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被一條小船帶走

    北極狐又叫做白狐,它們分佈在北極地區。體長50-1500px,尾長20-625px,體重2.5-4kg。顏面窄,嘴尖,耳圓,尾毛蓬鬆,尖端白色。

    北極狐是愛情的象徵。北極有一種神秘又魔幻的美景,那便是北極光。傳說這是北極狐用它的尾巴點燃了天空,因此芬蘭人從前也稱它為“狐狸之火”。

  • 2 # 水觀音繩師

    在北歐神話中,北極狐是愛情的象徵。

    北極狐狸本就有靈動,圓滑,高貴卻又有些許親和溫婉。北極狐是招桃花的聖物,但也代表有魅力、美麗、聰明、機敏。狐狸形態天生嬌媚,能夠輕而易舉的得到想要的愛情,所以說北極狐形態高雅優美寓意著美滿的愛情。

  • 3 # 地理縱橫

    今年夏季對於北半球來說,就是一個“酷熱”的季節,美國發布全球氣候報告,今年6月是140年來最熱的年份,歐美國家經常遭受熱浪的襲擊,法國巴黎7月25日破了歷史記錄達42.6°C,美國阿拉斯加熱浪翻天,也快接近35°C的高溫。

    北極呢?平素裡我們總是想到這塊高冷的土地,白雪皚皚,冰天雪地,今年也沒有逃過熱浪的衝擊,氣溫也達到過30°C,這可讓北極的各種生物盡情歡唱,蚊子更是肆虐無情,這些北極最兇惡可怕的捕食者,成群結隊飛舞,遮蔽了天空,也在人們的心頭蒙上一層陰影,想想頭皮都發麻。我們在想,都說熱帶地區蚊子最歷害,怎麼北極也鬧翻天了。

    上圖,氣溫是蚊蟲繁衍生存的必要條件,蚊子孳生於水中,且溫度在20度左右最適合產卵。北極的這麼多熱量從哪裡輸送過來的呢?多年來歐洲夏季氣溫發生了很大變化,今年又創了歷史紀錄,受副熱帶高壓影響,非洲撒哈拉沙漠及阿拉伯半島急劇升溫,印度洋海水象燒開鍋一樣,滾燙,滾燙的,促使副熱帶高壓象毒舌一樣向北延伸,覆蓋到歐洲上空,歐洲各國持續高溫。同時東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今年非常活躍,向北伸入的暖脊給阿拉期加地區也帶來很高的氣溫,熱浪透過白令海峽直達北極圈。北極地區也在“發燒”,個別日子達30°C左右。

    北極多生長低等的苔蘚類植物,而這幾年北極氣溫一直在升高,夏季大量繁生,冬季死亡,這些有機質不斷積累,形成腐殖質,這些都是蚊子發育的天然溫床。

    近些年暖冬,氣溫發生的很大變化,北極冰雪也在慢慢融化,也給北極蚊子帶來越冬、過度繁衍的機會。

    今年的天氣現象非常符合厄爾尼諾特徵,太平洋區域天氣現象不活躍,而東太平洋區域與大西洋降水增多,馬來西亞持續乾旱,這都是厄爾尼諾的表現,而北極蚊子瘋狂也是氣候反常的表現吧。

  • 4 # yw誠信

    在溫室效應的作用下,全球的年均氣溫保持上升勢頭,北極圈內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表現最突出的就是冰川數量減少。網路公佈資料顯示,2018年是全球變暖趨勢持續的第四個最熱年份,當年8月,北極圈溫度曾衝上了32度的“高溫”,瑞典北部北極圈內的溫度達到30攝氏度,西伯利亞北部地區,氣溫也在本月初一度達到32攝氏度,平均氣溫17攝氏度,而往年同期,這些地區平均溫度只有10攝氏度。北極圈內溫暖溼潤的天氣在時間上延長了。蚊子在10攝氏度以上就可繁殖,15到26攝氏度之間,蚊子發育最快,蚊子在適宜的溫度下快速生長,經過20天的時間,由卵變成成蟲(蚊子),這些蚊子以吸食植物的汁液和人畜的血液為生。北極圈內有眾多的地衣和苔蘚等植物,還有北極熊,北極狐,馴鹿,麝牛,北極兔等眾多的動物為這些蚊子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北極圈並非像人們想象那樣荒無人煙,俄羅斯摩爾曼斯克州的首府就位於北極圈的深處,這座城市有人口40萬,還有各種綠植。北極圈內居住著人口約900萬,常住居民約200萬。人類建造排水溝、地窖等設施,也在不經意間為蚊子提供了安樂窩。所以北極圈內蚊子眾多。

  • 5 # 科學閏土

    北極苔原是地球上蚊子最密集的地方,蚊子成群出現,密集到可以把天空染成灰色。雄性蚊子以花蜜和水為食,而雌性蚊子在繁殖期則會尋找溫血動物如鳥類、北美馴鹿和北極熊的血液為食。在北極,蚊子可以為植物授粉,併為鳥類和其他昆蟲提供食物。

    北極是蚊子理想的棲息地。北極的大部分地區相當平坦,當冰雪在夏季融化時,水無處可流。與此同時,土壤下的永久凍土還能防止水滲入土壤,結果形成了許多溼地和淺水靜水池,這是蚊子的主要繁殖地。

    此外,北極夏季白晝極長,幾乎持續不斷的Sunny可以大幅提高氣溫,靜止的水池變成蚊子的孵化器。池塘裡平靜溫暖的水也富含有機物質,為飢餓的蚊子幼蟲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此外,全球氣候變暖使情況變得更糟。蚊子在寒冷的北極艱難地生存著,但是隨著氣溫變暖,北極圈上空的蚊子出現得更早,池塘解凍觸發了蚊蟲卵的孵化,蚊子更早展翅,長翅膀後的成年蚊子存活的時間更長。在北極,可供繁殖期雌蚊子吸血的動物並不多,所以當它們最終找到一個時,會變得兇猛無情。研究預測,如果北極氣溫上升2攝氏度,幼年蚊子存活到成年的機率將增加53%。雖然北極蚊子不攜帶人類疾病,但這種變化可能會給北極圈的一些哺乳動物如馴鹿帶來危害,並改變凍土帶的生態環境。當這些蚊子成群結隊地攻擊馴鹿時,馴鹿就會跑到下雪或結冰的地區或多風的山脊上躲避猛攻,它們躲避蚊蟲的時間越多,進食的時間就越少。

  • 6 # 地理那些事

    為什麼北極圈內蚊子多?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需要掌握兩點:一是蚊子的生活習性,二是北極圈內具備怎樣的地理環境。

    1、蚊子的生活習性

    前面小地講到過雌性蚊子和雄性蚊子的吸血習性是不一樣的,雌性蚊子只有透過吸血才能促進卵巢的發育,進而繁衍後代,而雄性蚊子主要吸食植物的汁液或花蜜,因此咬人的蚊子一般都是雌性的。

    一個地方蚊子種類和數量的多少,與這個地方的水文環境、氣溫以及氣流等密切相關,由於蚊子孳生於水中,且溫度在20度左右最適合產卵,而當溫度低於10度時一般不會產卵繼續降溫就會進入冬眠,溫度高於35度則不吸食,因此文字屬於既怕冷又怕熱的昆蟲(害蟲)。

    2、北極圈的地理環境

    北極圈指的是北緯66°34′及其以北的區域,在北極圈內除了面積最小的大洋北冰洋外,還包括了俄羅斯、美國(阿拉斯加州)、加拿大、挪威、瑞典、芬蘭、丹麥(格陵蘭島)、冰島這9個國家的部分或全部區域。

    每年的春分過後,太陽的直射點逐漸北移,北半球晝長夜短且越往北晝越長夜越短,至夏至日這天達到最大值,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由於春分日至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於北半球,因此相比而言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最多,氣溫回暖大地復甦,大氣降水、冰雪融水以及凍土層融化等形成的河流、湖泊、沼澤等有積水的地方就成為蚊子幼蟲最佳的生長環境。

    北極圈內夏季短促,僅為7、8兩個月,而此時正值北極圈溫度達到一年最高值,大量的蚊子在這個時節繁殖,形成蚊子繁殖的黃金季。

    我們都知道,北極圈內地廣人稀,作為食物鏈最低端的蚊子,透過大量繁殖,相當於為壁虎、青蛙、蜘蛛,甚至是貓頭鷹、極北蝰等提供了食物,在維持北極圈內正常的生態鏈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7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地球上哪裡的蚊子密度最大?熱帶叢林?沼澤?錯了。專家稱北極苔原帶蚊子會成群出現,厚到可以把天空變成灰色。

    雄性蚊子以花蜜和水為食,但雌性蚊子尋找溫血動物的血液(人、鳥、北美馴鹿、北極熊-蚊子們不挑剔)。當它們咬人時,它們會將唾液注射到傷口中,造成腫脹和刺痛。

    在北極,這些小型飛行掠食者可能會爆炸式地出現,一天內數十億隻給周圍的人或動物帶來痛苦。

    為什麼北極圈有這麼多蚊子?

    北極圈的大部分地區相當平坦。當冰雪在夏季融化時,水無處可流。不僅如此,還有土壤下面的永久凍土可以防止水滲入土壤。結果如何?許多沼澤地和淺水池塘——蚊子的主要繁殖區。

    除此之外,夏季幾乎不變的Sunny可以提高溫度,將靜止的水池變成蚊子即時的“孵化器”。

    靜水池,暖水海洋富含有機物質——為飢餓的蚊子幼蟲提供充足的食物。

    在北極的科考人員會在的頭上使用防蟲網,並把襯衫和褲子的袖口收攏或緊緊扣緊避免蚊子襲擊。

  • 8 # 博學湖泊p

    我們大多數人平時的感覺是,夏天蚊子多冬天蚊子少,所以在寒冷的情況下蚊子是無法活動的。而北極圈又總會給人一種全年寒冷的感覺,所以北極圈裡蚊子肆虐這個現象,乍一聽上去還是有點顛覆日常認知的。

    蚊子的活動確實是受到氣溫的影響,25℃~30℃的時候蚊子繁殖應該是最活躍的,而當氣溫降到10℃以下,蚊子基本上就不怎麼活動了,以前也有諺語說這樣說——喝了寒露水,蚊子蹬了腿兒。當然氣溫太高也不行,高溫的時候蚊子也不活躍了,可能天太熱蚊子也會中暑吧……

    但是北極圈≠北極,北緯66°34"以北的區域都屬於北極圈了,包括俄羅斯、美國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蘭島以及北歐的部分地區,都在北極圈的範圍之內。北極圈的範圍北極圈不是一直寒冷的,北極圈也有夏天!

    舉個例子,阿拉斯加的極地平原地帶,夏天的氣溫普遍在2~13℃,如果是極晝期,氣溫也能升到30℃左右。所以當太陽直射點越過北迴歸線,北半球迎來夏天的時候,北極圈內不少地方的氣溫,已經足夠蚊子開始繁衍了。

    另外呢,北極圈的環境條件也很適合蚊子繁殖。蚊子喜歡有水的地方,小池塘啊、小水窪啊、稻田啊…之類的。它們會把卵產在水裡,幼蟲孑孓在水裡發育,然後變成蛹,最後變成成蟲出來霍霍人間。

    蚊子的生長髮育四個階段

    北極圈內不少地方是有可供蚊子繁殖發育的條件的,大部分地方地勢平坦,而且地下有永久凍土,夏天冰雪融化,既無法滲入土壤,又沒法借地勢順流而下,所以會有很多溼地或者靜止的小水池,這些地方水溫適宜,水體裡還有不少有機物,可不就變成了蚊子成長的溫床。

    北極圈裡的蚊子氾濫到什麼程度呢……放張照片你們感受一下,鋪天蓋地的。(圖/JESSE KRAUSE)另外呢,現在在全球變暖的氣候大背景之下,北極圈如果氣溫升高,那蚊子也會更加猖獗。

    看過一篇報道里的研究結果,說溫度升高會讓蚊子出現的更早,發育的更快,當然,生存的時間也會更長……

    其實北極圈裡的蚊子並不是一無是處,它們能成為鳥類和其他一些昆蟲的食物,而且不會像瘧蚊那樣傳播瘧疾之類的疾病。

    但是馴鹿比較怕它們,蚊子攻擊的它們的時候,它們就要跑啊,總在跑,恰飯的時間就變短了啊,長此以往就會影響種群數量啊,進一步就會影響生態平衡。
  • 9 # 澹奕

    大多數人的既定印象之中,蚊子是一種在熱的時候才會大量出現的昆蟲,尤其是在夏天,美夢正酣的時候耳邊嗡嗡嗡的聲音讓人非常煩躁。不僅僅是中低緯度地區,在北極圈,蚊子也是一種非常常見甚至是氾濫成災的昆蟲,而且北極圈的蚊子是一種非常讓人覺得恐怖的昆蟲,不僅數量多而且更加具有攻擊性。

    北極與北極圈的概念畢竟不同,北緯66.5°以北的地方都是北極圈範圍內,包括了西伯利亞、北歐、加拿大北部等諸多廣大區域,雖然大多數時候北極圈內確實非常寒冷,然而短暫的夏季,北極圈內的溫度還是挺高的,甚至可以達到30℃以上,各項自然條件都非常適合蚊子的存活。

    蚊子分佈非常廣泛,一般來說,蚊子在20℃上下的環境中活動最頻繁,會進行繁衍、進食,如果溫度低於10℃就會開始休眠,溫度超過35℃就會停止進食。可以說,蚊子其實還是一種既怕冷又怕熱的蟲子,然而在全世界,有兩個地方的蚊子最多,一個是熱帶,一個是北極。

    亞熱帶、熱帶的蚊子多是眾所周知的,東南亞、南美洲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到處都有大量的蚊子,像是非洲的馬拉威、烏干達竟然還有捕捉食用蚊子的習慣,人們收集大量的蚊子做成肉餅,用來代替牛肉等食物,據說蛋白質等營養價值很高。當然,由於蚊子容易攜帶病毒細菌,造成疾病傳播,所以也是一種臭名昭著的昆蟲。

    北極圈的蚊子卻不同,北極的蚊子雖然也是以植物汁液還有血液為生,但北極圈的蚊子通常並不會傳播病毒,甚至可以像蜜蜂那樣為植物授粉。當然這並不代表北極的蚊子就可愛了,蚊子畢竟是蚊子,而且北極的蚊子從某種角度來說更加可怕。北極圈的夏季,蚊子鋪天蓋地,蚊子群甚至可以在遠處用肉眼直接觀察到。

    在美國的阿拉斯加,北極蚊子的體型非常大,甚至被戲稱為“阿拉斯加州鳥”,西伯利亞與加拿大北部區域,當地養殖馴鹿的人們最頭疼的問題也是蚊子。北極的蚊子都是跟下霧一樣的出現,鹿群與人根本就沒地方可以躲藏,而一旦有面板露出就會受到蚊子的攻擊。可以說,在北極蚊子是一種非常常見,而且惡名昭彰的昆蟲,絲毫不遜色於熱帶的蚊子。

    無論是西伯利亞還是北歐等地的北極圈範圍內,通常都有大量非常平整的土地,由於常年寒冷,當地集聚了大量的水源,夏季氣溫上升冰雪融化,而平坦地形又非常不利於排水,所以也就形成了大量的河流湖泊還有沼澤,而有靜止不動積水的地方,加上適合的溫度,就很適合蚊子的繁衍與活動。北極的動物數量並不少,也給蚊子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

    近年來由於全球溫室效應,北極的冰川不斷融化,北極圈的夏季時間也越來越長,然而這也導致北極的蚊子數量也越來越多,因為溫度上升,北極地區蚊子的孵化速度還有活動時間都在不斷上升,保守估計北極溫度上升2℃,北極蚊子的幼蟲存活率就會飆升53%以上。原本北極體型巨大而且數量極多的蚊子就是北極當地人頭疼的問題,如今這種問題可能越來越嚴重。

  • 10 # 悅寵喵大俠

    夏天什麼最惱人?蚊子必需擁有姓名啊!尤其是夏夜的鄉野田壟,成群的蚊子更是讓人火冒三丈。

    也正是因為如此,要是有人問起什麼地方的蚊子最多,大家肯定會想到熱帶雨林。沒錯,雨林裡的蚊子確實是又多又“毒”,但要和另一個你意想不到的地方比起來,那還差點意思。

    地球上蚊子最多的地方竟然是北極圈,你敢相信嗎?北極圈的蚊子有多多呢,多到它們成群結隊飛過,就好比黑沙漫天襲來。整個天空都被籠罩的密不透風,藍天白雲成了灰天黑雲。讓人不禁想到了那段赫赫有名的詩句:“黑雲壓城城欲摧”!

    為啥苦寒的北極圈地區卻成了蚊子們的極樂淨土呢?其實原因是很簡單的。首先來說,北極圈是一個很大的範圍,北緯66°34"以北都屬於北極地區,足足有210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裡面包括了俄羅斯、瑞典、挪威、阿拉斯加以及加拿大的北部地區。

    在北冰洋海岸線到泰加林帶(北方塔型針葉林帶)之間有片廣袤的凍土沼澤帶,那就是總面積達到1300平方公里的北極苔原地區。

    北極苔原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它有著非常厚的一層永久性凍土,最厚處要超過600米。地表以下幾釐米就是堅硬的凍土,阻止了正常的滲漏排水。再加上北極圈的寒冷溫度,水分蒸發的極慢。

    所以北極苔原在冬季是荒涼的冰天雪地,而一但夏季冰雪消融後,就成了水網交錯、胡泊沼澤密佈,水面上水鳥嬉鬧、地面上百花盛開的水鄉澤國。

    生機盎然的夏季北極苔原,理所當然也是蚊子最佳的生存場所。北極夏季的白晝極長,所帶來的充足Sunny一直照射著幾乎靜止的溼地,這成了蚊子最佳的孵化場。平靜溫暖的水裡富含的豐富有機質,也為蚊子幼蟲提供了吃不完的食物。

    所以北極圈成了蚊子最猖獗的地區,成群的蚊子堪稱恐怖至極,追的北美馴鹿和北極熊等動物是東躲西藏。美國阿拉斯加州的蚊子甚至會組團攻擊人類,導致許多的阿拉斯加人是談蚊色變啊!

  • 11 # 悟空科學

    目前北極部分地區的蚊子可以說是氾濫成災,因為,只要北極的溫度上升達到2℃,生活在這裡的蚊子就能提高53%的存活率!而且,衛星發現北極烈火開始變活躍,曾經1個月就釋放5000萬噸二氧化碳,這該怎麼辦?

    為什麼北極圈內蚊子多?首先要搞清楚,北極圈內不等於北極北冰洋和格陵蘭島,這個範圍還包括了俄羅斯北部、北歐和加拿大北部等地。

    很多人都不知道,大部分都位於北極圈內的北極苔原裡,其實就生活著兩種特別兇猛的蚊子,它們分別是撮毛伊蚊和黑足伊蚊,這也是為什麼馴鹿群都會選擇迎風路線來躲避它們。

    原本,撮毛伊蚊和黑足伊蚊一定的存在數量是有利於當地生態系統保持穩定的,比如,蚊子的卵可以成為一些魚類的食物,這就避免了候鳥數量的下降。但是,隨著北極溫度的上升,這兩種蚊子的數量變得越來越龐大,就連北美馴鹿都被它們追著跑,而覓食時間的縮短也導致北美馴鹿的現存數量並不樂觀。

    全球變暖給人類和地球生物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大,從北極冰川融化、北極凍土露出地面,再到埋藏在北極深處的古老病毒可能復活,這一切其實都是全球變暖所導致的結果。北極問題其實比很多人想象的都要嚴重,而絕非只是蚊蟲之害,並且,北極出現的這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都會涉及到地球上的所有動植物,沒有誰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倖免。

    根據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和歐盟哥白尼大氣監測局科學家發出警告,異常溫暖和乾燥的天氣將會散佈在整個北極地區,這將可能會導致“殭屍大火”的復活,從而引發全球的氣候“連鎖效應”,所以這不是一個好事情,極端氣候正在衝破“寒冷地帶”的氣溫臨界點,並且是越來越強,這都是我們可以看到的。

    北極烈火發展趨勢

    歐盟哥白尼大氣監測局資深科學家馬克·帕林頓表示,我們從衛星觀察情況來看,已經發現了該地區的“烈火”正在活躍,這暗示著類似於2019年的“殭屍大火”可能會重新點燃。從時間上來說,如今出現的時間正在提前之中。2019年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大片地區規模和持續時間空前的大火。濃煙在衛星影象上清晰可見,同時在去年6月,也成為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六月,重新整理了150年的記錄資料。根據統計資料顯示,1個月的時間烈火燃燒總計向大氣之中釋放了5000萬噸二氧化碳,相當於瑞典的年排放量,這就是一個國家的排放量,可以想象影響多大。

    科學家表示,2002年的北極烈火季即將到來,這可能導致同一個地區出現大規模和長期的大火。因為北極地區非常溫暖,將導致大量乾燥,使泥炭土壤成熟燃燒,所以說北極就是一個“火庫”,隨時可能出現長時間的大火,自2005年以來,阿拉斯加地面上的科學家已經識別出39起此類“滯留火”,今年也將不會立位。由於全球變暖的加劇,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的部分地區在2019年出現了一次連續數週比正常溫度高10攝氏度的天氣,主助長了大火的持續性發生,格陵蘭島的冰川融化,也導致該年度冰淨損失了6000億噸,約佔2019年海平面上升總量的40%。

    所以北極地區已經成為人類全球氣候變化之下的“噩夢”,因為給地球帶來的影響是在不斷升級之中,並且2020年的氣溫還在不斷重新整理記錄。按照NOAA預測資料顯示,2020年有可能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那麼高溫必然會再次上演,北極也是同樣如此,帶來的影響會成倍增長。

    2020年北極出現什麼問題了?

    其實北極在2020年與氣候有一個典型的例子,那就是北極甲烷爆發。當氣溫上升之後,隱藏在北極地區的甲烷會不斷釋放出來,從而導致地球的溫度繼續上升,這樣我們地球將會更加的熱,甲烷作為地球第二大溫室,比二氧化碳的影響更強,所以說阻止甲烷的釋放也是在對如今的氣候做出一個改變。

    當然除了北極甲烷爆發之外,我們從南極的變化也可以看到,例如2020年以來出現的南極“紅雪”“綠雪”事件,這也是因為氣候變化導致冰雪之中的藻類物質發生改變,從而引發了“奇特自然現象”,這就是氣候變化帶來的大概情況,如今地球的氣候改變也完全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了,是時候行動起來了。

    人類還能改變氣候情況嗎?

    當然,按照如今的氣候情況來說,氣候問題還沒有達到不可挽救的情況。按照世界氣象組織公佈的資料顯示,自從工業化以來,人類將地球的氣溫已經提升了1.1度,如果持續下去的話,氣溫將會變得更加嚴峻,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如今的氣溫上升還在持續發生,所以帶來的連鎖效應將會更加的頻繁和強。地球生命產生的威脅會更加大。

    所以說,不是我們不能,而是我們願不願意的問題,如果全面禁止汽車,工廠等排放,那麼很快地球的環境就會得到明顯的改善。當然我們不說完全停止,只要出現一部分的改善,我們也就可以明顯看到了地球的生態系統會出現好轉。2020年我們就看到了這個情況,所以說還用不著專家們提議的“少吃肉,少開車”等情況,來降低地球的汙染物排放,也就是解決氣候問題。

  • 12 # i趣旅行

    研究人員警告說,由於氣候變化,隨著氣候變暖,蚊子在北極地區的數量將大大增加,這將給馴鹿和以其為生的土著人民帶來負面影響。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資料,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80年至2100年,北極溫度的上升速度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到2080年至2100年,北極溫度可能會比今天高出2.6至4.8攝氏度。

    與溫帶地區的蚊子不同,北極地區的蚊子不攜帶瘧疾或其他已知對人類有害的疾病。

    如果北極溫度升高2攝氏度,存活到成年的幼蚊的可能性將增加53%,與熱帶蚊子不同,北極物種不會攜帶人類疾病,但是這種變化可能給北美馴鹿帶來麻煩,並破壞苔原的生態,苔原上的蚊子為植物授粉,併為鳥類和其他昆蟲提供食物。

    解凍觸發孵化

    在格陵蘭島最近的季節中,北極的升溫速度已經是全球其他地區的兩倍,苔原上的池塘和湖泊融化的速度要快幾周,這些融化事件觸發了許多生物學活動。

    但是發現,變暖使昆蟲生長更快,這對生存產生了巨大影響,蚊子在潛水早期很容易受到潛水池塘甲蟲的吞噬,即使這些甲蟲的生長速度更快,吃得更多,蚊子仍設法使其成蟲數量增加。

    然而這僅僅是開始,北極蚊子通常會大量同時出現,是對人類來說,最主要的煩惱可能是威脅其他動物的整個種群。當這些昆蟲大量襲擊馴鹿時,哺乳動物會奔向多雪或冰冷的地區或多風的山脊,以免遭受猛烈攻擊。

    它們花在逃離成群昆蟲上的時間越多,花在吃飯上的時間就會越少,先前的研究表明,隨著昆蟲騷擾的加劇,北美的馴鹿的數量在逐漸減少,同時許多種群已經開始減少。

    另外,池塘融化的越早,蚊子的出現與馴鹿犢牛的出生就越緊密地聯絡,蚊子的繁殖能力取決於成年馴鹿的血液,由於分娩期限制了馴鹿群逃跑的能力,這為雌性蚊子提供了更多的哺乳動物血液。

  • 13 # 甜怡吃世界

    作為一個全球旅行的愛好者,北極的一個現象讓我無比驚訝。那就是,當大風颳起,夏日無盡的Sunny烘烤著凍土帶上星星點點的小池塘時,北極兇狠的蚊子就出現了。

    事實證明,氣候變化可能會使情況變得更糟。據新的研究表明,隨著北極溫度的升高,蚊子將更早出現,生長速度也更快,而且以有翼害蟲形式存活的時間更長。

    這項研究預測,如果北極氣溫上升2℃,幼蚊活到成年的機率會增加53%。與熱帶蚊子不同的是,北極的蚊子不攜帶人類疾病。

    在格陵蘭兩個最近的野外季節裡,Culler發現,隨著北極地區的升溫速度已經是全球其他地區的兩倍,凍土帶上的池塘和湖泊將提前幾個星期就開始融化。當這種情況發生時,蚊子就會提早起飛。

    北極的蚊子通常會突然大量出現。要誇大這個規模是很難的。在格陵蘭,Culler的一名同事曾經就同時遭到了100多隻蚊子襲擊,“幾秒鐘之內你就會完全被蚊子覆蓋,”Culler說道。

    一些阿拉斯加人開玩笑地把蚊子稱為“阿拉斯加州鳥”。

    另外,池塘越早融化,隨著馴鹿的出生,蚊子出現的就越緊密。蚊子的繁殖能力依賴於成年雌蚊發現血液吮吸。因為生育時期限制了馴鹿群的逃跑能力,這也為雌蚊提供了更多的哺乳動物血液來源。在阿拉斯加北極的Toolik野外觀測站外的空中充滿了蚊子。氣候的變化可能使整個北極蚊子的數量急劇增加。

  • 14 # 環球科學貓

    迄今為止全世界已記錄蚊蟲共3亞科,包含了35屬,3600多種和亞種。而中國已發現370餘種,其中按蚊、庫蚊、伊蚊3個屬的蚊種超過半數。這也說明了中國的生態條件是非常適合蚊子的。

    而近些年來,蚊子在全球的擴張可以說也不少,就算是在極寒地區都出現了問題,所以很多人就在問,為何北極圈的蚊子很多,其實這不是一個奇怪的事情。

    從簡單的層面來講,說明蚊子已經適應了北極圈的氣體條件,所以才能夠大規模地蔓延並且生存下去。當然這裡直接說的話,很多人可能會質疑,北極圈那麼冷,如何生存下去,完全是一個不可能的事情。

    如今的北極圈“非北極圈”

    大家都知道,蚊子一般是生活在隱蔽、陰暗和通風不良的地方棲息,而北極顯然是比較寒冷的,所以這種棲息條件基本是不適合它們的生存,而我們說了如今的北極圈“非北極圈”,這句話是它們能夠生存下來的原因。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北極地區的氣溫逐漸從“寒冷”變成了“溫暖”模式,夏季的條件也變得更好,而這個時候就非常適合蚊子的生存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在2020年的時候,北極出現了異常的高溫,達到了38度,這38度的高溫完全是適合蚊子的生長,所以北極出現蚊子站在氣候的角度來說,真的是“見怪不怪”了。這也是北極出現蚊子較多的主要原因,從生態的角度來講,蚊子作為生態鏈之中的一部分,我們也不可能將蚊子全部消滅掉,由一種蚊子的消失引起的生態缺口很快就會被其他生物的填滿。

    所以生態系統就是這樣,我們需要維持——需要將它維持在“穩定”的狀態,才可能屬於平衡的模式,雖然蚊子很小,但是依然是生態鏈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

    北極圈蚊子一般在什麼時段“盛行”?

    按照正常的情況來看,6月、7月是北極圈蚊子最多的時段,也就是如今可能就是北極蚊子爆發時段。根據《生態學》雜誌指出,一般都是生活在永久凍土的區域,儘管北極蚊子是其他動物的重要食物來源,但是我們看到更多的種群受到蚊子的攻擊,還是不期待蚊子太多。

    根據科學家們的分析,蚊子在北極圈是具有非常規律的發展模式,這些蚊子的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苔原淺水塘中的水生環境中,它們的卵在冬天結冰,在春天的池塘融化時孵化成幼蟲。

    一般北極蚊子的幼蟲階段需要大約兩到三週的時間才能發育成,然後成年。當然並非是所有的蚊子都能夠形成成年蟲,偶然時段,蚊子也將會被潛水甲蟲所吃掉,所以說生物都是息息相關的,但是由於蚊子的繁衍能力非常的強,所以北極蚊子的數量是在“迅速”增長,這就是大概的情況。很明顯我們看了上面兩個問題都可以得出,其實蚊子數量的增長主要原因就是氣候變化在影響。

    在全球範圍之中,蚊子的影響有多大?

    蚊子的影響主要是對生命體,大家都知道,蚊子具有極強的吸血能力,當氣溫在10℃以上時開始吸血,同時在蚊子出現的時候,很容易傳播一些人畜共患病。這個是每個人都知道的,所以蚊子看上去不大,但是對人類的威脅有時間也是存在致命的威脅,但是如今就算是我們看到北極圈可能出現了“蚊子爆發”,但是我們也說了,不能夠將蚊子全部滅絕,它是屬於生態鏈的一部分。

    而科學家們對於蚊子是屬於兩難的問題,滅絕又不能滅絕,但是又不期待它更多,所以就希望利用“基因工程”來進行對蚊子的處理,早期《自然通訊》就提出了這樣的一種方式,控制蚊子數量的“性別扭曲”法來進行蚊子的減少,但是看上去可行,科學家們又擔心適得其反,基因技術過於強大,可能致使蚊子滅絕,但是也可能帶來更加強大的蚊子,也就是超級蚊子。

    所以說理論上蚊子的處理很簡單,但是真的要將蚊子踢出生態鏈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並且如今北極圈的蚊子盛行,其實也體現了當地生態系統的變化,如果不是氣候改變,也不會因為蚊子的問題而擔心,所以綜合情況而言,蚊子的存在是雙面性,無論未來科學家們採取基因方式控制,還是其他什麼方式來影響蚊子的數量,但是維持穩定才是最為主要的。

  • 15 # 鍾銘聊科學

    如果讓你選擇一種最討厭的昆蟲,你會選擇哪一種?如果把所有人的答案彙總起來,可能蚊子會名列前茅。每到夏天傍晚,都會有許多蚊子趁你不注意時咬你一口,甚至在野外時趴在你耳邊嗡嗡嗡地叫著,令人十分討厭。

    然而你知道嗎,不只是氣候溫暖的地方會出現蚊子,就連北極圈內都出現了大量蚊子,每當入夏,生活在北極圈的動物們都會不堪蚊子的摧殘,以至於不得不透過快速奔跑的方式來驅趕身上的蚊蟲。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北極圈內的蚊子增多呢?

    北極圈的蚊子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個詞:“全球變暖”,實際上在極地地區,全球變暖的效應更明顯,極地地區的氣溫上升速度大約是其他地區的兩倍,這叫做“極地放大效應”。由於全球變暖,一度使得北極圈氣溫突破了30℃,導致當地的永久凍土層融化,形成小型溼地、湖泊等。

    而溼地、湖泊有助於蚊子繁衍後代,這是因為蚊子屬於完全變態生物,水對於它們生存而言至關重要。首先,雌性蚊子會將卵產在水中,經過1-2天的孵化後,就會形成蚊子的幼蟲。再經過5-7天左右的發育,幼蟲就會形成蛹,而蛹羽化之後就是我們經常見到的蚊子。

    2015年8月時,《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生物科學)》發表了一篇論文,論文介紹說,隨著溫度的上升,北極圈內的蚊子出現的時間變得更早,發育的速度加快,而且生存的時間延長。

    雖然一部分昆蟲和甲魚能夠消滅蚊蟲的幼蟲,不少鳥類、昆蟲能夠以蚊子成蟲為食,但蚊子的數量還是在持續不斷地上升。

    在一些蚊子比較高發的地區,人們對付蚊子的方式就是清理家庭周圍的積水,在下水道處噴灑藥物。但是北極地區環境比較脆弱,這裡生活著非常多的陸生動物,比如:馴鹿、北極熊等,這些生物對藥物敏感,所以不能使用藥物驅蚊。

    而且,由於北極地區生物稀少,而雌蚊子在懷孕期間為了補充蛋白質會叮咬動物,獲得新鮮血液,所以在北極地區會出現大量蚊子叮咬同一只動物,導致當地的馴鹿、北極熊等不堪其擾。

    據科學家介紹,蚊子的大量出現,可能會導致當地的動物數量減少,這是因為蚊子大量出現的季節,也是北美馴鹿懷孕的季節,而北美馴鹿在懷孕時逃跑能力下降,導致大量蚊子叮咬同一只馴鹿。

    還有許多動物為了躲避蚊蟲的叮咬,不得不每天花費大量時間,使得它們覓食的時間減少,以至於物種數量不斷下降。

    自然界中很多蚊子都可以傳播疾病,不過幸好在於,與熱帶的蚊子不同,這裡的蚊子不會傳播人類疾病,甚至還可以為植物授粉,但這仍然無法阻止蚊子對當地生物所造成的傷害。

    消滅蚊子的方法

    其實目前並沒有特別好的方式來消滅蚊子,但在DDT還未禁用之前,許多農民會使用DDT用在農作物之上。由於DDT對環境破壞較大,對許多鳥類以及兩棲動物等造成了嚴重傷害,所以在上個世紀70年代左右,全世界逐漸取消使用DDT。

    但由於之前農民的大量使用,所以全世界各地的蚊蟲數量也下降了許多,目前只有非洲等地蚊蟲蔓延比較厲害。

    目前比較主流的消滅蚊子的方式是釋放轉基因蚊子,科學家們在實驗室中培育了一種攜帶“自殺基因”的雄性蚊子,它們和雌性交配之後,產生的後代無法存活到成年就會死亡,從而可以減少野外蚊蟲的數量,導致野外蚊蟲種群崩潰。

    這種滅蚊方式雖然聽起來很美好,但實際操作比較麻煩,轉基因蚊子需要大量、多次投放,單單一次投放無法解決問題,而北極圈內人煙稀少,很少有組織願意把經費花費到這裡。

    再者,轉基因蚊子並不能保證效果,這是因為蚊子在選擇伴侶時,雌性會對雄性挑挑揀揀,如果雄性不符合雌性的擇偶條件,雌性將可能會另外選擇其他伴侶。而且,轉基因蚊子的野外生存能力目前還不知道,我們無法得知它們中有多少能存活到交配,究竟有多少能與雌蚊交配成功。

    由此可見,北極圈內的蚊子還會繼續困擾著當地的生物。

  • 16 # 想法捕手

    北極圈裡的蚊子,有一個名氣頗大的藝名——“阿拉斯加的州鳥”,因為相比於北極的其他地方,阿拉斯加就是蟲子的溫床。它們總是成群結隊地出現,狩獵那些為數不多的可憐獵物。

    一個倒黴蛋在這裡,一次被100多隻蚊子襲擊,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你跑得不夠快,蚊子甚至可以在幾秒鐘內完全覆蓋你。

    在格陵蘭島,懷孕期的馴鹿則充當了蚊子的繁殖血袋。

    當Sunny溫暖了北極的凍原,蚊子成了北極最兇猛的捕食者。

    北極沒有太多的動物可供它們吃,所以當它們終於找到一隻時,它們就變得兇猛了。他們是無情的,執著的,會一直追殺你。

    所以你認為北極蚊子多,主要是因為它們多是成群結隊的出沒。

    而隨著全球變暖等氣候問題,情況可能會變得更糟。大量吸血的母蚊子已經成為人類、馴鹿,以及其他生活在北方凍原的哺乳動物的一大禍害。2015年,《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生物科學)》上就曾報道過,隨著氣溫的升高,北極圈上空的蚊子出現得更早,生長得更快,並以翅蟲的形式存活更長時間。

    研究預測,如果北極溫度上升2℃,幼蚊存活到成年的機率可能會增加53%。雖然北極的蚊子不怎麼傳播人類的疾病,而且那裡的蚊子會給植物授粉,併為鳥類和其他昆蟲提供食物,但越來越多的蚊子可能對馴鹿帶來麻煩,並破壞動土帶的生態。

    當這些蚊子成群結隊地攻擊馴鹿時,它們會跑到雪地或結冰的地區以逃避襲擊。他們花在逃離蚊蟲攻擊上的時間越多,他們吃東西的時間就越少。以前就有研究表明,馴鹿的數量隨著蚊蟲騷擾的增加而減少,而且其中許多種群已經在減少。

    北極的蚊子會越來越多

    隨著氣候的變化,凍土帶上的池塘和湖泊融化速度如果加快,成群的蚊子就會更早地飛起來。

    總得說來,變暖可以讓昆蟲生長得更快,這對它們的生存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蚊子在它們的早期生活階段是最脆弱的,因為它們很容易被潛藏在水裡的甲蟲吞噬。儘管這些甲蟲也生長得更快,吃得更多,但蚊子仍設法以更多的數量進入它們的成年階段。

    蚊子能越快的渡過它們在水中的生命階段,它們的存活率將大大提升。同時,凍土帶的池塘融化得越早,蚊子的出現時期就越接近馴鹿的繁殖期。而孕期會限制馴鹿群逃跑的能力,瘋狂的母蚊子們就能更肆無忌憚地吸食到更多的血液,來為它們的繁殖提供營養。

    一般來說,蚊子的繁殖能力取決於成年母蚊子是否能找到足夠的血液來吸食。而跑不掉的馴鹿則是一個不錯的目標,這為母蚊子提供了更多的哺乳動物血液。

    總結

    如果你總被一群人喋喋不休地攻擊,你可以說“你們像‘阿拉斯加的州鳥’一樣煩人!”,然後直接跑到人堆裡面去,而不是去和他們理論。或者你應該選擇出圈,別在呆在那個冰冷的圈裡。

  • 17 # 秦巴山上的月亮

     大多數人的既定印象之中,蚊子是一種在熱的時候才會大量出現的昆蟲,尤其是在夏天,美夢正酣的時候耳邊嗡嗡嗡的聲音讓人非常煩躁。不僅僅是中低緯度地區,在北極圈,蚊子也是一種非常常見甚至是氾濫成災的昆蟲,而且北極圈的蚊子是一種非常讓人覺得恐怖的昆蟲,不僅數量多而且更加具有攻擊性。

      北極與北極圈的概念畢竟不同,北緯66.5°以北的地方都是北極圈範圍內,包括了西伯利亞、北歐、加拿大北部等諸多廣大區域,雖然大多數時候北極圈內確實非常寒冷,然而短暫的夏季,北極圈內的溫度還是挺高的,甚至可以達到30℃以上,各項自然條件都非常適合蚊子的存活。

      

      蚊子分佈非常廣泛,一般來說,蚊子在20℃上下的環境中活動最頻繁,會進行繁衍、進食,如果溫度低於10℃就會開始休眠,溫度超過35℃就會停止進食。可以說,蚊子其實還是一種既怕冷又怕熱的蟲子,然而在全世界,有兩個地方的蚊子最多,一個是熱帶,一個是北極。

      亞熱帶、熱帶的蚊子多是眾所周知的,東南亞、南美洲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到處都有大量的蚊子,像是非洲的馬拉威、烏干達竟然還有捕捉食用蚊子的習慣,人們收集大量的蚊子做成肉餅,用來代替牛肉等食物,據說蛋白質等營養價值很高。當然,由於蚊子容易攜帶病毒細菌,造成疾病傳播,所以也是一種臭名昭著的昆蟲。

      

      北極圈的蚊子卻不同,北極的蚊子雖然也是以植物汁液還有血液為生,但北極圈的蚊子通常並不會傳播病毒,甚至可以像蜜蜂那樣為植物授粉。當然這並不代表北極的蚊子就可愛了,蚊子畢竟是蚊子,而且北極的蚊子從某種角度來說更加可怕。北極圈的夏季,蚊子鋪天蓋地,蚊子群甚至可以在遠處用肉眼直接觀察到。

      在美國的阿拉斯加,北極蚊子的體型非常大,甚至被戲稱為“阿拉斯加州鳥”,西伯利亞與加拿大北部區域,當地養殖馴鹿的人們最頭疼的問題也是蚊子。北極的蚊子都是跟下霧一樣的出現,鹿群與人根本就沒地方可以躲藏,而一旦有面板露出就會受到蚊子的攻擊。可以說,在北極蚊子是一種非常常見,而且惡名昭彰的昆蟲,絲毫不遜色於熱帶的蚊子。

      

      無論是西伯利亞還是北歐等地的北極圈範圍內,通常都有大量非常平整的土地,由於常年寒冷,當地集聚了大量的水源,夏季氣溫上升冰雪融化,而平坦地形又非常不利於排水,所以也就形成了大量的河流湖泊還有沼澤,而有靜止不動積水的地方,加上適合的溫度,就很適合蚊子的繁衍與活動。北極的動物數量並不少,也給蚊子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

      近年來由於全球溫室效應,北極的冰川不斷融化,北極圈的夏季時間也越來越長,然而這也導致北極的蚊子數量也越來越多,因為溫度上升,北極地區蚊子的孵化速度還有活動時間都在不斷上升,保守估計北極溫度上升2℃,北極蚊子的幼蟲存活率就會飆升53%以上。原本北極體型巨大而且數量極多的蚊子就是北極當地人頭疼的問題,如今這種問題可能越來越嚴重。

      

  • 18 # 怪羅科普

    北極圈內並不是常年寒冷的,它也有季節性變化,所以這這裡生活著許多動植物,蚊子是地球上適應力極強的動物,它分佈到北極圈內也就不足為奇了。

    北極圈內有一片被稱為北極苔原的生態圈區域,總面積達到1300萬平方公里,北極圈內的大部分生物都生活在這裡,這裡的植被以苔蘚、地衣,以及愛斯基摩人喜歡採摘的漿果為主,不過隨著全球變暖,耐寒的灌木也正在入侵這個區域。

    而比較出名的哺乳動物有馴鹿、白狐,狼、兔子,獨角鯨等等,還有許多鳥類,但除了一些魚之外,基本都是恆溫動物為主。

    圖注:北極苔原的北極麝牛

    有這麼多動物在這裡生存,食物是不愁的,有蚊子也就再正常不過了,畢竟蚊子的適應能力比大部分動物都要強。

    其實我們平時經常說的北極有蚊子,這裡的“北極”大多時候指的就是北極苔原,而不是我們平時理解的那種冰山。

    讓人意外的是,北極苔原還是世界上蚊子密度最高的地區,遠超大部分蚊子的故鄉——熱帶地區。

    事實上,北極苔原除了一年大部分時間很冷之外,這裡的其它條件都非常適合蚊子生存。

    所以,北極苔原不僅有蚊子喜歡的食物——那些恆溫動物,還有它們賴以生存的死水,現在只要克服低溫就好了。

    事實上它們也不需要去克服,北極圈內會給它們創造高溫的條件。

    北極苔原常年的溫度在-40℃-18℃之間,有時候來個極端溫度30多攝氏度也是正常的,北極太陽每年大約有6-10個月是整個月都在0℃以下的,但是在六月和七月的時候,基本能整個月都是在0攝氏度以上。

    所以蚊子就是在這個時期瘋狂出現的,這是北極苔原蚊子種群密度高的原因,因為它們都是這樣在短暫的高溫季節同時出現的。

    而且北極苔原的植被也基本在這個時期爆發,植被爆發後動物們也就爆發了,所以蚊子這個時候出來食物也是充足的。

    蚊子生活在北極不是問題,那麼還有一個問題,在北極的是什麼蚊子呢?

    其實,北極圈內的蚊子主要是黑足伊蚊,這種蚊子是不是有點熟悉,它和我們熟悉的花蚊子(白紋伊蚊)可是親戚關係,都是伊蚊屬的。

    叫“伊蚊”的蚊子都不是善茬,這個屬的蚊子以兇猛,繁殖能力極強而聞名,還記得之前我寫過的埃及伊蚊嗎,它也是這個前面兩種蚊子的親戚,它的兇猛之處就是喜歡持續叮咬,別的蚊子叮咬一下兩下吸個飽就跑,它和你玩一樣的會持續叮咬你(估計是怕吸的太投入被拍死),也是因為它們這種持續叮咬的屬性,讓它們更容易傳播黃熱病與登革熱。伊蚊屬的許多蚊子傳播疾病的能力都很強,都是因為它們兇猛造成的。

    圖注:黑足伊蚊

    北極的黑紋伊蚊也是如此,這些蚊子因為繁殖季節短,它們需要以極快的速度吸血,然後快速繁殖結束,所以可憐了那些北極的動物,之前有研究人員拍到一隻馴鹿被100多隻蚊子同時叮咬。

    有研究表明,因為北極蚊子的持續增長(這和全球變暖有關),北極的馴鹿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為了躲避蚊子叮咬,它們在食物充足的季節選擇去到更加寒冷、食物更加短缺的地方。由於蚊子出現時,馴鹿正好也是幼崽出生的季節,所以這導致馴鹿幼崽的存活率低下。

    不過,北極的蚊子對北極苔原也至少有兩個貢獻:為北極苔原動物提供食物,以及為植被授粉。

    許多鳥類和魚類都需要吃蚊子,另外,吸血的都是雌性蚊子,而雄性蚊子是不吸血的,相反它們從植物身上獲取糖分,在北極苔原它們的功能有點像蜜蜂。

    最後,北極圈有蚊子,蚊子多不足為奇,這是北極苔原生態的一部分,只是全球變暖正在讓北極蚊子變得更加瘋狂才是人們真正要關心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啟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