些樹種製作的秋茶不輸於春茶,如鐵觀音等。

    冬茶是指在10月霜降以後所採製的茶葉。這個時候天氣已經開始逐漸轉冷。冬季一般都不進行採摘,但是這個時候新梢芽生長較為緩慢,茶葉中所含的一些物質增加,所以製作而成的茶香氣濃烈而且滋味醇厚,有些茶就很適合做冬茶,比如臺灣的烏龍茶。

    三、茶葉選購的要點

    買茶葉一般是從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來辨別它的好壞,即看、聞、摸、嘗。這些都可以比較直觀地讓我們瞭解到茶葉的質量。

    :上等的茶葉色澤、大小、長短、粗細、形狀應整齊一致。:好的茶香應具備“四不”,即不庸俗、不淺薄、不單調、不浮躁。簡言之就是好茶能讓你聞起來覺得特別的舒服,泌人心脾,而不是單純地覺得它有一股濃烈地香味。摸:摸茶的身骨,感覺其重實與輕飄、光潔與粗糙等等,還要用手細細研磨,以測試茶葉中水分的高低等。嘗:買茶葉時最好是能夠嘗一嘗,一方面品嚐茶湯的滋味,看是不是自己喜歡的味道;另一方面感受茶葉沖泡後的香氣以及觀察葉底是否完整。

    此外,在實際購買時,還需多瞭解一下要買的茶葉的產地、製作工藝、特點、等級標準、價格與行情等等。心中大概有個譜,就不會被不良商家所矇騙。

    四、泡茶如何選水?

    茶葉買回來後自然就要泡著喝了,適合泡茶的水可分為三大類:天水、地水、再加工水。天水就是天上雨雪之水,古代的文人墨客喝茶以天水、泉水為上,這點我們常在小說或是電視上看到過。

    在《紅樓夢》中妙玉給賈母奉茶時,賈母問到用的什麼水,妙玉答“舊年蠲的雨水”。在與寶黛釵三人飲茶時,妙玉為三人單獨煮了一壺茶,因而出現這樣一幕場景:黛玉因問:"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捨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麼嘗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

    古代的人有用雪水、雨水泡茶的習慣,但我們現在的人就不要效仿了,因為環境汙染比較嚴重,這天水的水質情況也與古時不好相比了。

    泉水為活水,氧氣含量高,有利於茶香的散發。好的山泉水泡出來的茶湯味道確實是很好,有回去黃山遊玩,無意中走到一家賣茶葉的店,在那裡品嚐到的茶與我們把茶葉買回去後泡出來的茶湯還是有些區別的。

    但如果認為所有的泉水都是泡茶的好水,那就錯了。泉水又分硬水和軟水,硬水中的鈣、鎂等礦物質含量較高,泡出的茶湯色澤偏暗,口感清爽度不佳;軟水中的鈣、鎂等礦物質含量較低,有利於泡出茶的真味。

    由於受環境等條件限制,純淨無汙染的泉水還是比較難得到的。在日常生活中,泡茶所用之水只要潔淨、甘甜、無雜質就可以了。

    專業茶藝表演或名茶品鑑活動,多選用再加工水,即純淨水、蒸餾水沖泡茶葉。我們普通的喝茶者通常用自來水的偏多,但如果可以在泡茶之前用活性炭過濾一下自來水(活性炭可以吸附掉水中的一部分雜質),那麼泡出來的茶湯味道也會挺不錯的。

    五、泡茶時的用茶量以及沖泡水溫

    雖說茶葉的用量是影響茶湯滋味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我們喝茶還是可以根據自己的飲用習慣來決定用量,個覺得沒必要非得有一個固定標準。

    泡茶的沖泡水溫是需要注意一下的,一般而言,泡茶時的水溫高低與茶水中可溶於水的浸出物的浸出速率成正比,即水溫越高浸出速度越快,在相同沖泡時間內,茶湯滋味就越濃。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人喜歡用剛燒滾的水來泡茶,可能還有的人會擔心水溫降了一點會使得茶葉泡不開。

    但其實泡茶的適宜水溫,是要根據茶葉的老嫩、鬆緊和大小等情況來選擇。粗老、堅實、葉大的茶葉,其沖泡水溫比細嫩、鬆散、葉碎的茶葉要高。比如高階的細嫩名茶,特別是高檔名優綠茶,適宜用85℃左右的水沖泡,以保證茶湯色澤清澈、香氣純正、滋味鮮爽、葉底明亮。如果水溫過高,茶湯顏色會變黃,茶本身所含維生素C也會被破壞掉。

    對大宗紅、綠茶和花茶、烘青類綠茶而言,因加工原葉老嫩適中,可用煮沸後不久、保持在90℃~95℃的水沖泡。如果沖泡烏龍茶、黑茶等用成熟新梢芽葉加工製成的茶,因原料並不細嫩,單次用茶量較大,所以適宜用剛煮沸的開水沖泡。

    六、茶葉的儲存

    明代人羅廩在《茶解》中有“藏茶宜燥又宜涼,溼則味變而香失,熱則味苦而色黃”的記載。溼度和溫度是茶葉陳化的最主要因素,本身茶葉就有吸水的物理特性,很容易吸水受潮;溫度太高會使得茶葉中所含的氨基酸、維生素等成分遭到分解破壞,影響其香氣、味道和質量。

    所以,乾燥和低溫是防止茶葉變質的基本途徑。如果將乾燥的茶葉在零攝氏度以下儲存,會減緩茶葉氧化變質的速度,甚至能儲存一年半品質與新茶相差無幾;在零下5攝氏度以下,可以儲存兩至三年;若在零下20攝氏度以下,則可以久藏。如果家中茶葉買的很多,短期內不可能吃完,那麼則可以採取放在冰箱裡的方法去儲存。

    茶知識細分下來,有太多太多,雖說不是每一個知識點都需要我們去掌握,但我想,以上這些基本的知識我們還是可以瞭解一下的。這對於日常生活中購買茶葉以及品茶也會有一點幫助。

  • 11 # 武夷茶人陳馨

    但是茶葉的知識和歷史卻是可以追根溯源的。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茶歷史。

    茶歷史

    對華人而言,茶不僅是一種飲料,更多的是一種清靜、靜心的精神象徵。

    歷經千年,茶已經滲透到華人生活的各個層面。

    但是很多茶友可能不知道,茶最開始的角色並不是飲料,而是以一種佐料,甚至藥品的形式出現。

    茶,經歷了生吃藥用、烹煮飲用、沖泡品飲的過程蛻變。

    神農嘗百草得荼而解之。

    茶最早被大家發現的原因,更多是因為茶葉鮮葉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外用有消炎解毒的功效。

    隨著人類文明的日漸進步,茶隨著農耕文明的演變,成為了“茶粥”“羹印”,成為了我們看到的,唐煮宋點的形式。

    隨著貿易往來的和遊牧民族的傳播,茶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成為了餐桌上的飲品,成為了琴棋書畫詩酒茶的奢侈品。

    小結

    茶,雖然並不是一開始就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更不是我們所看到的高雅的茶,而是被歸類到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這歸類並不是因為他是生活用品,而是因為它是佐料的形式存在。

    隨著文明的進步,茶也成為了琴棋書畫詩酒茶中的茶。

    融入到尋常百姓家中。

    希望茶人陳馨的文章可以讓你更好的瞭解中國茶。

  • 12 # 喜茗堂

    傳播茶文化是每一個愛茶人的本份,我很高興回答這樣的問題。但是,要好好而完美的回答提問者這個問題也是不容易的,就是簡單的回答,一般的篇幅是也不能完整的回答清楚的。我現在簡單從茶的①成癮性,喝茶後的②茶醉現象,以及喝茶的③興奮現象來告訴大家注意,以免在生活中誤解茶葉的健康作用。

    ①成癮性。

    自然界很多食物多有成癮性,給食用者帶來“癮”,如辣椒,花椒,茶葉;鹽,糖,酒,醋以及菸草,檳榔,桂皮,茴香等等,甚至米,面,油,肉,菜蔬,牛奶,酸奶等等也有可能讓人成癮。

    每一種成癮的物質都有不同的成癮成份,而茶葉的成癮成份及其有益成份如:兒茶素,茶氨酸,茶多酚,茶多糖,膳食纖維,維生素類……,卻是有益於健康的存在,要不然,幾千年的茶葉不可能存在並且廣為流傳。

    ②茶醉現象。

    只要是經常喝茶的人,沒有誰沒茶醉過。當然,任何食物都有量的控制,超過了限量限定,大多有不利因素,而茶醉現象,就是喝茶過濃過多的身體不適表現和體驗感受。

    茶醉現象因人而異,有些人感到胸悶,有些人興奮不眠,有些人作嘔,有些人氣短,有些人頭暈眼花,有些人心慌,……,總之,只有喝茶醉過的人才有深刻體會。因此,多多喝茶雖然好,也是需要節制的。

    就茶葉而言,給人最大的作用還是興奮提神,最好的作用還是積極主動,最佳的作用還是健康向上。只要是喜歡喝茶的人,給人的印象就是狀態好,精神佳!

    2021年1月23日

  • 13 # 雲茶堂

    茶葉是世界三大飲品之一,除了口感清香之外,還富含豐富的營養物質,俗話說:四斤青葉炒一斤茶,飲茶過程中,這一小片茶葉的營養精華物質也許會被大家忽略,今天我們來聊聊茶葉的本葉的知識。

    一片茶葉之中含有75%的水分,其餘25%便是營養成分。這25%的營養成分又被劃分為水溶性脂溶性成分。

    水溶性主要物質是指茶多酚、咖啡鹼和氨基酸等;脂溶性物質是指維生素、蛋白質類,這些物質不會因為多次沖泡而被吸收,往往會留在茶葉中。可以被人體吸收並且對人體有著直接益處的便是三種水溶性物質——茶多酚、咖啡鹼和氨基酸了。

    抗氧化小能手——茶多酚

    茶葉的清香就是源於茶葉中的茶多酚,茶多酚是茶葉中30多種酚類物質的總稱,易溶於水,茶湯中有苦澀的口感,就是因為茶多酚含量高導致的。茶多酚是抗氧化物,它主要的保健功能便是破壞有害自由基,達到抗衰老的功效,在化妝品中也常常會出現。不過在飲茶過程中,不能過量,過量攝入茶多酚,茶多酚會跟食物中的鐵元素髮生反應生成難以溶解的新物質,這種物質可引起體內缺鐵,貧血等。

    “一杯提神醒腦”——咖啡鹼

    茶葉中含有咖啡鹼、可可鹼和茶葉鹼這三種生物鹼,這三類生物鹼均有興奮中樞神經的功效。其中咖啡鹼的含量可以佔到2%~4%

    現在年輕人很喜歡早上喝杯咖啡提神也就是因為咖啡中也有興奮神經中樞的功效,但往往有卸任因為咖啡的苦澀便放棄飲用,茶的清新就巧妙解決了苦澀的口感;還有更令人經驗的咖啡鹼,咖啡鹼還有一定的醒酒功效,可以說是提神醒腦“良飲”~

    氨基酸——保健界的yyds

    氨基酸這個標籤這幾年可以說是大火,無論是什麼面膜、護膚品都在打著氨基酸的旗號。首先是對“氨基酸”這個功能的肯定,要知道茶中的氨基酸有茶氨酸、穀氨酸、天冬氨酸等20多種,這麼多種“氨酸”可以保護人體肝臟,延緩衰老、提升人體免疫力等功效。

  • 14 # 小雅茶生活

    茶文化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排在最後面,不是不重要,而是我們在吃飽穿暖之後,開始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而茶就是華人精神的一種寄託。柴米油鹽醬醋,相較於茶更容易理解,而茶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文化,世界茶文化起源於中國。

    所以,茶的文化是需要時間瞭解的,接下來這一篇簡單易懂的資訊推薦給您。

    1、如何選茶

    首先,我們要知道茶有六大類。綠茶、紅茶、花茶、黃茶、青茶、黑茶。很多人覺得春天適合喝綠茶、夏天適合花茶、秋天適合紅茶,冬天適合圍爐煮白茶和普洱。但其實,我們在選茶時,不光要看季節,還要看個人體質,還要看個人口味。

    ①尊重自己的口味,選自己喜歡喝的

    先為大家介紹六大茶類,按照發酵程度排序。從不發酵的綠茶,到發酵程度高的黑茶,大家可以都品嚐一下。所以,我給大家的第一個選擇的維度是“口味”。可能很多人都覺得喝茶應該選擇對自己身體有益的,或者按照季節來選茶,但是我個人卻覺得,喝茶嘛,本來也是一種休閒娛樂的方式,也是一種享受生活的體現,不用那麼功利,一定要為什麼喝茶,所以,建議全部品嚐一遍後選擇自己喜歡的口味,不要為難自己。

    ②不喝對自己身體不好的,而不是問喝什麼對身體好

    其實,每一種茶都有很多種對自己身體好的功效。具體什麼功效,大家可以上網自己查詢,在這裡我不再給大家贅述。所以,很多朋友問我【喝什麼茶對身體好?】的時候,我一般回答【其實大多數茶喝了都對身體好,關鍵是對你身體好不好】。有些朋友胃不好,有些朋友想要減脂、有些朋友想要提神、有些朋友單純追求享受。每一個人的需求都不一樣,要根據自己的身體選擇合適的茶類。如果這類茶確實喝多了對某些朋友身體不好,那就不喝或者少喝。

    說實話,如果老喝同一種茶,久了可能也會膩,慢慢覺得這個茶淡而無味。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可以多嘗試一些茶品,尤其是在季節喝場景不同的時候,可以變換。比如寒冷的冬天,很多朋友很享受圍爐煮茶的樂趣,大家一起喝茶聊天,樂不思蜀。但在這個場景中,適合煮的茶,肯定沒有綠茶和花茶,如果你只愛好這兩種茶,那可能很難有機會享受圍爐煮茶的樂趣了。

    2、如何泡茶

    關於如何泡茶這個問題,其實我覺得可以從泡茶的場景來分,這樣便於大家理解。如果是平時上班喝茶,比較忙的時候自飲,用水杯沖泡,統一算作“杯泡”;如果有時間,而且工具齊全,那可以悠閒自在地喝喝功夫茶,甚至找專業的人泡,這一類沖泡統一算作“功夫茶”;還有一類,是不專業的人用不夠專業的器具泡的“功夫茶”,比如我只有一個蓋碗,沒有公杯、品茗杯等。接下來為大家一一介紹。

    ①杯泡

    杯泡,先要採取適量的茶葉,什麼叫適量?綠茶4g左右比較合適,紅茶5g左右,巖茶8g左右。細心的朋友可能察覺到了,這基本就是我們買到的有小克袋包裝的茶葉的規格。但是,其實這個標準,個人覺得不用那麼準確,在家泡茶,如果是小克袋的包裝茶,那一次就取一袋,商家都給你裝好了,方便;但如果是買的散裝茶,我們在家自己泡,其實大多數朋友根本沒有稱量茶葉的小稱,所以這時候建議大家,取自己覺得適量的就行,第一次茶葉抓多了,茶太濃那下次就少抓點茶葉,第二次抓少了,茶太淡那下次就多抓點茶葉。不必過於精確,“差不多”就行,這是華人古老的智慧——差不多,有時候,活得不用那麼深刻。

    其次,要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在泡茶的時候,到底是洗茶還是不洗?其實,除了綠茶、花茶可以不用洗茶,其他的第一泡都可以洗。

    ②功夫茶

    功夫茶,就像它的名字一樣,需要一些功夫和時間來慢慢品,所以,一般都需要全套的功夫茶器具來泡茶,甚至需要更專業的人來泡茶,功夫茶是泡茶門檻最高的,也將喝茶的境界提高了一個檔次。

    所以這樣氛圍感很強的場景,適合三五好友,坐下一起聊天喝茶,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茶社,通常的客人都是圍坐一桌一起喝茶的原因。這樣一個“雅”的氛圍,更適合大家一起品,一起喝。

    據我多年以來與喝茶的朋友打交道的經驗來看,我們很多朋友其實很少有時間每一次喝茶都泡“功夫茶”,而是有一些功夫茶的器具,閒來無事的時候喝一喝,泡一泡茶,比如用一小套旅行茶具泡茶、用一隻蓋碗泡茶、用一個品茗杯喝茶等。這樣的場景,大多是一個人的獨飲,且不是匆忙的狀態,所以這時泡茶就適合在較為安靜的氛圍下進行,回憶一下往事,放鬆一下自己被生活折磨的大腦。

    以上為大家介紹瞭如何選茶和如何泡茶,就像一開頭所說的,茶的門道很多,我們還需像喝茶一樣,慢慢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論語三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