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臻行壹家人

    中國古代是一妻多妾制度,妻妾地位差距極大。正妻生的孩子為嫡子女,也叫嫡出;妾室生的孩子為庶子女,也叫庶出。在很多小說、影視劇裡,嫡庶差距被描寫得非常大,甚至成了宮鬥和宅斗的根源。然而,在真實的古代家庭生活中,嫡庶差距其實並不大。

    首先,中國古代是男權社會,子女的身份地位主要是隨爸爸的,即“從父法”。因此,無論妻生的嫡子還是妾生的庶子,都是男主人的孩子,在家庭關係中都是主人地位,與僕人地位的妾是完全不一樣的。相反,在從母法社會中,嫡庶差距就會非常巨大,母親是奴婢,孩子也是奴婢,李氏北韓就是這樣。

    這一點在《紅樓夢》裡體現得很明顯。賈環是妾室趙姨娘所生,為庶出,所以,身為僕人的趙姨娘不能公開批評教育身為主人的賈環。比如第二十回中,趙姨娘正在房中罵賈環,王熙鳳在窗外聽見了,立刻板著臉隔窗訓斥:“憑他怎麼去,還有太太老爺管他呢,就大口家啐他!他現是主子,不好了,橫豎有教導他的人,與你什麼相干!”由此可見,即使是庶出子女,在家中也具有主人的地位。有的朋友可能會反駁,賈寶玉是嫡出,跟賈環的待遇相比天上地下,怎麼能說嫡庶差距不大呢?是的,賈家人都喜歡寶玉而冷落賈環,部分原因是嫡庶差距造成的,但更多還是因為賈環自己的為人處世過於猥瑣,讓人生厭。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樣是趙姨娘所生的庶女賈探春,在賈府就混得風生水起,甚至有段時間還成了賈府的代理管家,絲毫沒有因庶出而產生落差感。

    其次,在古代的家庭關係中,無論嫡子還是庶子,在法理上都屬於正妻的子女。即便是妾室所生的庶子,也要稱父親的正妻為母親或大母,而只能管自己的生母叫姨娘或小娘,而正妻也要平等地對待嫡庶子女。在家庭的財產繼承權上,最能體現出嫡庶的平等。唐朝的《唐律疏議》與宋朝的《宋刑統》都規定“諸應分田宅者及財物,兄弟均分”。這裡的“兄弟均分”沒有長幼嫡庶之別,都是平均分配。現實中的具體實踐也是如此。據一份宋朝家譜顯示:男主人在給兒子分家產時,嫡長子得兩份,其他的兒子無論嫡庶都只分一份,就連死去的庶子的妻子都能分一份。而嫡長子之所以得兩份,是因為其中有一份是留給嫡長孫的。

    當下,很多文學影視作品刻意誇大嫡庶差距,主要是為了增強劇情衝突,大家不必當真。古代的嫡庶差距不大,並不是說一點差距都沒有,也不是自古以來差距就不大,所以有幾點需要說明。

    第一,嫡庶差距不大是主要指法理上差距不大,但在現實生活中,人是有情感遠近的。賈母就是喜歡寶玉,這種人情主觀造成的差距不可小視。

    第二,古人的嫡庶觀念並非一成不變。先秦時期,嫡庶差距較大,因為那時候的社會結構依賴於宗法制和分封制,血緣關係非常重要,所以嫡庶差距也較大。從漢到南北朝,士族影響較大,他們重視血緣,所以嫡庶差距依然不小。例如在三國時期,袁紹和袁術兩兄弟就是出了名的不合,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嫡庶之別。同樣是袁逢的兒子,袁紹是庶出,而袁術是嫡出,所以袁術非常看不起袁紹。《後漢書》記載袁術稱袁紹為“吾家奴”,足可以看出當時嫡庶差距之大。唐朝以後,士族集團衰落,血緣不再那麼重要了,比如科舉考試就不看重血緣與嫡庶差別了,大家的機會平等。所以,嫡庶差距減小主要是從唐宋開始的。

    第三,儘管嫡庶差距不大,但在一些需要彰顯家族身份的時候,還是能顯現出差距。比如,只有嫡子才能繼承父親的爵位,只有嫡子才能主持家族的祭祀儀式。但絕大多數的平民家庭是不涉及爵位繼承的,所以越是上層社會的家庭越能體現嫡庶差距,而底層社會的家庭基本沒有嫡庶差別了,因為你要差別也沒用。借用當下流行的一句話:咋的,難道你家有皇位要繼承嗎?

  • 2 # 五峰v山人

    封建時代非一夫一妻,是可娶很多妾,這個制度之下才有嫡庶之分。

    男子明媒正娶的女子是妻子,娶妻以德,門當戶對,原配妻子所生的子女都是嫡子,家族第一繼承人;妾生子女為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家兩個月用了138噸水怎麼查詢是否用了這麼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