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那年的我們0000

    “諷、諫、謗、譏、說”


      “諷”:意思是用委婉的言語暗示或勸告。例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應指出的是在古漢語中,“諷”字大多不含貶義。


      “諫”:意思是直言規勸,使改正錯誤。一般用於下對上,用言語糾正君王或尊長的過失,如《召公諫歷王弭謗》。又如《觸龍說趙太后》:“太后不肯,大臣強諫。”《鄒忌諷齊王納諫》中“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


      “謗”:意思是公開指責別人的過失,一般不作貶義詞用。例如《召公諫歷王弭謗》中“歷王虐,華人謗王。”《鄒忌諷齊王納諫》中“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上賞。”不過有時也用作貶義詞,即指說別人壞話。如《屈原列傳》中“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譏”:也是指責別人的過失,但與“謗”的意義稍有差別。“謗”是公開指責。而“譏”是微言諷刺。例如《岳陽樓記》中“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有時也作譏笑講。如《左傳·隱公元年》中“稱鄭伯,譏失教也。”


      “說”:音shuì,意思是用話語勸說別人,使之聽從自己的意見。如《觸龍說趙太后》。

  • 2 # 使用者6357411049455

    文言實詞如下:

    1、憂讒畏譏

    讀音:[yōu chán wèi jī]

    釋義: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

    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處事。

    出處:范仲淹《岳陽樓記》

    原文:“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也。”

    白話譯文: “登上這座樓的,就會產生因被貶遠離國都而懷念家鄉,擔心受人誹謗,害怕被人譏諷的心情,放眼望去,盡是蕭條的景象,感而十分悲傷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語中的紅葉指的是楓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