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772948544783

    答案是:薩克斯風應該是英國的樂器。

  • 2 # 沉默23942

    薩斯風是由比利時人阿道夫·薩克斯於1840年發明的。阿道夫是一位銳意的樂器製造者,擅長黑管和長笛演奏。他最初的設想是為管絃樂隊設計一種低音樂器,比奧菲克萊德號吹奏靈活並能適應室外演出。

    他將低音單簧管的吹嘴和奧菲克萊德號的管身結合在一起並加以改進,以自己名字命名了這種新型樂器。

  • 3 # Xiufen在法國學葡萄酒

    我以揹包客的身份在澳洲生活了一年多,目前還在繼續。揹包客的另一個意思幾乎就是流浪,邊到處旅行邊打工掙旅費。我在南澳偏僻小鎮住過,在悉尼墨爾本這樣的大城市住過,也在昆士蘭北部大堡礁的一個只有單個度假村大小的小島上工作過,從南澳自駕開車到凱恩斯的沿途幾乎經過了澳洲東南沿線的所有主要城市。

    澳洲人口密度真的很低,開長途的時候經常是一個多鐘不見一輛車一個人的。但它的生活真的不會不方便,只是需要適應。悉尼墨爾本這樣的大城市不用說,幾乎跟國內一樣方便。但就算是小鎮上,每個小鎮都會有一個購物中心,集中生活需要的各種功能的店鋪,超市郵局咖啡館藥店銀行路局教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當然它們的營業時間沒有國內那麼長,除了超市,其他店鋪幾乎都是四五點關門,週末就肯定是整條街關門閉戶,找不到開著的店鋪的。所以,在小鎮生活很重要的是要掌握這個時間表。

    我覺得所謂節目多不多主要是看每個人喜歡的是什麼節目吧。當然他們也家庭聚餐BBQ泡吧購物,跟朋友吃飯,但我覺得他們個人的時間還是比較能享受一個人的悠閒,看書游泳曬太陽健身,這幾乎就是他們很普遍也很重要的生活。如果你的節目一定是要人群實現的,一定要很多人才能讓你覺得是有聊,充實的話,那小鎮生活真的可以讓你崩潰。我算是很能一個人待著的了,看書喝咖啡曬太陽烹飪就能度過一天,但是漸漸還是要形成在當地的朋友圈子,跟local房東去去教堂或者參加他們的活動,不然也是太冷清。

    問大家理想生活是什麼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說Sunny啊花園啊咖啡啊悠閒的生活,說起來都是對歲月靜好的嚮往。但其實這一點都不關歲月的事,關於你的內心是否能靜好而已,內心浮躁一刻都靜不下,內心充實的話,只要保證了基本裝置,生活都是自己的。

    一到週末就空無一人的街

    澳洲主要城市幾乎都沿海,他們幾乎從小都是泡在海邊

    幾乎每次雨後都能看到彩虹,只有我這樣的才會沒見一次都要停下來拍

    空氣真的好,所以風景也是美得很隨意。

  • 4 # 與詢說心理

    我回答一下生活在加拿大的生活吧。

    我和老公2007年留學加拿大,落地在溫哥華,本來想去多倫多的,但是老公同學推薦了溫哥華,於是陰差陽錯就在溫哥華待了差不多10年。

    我們是從北京去的溫哥華,剛到的時候就感覺,天藍,樹綠,空氣真好,水也沒有水垢,食品很便宜。但是人真的很少。

    本地人都是以車代步,我們剛來還沒有車,走在小區裡或路上碰不到一個人,加上路上有時經過樹林,樹木茂密,遮天蔽日,真的是到處都是殺人藏屍的好地方。

    我們剛到的2007年,溫哥華本地的華人大多是從香港移民過來的,說粵語,來自北京的我們完全聽不懂,他們也有些瞧不起大陸過去的人,這種情況在2012年後得到了很大改善,因為大陸投資移民的大量湧入,帶來了投資及大量的工作機會。他們買豪宅豪車,本地的老香港移民為了做這些新移民的生意,對新移民的態度好了很多。很多機構的服務也把普通話服務放在了首要位置。舉個例子,去銀行辦事,有時可能沒有專門的法語服務,但是普通話服務一定有,儘管加拿大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和法語。

    那段時間感覺溫哥華的經濟欣欣向榮,但是後來幾年移民政策改變,投資移民不是那麼容易了,溫哥華的經濟不知道怎麼樣,但是房價漲的不那麼厲害了。

    在生活方面,儘管溫哥華的物價比美國貴很多,但還是比國內一線城市便宜。

    娛樂方式和國內不太一樣,在溫哥華,人們一般就是週末去海邊燒烤或者長假就去露營。

    溫哥華真的是很美的城市,雪山,湖泊,沙灘,大海,也有北京CBD和上海外灘的繁華。在那裡待久了,去別的地方就很少有驚豔的感覺。

  • 5 # 土澳村婦

    在澳村生活了很久的人的體驗總結一下就是,確實就是好山好水好寂寞,本來喜歡清靜的人會很愛,喜歡熱鬧的可能會悶瘋。不過也跟具體住在什麼城市有關,悉尼墨爾本這樣的大城市就比我住的昆士蘭熱鬧很多。一個從我們這搬到墨爾本的朋友就告訴我們"墨爾本繁華的地方跟國內大城市差不多,晚上歌舞昇平的,不像布里斯班5.30啥都關門了"。

    說下我自己的體驗,本身就很好靜,去到上海這樣寬廣宏偉人擠人的地方會頭暈那種,不喜社交,尤其近年到歲數了更是不願將就,把大部分無用社交和表面朋友都斷了,平時朝九晚五上班,週末就喜歡在家烹飪烘焙,在澳洲一般都有個大院子,喜歡種菜養花養寵物的人會開心的不行,出門遛彎街上也沒啥人。總的來說,如果你是能自娛自樂不需要太多娛樂社交,土澳會很適合也會過得很舒服。

    當然的另外一方面來說,一個太舒服的地方發展肯定不會有啥空間,習慣了國內飛速發展什麼都很方便的人,來澳洲會覺得超不習慣。比如澳洲沒有微信支付那些,我工作的還是個500強大公司,現在付賬還有用到郵寄支票的方式。叫個外賣要有心理準備等久一點,派送費也挺誇張,沒辦法澳洲人工太貴了。

    不過在哪裡生活都有好有不好,總的來說在澳洲住雖說好山好水好寂寞,不過也是簡單自由壓力小的。希望這個回答能幫到你。

  • 6 # 麼石29189563

    孩子在澳洲留學,從中學到高中畢業,再到大學畢業後又讀研,畢業後在悉尼工作幾年,他對澳洲的感覺是無聊透了。

    一天中午放學回家,整條街都沒有人,晚上老外下班就回家,沒有夜生活,酒吧都是老外去,華人很少去,聖誕節各家自己慶祝,商場飯店都關門。不像國內那樣,過節時候街上到處都是人,熱熱鬧鬧的。每次回國同學聚會後感覺更強烈,特別愛國,覺得國內一片繁榮景象特別喜歡。

    這是一個生活在澳洲十幾年的年輕人對澳洲的看法。

    我們去澳洲的感受是環境優美,藍藍的大海,清新的空氣,公園很大幾乎沒人,鳥兒自由自在的飛翔,成群的金剛鸚鵡一群一群的飛來飛去,甚至鳥兒和人們搶著吃麵包。在悉尼的海德公園,人們在工作之餘健身跑步,每到週末人們會拖著遊船下海遊玩,悠閒自由的生活狀態很棒!生活是慢節奏的,地廣人稀隨處可以看到袋鼠在公路上跑來跑去的。總之感覺澳洲很美很適合居住。

    不同年齡的人對澳洲的感覺不同,有喜歡的,有不喜歡的,各有各的道理。

  • 7 # 南國詩人

    這是人類生存分佈不平衡現象,亞洲國家有這麼多人口,而澳洲,美國,加拿大如此大的面積上空無人煙,所以世界人口應該重新分佈,把印度人口的一半移民到奧地利去,把東南亞人口的一半和華人人口的一半移民到美國與加拿大去。那些國家不是更加歡迎民主,自由,平等嗎?這是一個很可以檢驗他們理論的機會,再說了這些國家的土地也根本不是他們的原住民,而是透過殖民的方式擁有的,因此人類應該來一個人口平衡分佈移民,讓世界人民充分擁有公平的土地使用權。

  • 8 # 澳洲的元青花

    感覺人是最壞的動物。

    看北上廣這些人口聚集多的城市,人類破壞環境,造成空氣嚴重汙染,水資源汙染嚴重,噪音汙染嚴重。

    地廣人稀的地方,人類對自然的危害小,自然界保持著修復能力,環境保持著自然狀態。

    有得必有失,人少就有點寂寞。尤其華人在國外,本來就是少數,難以融入西方人的圈子裡。

    沒有朋友就感覺寂寞,再加生活習慣不同,就更加覺得孤獨,就是覺得好山好水好寂寞。

    澳洲的人口只有2500多萬,還不如北京的人多。但是大部分人都集中在東南部,像悉尼和墨爾本等城市。

    城市裡人口也多,車輛也擁堵,房價也高。

    鄉村地區還好點,人少沒有擁堵,房價也低,就是每個人都要有車代步。

    住在鄉村生活不是很方便。買一般常用的物品沒有任何問題,如果買特殊物品就要開車跑很遠,例如買中國食品,就要開車一個小時。

    這裡開車一個小時,基本是在百公里100的時速下,不像中國的堵車,一個小時挪不了多遠。

    地廣人稀帶來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無爭,沒有摩擦就沒有矛盾。所以人們都很友愛,見面都很有禮貌的打招呼。

    就像在中國100人爭搶10個蘋果,而澳洲10個人分享100個蘋果。物質上的豐富,也讓澳洲人的生活,慢慢騰騰,沒有緊迫感。

    澳洲最好的感受就是能踏踏實實過日子。因為人少,男人受到的誘惑也少,每天上班,下班,週末或者和朋友一家小聚,或者去海灘曬太陽……全部都是家庭生活。

    在澳洲才能感受到慢煮歲月,享受每天的雲捲雲舒,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飲用著清冽無汙染的水,沒有嘈雜的噪音,吃著沒有新增劑的食品。

    現在的社會,網際網路聯通了世界,聊天溝通與親友交流隨時隨地都可以。真的是地球村了。

  • 9 # 溫永春1971

    加拿大與澳洲都屬於發達國家,儘管地廣人稀,但發達的交通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而且因為地廣人稀,所有野生動物與植物資源都得到充分的保護,原生態的環境為兩個國家營造了舒適的家園生態和諧結構!當然人口稀少,也為環境治理帶來了難題。對於偏坡的生態繁殖現象,無能為力,只能靠天然的生態自我調整!當然生活在這樣地理環境下的百姓,盼望著強國為其操腰,渴望結成同盟強國,而自由的囯家喜歡自由的組合,而以美國自由人權為基礎的強大軍事政治聯盟就此建立了穩固了起來,美加澳形成了美洲與澳洲的真正統治者!

  • 10 # LVcasino

    其實在哪裡都一樣,取決於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態度。很多沒來過澳洲或者沒在美國、加拿大生活過的人,單從澳洲的面積(相當於中國,減去一個新疆和一個雲南的面積)和人口(比北京市清理外地人之前還少,所以前些年我們經常調侃說澳洲比北京人還少)來看,確實挺地廣人稀的。但是由於澳洲的地理環境的特點(我們中學地理講過,環狀分佈),中部廣大地區基本是無人區,北部近赤道,氣候炎熱,人也很少,大部分人都是在東、南、西岸沿海的幾個主要城市居住,所以這些地方人口密度並不低,房子和院子都比美國小,公寓樓也很多。

    其實任何國家都是有公寓、聯排別墅、獨立別墅和大莊園等不同型別的居住形式的,都是看你自己需要,想住人堆裡還是想住荒郊野外。

    因為我每年大概有6、7個月生活在美國;2個月在歐洲;3、4個月在澳洲和南美洲,這些地方也都有些業務和房產,所以到任何地方都有回家的感覺,也就不覺得有什麼不適應,只是看你房子選在哪裡。比如有些區的華人聚居的多了,附近就會形成唐人街或China town, 會有很多華人、越南人和南韓人開的商店、餐館和超市,基本上中國能買到的東西,這裡就能買到,而且還跨越了局限性。比如國內南方城市的超市,賣的北方特產或東西較少;北方賣南方的東西較少,而在美國的大超市裡就全都有了。比如我在美國的華人超市很容易買到粘米粉、西米粉、速凍的廣式蝦餃、腸粉等,有一年回北京,連續找了三、四個大超市都沒有,而且理貨員都聽說過。澳洲、歐洲和南美洲的華人、南韓人和越南人都沒有美國的多,所以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華人超市也都很小,但是好在店多,你家沒有他家有,而且選擇性少,但是好賴能買到。以前國外閩浙粵三省的人最多,華人開的的各種店也這三省的人多,最近十幾年國內各省的人都跑出來了,川菜、湘菜、東北菜也多了起來,以前很多國家的老外都不吃辣,如今不少人被中餐館帶的無辣不歡了。

    華人聚居點附近雖然可以找到很多華人喜歡的吃的用的,但是環境很差,很多人都沒學歷甚至沒身份,魚龍混雜,還有很多人是偷渡過來的,靠政治庇護、假結婚、生孩子等硬“賴”下來的身份,所以唐人街向來檔次很低,髒亂差的標誌……

    因為我去任何國家,都帶著父母一起,所以房子的位置選擇上也是頗費心思。離唐人街太近不安全、生活質量差;離太遠了沒有中國調料和日用品賣,所以我買房子一般都是離唐人街或華人超市30-50分鐘車程的白人區或者富人區。因為我老家是北京的西城區,爸媽剛來國外時,覺得地上三層、地下一層還有兩英畝多前後院、帶泳池、有森林的房子好氣派,遠離塵囂,靜養天年,簡直是世外桃源……再加上我們每二、三個月就換個國家或地區住覺得很開心……可這樣的生活過了才兩年,他們就各種不適應了,甚至恨死大別墅,說就想住小樓房,想回北京西城區住個一室一廳或者兩室一廳的最舒服……開始我是崩潰的,不是華人的概念裡,別墅、大房子才是終極的奮鬥目標嗎?我趁著你們還不老,就全給你們得到了,還帶你們周遊世界,為什麼要住回小房子?後來透過多次勾通,慢慢得出了顛覆我以往認知的答案……爸媽一輩子在北京城生活,每天街坊鄰里搭個話、隨時上街買個東西、家裡幾十秒就能轉個遍不說,我媽從小在少年宮學舞蹈、鋼琴什麼的;我爸偶爾喜歡跟鄰居或朋友喝酒聊天下象棋,還喜歡逛各種市場,另外他還會二十幾種樂器,每年節什麼的單位組織演出,感覺生活充滿情趣……可到了國外,在家整天連個過路的人或車都看不見,想逛街買東西還要等我下班或週末開車帶他們去;我不在家的時候,除了老兩口自己,沒人能說話,傭人或小時工也都是老外;大房子偶爾住幾天還好,時間久了,找個東西還要轉好幾處……他們是絕對不上二、三層去住的,年紀大了,看見樓梯就討厭,只在一層活動,但是院子這麼大,不養狗的話夜裡睡覺總是害怕……

    後來我只好試著在一些國家或地區的城區找好一些的公寓,400-500平米,3-4個衛生間的那種,儘量房子面積大臥室少,兩間就ok,再加一個保姆房,其他房間作為茶室、琴室等,下樓就有超市和店鋪;因為我在國外很少跟華人有交往,只能透過親戚朋友介紹一些華人朋友,或者帶他們去一些華人較多的區(不是唐人街)去玩,參加聚會,讓他們認識一些華人家庭,還給我爸一輛車,讓他帶我媽跟其他華人或他們的父母一起玩,有時候爸媽也招呼他們那些新認識的老年朋友們來我家玩,這樣他們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有了很好的朋友,每到一地之前就先微信聯絡,一下飛機就聚會、玩,甚至還有的朋友開車來機場接我們……慢慢地他們就開心起來,適應了任何國家的生活。

  • 11 # 大溫Van龍

    謝謝邀請!我在這兩個國家待得最久,澳洲7年,加拿大從06年至今... 的確兩個國家的唯一共性就是地廣人稀,一個因為內陸太乾旱主要發展濱海地區,而另一個因為太寒冷所以發展以南為主。兩個國家的人口都不多,面積也都挺大的,而且都是移民熱門國。再怎麼地廣人稀,人口還是都集中在兩個國家的各大城市裡,澳洲的悉尼,墨爾本... 加拿大的溫哥華,多倫多... 所以看著面積都挺大,但實際利用率並不大,這也是為什麼兩個國家的自然環境保護的都很好,一是比較重視環保,二是人口少... 地廣人稀的最明顯體驗就是城郊大部分以House為主也就是華人說的別墅,一般都自帶前後院和車庫,個人隱私較好,非常適合家庭生活,帶孩子養寵物一般都不會影響他人... 地廣人稀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沒有車就好像沒有腳一樣,雖然公共交通也很發達,但按機率來講開車的人還是佔大多數... 而且別看地廣人稀,在各大主要城市的主要路段開車,高峰期該堵車還是會堵車...所以如果你在大城市裡生活,也很難體會到地廣人稀... 只有全家開車出去自駕遊的時候才能體會得更深~ 喜歡熱鬧的就去市中心,喜歡安靜享受大自然的就去郊區,這兩個國家都適用這幾條。

  • 12 # 海歸生活中的艾利克斯

    主題:生活在澳洲和加拿大這樣地廣人稀的國家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加拿大已經有很多朋友說過了,筆者來提提看澳洲的真實生活,你必須自立自強,你可以夜夜笙歌,你也可以埋頭苦讀,你也可以一個人跨上揹包,開著車獨自去旅行,總之天高任鳥飛,出門靠自己是絕對的硬道理01 談生活,可以接受人間煙火,也可以享受個人旅行的孤獨的意義出門在外都是靠自己個人旅行開車遊歷澳洲的美景也是不錯的選擇逛街看看,逛逛古老的市集吃點在地澳洲美食(無非生蠔,龍蝦,鮑魚等)享受自然風光,也可以海邊散步02 你也可以夜夜笙歌,享受煙花的洗禮和賭場的樂趣(當然賭博只為娛樂,還是要量力而行)可以去碼頭看一週或者倒數跨年的煙花秀也可以在賭場裡面來一把大的情侶夫妻,一家三口吃點鮑魚都是不錯的晚餐選擇03 你也可以埋頭苦讀,享受學習和校園環境帶來的樂趣無論什麼年級都可以享受澳洲學習的氛圍校園的時光是很短暫而值得回味的學校和圖書館都是曾經為之奮鬥的地方04 風景澳洲獨好,但是寂寞也是一種獨特的生活體驗就看你是否喜歡或者排斥它可能需要自己處理很多事情可能朋友圈就這麼一點可能獨自旅行是常態養老的生活休閒活動是從釣魚,抓螃蟹開始

    出門在外,自我處理問題的能力肯定是加強的,當然也會碰到很多不公平的事情,就看心態是否平和了,因為所謂心態好,是成功的一半,若是比上不足或者比下有餘,那就沒底了,只為自己的生活負責,做正能量的傳播者。

    總結

    當然有些人喜歡慢悠悠的生活,有些人喜歡快節奏城市的生活,無論是喜歡或者覺得好山好山好無聊的澳洲生活不是很好,這都是因人而異的,這裡就不展開了,看自己更喜歡哪種生活狀態,不找貴的只找對的生活,才是人生的樂趣。

  • 13 # 查理說教育

    問:生活在澳洲和加拿大這樣地廣人稀的國家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答:華人一般都生活在國際大都市裡。

    我在澳洲學習和工作13年,說說我的感受。

    澳洲人口才2500萬,版圖卻有769萬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才有3.25個人(中國每平方公里146人,是澳洲的45倍)。可想而知,澳洲是多麼的人煙稀少,簡直就不是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

    澳洲確實有很多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國土,例如差不多一半面積的熱帶沙漠氣候區(見下圖)。

    2500萬人主要居住在一小部分國土,主要是東南亞熱帶溼潤氣候區和地中海氣候區(見下圖)。

    例如,澳洲城市人口排名(2019年):

    Sydney 悉尼,4,840,628

    Melbourne 墨爾本,4,440,328

    Brisbane 布里斯班,2,274,460

    Perth 珀斯,2,021,203

    Adelaide 阿德萊德,1,304,631

    悉尼和墨爾本兩大城市人口達到930萬,佔全澳總人口37%。出生在中國大陸和港澳臺的華人,80%以上居住在這兩個大城市(見下圖)。

    在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路(簡稱:GaWC)2021年釋出的全球城市排名中,倫敦和紐約為一線城市(Alpha++),中國香港,上海,北京等7個城市為準一線城市(Alpha+)。悉尼在二線城市(Alpha)中排行第一,排在洛杉磯、多倫多等之前。墨爾本則與廣州、深圳、臺北、舊金山、華沙,首爾等排在三線城市(Alpha-)。

    我本人在墨爾本學習工作13年,在北京工作生活20年。從工作和生活的角度上說,兩個城市各有優勢和劣勢。

    因此,回答題主的問題,大部分生活在澳洲的人,都是在城市裡,而且是在國際大都市裡。

  • 14 # 嶽小玥在加拿大

    在加拿大12年,座標多倫多。

    全職&兼職工作令我足夠忙碌。

    我喜歡大自然,所以地廣人稀對我一點都不是問題。

    多倫多冬天有皚皚白雪,夏天有涼爽的風。

    喜歡開車馳騁在加拿大廣袤的土地上。

    每個週末,沒有工作安排時,我都會去不同的小鎮旅遊。每年夏天,會自駕游去探索不同的省份。

    人生貴在體驗。感恩有這樣的機會去看不同的風景,過不一樣的生活。

  • 15 # 樺姐探寨

    我女兒17年去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讀研,統計學專業。畢業後幸運地在疫情爆發前進入當地一家銀行,從事資料分析師職業。加拿大地廣人稀景色優美,雙休日節假日人們開車出城度假,所有商場全關門掛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8一隻的烤鴨不放脆皮水會變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