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沙漠孤狼
-
2 # XadA
機槍不同於步槍和手槍。機槍在射擊精度上不像步槍那樣特別講究精度。機槍的特點是射速。即在段時間打出多少發來恆定,所以區別於步槍使用彈夾,機槍所使用的子彈,大多都是透過彈鏈或者進行連線的。這樣保證沒一次換彈後的火力壓制時長
-
3 # 王司徒軍武百科
機槍子彈的的供彈大體分為彈容式、彈鏈式。
彈容式即彈匣、彈鼓、彈盤這類,子彈無需連線,直接塞進彈容中即可。
如美軍M249機槍就可以插彈匣,二戰的蘇軍DP28“大盤機”也是鼎鼎有名,我軍的班用機槍標配彈鼓。
彈鏈式,顧名思義,將子彈透過結構聯絡到一起,形成長長的子彈鏈條,直接壓入機槍發射,能提供持續性的火力,一口氣打出幾百發子彈。
彈鏈要分類的話,可分為帆布彈鏈、不可散彈鏈,可散彈鏈。
帆布彈鏈是馬克沁的專利,他在發明並申請了馬克沁重機槍專利時,同步開發和申請了機槍帆布彈鏈專利。
帆布彈鏈結構很簡單,就是個厚帆布條,中間用金屬扣住(或鉚釘、縫紉都可以),每個空檔可以塞進去一枚子彈,每3發有個長金屬條提供定位參考。
這種彈鏈結構簡單,造價低廉,但用久的話可靠性就會變得非常差,重量還大。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許多裝備馬克沁的國家仍在不同程度的使用這種彈鏈。
美華人為了不踩馬克沁的專利雷區,也開發了自己的帆布彈鏈。
採用30-06彈藥的美式勃朗寧機槍雖然外觀與馬克沁比較像,但二者區別還是很大的,比如勃朗寧M1917使用的彈鏈與馬克沁就不一樣。
美華人的設計更輕盈簡潔,彈鏈布條非常的小巧,而且支援打完就扔,不然留著上吊也可以。浸了泥水、黴爛的勃朗寧布彈帶非常不好用,這種250發一條的彈帶二戰時恆產了4000萬根,就是給他們打完扔的。
法華人連雷區的邊都不想碰,所以給哈奇開斯機關槍開發了保彈板,這也算是種比較獨特的供彈裝置。
哈奇開斯的保彈板以24發為一板,金屬製造,子彈直接卡在彈板上的金屬卡位上,打的時候一板接一板的往上送。
法華人後來改進了哈奇開斯的保彈板,將整條直尺般的硬彈板從中間打散成一節一節的,變成了3發的小彈板。這些小彈板一節一節的連起來,可以拼成特別長的彈鏈。
於是它成了不可散彈鏈的祖先。實際上,法華人正是不可散彈鏈和半可散彈鏈的先行者。
使用金屬不可散彈鏈的機槍非常多,而且很好辨認,因為彈鏈不會散掉,它們與帆布彈鏈的機槍差不多,彈鏈都會這邊進那邊出,有時候這是種麻煩。
你問這些子彈怎麼連線的?看仔細了,子彈卡位之間互相用活動的金屬環扣在一起,形成類似活頁的連結。
當年德軍MG42使用的就是典型的不可散彈鏈,打空的彈鏈會掛在機槍的另一側,所以不可散彈鏈會增加武器的重量。
後來德國在開發MG3機槍時,改用了北約制式的彈藥,也就跟著應用了美國的M13可散彈鏈。不過,MG3通用機槍相容兩種彈鏈,使用不可散彈鏈並不影響什麼。
可散彈鏈採用的是更精巧的“組合”方式搭扣在一起,這種結構其實也並不複雜,它是個品字形的連續卡扣,一隻腳卡住前面一顆子彈,兩隻腳卡住後一顆子彈,不停地連續下去,即可形成活動的鏈條。
因為這種特殊的搭扣屬性,可散彈鏈在打完後,會隨著飛出去的彈殼分散掉,等於機槍一邊吞彈鏈,一邊將彈鏈掰開吐出去,這樣就不需要像不可散彈鏈那樣還掛著長長的空彈鏈礙事兒。
最後還有種輸彈式也得說說,這種結構多用於需要在極端環境下(如經常震動)穩定供彈,或者極高速供彈。
如M134米尼崗機槍就使用了半剛性輸彈帶,它包裹了一條彈鏈,將彈鏈安然地送到槍膛中。如果不使用這種工具,快速入膛的彈鏈會有傷人的危險,也容易被射手的活動影響,導致供彈故障,要知道這挺機槍的理論射速是每分鐘6000發。
-
4 # 武器裝備秀
機槍子彈連線方式無外乎三種:彈板、彈帶、彈鏈
它們的基本原理類似,都是透過相互連線的卡扣將槍彈逐個固定,形成幾十發甚至上百發的整條彈鏈,以便連續射擊。三者結構各不相同,請看分析。
先來普及一下毛子的手動上彈器
彈板
彈板的優點很明顯,製造工藝簡單,造價低。一塊金屬板,機器衝壓出卡槽,插入槍彈就生產完成了。
彈板的缺點也很明顯,尺寸大、無法摺疊。最關鍵的是總長度受限,裝彈量一般在30發左右,無法保證射擊連續性。
彈帶
由帆布縫製長條狀,設定很多正好卡住彈頭的布制小圓筒,呈帶狀因此成為彈帶。最早的彈帶由馬克沁機槍使用。彈帶的缺點也很明顯,首先容易受潮黴變,其次供彈機力量過大時容易扯壞彈帶,已經被淘汰。
彈鏈
彈鏈是現代常用的供彈方式。分為可散彈鏈、不可散彈鏈和組合彈鏈三種連線方式。
可散彈鏈
它的每個鏈節可以左右卡住兩發子彈,因此沒發子彈都相當於彈鏈的“轉軸”,抽出一發子彈就可將整條彈鏈拆成兩節。
可散彈鏈普遍適用於航空機炮,因為打完的彈殼和鏈節會一同丟擲,不至影響飛機空間。如下圖機槍採用可散彈鏈,黑色鏈節隨彈殼丟擲。
不可散彈鏈
不可散彈鏈使用螺旋鋼絲等連線件,將槍彈卡扣逐一連線成上百發長度的供彈方式。由於出廠時就已成型,所以不可拆解。
組合彈鏈
組合彈鏈是將數段不可散彈鏈組合起來使用的一種形式。在連線處插入一發子彈作為“插銷”即可組合兩段彈鏈。而抽出連線點的子彈,一整段彈鏈就會一分為二。可以根據戰場情況自行分解組合。
回覆列表
機槍子彈的連線方式目前而言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可散彈鏈,即連線環是將子彈一個一個連線起來的,設計之後連彈殼帶連線環同時丟擲。另一種就是不可散彈鏈了,也就是經常能看見的設計之後會有一個長長的彈鏈殘餘。
首先說可散式彈鏈,這種彈鏈最大優點就是長度可以調節,既可以做成僅有幾十發的短彈鏈,也能做成長達數百發甚至上千發的長彈鏈,使用起來較為靈活。美軍經常使用的就是可散式彈鏈,包括M249等輕機槍使用的彈鼓等,內部使用的依然是可散式彈鏈。於是在射擊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機槍丟擲的不僅有金黃色的彈殼,還有黑色的連線環。
另外就是不可散彈鏈了。而最早的機槍一般使用的也是這種彈鏈,彈鏈本身是一個部分,使用前將子彈裝填好即可使用。而在射擊完後,彈鏈依然可以回收重複利用,再次裝入子彈即可。而如今的俄軍就是使用不可散彈鏈的代表。
而中國的做法比較特殊,將彈鏈分成段,每小段連線起來後就成了長彈鏈,使用起來更加靈活。
而除了彈鏈,機槍的供彈方式還有彈板(比較類似於不可散彈鏈)、彈匣(一般是輕機槍使用)等。不過最常見的依然是各種彈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