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955387840326

    胭脂是指古代時女人用的往臉上抹的粉子!

  • 2 # 愛吃貨MiKi

    胭脂,是濟公出家前的妻子,與李修緣青梅竹馬的胭脂長大後與李修緣成親。因在成婚當日濟公被十七羅漢喚醒了前世記憶後瘋瘋癲癲去出家,婚姻破滅,胭脂絕望跳崖自盡,被大鵬救起,傳授法術。胭脂因愛成恨,入魔修煉“絕情魔刀”找濟公報仇。

  • 3 # 使用者4618083653657

    性別:女

    名字原型:江南

    等級:唐門十大斗羅之一——柔兔鬥羅

    武魂:柔骨兔

    代號:瘋魔柔兔(史萊克七怪稱號)、魅舞之兔

    魂環:黃 黃 紫 紫 黑 黑 黑(魂靈)未知

    魂靈:胭脂軟筋蟒(萬年),可獨自使用魂技

    魂技:

    第一魂技:腰弓

    第二魂技:重力控制

    第三魂技:瞬間轉移

    第四魂技:無敵金身

    第五魂技:柔骨鎖

    第六魂技:未知

    第七魂技:柔骨兔真身

    第八魂技:未知

  • 4 # 皓月千山

    《水滸傳》中徵方臘結束之後,作者施耐庵最終讓母大蟲顧大嫂活下來,沒有讓她在故事的大結局之前死去,顯然不是一種偶然。一定表達了作者的某種美學理想。

    差不多每個《水滸傳》的讀者,都能得到這樣一個印象,作者施耐庵大約很不喜歡女人,所以塑造了一系列的惹人討厭的女性形象。像潘金蓮、潘巧雲、閻婆惜、白秀英等、這些作者帶了貶損態度的女人咱們今天先不說,就說位列108將中間的三位女性,也很難給人留下什麼好的印象。

    先說母夜叉孫二孃,沒上梁山前,在十字坡開黑店,經常用蒙汗藥將人麻翻,然後殺死來做人肉包子。被她殺害的人沒有上百也有幾十,活脫脫一個女魔頭,如果作者讓她得善終簡直是對讀者閱讀感受的踐踏!

    孫二孃死於水滸傳第一百一十八回,故事馬上就要結束之時,對她的死沒作正面的交代,只是在清溪一戰結束之後,書中說:“清點將佐時,長漢鬱保四,女將孫二孃都被杜微飛刀傷死”,交代得非常的簡略,讓人覺得作者這樣處理太過簡單,作為一個血債累累的女魔頭,這樣輕鬆地死了太便宜了她。讀者的道德憤慨也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顯然屬於敗筆!

    還有就是扈三娘,這位女將出場的是時候是非常高光的,除了她高超的武藝、美豔的外貌,還有就是那時正是梁山泊三打祝家莊的時候,正是水滸故事的高潮。圍繞著她本來可以加入文學的許多動人的要素,而她當時也可以扮演梁山和祝家莊矛盾衝突的中心點。

    她和祝家莊的三公子祝彪的親事;陣前擒住王矮虎;被武功更高的林沖活捉;後來一家人被李逵殺光;最後又被宋江亂點鴛鴦譜,嫁給了人品和武藝都很低下的王矮虎......每一個線索都可能演繹出精彩的故事。

    而水滸原書,作為文學形象的扈三孃的塑造是完全失敗的,扈三娘成了一個完全沒有靈魂和情感的塑膠女人。本來她帶著這麼多愛恨情仇的衝突和亮點出場,按理人物的性格的豐富和發展應該有很大的空間,比如被林沖活捉之後,暗慕林沖的武藝,來一段月夜訪林沖,是不是佳話?要不聽說她被擒,情郎祝彪不忿來找林沖比武死於林沖槍下;嫁王矮虎,是為了要聯手殺李逵為祝彪和家裡的親人報仇,這樣人物形象就立起來了;或者梁山眾好漢都垂涎於她的美色,最後比武招親,或者老套的丟繡球擇婿……哪一種寫法延伸開去都遠比水滸原書精彩。

    扈三娘作為文學富礦被荒廢,是水滸全書的一種戰略性的失誤,同時也嚴重損害了本書的美學價值!假如將扈三娘寫好了,寫得像特洛伊戰爭中的海倫,《水滸傳》在人情和人性的發掘上一定會抵達一個更高的境界,就像人們提起《紅樓夢》首先想到林黛玉,如果提起《水滸傳》首先想到的是扈三娘,而不是壞女人潘金蓮,《水滸傳》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中的位次肯定也會提高不少!

    水滸書中的108將的聚義,按作者的本意,是要在梁山泊建立一個烏托邦、人間天國的模型,作者有意無意地強調了108將的職業和社會代表的廣泛性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但是,這個群體中只有三位女性是不是實在太少了?從字裡行間我分明能感覺到作者對女性的深深的蔑視和嫌棄。

    但是,作者寫到顧大嫂的時候,筆墨風格完全變了,雖然顧大嫂和孫二孃在外貌描寫上有許多類似,特別在面對丈夫時,都顯得蠻橫和強勢,書裡孫二孃出場描寫,用的是武松的視角:

    眉橫殺氣,眼露兇光。轆軸般蠢坌腰肢,棒錘似粗莽手腳。厚鋪著一層膩粉, 遮掩頑皮;濃搽就兩暈胭脂,直侵亂髮。金釧牢籠魔女臂,紅衫照映夜叉精。

    顧大嫂的也好不到哪裡去,她出場是鐵叫子樂和的視角:

    眉粗眼大,胖麵肥腰。插一頭異樣釵露兩個時興釧鐲。有時怒起,提井欄便 打老公頭;忽地心焦,拿石錐敲翻莊客腿。生來不會拈針線,弄棒持槍當女工。

    武松是真英雄大丈夫,而樂和是機敏靈巧的小鮮肉,可以代表男人的普遍眼光,這看得出這兩位女將作為女人的性魅力無限接近於零,但是如果仔細閱讀,我們還是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差別。這就是孫二孃是化妝的,是“厚鋪一層膩粉.遮掩頑皮;濃搽就兩暈胭脂,直侵亂髮”,而顧大嫂沒有!雖然也“插一頭異樣釵,露兩個異樣鐲”,但“異樣”兩字明顯可以看出那不是為了妝扮,而是對財富的一種保管,(我甚至懷疑周星馳電影中的“包租婆 ”的形象源頭就是顧大嫂!)樂和在報信給顧大嫂要走的時候,書中寫“顧大嫂將出一包碎銀,遞給樂和”供他去監牢裡上下打點,和前面的“插一頭異樣釵,露兩個異樣鐲”的描寫作了非常生動的呼應!同時作者對這兩位女將的愛憎也非常分明地體現了出來!

    按照傳統中國的家庭模式綱常倫理,一個家庭裡的主角不是丈夫和妻子,而是父親和兒子,女人無論作為母親還是妻子,都是一個家庭中的附屬角色。夫妻關係甚至還不如兄弟親近,所以劉備說“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痴男怨女為荷爾蒙驅使,尋死覓活,愛比命更貴的故事,是啟蒙時代之後文人們才有的想象。

    所以,最有性魅力的扈三娘,同樣得不到作者過多筆墨的青睞,也在情理之中!

    《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大致處於同一時期的作品,同樣的對女性的忽視,顯然和這種觀念有關。作為兩部有巨大影響的文學名著,這兩部書中竟然沒有一個愛情故事,不知道算不算一個重大的文化缺憾?

    孫二孃的綽號是“母夜叉”,夜叉者,梵語中吃人的惡鬼之意,不用太多解釋,完全符合孫二孃殺人做包子餡的身份;而顧大嫂的“母大蟲”,就是現代俗稱的母老虎,除了特指潑辣強悍的女性,還有“女性本弱,為母則剛”之意,顧大嫂和水滸故事中這些女性不同的是,她雖然也有女人作為妻子的特性,但是更表現出了作為她母性的一面。在水滸故事中雖然顧大嫂也沒育有子女,但是,解珍和解寶被冤入獄的事件,使她表現出了作為女人的母性光輝!

    顧大嫂得知兩位無依無靠的表兄弟被人陷害之後,立即做出了拋家棄業,不顧一切營救這兩個表兄弟的決定,這裡她的舉動就超越瞭解珍和解寶的表姐的身份,隱隱像他們兩兄弟的母親!大約只有母親為了子女,才肯付出這樣重大的犧牲。為了救解珍解寶,除了自己舍下偌大的一份家業,還包括她的丈夫孫新的兄長孫立一家,放棄了官位上梁山落草為寇。

    不僅營救的過程,在後來的整個水滸故事中,顧大嫂的形象都很正面,和書中其她女性的形象完全不同。就在梁山的三位女將中,雖然給人的印象顧大嫂的武藝和外貌不如一丈青扈三娘,但是她的形象顯然是最豐滿的,她裝成一個老乞丐去東平府牢裡探望坐牢的史進,作者用富含感情的筆墨描寫了這一過程,因看到史進遭受酷刑而“淚如雨下”,如果我們理解顧大嫂的經歷,這個可以稱之為憨直甚至粗蠢的女人,根本不是演戲也不會演戲,那完全是真情流露,讓我們看到她的母性光輝的又一次閃現。感覺不是一個女強盜去探望另一個強盜,更像是一個母親探望監牢裡的兒子!

    在水滸全書中,這樣的描寫在其她女性身上是罕見的,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徵方臘結束之後,為什麼顧大嫂沒有像孫二孃和扈三娘那樣戰死,分明是作者在情感上舍不得,甚至愛屋及烏,讓她的丈夫孫新也在這場慘烈的戰爭中存活了下來,而扈三娘和孫二孃,大約是作者並不喜歡她們的原故,她們的丈夫也一同戰死。

    很顯然,作者讓顧大嫂得到善終,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某種文化理想,但是作者和水滸這部書的歷史侷限在於,顧大嫂也不能充當我們時代理想的女性人物形象,比如拿錢去救兄弟的時候,也不和丈夫孫新商量一下,完全的坤綱獨斷,如果在今天,那就是典型的“扶弟魔”,這本身就是一種自私,家庭也不可能和睦。

    正是要在作者創造的這個理想人物的身上發現如此大的缺陷,才能發現我們的時代 和水滸的世界已多麼的不同,才會真切地感覺到我們的社會進步了多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朋友分手,要還你曾經你送給她的禮物,你會怎麼處理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