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352575771581623

    生態瓶就是把一些小生物放入一個能讓它們生活的地方,並且能讓自己觀察,這就是生態瓶   材料用具   水草(如茨藻)、水生小動物(如椎實螺、環稜螺)、水、砂子、玻璃瓶(如標本瓶、大試管或醫用葡萄糖注射液瓶)、凡士林  一般,所需要的動植物,能夠在花鳥市場或類似的海洋館買到,不會很貴。   對於顏色及品種方面的要求可以諮詢售貨員,切記不可放大型的魚類,因為會比較消耗氧氣,導致生態瓶無法維持較長時間。   製作方法:  ■步驟一:“準備一隻透明的塑膠瓶,剪去上面的部分。”   瓶子來源一般有兩種:一是取自垃圾場、垃圾桶,二是自己喝了飲料留下的。不管那種情況,第一次使用時,都要先把它清洗一下。但不能用肥皂或去汙劑來洗滌(孩子往往容易用這些東西來洗)。因為用這些化學物品洗滌後,塑膠瓶上會有肥皂等殘留物,它們將對水生生物的生存會帶來危害。建議用熱水洗滌,必要時可加一些小蘇打。   有條件的還可以在瓶子底部放置一個過濾器。當然:也可以不用過濾器,但如果不用過濾器的話,瓶子中的水會因為細菌的繁殖而很快變渾濁,這樣,你就不得不頻繁地更換瓶子中的水。   ■步驟二:“在瓶底裝入一層水底的淤泥,並灌入大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對於城市的孩子來講,“水底的淤泥”和“大半瓶自然水域的水”都是無法獲取的,即使是在農村地區,讓孩子課外去找“水底的淤泥”和“自然水域的水”也是一種比較危險的行為。而且根據筆者的實驗結果,淤泥對生態瓶水質的影響是很大的,很容易使整個生態瓶變得十分髒亂,而髒亂的生態瓶很多水生動植物是無法生存的。   建議取一些粗沙或細石,放在一個大濾網上,然後用自來水沖洗,除去其中的塵土和髒物質,然後鋪在瓶子底部替代淤泥,作用是為那些靠吃死爛植物和動物排洩物為生的細菌提供一個寄宿的場所。   無法獲取自然水域水的,可以用隔夜水來替代。製作隔夜水,至少要將自來水事先靜置24小時,以保證有足夠的時間使其中的含氯化學物質分解除去。大多數水生物都對含氯的物質很敏感,接觸到這些物質後容易死亡。   在生態瓶裡灌好水後,最後用膠帶在生態瓶外面標出水面的精確位置。因為當瓶中的水不斷蒸發後,水中礦物質的濃度會變得越來越高,為了維持一個平衡的環境,就需要補充水分以維持瓶中的水量。當然,再補充的水也只能是隔夜水。   ■步驟三:“在瓶子裡'種'上幾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加入生態瓶中的植物一般為藻類,它們沒有根,基本都是靠沙子固定。所以應該先將水加到位,然後再放植物,從而避免加水時把植物衝起來,有個孩子就這麼一個細節沒注意,種了一個下午的水草還是沒種好。   加滿水、種上水草的生態瓶一般要等待一天兩天的時間,讓水中的一些渾濁物沉澱下來,再開始放進水生動物。   ■步驟四:“把田螺、小魚、小蝦、小泥鰍等放進去。”   很多學生會發現魚剛剛放進生態瓶的第一天是很容易死去的,第一天生態瓶的水質很好,魚為什麼這麼容易死去呢?"A.   其實是魚不能適應新的環境造成的,大多數魚都對水溫的突然變化十分敏感,魚被突然換到不同水溫的水中後,自然容易死去。因此,將魚放進生態瓶也是有講究的。你可以在原來魚所在的水缸中放進一個塑膠袋,將魚轉移到這個塑膠袋中,然後連水連魚一起轉移到生態瓶中,約1.5小時後,你就可以放心地把魚放到它的新家中去了。   很多學生會問老師,一個生態瓶中到底放幾條魚好呢?生態瓶中放養的魚的數量和生態瓶中水的體積及魚在水中可獲取的氧氣量直接相關。如果養的是金魚,則每4升水放兩到三條成年金魚就可以了。還有一個判別生態瓶中魚是否太多的方法就是注意是否有魚浮在水面不斷“喘氣”,如果有這個現象發生,則表明水中沒有足夠的溶解氧,要麼是水質出問題了,要麼就是放入的魚太多了。   田螺、小魚、小蝦,對於城市的孩子來說,很難獲得,我們可以用水蝸牛來替代。一般一個20升的瓶子中放一兩隻水蝸牛就可以了。水蝸牛的繁殖速度也很快,不久你就會發現瓶壁上或水面上有膠質狀的卵,兩週內你和你的學生就會觀察到卵開始孵化成小蝸牛。水蝸牛主要以綠藻為食,綠藻就是生長在瓶壁上的那層綠色的薄膜狀物質。注意,生態瓶受到Sunny的照射量和綠藻的生長速度有著直接的關係。在一個平衡的生態瓶中,每天綠藻增加的量應該與水蝸牛能吃掉的差不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胎牛皮與小牛皮的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