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行畫廊
-
2 # 西蜀府河人
昔聖人因陰陽以統天地,夫有形生於無形。——《列子.沖虛經》
往昔,聖人用陰陽來統一概括天地萬物(的形成)。
有形生於無形!這是古人樸素的陰陽辯證法的中心思想和總觀點!
陰陽,其實就是物質和意識。黑白陰陽太極圖就包含了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天地的形成,以及萬物的生死規律。
這就是我們的傳統文化——陰陽辯證法的偉大之處!
至陰蕭蕭,至陽赫赫。蕭蕭兮發乎天,赫赫兮發乎地。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發乎天者歸於天,發乎地者歸於地。
精神發乎天,歸於天,天人合一。骨骸歸於地,入土為安。
所以,古人稱人的死亡為“歸天”。死亡是精神離開肉體,離開肉體的精神又稱“鬼”,鬼者,歸也。鬼,就是歸的意思。
精神,是古聖人給意識的命名。精:是精細、細微的意思。神:神識,即意識。
所以,我們傳統文化所講的意識是可以脫離人腦的客觀存在。是精細、細微的看不見的客觀存在。是不滅的意識。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沒有看不見的無形營養元素,就構不成參天大樹。天地的形成,也是同樣的道理。沒有天哪有地?天不是真空、空無。天乃道,天即是道,也是“其中有像,其中有精”,有肉眼看不見的精細、細微的物質——精神。
這些精微的物質(精神),從天(天道、大道,宇宙意識)分離出來即是:“道生一”。精神,聚而成氣“一生二”,氣,再聚而成形質“二生三”。三即是有形的肉眼看得見的物質——地。故曰“無名(無形、乾、天),天地之始。”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故曰“有名(有形、坤、地),萬物之母。”
有形生於無形,即:物質生於意識。
故曰“天地含精,萬物化生”。
精神(意識、道)往返於天地間。
精神,原本在天,故曰:有天道。
精神聚而成物質構成大地,故曰:有地道。
而人是精神和骨骸(肉體)的結合體,故曰:有人道。
道,是陰陽的交替、迴圈。從無形至有形,又從有形歸於無形。從無而至有,謂之道。從有返歸於無。故曰:“反者道之動”。這無形的(精神、意識)“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故曰易。”
易,是上古聖人給看不見聽不見的精神(意識)的命名。
道,是老子給看不見的聽不見的精神(意識)的命名。
所以,道是無、易也是無,道即是易。是不同時代的命名。
-
3 # D伯爵
樸素的愛國可以理解,但不要走向故步自封!我更願意在後面加上之一
-
4 # 梅里一了
我沒有看過這位教授的文章,但個人認為中國文化"偉大“二字,當之無愧。因為一種文化之所以堪稱偉大,無外乎三種能力,即輻射力、向心力、持續力。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中,同時具備這三種能力的並不多見。
中華文化起源於黃河流域,幾千年來逐漸覆蓋了整個東亞及東南亞大部分地區。而這種文化的擴張,不是靠宗教和殖民強制性傳播的,而是在民族交往中自覺接受的,比如:唐代日本的遣唐史。這種文化的輻射力,來自於文化的合理核心。中國歷史悠久,在其衰弱時,也曾數度被少數民族控制政權,但是文化並沒有被其他民族文化所替代,反而是其他民族放棄自有文化被中華文化所同化,而融入中華文化,這種文化的向心力,舉世無雙。中華文化的持續力,五千年不曾斷絕,正因為這種能力,黑眼睛,黃面板,鼻子不高,腿子不長的華人,能夠擁有這個藍色星球上最美麗,最宜居的遼闊疆域和統一為主的大家庭。
-
5 # hongchongchhongche紅塵
偉不偉大不知道,別的不論,就論語言的表達範圍和文字的豐富多彩,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
6 # 胡文躍文
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靠什麼傳承?五千年的文明史與西方文化的碰撞產生出的火花,照亮著整個世界大地,外來文化的浸淫,給華人上了一堂刻骨銘記文化課,那就是西方的月亮比中國園…那麼多的祖國青少年被西方的文化給夢幻了,覺醒吧!不然話...五千多年的燦爛文化將被西方所謂的西方文明給溶化了!
-
7 # 牧歸落照
民族文化即民族性,每個民族都有自已不同於別的民族的性格特徵,中華民族文化傳續古老而悠久,自然是偉大的,但民族文化如人的性格,好與壞都不是絕對的。
在當今世界一體化的大趨勢下,中華民族在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過程中,絕不能妄自尊大,一定要站在世界以及未來的角度重新審視自已的文化。最重要的是居安思危,在國家大治即將大興之際,更應看到自己文化的缺點和劣根性,只有在浴火中重生的民族,才能在文化競爭中取得勝利,才能真正實現民族復興。
我認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特徵就是“生活性“。一切為了活著,是中華民族最自然而堅定的信念,華人最現實和獨立,所以也最早實現政教分離,建立起世俗社會和世俗政治。華人最清楚,人活在自然中,“愛勞動的人就不會餓死”,為了活下去,就要透過勞動與自然打交道獲取生活之物用,所以華人最勤勞和樸實。華人最明白,人活在社會關係中,要活得舒服,就得維護好家庭關係,建立起自已社會關係,所以華人尊倫理、講現矩、守紀律,家庭、族群、團隊觀念以及國家意識都很強烈。
-
8 # 陳實老師
世界上沒有那種文化可稱最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時也成就了一種文化和一種價值觀,中華文化對於古代中國的人囗環境是適應的,人少地多,物產豐富,無外部外部侵略等,這就成就了儒家為首的忠孝文化,同時也形成了中華文明的價值觀,包容,平等,中庸,和平,家國一體,這是三千七佰年中華世俗社會文化的基石,但這種文化不論放在西方基督教文化還是伊斯蘭文化中,當就無神或多神這點是不可接受的,還不用說世俗社會的統一專冶,家國一體,這簡直可以被稱為暴政,價值觀不同,文化是很難被認可的,西方的價值觀首要的是武,而東方價值觀首要的是仁,這兩種文化對方都很難理解,怎麼可能稱好?好在由於西方文明的擴張,支援中華古代文明的條件改變,所以才會有了文化文明的交流,從而創造出新的更具有包容性的文明和文化。
-
9 # 巖上松69506857
還用細說?請把“嗎?”去掉就可以了。
-
10 # 浸淫之辭
只能說中國出現過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化,幾千年後都不會被淘汰的先進文化。然而……經過這兩千年的時間,已經消失殆盡了。
回覆列表
我們的文化體系是五千年的積累,毫無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