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02249605113

    每年的11月初,是福鼎白茶中的珍珠——荒野冬片上市的季節。

    11月的福鼎太姥山,氣溫適宜,Sunny多而雨水少,早晚涼一些,要穿毛衣,中午較熱,一件襯衫足夠。

    勤勞的茶農們,選擇在這個季節上山採摘荒野白茶樹上的老葉片,用於製作味道和營養成分都很特殊的荒野冬片。

    荒野白茶樹,生長在離村子較遠的山中,多數是先民們手植種下,幾十年上百下來,沒有人管理,無人除草,施肥,澆水,處於自生自滅的邊緣。

    近年來科學家研究出,荒野白茶樹,由於生長於荒郊野外,沒有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和汙染,極為原生態,在白茶當中是營養價值極高的。

    於是,福鼎的茶農們對荒野茶的加工與製作,重視起來。荒野茶的採摘範圍和產量,也在逐年增加。

    茶農們從村子裡出發,行走一個多小時,來到荒野茶樹群居的深山密林裡。

    由於無人管理,荒野白茶樹生長的地方,有的濃廕庇日,有的雜草叢生,有的根本就沒有路可走,純粹在樹林之間轉悠,不熟悉的人還會迷失在裡面。

    同為荒野白茶樹上採下來的白茶,但採摘荒野冬片,與採摘荒野銀針和荒野牡丹的標準完全不同。

    由於無人管理,沒有施肥,只靠自身的養分在生長,荒野白茶樹,只發一季芽。

    每年春季,大概3月28號左右(天氣如果熱,還會提早一些),太姥山的荒野白茶樹開始發芽。

    最早一拔的茶農,一般是家裡的老頭老太太,平時最閒的那一人,會趁著一個Sunny燦爛的早晨,6點起來,吃過飯,帶上乾糧的水,步行到荒野白茶林子裡,把頭春最早發育出來的荒野銀針——荒野白茶那長滿白毫的芽頭,給採摘下來。

    回到家立刻攤晾,趁著日頭好,做成純日曬的荒野白毫銀針。

    但荒野白茶樹沒施肥,發育慢,荒野銀針一天下來,最動作快速的老人,配上最會發育的荒野白茶樹林,也只能採4斤茶青,合一斤成品茶。

    通常採2斤左右,便十分了得了。

    過一星期,荒野銀針採得差不多了,便在同一棵白茶樹上,採荒野牡丹——一芽二葉,或一芽一葉。

    這兩拔採完之後,荒野白茶樹便不再迅速抽芽了,它的芽頭,長得極緩慢,與之相對應的,是葉片開始生長。

    掐掉了芽頭之後的枝丫上,餘下的第三片和第四片葉子,傲立在枝頭,從春季,一直生長到初冬。

    到了初冬,茶農們第三次來到荒野白茶樹林,把春天就發出來的,一直生長到冬天的第三和第四片葉子採摘下來,給它們取名,叫荒野冬片。

    這荒野冬片,葉片闊大,葉脈粗,蠟質層厚,果膠豐富,極有彈性,由於曬乾後多呈黃綠色或者金黃色,又被稱為黃金葉。

    荒野冬片,是荒野白茶樹上生長期最長的一個茶,它與銀針和牡丹一同發出,卻獨自在樹枝上生長了三個季節,算是老師姐了。

    但是,由於荒野冬片擁有極粗的纖維,它不能當年就直接壓成餅,它要曬乾和烘乾後,裝進麻袋裡,放在倉庫中,陳化起來,直到一年後,有了充分的轉化,才能壓成荒野冬片餅。

    由於纖維的粗壯,挺括,像老人虯勁的鬍鬚,荒野冬片餅,極難壓。

    力氣小了,包揉之後靜置一會兒,餅就會散開。

    力氣大了,又會壓成鐵餅一塊,撬的時候非常麻煩,極容易撬碎成小小片碎葉,泡出一碗碎葉白茶。

    真正的荒野冬片,福鼎很少人在做,因為難採,也因為難做。

    難採,原因有二:

    1、離村子遠,去一趟成本極高,採摘到的茶青又少。

    2、荒野茶樹大多有2米以上,高的甚至達到3米,搬梯子採算是最簡單的辦法,但耗費在梯子的運輸上的時間和人工成本又極高。

    遮天蔽日的荒野茶樹林

    難做,前文提過,由於是荒野白茶裡生長期最長的,葉脈硬,葉片厚,蠟質層厚,彈性強,難壓成餅。

    很多人做了半天,前面兩個難題都克服了,到了壓餅環節,還是功虧一簣,第二年便不再做這勞民傷財的產品了。

    荒野冬片餅極少有人做,便是上述幾個原因了。

    難走的路,走的人極少。

    難做的白茶,做的人也極少。

    正是因為少,才更珍貴。

    珍惜老天爺眷顧了幾十上百年的福鼎荒野白茶樹,珍惜在它身上艱難生長了三個季節的荒野冬片,珍惜存放了一年才壓制而成的後壓餅,是我們惜福養生的必選。

    珍惜大自然的恩賜,是華人最悠長的傳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股指期貨結算日,對股票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