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302438929608
-
2 # 林中彩虹1
書籤可以用作題寫書名,一般貼在古籍封皮左上角的,有時還有冊次和題寫人姓名及標記閱讀到什麼地方,記錄閱讀進度而夾在書裡的小薄片兒。隨著網路時代的發展,又衍生出電子書籤等,以記錄閱讀進度和心得。
書籤的由來:書籤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稱牙黎,即象牙製成的書籤。唐韓愈《送諸葛往隨州讀書》詩云:鄴候家書多,插架三萬軸。一一是牙籤。宋朝以後書籤式樣基本定型,就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
3 # hvvbjjg
古代的書籤叫掛籤。
書籤是伴隨古代卷軸裝書而來,為了區別書的內容和取閱方便,古人就在軸的另一端繫上署有書名卷次的小牌子,這是最早的掛籤。
-
4 # 叢中笑3411
在古時書籤被稱為“牙黎”。
書籤是真正愛讀書人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伴侶,書籤與圖書相輔相成,相依相伴,它隨著圖書而出現而演變。
書籤這一詞語最早出現在唐代,如杜甫“筆架沾窗雨,書籤映隙曛”。書籤是伴隨卷軸裝書而來的,為了區別書的內容和取閱方便,就在軸的一端繫上署有書名,卷次的小牌,這就是書籤。
書籤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稱“牙黎”,即象牙製成的書籤。唐韓愈“送諸葛亮往隨州讀書”詩云:“鄴侯家書多,插架三萬軸。--是牙籤,新若手未觸。”這詩裡便提到了牙籤,後來卷軸書改成折裝,牙籤變薄了,用骨片或紙板製成,有的還在薄片上貼上一層有花紋的綾娟,於是原本插在卷軸內的牙籤變成了夾在書內的書籤。宋朝以後書籤式樣基本定型,就成現在這個樣子了。由於過去物質生活的匱乏,市場上書籤極其有限,書籤在市場上甚至大量出現,只是近年來的事。即便如此,書籤的數量比起郵幣卡來,還是相對要少的多,而書籤從某一角度而言更能準確、生動的記錄生活、反映生活,方寸書籤,如一面鏡子,窺千年文化,映百態人生。展卷讀書之餘欣賞這精美的藝術書籤,不但平添了許多情趣,更是讀書的一大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