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298175517212135
-
2 # 使用者4618083653657
杜審言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
杜審言(645?~708),唐代詩人。字必簡。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實為洛州鞏縣(今屬河南)人。高宗咸亨元年(670) 進士。
少時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其詩格律嚴謹,清新雄健,以此傲視同輩詩人。晚年和沈佺期、宋之問相唱和。他們都大力創作律詩,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
-
3 # 夏冷
在唐詩三百首中,杜審言的代表作是《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原詩如下: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獨有熱身當官的天涯遊子,偏能對季節的變化感覺敏靈。遠望海邊黎明的雲氣蔚成霞彩,被東昇的Sunny照得緋紅。江南的梅樹柳樹綻出了嫩芽,在暖和的春風裡芳彩紛呈。晨光的森林中黃鶯彼此啼叫,唱出了春天的熱鬧歌音。沐浴著溫暖愜意的Sunny,水中蘋草伸出長長的綠莖。踏春旳遊人聽到你古雅的歌曲,引起我無限的鄉愁,懷念起遙遠的家人,忍不住眼淚流溼了衣襟。晉陵,古地名,在今江蘇常州武進縣。陸丞,陸元方,晉陵人,武則天時當過宰相。杜審言,杜甫的祖父,字必簡,(約645一約708年),唐鹹享元年(670年)進士,與李嶠,崔融,蘇味道合稱"文章四友"。杜審言對格律詩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杜甫之能成為詩聖,與杜審言的傳承,薰陶是很有關係的。這首詩寫杜審言由北方到江南,氣候景物的變化帶給他的特別感受:他用華美工緻的語言描繪了江南美好的春光,抒發自己的思鄉之情。是唐初的一首完整的五律。
-
4 # 梧桐樹邊羽
唐詩三百首中,杜審言的代表作是哪一首,有什麼特點?
《唐詩三百首》中,杜審言的詩就收錄了一首《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從標題可以看出,這是一首應和詩。
杜審言作為中國近體詩奠基人之一,雖然屬於宮廷詩人範疇,但是發跡是在人生後期,是得到武后賞識,依靠結交二張,才在仕途上發達。其早期雖然文名出眾,與李嶠、崔融、蘇味道被稱為“文章四友”,但是中了進士(670)之後,因為性格過於狂傲,在官場上混得非常一般,一直在下層官僚中混跡,相當困頓。
性格和情商導致的仕途際遇,倒是和孫子杜甫差不多。不過相對的,他在官場上比杜甫混得好一些,在文學理論、詩詞創作方面就不如杜甫專業和有成就。
大約武則天永昌元年(689)前後,他到江陰縣任職。此時他宦遊已近二十年,詩名甚高,卻依然沒有得到重用,其懷才不遇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陸丞應該是當時的同事,兩人一起出遊,陸丞寫了一首《早春遊望》,抒發觀春景之心。
杜審言於是寫了這首《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以示唱和: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我們在以前就講過,在格律詩範疇裡,五律是成熟最早的體式。因此李白這麼不愛格律創作的人,也寫得一手好五律。最早的五律應當是隋末唐初王績的《野望》,武則天宮廷詩人時期,格律就已經基本成型,七絕還要靠王昌齡、李白來發展,但是到了上官儀總結出對仗來,五律就已經很規範了。
杜審言這首詩就是一首非常規範的五言律詩。
仄起入韻,押平水韻“十一真”部,其中“蘋”字不在韻表中,但在當時的發音必然是相似的,不必過於糾結。平仄關係也完全符合仄起入韻的基礎平仄關係,唯一的就是第三句“雲霞出海曙”,是“平平平仄仄”的變體三仄尾,沒什麼問題,不影響整體平仄關係。
具體的平仄關係和推導見專欄文章,這裡就不再贅述。
律詩的第三點要求就是中二聯對仗,我們看頷聯“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和頸聯“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不但對仗工整,而且非常精巧。其中“出”、“渡”、“催”、“轉”幾個動詞,頗為生動,雖然節奏感因為重複感覺缺少變化,但是作為鋪陳描寫對仗的中二聯無疑是符合標準的。
我們在賞析這類中二聯鋪陳律詩的時候,可以採取擷取法尋找律詩的主旨,去掉三四五六句,得到一首五絕: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咱們這種在外面做官的人啊,特別敏感,看到自然變化萬物更新總有點大驚小怪。忽然聽到你唱起古樸的調子,不由得想家了,落淚沾襟。”
用“獨有”、“偏驚”這些字眼開篇,頓挫之間讓詩意頓時開闊,氣勢高昂,再經過中二聯鋪陳寫景緩和,到尾聯“欲沾巾”,詩人的氣勢在春光明媚中逐漸低落,陷入仕途不達的自我哀嘆之中。估計陸丞的《早春遊望》也表達了相當的心情意境,唱和之間,文人騷客的鬱悶胸臆,便如流水一般自然流淌。
中間截掉的頜聯頸聯“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對仗工整,句式精美,隱隱能見到宮廷詩人的風格暗藏。
這兩聯都是寫景,景色大家可以自行體會,這裡就不詳解了。杜審言在表達思鄉之情時直白清晰,非常的契合人物的基本形象和思想感情,跳出了宮體的曲折隱晦。
平仄和諧,內容豐富,這是一首非常成熟的律詩作品。
胡應麟稱之為五律第一,相對於當時代的詩人來說,這首作品確實更好,但和盛唐李杜王以及中晚唐詩人相比,對仗缺乏變化的毛病比較明顯(吟誦時有明顯感覺),所以要在前面加上“初唐”的侷限。
時代在進步,詩歌文化也是在進步的。
爺爺已經寫得這麼好了,最終在孫子手上近體詩得以大成。
回覆列表
杜審言當過洛陽丞等小官,最大的官就是修文館直學士,杜甫官至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又叫杜工部。
我估計應該是杜審言的官大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