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寫的從前

    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後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如漢初劉邦既封皇子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為王,彭越為梁王,英布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為陳王;唐郭子儀被封為汾陽郡王;清太祖努爾哈赤封其子阿濟格為英親王,多鐸為豫親王,豪格為肅親王。

    再如宋代寇準封萊國公,王安石封荊國公,司馬光為溫國公;明代李善長封南韓公,李文忠封曹國公,劉基封誠意伯,王陽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國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鴻章封一等肅毅伯。

    西周是在夏、商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它的強大不僅僅由於它廣袤的國土、更是由於它豐富的文化,這其中就包含著政治思想的傳承。西周嚴格的施行宗法制度和嫡長子繼承製,建立了周天子-卿士-諸侯-卿大夫-士-華人的統治序列。就官制而言,大體上有卿士-諸侯-卿大夫三等。卿士輔佐周天子執政,諸侯世守其國,卿大夫輔佐諸侯治理國家、並且從諸侯手裡領受世襲采邑。

  • 2 # 使用者2827557293532343

    根據《禮記·王制》記載:“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公爵是諸侯最高級別的爵位,侯爵是第二等級的。周朝諸侯國公爵國有宋國、虢國、州虞國等少數幾個國家,侯爵國有魯國、齊國、陳國等。按照禮制,只有被封為公爵才能稱“某某公”,只有被封為侯爵才能被稱為“某某侯”。但是實際上,到了春秋時期,這套制度已經名存實亡了。雖然孔子還在《春秋》中堅持各諸侯的正式稱呼。但是在各國都已經自行其是了。基本上在內部,不管自己是哪一級別,各國至少在自己的國家以及史書中都把國君稱呼為“公”了。從正史的記錄也可以看出,大名鼎鼎的齊桓公按照禮制,只能稱為“齊桓侯”,魯莊公也應當稱為“魯莊侯”才對,更不要提楚國以子爵自稱楚王的近乎造反的舉動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p的櫃機和兩臺1p的掛機耗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