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619236001103102

    我記得是開局一條狗,然後以寵物店裡的寵物為基礎打造一個基地。名字忘記了,寵物有地獄三頭犬.冰火屬性的兩隻小龍,一隻猴子,一隻甲蟲。怪物樂園,末世遊戲之暴力召喚師,末世之異形主宰

  • 2 # 小學課堂線上聽

    存在,但具體的例子並不是馬和驢生的騾子、也不是北極熊和灰熊生的灰白熊那種。

    自然界不同物種雜交其實挺普遍的,植物尤其多,動物同樣也有。但是這裡邊存在一個問題,雜交產生的到底能不能算得上雜交種——一個新的物種?

    很多答案提到了北極熊和灰熊雜交產生的灰白熊,這其實應該算是雜交個體,在自然環境下,很多物種其實沒有特別嚴格的生殖隔離,尤其是合子前隔離,很多情況下兩個物種其實有產生後代的“能力”,但是因為分佈區域、繁殖時間等等的差別而沒有機會交配,一旦有適當的時機——比如遊蕩的個體闖入到了另一個物種的生存領地(北極熊就是和灰熊的北方亞種雜交的,這兩者才有機會碰面),或者生理期偶然的產生了重合,總之就是緣妙不可言,就有可能產生後代,最為著名的恐怕是這個:

    文藝小天王宋徽宗繪製的這幅《芙蓉錦雞圖》是中國工筆花鳥畫法的傑作,但是在16年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審視這幅畫的時候發現,這隻錦雞似乎和中國曾分佈過的多種錦雞都不太一樣,最終判斷這是一隻雜交種,從身體特徵來看,應該是紅腹錦雞和白腹錦雞雜交產生的,也就是下面兩位:

    白腹錦雞Chrysolophus amherstiae(手動斜體)

    紅腹錦雞Chrysolophus pictus(手動斜體)

    我們現在沒法判斷趙佶是在野外採風的時候遇到了這樣一隻雜交錦雞,還是畫了一隻人工飼養環境下出現的雜交錦雞。在當時,人們已經掌握了這兩種錦雞的飼養技術,這兩種錦雞在人工環境下也經常發生雜交,時至今日,網上還有很多雞場會出售這些雜交錦雞。而在自然環境下,兩種錦雞也有一些分佈區域重疊,比如中國的西南地區,研究人員就野外拍攝過它們的野外雜交個體。

    雜交錦雞

    現在我們發現的這樣在自然環境下種間雜交的案例已經很多了,除了灰熊北方亞種和北極熊、被皇上欽點的雜交錦雞之外,更為常見的恐怕就是各類鯨,比如海上種馬寬吻海豚,就經常搞出這樣的大洋愛情故事,目前已經觀察到和寬吻海豚發生過種間雜交的其他鯨類已經有13種,這些後代有的是有生育能力的。

    但是它們能不能算一個物種呢?這個結論很不好下,因為我們現在沒法用一個特別精準無誤的標準去衡量到底可以依靠什麼去界定一個物種。就比如其他答主提到的細斑原海豚(Stenella clymene),從19世紀被發現之後,學界一直認為它是長吻原海豚(Stenella longirostris)的一個亞種,但是隨著DNA技術的引入,揭示了它的形成來源於長吻原海豚和和條紋原海豚(Stenella coeruleoalbus)的雜交,在雜交之後,這些雜交個體似乎也更願意與和自己相同的雜交個體交配,隨之形成了一個物種。

    長吻原海豚Stenella longirostris(手動斜體)

    條紋原海豚Stenella coeruleoalbus(手動斜體)

    兩者雜交產生的新物種——細斑原海豚Stenella clymene(手動斜體)

    細斑原海豚的例子是否就是雜交產生新物種的證據呢?儘管細斑原海豚和雜交錦雞、灰白熊截然不同——它已經不是一個偶然個例,而是形成了一個相當規模的種群,有了穩定的性狀,但有人認為它還不能算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新物種:有學者認為,要承認雜交所產生的是新物種,那麼這個新物種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也就是是由兩個不同的父本種發生了雜交行為,雜交種和父本種之間出現了生殖隔離,這種隔離是由雜交導致的。

    你看,生殖隔離這個簡單粗暴的物種鑑別準則在這裡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按照這個標準來看的話,細斑原海豚算不上是個新物種:儘管它確實是兩個物種之間發生種間隔離的產物,但它自己本身也可以(而且確實發生過)與這兩個父本物種發生雜交,所以第二條就不符合,第三條幹脆無從談起。

    不過就算是按照這個最為苛刻嚴格的生殖隔離標準來看,動物界複合標準的雜交新物種也是有的,典型的就是一種叫做Heliconius heurippa的蝴蝶,這種蝴蝶是由Heliconius melpomene和Heliconius cydno雜交產生的,雜交產生的Heliconius heurippa的翅膀花紋和兩個父本都完全不同。由於它在繁殖環節非常挑剔,幾乎只會和自己翅膀花紋一樣的異性繁殖,這就形成了一種生殖隔離,也它就完美的符合了最嚴格的雜交物種3個定義——種間雜交產生,和父本生殖隔離(交配是不可能的!這輩子也不可能和翅膀花紋那麼醜的父本交配的!),這種生殖隔離是由雜交引起的。

    一個父本物種Heliconius melpomene(手動斜體)

    另一個父本物種Heliconius cydno(手動斜體)

    產生的非常傲嬌的雜交物種Heliconius heurippa(手動斜體)

    我們不難發現,現在出現了一個特別棘手的問題:死守著生殖隔離這條線來界定物種是不是就是特別準確的?因為很多合子前隔離都有可能隨著環境變化而被打破,那麼雜交起源可能本來就是物種產生的一個重要方式,提到的Nature曾經刊登過的觀點認為,至少有10%的動物和25%的植物經歷了自然雜交起源,包括我們智人自己身上也有一些尼安德特人的血脈。

    所以那種基於生殖隔離的、認為一旦有生殖隔離就在物種之間砌了一道堅不可摧防火牆的、物種演化是一脈相承一意孤行的演化理論可能本來就是我們對自然認識不充分的產物。這道防火牆在許多物種之間並沒有砌好,一個最極端的例子,生活在法國比利牛斯山的兩種蕨類已經彼此分化了六千多萬年了,然後遇到一塊居然順風水順的就完成了雜交……

    兩者在法國比利牛斯山雜交而成的xCystocarpium roskamianum(手動斜體),由於前兩者已經分化6000萬年之久,研究者比喻這種雜交產物“就像大象和海牛雜交產生的後代”

    透過上面案例我們已經可以認識到:雜交個體不一定會成為雜交物種,而雜交物種一定經歷了雜交過程。但更為出人意料的是,有時候雜交過程不僅不會產生新的雜交物種,反而會“消滅”原有物種:一些雜交產生的個體會反覆與父本物種回交,產生滲透雜交。透過這個過程,這些雜交個體不僅自己沒有變成一個新物種,還會在原來存在著一定合子前生殖隔離的父本物種之間構建一個基因轉移的橋樑。

    比如在加拉帕格斯群島的弗雷裡安納島,大嘴樹雀、中嘴樹雀和小嘴樹雀就產生了這樣的滲透雜交,在雜交個體的參與下,三個獨立物種快速融合,形成了一個混亂的雜交群,現在這個島上已經找不到血統純正的大嘴樹雀了,中嘴樹雀和小嘴樹雀也快融合完了,也就是說,這個案例裡的的雜交非但沒有產生新物種,甚至反過來“消滅”了父本物種的多樣性。

    換個通俗但可能不是很恰當的例子來解釋這個過程。比如某兩種動物A和動物B,它倆本來是獨立物種,存在著合子前隔離(我們假設它們同樣都生活在一片山區,但是A生活在山谷,B生活在山巔,地理隔離造成了生殖隔離),一些偶然的機會,A物種裡那些生活在山谷相對靠近山腰的個體和B物種那些生活在山巔靠近山腰的個體相遇了,交配了,產生了一些雜交個體C。那麼C可能就產生了不同的性狀,它就喜歡在山腰生活(或者山谷山巔它都能適應,也就是汲取兩個父本的所長了),那麼它們就可以去山谷和A回交,也可以去山頂和B回交,生下來的後代就越來越像A和B的融合的方向發展,最終可能這個山區的A和B就消失了,這裡生活著一大群雜交生物。

    所以除了界定物種這個困擾之外,自然雜交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也是個大課題,因為它可能會產生新物種,也可能威脅到父本物種的生存。我們既不能像以前那樣籠統的認為雜交是“不自然”的,也不能完全放任其發展(尤其是隨著人類對環境的改造已經愈發影響到了許多生物的生存環境的前提下),如何看待雜交,這是現在物種多樣性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的課題。

  • 3 # 玄鋒夜話

    低等生物很常見,比如魚蝦,昆蟲,經常會雜交出新品種。但高等生物,尤其是象人類這樣的高階哺乳動物,則幾乎不可能出現這類現象。

    個人認為,物種越高階,基因的指向性越明顯,容錯性也就越差。比如人類的高智力,肯定是需要很多很複雜的基因組來共同表達的,差一點都會造成完全不同的結果。因為基因配對的關係,人類卵子精子和其他物種結合能產生可繁殖後代的可能性就極小,而就算成功出現新物種,由於人類的進化實際上為了高智力而付出了巨大代價,如沒有高智力這個生物的生存力幾乎必然極差,也就幾乎不可能在自然界存續下去。所以人和其他動物雜交產生良性結果的可能性小到天文級,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說更通俗一點。所有高階生物的基因都是幾億年來生物進化不斷打磨成的系統工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發生大的變化。也就幾乎不允許透過雜交這種基因的劇烈更替的方式來進化。低等生物則不同,關鍵表達基因少,允許劇烈變化,雜交成功產生新物種的機率較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5米圓桌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