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79646360956493

    明代沒有側妃的稱呼,只有清朝有側福晉

    1,明朝王爺的次妃

    如已有子、不分嫡出庶出、俱不許選繼。止照內助事例、有妾推舉一妾、無妾奏選一人、以管理家事、撫育子女。不許請授次妃封號。

    親王(或郡王)之妾、其子已襲封親王、而嫡妃不存者、準封次妃。

    很明顯,在王爺還是王爺的時候,是【不存在次妃】的,哪怕他沒有了老婆只能讓小老婆管理家事撫育子女,這個小老婆也只是妾,而不能封次妃,只有在庶子襲爵並且庶子的嫡母已經去世的情況下,庶子的生母才可以請封次妃,要是嫡母還活著,次妃也不存在。

    2,明代嬪妃制度

    ①名號

    授予后妃以封號、尊號、徽號和諡號。

    封號用以定后妃等級。明代后妃的封號按等級依次為:皇后;皇貴妃;貴妃;賢妃、淑妃、莊妃、敬妃、惠妃、順妃、康妃、寧妃;德嬪、賢嬪、莊嬪、麗嬪、惠嬪、安嬪、和嬪、僖嬪、康嬪;昭儀、婕妤、美人、才人、選侍、淑女等等。

    尊號是表示崇敬褒美。一般由新君即位時授予先帝后妃,其號為: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徽號是在尊號前加上歌功頌德的套語,可多次授予,但僅有部分后妃能夠得到。

    諡號是后妃死後皇帝根據其一生言行事蹟而頒予的一種褒貶善惡的稱號,除極少數因特殊原因如被廢外,后妃一般都能得到此稱號。

    注:皇后的諡號字數按例為12字,但也有9字、13字和15字的;妃嬪諡號則例為二字,極少數妃嬪因受寵則享有6字諡號。

    ②等級

    按等級頒發給后妃寶印。宣宗以前,只有皇后有冊、有寶和有印,妃子有冊、有印但無寶,嬪以下則只有冊。皇后的冊、印和寶是金制的,妃子的印金制、冊鍍金銀,嬪冊銀製。

    注:宣宗因寵愛皇貴妃孫氏,制金寶賜之,從此,明代的皇貴妃也和皇后一樣有了金寶、金冊和金印。

    ③待遇

    是以冠服、車輿、儀衛鹵簿規制。

    后妃冠服主要有禮服和常服兩種,均配戴鳳冠。凡皇后受冊、謁廟、朝會,則著禮服,平時穿常服;皇后的禮服分為兩種:一種為褘衣,一種為翟衣;每年正旦、冬至,皇后在宮中接受妃嬪和宮外命婦朝賀時著褘衣。

    常服則包括鳳冠、霞帔和玉帶。妃嬪受冊、助祭和朝會時也著禮服,永樂三年(1405)皇妃冠服定製,搭配的大衫、霞帔佩飾與皇后相同;嘉靖十年(1531)定九嬪的冠服,大衫、鞠衣均與皇妃相同。

    皇后車輿有輅及安車、行障、坐障等;皇后儀仗可分為丹陛儀仗、丹墀儀仗、宮中常用儀仗等,根據需要在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車輿和儀仗;妃嬪的車輿有行障二、坐障一,皇妃的車稱鳳轎,所用的行障、坐障和皇后一樣,用紅綾裝飾。皇妃的儀仗只有一種。

    ④殯葬

    殯葬制度前後雖有變化但依然在總體上有其等級格局: 皇后附葬帝陵,並附祀太廟,廢后則另葬;自憲宗開始,升為太后的妃子亦可附葬先帝陵內,但不附祀太廟。明英宗前,妃嬪實行殉葬制,死後葬入山陵內或帝陵附近,但都附享陵內。

    據不完全統計,太祖、太宗、仁宗、宣宗和景帝五位皇帝殉葬妃嬪共70餘名,其中太祖妃嬪殉葬的就達38人。在皇帝之前死去的妃嬪一般葬在金山。

  • 2 # 半張臉0717

    明代沒有側妃的稱呼,只有清朝有側福晉。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共計276年。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為大明,明初政治清明、國力強盛。中期由盛轉衰,後國勢復振,晚明因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農民起義。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覆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夫妻相差14歲如何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