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澄澄MaMa

    不是,朋友之間也會開這種玩笑。

  • 2 #

    從某種意義上上,這也算是一句關心的話,其餘的你自己考慮

  • 3 # 魔皇vic

    一個男生說你彪了不是曖昧的話,彪是東北方言,意思是說你咋這麼傻呢,這是朋友之間開玩笑時候常說的一句話,不代表曖昧。請回憶一下這個男人有沒有主動提出:請做我的女朋友吧,又或者這個男人有沒有說過我很喜歡你之類的話,如果都沒有那麼完全可以確定他只想和你開玩笑,不是想和你保持曖昧關係。


     

  • 4 # 畫素說

    郭鬼子反叛張作霖,很大程度上是奉系內部派系鬥爭的結果,這是一個必然事件,奉軍內部各派之間傾軋已久,爆發動亂是遲早的事情

    奉軍中有老派、新派兩大派系。老派指的是當初與張作霖一起打下江山的老一輩所成派,以張作相、馮德麟、湯玉麟、張景惠、吳俊升、張宗昌等人為代表人物;新派又分成士官派、陸大派兩派,士官派則是留學於日本士官學校的楊宇霆、常蔭槐及姜登選、韓麟春等人為代表的利益團體,陸大派則以畢業於北京陸軍大學和保定軍官學校的郭松齡、李景林為代表的利益團體。各派之間傾軋已久,必成禍事。

    因為郭松齡為人剛毅、嚴以律己且有大才,張學良對其十分欽佩,二人的關係也從一開始的師生關係轉變成亦師亦友之誼,故張學良對其竭力推薦,郭松齡在奉軍中的地位也隨著節節高升。但也因此見忌於同儕,郭松齡與楊宇霆、姜登選等人的矛盾日益尖銳

    關於郭松齡反奉天,大多人認為是因為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郭松齡指揮山海關戰役,為第二次直奉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奉軍入關後,所有人都得到了自己應得的獎勵,如楊宇霆、張宗昌、李景林、姜登選等皆獲一省地盤,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封疆大吏”,唯獨郭松齡一無所得,郭松齡因此心生不滿,最終舉兵反奉。

    那麼郭松齡真的是因為第二次在直奉戰爭中“分贓不均”,內心憤憤不平選擇反奉麼?答案是否定的,這樣的理由太過於表面,二郭松齡也絕不是一個只看眼前的人。彼時的他背靠張學良這棵大樹,未來老張去了,張學良上位,什麼樣的權位沒有?他犯不著為了這點“小事”,冒如此大的險和老張對著幹,顯然,郭松齡反奉的背後另有隱情!

    那麼問題來了,郭松齡反奉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

    雖說,第二次直奉戰爭的“分贓不均”,並不能成為郭松齡反奉的理由,但此事卻也在郭松齡心裡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郭鬼子在等一個機會和一個按時引爆按鈕的人

    很快,機會來了!浙奉戰爭爆發,此時的郭松齡正代表奉系在日本觀操,同去的還有還有馮玉祥的代表是韓復渠。而且郭松齡與韓復渠二人還同住一個旅館,郭松齡便藉著二人同住的機會向韓復渠表達了自己“反奉”的意願,意圖透過韓復渠向馮玉祥轉達自己的意思。

    韓復渠立即將這一情況報告給了馮玉祥,這讓馮玉祥感到十分的意外,隨即讓韓復渠返回天津,同時向郭松齡自己願意“合作”的意願,當然了,從後面的事情我們知道馮玉祥並不懷好意。

    只可惜郭松齡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他沒能看出馮玉祥的小心思,絲毫沒有覺得自己被馮玉祥當槍使,反而覺得自己的機遇來了。加上郭松齡已與直隸督辦李景林達成一致意見,約定一同反奉。李景林控制直隸、熱河,減輕京畿與東北地區的壓力。這讓郭松齡下定與馮玉祥簽訂密約的決心,也下定了反奉的決心。

    但事情好像並沒那麼順利,1925年11月22日,郭松齡簽訂密約,約定打敗張作霖之後,馮玉祥開發西北,郭松齡開發東北,雙方互相援助,直隸、熱河歸李景林。當天,張作霖突然電召郭松齡返回奉天述職。當時郭松齡意識到張作霖已經意識到自己反奉的行動。郭松齡乾脆不再藏著掖著了,於灤州發出了主和拒戰、反奉的電報,並要求張作霖下野,嚴懲楊宇霆,同時擁戴張作霖之子張學良主政東北

    另一方面,郭松齡馬上召開軍事會議,並表明了自己起兵的目的,是因為張作霖兵連禍結,致使東北民窮財盡,自己起兵是為了清除亂源、改革東北政治,自己的行動並非內爭,而是為了能讓東北人民得到休養生息。

    第二日,郭松齡帶著奉軍最精銳的部隊向山海關進發,另一方面“盟友”馮玉祥也釋出了討張檄文,而且下令部隊集結以攻取熱河、赤峰,而另一個“盟友”李景林,僅發通電並不採取軍事行動。

    郭松齡一路高歌猛進,但張作霖也不是吃素的,調動吉林、黑龍江、熱河的部隊,並用南滿鐵路將援軍運抵前線,在巨流河一帶拉開防線,與郭松齡形成對峙,並展開決戰。

    這一次,張作霖做了充足的準備,前敵中央軍司令由張學良擔任,下轄3個旅;左翼由吳俊陞任司令,下轄3個騎兵師、1個步兵師、2個步兵旅;右翼由張作相任司令,下轄1個步兵師、3個步兵旅和1個騎兵團。同時奉軍還補充了日本人提供的武器彈藥,戰力大增,另一方面,日軍還出動飛機、大炮支援奉軍。

    12月22日,奉軍向郭松齡部發起進攻,郭松齡一個旅投降,旅長安玉珍被俘。當天晚上郭松齡下令對奉軍發起總攻,由於參謀長鄒作華“通敵”,事先將炮彈的引信抽出,郭松齡唯一優勢的炮兵,就這樣被瓦解了,任憑炮聲再大,卻不見奉軍有何損傷。

    23日,奉軍全線對郭松齡發動總攻,炮火無情地轟炸,對郭松齡造成極大的傷亡,不久郭松齡部分全線崩潰。24日清晨,郭松齡帶著自己夫人與幾個警衛突圍,向南逃跑,但最終還是被捕獲。張作霖知道後異常興奮,直接下令將郭松齡就地槍決。至此,郭松齡反奉一事以郭松齡失敗告終。

    透過我們對“郭松齡反奉”一事的覆盤,我們不難看出,這其實是一起奉軍內部因為爭權奪利而引發的爭鬥。的確張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有“分贓不均”的嫌疑,但這並不能讓郭下定決心反奉,最重要的是有馮玉祥的參與,讓郭松齡下定了決心。但,不管是什麼原因郭松齡反奉最主要的是他的個人野心,從他與馮玉祥簽訂的密約中,馮玉祥開發西北,郭松齡開發東北,直隸、熱河歸李景林,便可看出這一點,至於他打出張學良主政只是一個笑話!

  • 5 # 飛越滄海新史觀

    郭松齡是奉軍少壯派的領軍人物,很受張作霖的賞識,特別是在第一次直奉戰爭失敗後,張作霖痛定思痛,為了提升奉軍的戰力,對奉系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以新式軍隊的訓練模式改造奉軍,大規模選拔具有新思想新知識的年青軍官成為軍中骨幹,郭松齡這類少壯派自然被張作霖格外重視,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如果郭松齡自己不搞事,以他和張學良亦師亦友的鐵關係,他的地位到後期不會低於楊宇霆的地位,甚至會超越楊宇霆。本來有大好前程的郭松齡為何一定要與奉系分裂,要造張作霖的反,把自己送上了不歸路?下面就郭松齡的整個人生成長及思想變化進行分析。

    名人之後,成長曲折得遇貴人

    郭松齡的祖籍是山西太原,出生在奉天的東郊漁樵寨村,也就是今天的遼寧瀋陽。郭松齡的父親是名私塾先生,母親是農村婦女,算是個普通家庭。就這樣一個非常普通的家庭,很難想象還有著非常顯赫的先祖。翻開郭家的族譜可查證到,郭松齡原來還是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後裔,只是時過境遷,再是顯赫的家世到了郭松齡父親一代也已衰敗如斯。

    逃過一劫的郭松齡1913年考入了中國陸軍大學,畢業後就在北京的講武堂擔任教官。後來還追隨過孫中山一段時間。由於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失敗,郭松齡只得返回奉天,在講武堂擔任教官,在這裡,他結識了貴人張學良,這時的張學良正在講武堂學習,張學良對郭松齡的才華很欽佩,兩人建立了亦師亦友的深厚感情。有這麼一個人才,張學良自然要向自己的老子推薦,郭松齡不但當上了張作霖的參謀長還兼任第二團團長,不久,又升任為第八旅旅長。朝中有人好當官,郭松齡也算是熬出了頭。

    直奉戰爭顯身手

    時間到了1922年,奉系和直系在北洋政府組閣問題上產生了嚴重分歧,奉系支援親日的梁士詒任國務總理,直系表示反對,雙方矛盾激化,在各自背後列強的支援下爆發了戰爭。奉系的16師臨陣倒戈導致大敗,除了郭松齡和張學良組成的東路兵馬取得了勝利,阻止了吳佩孚想要攻破山海關直搗關東的計劃,其它諸路皆遭遇大敗。郭松齡有如鶴立雞群般,相當光彩。

    更出彩的機會是兩年後的第二次直奉戰爭。張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戰爭的失敗中吸取了教訓,對奉軍進行了大幅度的整頓,奉軍的作戰能力得到了加強。郭松齡也升任為奉軍第三軍的副軍長,軍長是張學良。擔任作戰指揮的自然是郭松齡。第三軍負責主攻山海關。在姜登選和韓麟春的第一軍在開啟九門口就陷入到了與直軍的拉鋸戰無法再進一步時,郭松齡率部出擊秦皇島直搗直軍的後路,使得直軍大敗。郭松齡光步槍就繳獲了三萬多支。機關槍2000多挺,大炮200多門,還俘虜了不少直軍士兵,光俘虜就整編了4個旅的兵力,戰果可以說非常巨大。奉軍第三軍和第一軍的勝利,也促使了正審時度勢的馮玉祥臨陣倒戈,奉軍取得了第二次直奉戰爭的勝利,成功飲馬長江。

    矛盾激化,郭松齡的不甘

    在追擊直系潰軍時,郭松齡派了手下第二旅劉偉進駐安徽,還派人調查安徽各地的稅收情況。很顯然,郭松齡認為在戰後的按功行賞上,安徽將歸他所有。但是,最終的分配結果卻是安徽給了姜登選,山東給了張宗昌,江蘇給了楊宇霆,直隸給了李景林,立下汗馬功勞的郭松齡最終一無所獲,深深的不滿在郭松齡心裡紮下了根。怨恨就如種子,一旦發芽,就會快速成長。

    更刺激郭松齡的是,楊宇霆在江蘇屁股還沒坐熱,就被孫傳芳聯合陳調元趕跑了,江蘇一丟,導致安徽也丟了。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地盤輕易丟掉,讓郭松齡與奉系的元老派和留日士官派之間的矛盾加大,郭松齡有了與奉系團隊離心離德的打算。

    郭松齡是反對和日本合作以及在利益上對日本讓步,這與張作霖的立家之本相違背。奉系做大離不開日本的支援,當時各軍閥背後都有列強的影子。雖然張作霖憑著高超的手腕並沒有讓日本佔到太大的便宜,但無論如何,還是有引狼入室的趨勢。除了在對待日本的問題上與張作霖差別大,郭松齡早年追隨過孫中山,參加過同盟會,在思想上有一點的新時代性,他主張聯省自治保境安民,也就是固守住東北這塊地,建設國防,發展經濟,促進民生,反對戰爭,反對張作霖出兵入關爭霸。這與張作霖積極透過武力征伐各方的本意相差甚大。

    諸多因素促使下,郭松齡與張作霖之間隔閡越來越深,這時的郭松齡雖有反奉之心,但還並沒真要去實施,直到1925年10月,郭松齡去日本參觀,遇到了同在日本的馮玉祥的特使韓復榘,雙方一交流,初步達成了聯盟共同反奉的意向。11月回到東北的郭松齡讓妻子韓淑秀積極聯絡馮玉祥,馮玉祥又拉攏了直隸的李景林,最終三方達成了協議,組建反奉聯盟。

    兵敗身死

    1925年11月21日,郭松齡發出了討伐張作霖和楊宇霆的通電,率部下7萬人開向奉天,部隊改名稱為東北國民軍。聞迅趕來的姜登選想著要勸阻郭松齡罷兵,被郭松齡扣押三天後槍斃。由於郭松齡所部原是奉系的第三軍,是奉系中最為精銳的部隊,先開始的進軍比較順利,攻破了張作相守衛的山海關。但這時,本是同盟的馮玉祥卻為了搶奪地盤不但沒有派兵助力郭松齡,反而進攻直隸的李景林,李景林反過來認為郭松齡和馮玉祥暗中有密約出賣了他,不但扣押了運辦理給郭松齡部的軍需,還派兵阻斷了郭松齡部的退路,三方同盟也宣告瓦解。郭松齡變成了孤軍奮戰。

    即便如此,郭松齡的進軍還是挺迅猛的,攻克了張作霖調集重兵防衛的錦州,接著揮師突破了大淩河防線。在郭松齡勢如破竹的攻勢下,張作霖著實有些慌了,開始打算把財產運到大連宣佈下野了。張作霖一面向日本人尋求幫助,一面調集力量在巨流河一帶佈防,雙方決戰在巨流河展開。奉軍在左翼調來了吳俊升部,右翼是張作相,中間是張學良臨時組建的部隊。而日本人也出動了兵力在旁窺視。

    兩軍交戰的結果是張作相率部從左翼插入郭軍後方陸斷了退路,吳俊升的騎兵偷襲了白河堡毀掉了郭軍的彈藥糧秣,張學良率中軍趁勢急攻,郭軍被奉軍包圍。張學良又用飛機撒下傳單《告第三方面軍官兵書》,宣傳官兵們被郭松齡蒙敝,並對大家既往不咎,徹底瓦解了郭部的軍心,最終郭松齡兵敗被俘。張作霖對郭松齡恨之如骨,下令將其槍斃,暴屍三日。

    奉系經郭松齡這一亂,雖然最終得以平息,但對奉軍的打擊還是比較大,張作霖為了拉攏日本人不得不答應了許多以前一直不願答應的條件,日本人一直拿著張作霖答應的條件逼其兌現,這也為後來皇姑屯車站爆炸埋下了伏筆。奉系的兵力也受到了損失,郭松齡所部都是奉系精銳,這一戰損失了三萬多,張作相部損失也達到四萬多,這嚴重的內耗加大奉系內部分裂,(如張宗昌有逐漸和張作霖平起平坐的意思),也讓張作霖無法在北京坐穩,很快退出了關內。

  • 6 # 張生全精彩歷史

    郭松齡背叛張作霖的事件,集中反映了張作霖東北舊軍閥的特點及其矛盾。

    (郭松齡)

    一、義氣。

    在古代民間社會的團隊聚合中,義氣是維繫團隊聚合的一種重要紐帶。

    民間某個人之所以服從另外一個人,是因為他覺得這個人很義氣。作為草莽出身的張作霖,正是因為他身上的義氣,正是他為人處世的方式,讓很多人聚集在他身邊。所以他最終成為“東北王”。

    但是,如果手下人覺得這個頭領很偏心,不是一碗水端平,對自己和對別人不一樣,這樣的話,這種聚合紐帶就會被打斷。

    當時郭松齡就覺得張作霖對自己不好,郭松齡代表的是新派,張作霖更喜歡的是那些老派。這些人在張作霖的手底下如魚得水,呼風喚雨,在東北的各個地方擔任著重要的職務。而郭松齡這樣的新派人物,卻不受待見,所以郭松齡很不滿意。

    你不仁,我也不義。這也是江湖行事原則。所以郭松齡才會造反。

    (張作霖)

    二、利益。

    當然了,義氣只是表面形式而已,像《水滸傳》裡的英雄好漢那樣,純粹為了義氣聚集在一起的,幾乎是沒有的。義氣的背後,其實是利益。有利可圖,就會聚攏在一起,沒有利益,就會分開。

    郭松齡之所以要反叛張作霖,核心問題,還是利益。

    前面我們說了,郭松齡是“新派”。所謂“新派”,就是說,郭松齡是張學良身邊的人,屬於“太子黨”。

    其實,當個“太子黨”也不錯,因為太子是潛力股。只要熬到太子上位以後,自己自然就能獲得很大的利益。

    郭松齡一開始也是這樣打算的,想要依靠張學良上位。但是後來,他就發現事情不是這樣的。作為“太子”的張學良,實在是太不上進了。張學良喜歡的是當一個“閥二代”,整天出入社交場撩妹,對於權力沒有太大的興趣。對於打天下坐江山的各種事情,不太上心。

    這樣一來,郭松齡就焦急了。因為張學良不上心,將來也可能繼位。但是,郭松齡的地位就得不到鞏固了。而且,什麼時候張作霖才死掉,讓張學良繼位呢?那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郭松齡可等不得。

    郭松齡造反以後,張學良多次勸他,讓他放棄造反。郭松齡並沒有聽張學良的,顯然就是對張學良很失望的緣故。

    (馮玉祥)

    三、投機。

    郭松齡之所以要反對張作霖,也是因為他看到了投機的機會。

    清朝滅亡後,雖然袁世凱有短暫的統治,但事實上,整個國家已經失控,各地的軍閥,只要有一定的勢力,就會擁兵自重,各霸一方。雖然這些軍閥們都在喊著要“共和”,要維護天下的統一,但是他們和古代爭霸的諸侯,沒有什麼區別,都想要依靠自己的地盤,努力實現統一天地的目的。

    而在這個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要有這樣的地盤。有了屬於自己的地盤,就有了根據地。

    由於馮玉祥等人攛掇郭松齡,因此讓他看到了投機的機會。

    還有一點,郭松齡和張作霖有一個矛盾。這個矛盾就是張作霖想要發動全國性的戰爭,打出關,打到北京去。郭松齡反對這樣做。郭松齡為什麼要反對這一點呢?很多人不理解,以為只是政見的不同。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在郭松齡看來,張作霖這樣做,就是想讓郭松齡去打前陣。讓郭松齡的隊伍去打前陣,目的是要消耗郭松齡的實力。所以,郭松齡為了儲存自己的實力,才會反對。

    總之,一方面是逼不得已,一方面是投機,因此他最終才和馮玉祥、李景林聯合起來,和張作霖叫板。只要拿下了張作霖,東北就是郭松齡的。郭松齡有了根據地,他就能夠做大了。

    只是後來,反奉並沒有朝著郭松齡想要的方向前進。馮玉祥沒有參與進來,反而去打李景林了。

    馮玉祥這樣做,其實也不是臨時起意,本身他也就是一個投機的人。一方面可以讓郭松齡和張作霖互耗,另一方面也是可以花更少的代價,獲得更大的利益。

    可惜的是,因此就害了郭松齡。郭松齡成了孤軍,最終反奉失敗,郭松齡也被張作霖抓了起來,走到了他自己的悲劇。

    (參考資料:《北洋軍閥史》《張作霖傳》等)

  • 7 # 盛京博樂

    郭松齡反奉原因如下

    1、郭松齡一直在內心中擁有自己的理想。希望早日結束軍閥混戰,消除戰爭對老百姓的塗炭。建立和恢復正常的國家秩序。更多受孫中山精神的影響;同時,希望建設軍紀嚴明的軍人隊伍,提高軍人的軍事技能與軍事水平(其曾經為講武堂的教官)

    2、第二次直奉戰爭以後,奉軍取得了全面勝利,其中,郭松齡率領的三、八旅是整個奉軍中的作戰主力。對於,戰爭的最後勝利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在戰後的論功行賞中,沒有獲得應有的戰功獎勵(人性是自私的),因此,對於張作霖耿耿於懷(當時楊宇霆等人均有分配屬地實職)

    3、對於張作霖個人的軍閥作風,以及所謂出賣國家利益換取個人利益,十分的不屑與不齒。不願與這類人永遠為伍,並且在奉系體系裡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 8 # 阿布家18

    第一次直奉戰爭後,奉軍內部逐漸形成了兩派一個是“老派”另一個是“新派”。老派絕大多數都是和張作霖一起發家的兄弟,成員有張作相、張景惠、湯玉麟、孫烈臣、吳俊升,這些人在奉軍中都擔任軍政要職。新派分為“士官”派和“陸大”派,都是軍校出身的人,“士官”派大多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以楊宇霆為首。“陸大”派大多畢業於中國陸軍大學和保定軍官學校,以郭松齡為首。張學良雖不是陸大派的首領,但對陸大派最為賞識和拔擢,陸大派成員多是擔任師長、旅長等職。楊宇霆和郭松齡都是性格有缺陷的人;楊宇霆專橫跋扈,喜好搞小圈圈,仰仗著大帥張作霖的寵信,有時對張學良也不放在眼裡。郭松齡屬於那種不苟言笑的特別嚴肅的人,為人心胸狹窄,剛愎自用。奉軍在整編軍隊時,楊宇霆常限制二、六旅的經費預算和軍械彈藥的供應,張學良也經常感到事事受楊宇霆的刁難。楊與郭歷來不合,分別仗著老帥和少帥的寵信,更成水火不容之勢。

    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奉系內部發生了激烈的地盤之爭。張作霖原先預定由姜登選去接江蘇,郭松齡去接安徽。不料楊宇霆也想要個地盤,結果楊去了江蘇,把姜登選擠到了安徽,郭松齡則落了空。郭松齡在此次直奉戰爭中功高而未獲賞,心中極為不滿。後來楊宇霆、姜登選將蘇、皖地盤弄丟,郭松齡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1925年10月初,郭松齡作為代表去日本觀操。日本參謀本部一名職員去拜訪他,問郭松齡到日本是否代表張作霖與日本簽訂密約的任務。郭松齡才知道張作霖擬以“落實二十一條”為條件,讓日本供給奉軍軍火,用於進攻馮玉祥的國民軍。此事激起郭松齡的強烈義憤。

    10月24日,郭松齡應張作霖的電召回到奉天,隨後被派到天津去部署進攻國民軍。郭松齡抵達天津後,代表張學良組織第三方面軍司令部,他緊緊抓住這一時機,安置親信,與馮玉祥頻繁聯絡,為反奉作準備。

    11月13日,張學良在天津召集將領開會,傳達向國民軍進攻的密令。郭在會上公然抗命,痛切陳述不可再戰。此時,張作霖也察覺出郭松齡的異心,急電令郭松齡所部集中在灤州,回奉聽候命令。於是郭松齡立即派人攜帶一份密約去包頭與馮玉祥接洽,雙方議定由馮玉祥據西北,直隸、熱河歸李景林,郭管轄東三省,馮、李共同支援郭軍反奉。

    11月19日晚,郭松齡在天津召集親信舉行緊急會議,公開表示對張作霖、楊宇霆所作所為的不滿。11月20日,郭松齡以軍團長張學良的名義下令部隊撤退到灤州。11月21日,郭在灤州車站召開軍事會議,約有百人參加,郭的夫人韓淑秀亦出席會議。郭痛陳國內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並說:“在老帥面前專與我們作對的是楊宇霆……現在叫我們為他們收復地盤,為他們賣命我是不幹的……我已拿定主意,此次絕不參加國內戰爭。”郭松齡擬定好兩個方案,一是移兵開墾,不參加國內戰爭;二是戰爭到底,武力統一,請大家選擇簽名,何去何從各從己願。與會將領絕大多數表示贊同,大家相繼在第一個方案反奉宣言書上籤了字。唯有第五師師長趙恩臻、第七師師長高維嶽、第十師師長齊恩銘、第十二師師長裴春生等30多人猶豫不決,有的人還表示了反對。郭松齡將這些人逮捕,押往天津李景林處關押起來。

    11月21日晚,郭松齡發出討伐張作霖、楊宇霆的通電,提出三大主張:一是反對內戰,主張和平;二是要求禍國媚日的張作霖下野,懲辦主戰罪魁楊宇霆;三是擁護張學良為首領,改革東三省。郭松齡將所部整編為5個軍,郭親任總司令,原炮兵司令鄒作華為參謀長,劉偉、霽雲、魏益三、範浦江、劉振東任軍長。1925年11月23日,七萬大軍浩浩蕩蕩向奉天進發,一場血戰拉開帷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牛奶配方有生牛乳和牛奶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