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68355979319000

    梅 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註釋]   1.凌寒:冒著嚴寒。   2.遙:遠遠的。   3.為:因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說]   牆角有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為什麼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賞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鶴,過著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實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牆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著清香。詩人透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讚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複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援,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早發白帝城 李 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註釋]   1.白帝:四川省奉節縣東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處長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縣,處長江中游。   3.啼:叫。   [簡析]   這是一首傳誦千古的七言絕句。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牽連,流放夜郎(今貴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寫下了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愉悅的心情。   “朝辭白帝彩雲間”,首句寫詩人的回想,點出開船的時間是早晨,地點是白帝城。“彩雲間”是寫白帝城的高。彩雲繚繞與詩人遇赦的喜悅之情十分和諧。 “千里江陵一日還”,次句寫詩人的意願,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達。詩人用誇張的手法,寫了長江一瀉千里之勢,同時也抒發了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繪輕舟快駛的情形。“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兩岸猿猴的叫聲還沒停止,可那輕快的小船已經駛過了千山萬嶺。這兩句詩人先寫猿聲,繼寫輕舟,用一個“已”字把“啼不住”和“過萬重山”聯結起來,借猿聲迴響襯托輕舟的快捷,這種修辭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詩人急欲東歸的心情,洋溢於詩的明快的節奏之中。   全詩寫景抒情,寫的是輕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輕快愉悅之情,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註釋]   1. 人傑:人中的豪傑。漢高祖曾稱讚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傑”。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3. 項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後被劉邦打敗,突圍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今譯]   活著的當作人中的豪傑,   死了也應是鬼中的英雄。   人們到現在還思念項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解說]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傑,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於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但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齊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殺死敵兵數百,然後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鬚眉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其一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註釋]   1.望湖樓:在杭州西湖邊。   2.翻墨:像墨汁一樣的黑雲在天上翻卷。遮:遮蓋,掩蓋。   3.跳珠:形容雨點像珍珠一樣在船中跳動。   4.卷地風:風從地面捲起。   [解說]  這首詩描寫了夏日西湖上一場來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寫黑雲翻滾,第二句寫大 雨傾盆,後兩句寫雨過天晴。大自然變化多麼迅速,詩人用筆又多麼神奇。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其父蘇洵、弟蘇 轍合稱“三蘇”,眉州(今四川眉山縣)人。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其二 蘇軾 放生魚鱉逐人來, 無主荷花到處開。 水枕能令山俯仰, 風船解與月徘徊。     竹枝詞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還有晴。   [註釋]   1. 竹枝詞:巴渝(今四川省重慶市)一帶的民歌。歌詞雜詠當地風物和男女愛情,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這一優美的民間文學形式,曾引起一些詩人愛好並仿製。劉禹錫仿作的《竹枝詞》現存十一首。   2. 晴:與“情”同音,詩人用諧音雙關的手法,表面上說天氣,實際上是說這歌聲好像“無情”,又好像“有情”,難以捉摸。   [簡析]   這首詩摹擬民間情歌的手法,寫一位初戀少女聽到情人的歌聲時乍疑乍喜的複雜心情。   首句“楊柳青青江水平”即景起興。這是一個春風和煦的日子,江邊楊柳依依,柳條輕拂著水面;江中流水平緩,水平如鏡。   次句“聞郎江上唱歌聲”敘事。在這動人情思的環境中,這位少女忽然聽到了江面上飄來的聲聲小夥子的歌聲。這歌聲就像一塊石頭投入平靜的江水,濺起一圈圈漣漪一般,牽動了姑娘的感情波瀾。   三、四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寫姑娘聽到歌聲後的心理活動。她心中早就愛上了這個小夥子,但對方還沒有明確表態。今天從他的歌聲中多少聽出了點情意,於是她覺得:這個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氣一樣,說它是晴天吧,西邊卻下著雨;說它是雨天吧,東邊卻又出著太陽。“道是無晴卻有晴”一句,詩人用諧音雙關的手法,把天“晴”和愛“情”這兩件不相關的事物巧妙地聯絡起來,表現出初戀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這首詩語言平易,詩意清新,情調淳樸,歷來受到讀者喜愛。竹裡館 王維 獨 坐 幽 篁 裡, 彈 琴 復 長 嘯。 深 林 人 不 知, 明 月 來 相 照。   [註釋]   1. 幽篁:深密的竹林。篁:竹林。   2. 長嘯:撮口出聲叫嘯。嘯聲清越而舒長,所以叫長嘯。   [今譯]   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裡,   一邊彈著琴一邊又長嘯。   深深的山林中無人知曉,   皎潔的月亮從空中映照。   [解說]   這首詩同樣表現了一種清靜安詳的境界。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絃,一邊又發出長長的嘯聲。其實,不論“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出詩人高雅閒淡、超拔脫俗的氣質,而這卻是不容易引起別人共鳴的。所以後兩句說:“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意思是說,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並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一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這裡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象力。全詩的格調幽靜閒遠,彷彿詩人的心境與自然的景緻全部融為一體了。   竹石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註釋]   1. 《竹石》是一首題畫詩。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不鬆口一樣。   3. 磨:折磨。堅勁:堅定強勁。   4. 爾:那。這句意思說:隨那東南西北風猛刮,也吹不倒它。   [解說]   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題畫詩。首二句說竹子紮根破巖中,基礎牢固。次二句說任憑各方來的風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擊打,它們仍然堅定強勁。作者在讚美竹石的這種堅定頑強精神中,隱寓了自己風骨的強勁。“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常被用來形容革命者在鬥爭中的堅定立場和受到敵人打擊決不動搖的品格。  [作者簡介]   鄭燮(音謝)(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興化(今江蘇省興化縣)人,清代著名書畫家。贈汪倫 李 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註釋]   1.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識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這首詩就是贈給他的。   2.踏歌: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著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涇縣西南。    [簡析]   李白遊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於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   前兩句敘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將要乘舟離去,汪倫帶著一群村民前來送行,他們手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將欲”與“忽聞”相照應,寫出了詩人驚喜的情態。“將欲”,正是小舟待發之時;“忽聞”,說明出於意料之外。也許汪倫昨晚已設家宴餞別,說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現在他不僅來了,還帶了一群村民一起來送行,怎麼不叫詩人激動萬分!用什麼語言來表達?桃花潭就在附近,於是詩人信手拈來,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自己的情深作對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的確,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干的事物聯絡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麼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說:“倫,一村人耳,何親於白?既釀酒以候之,復臨行以祖(餞別)之,情固超俗矣。太白於景切情真處,信手拈出,所以調絕千古。”這一評論是恰當的。   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他的詩對後人有深遠的影響。   贈花卿 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 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 人間能有幾回聞?   [註釋]:   1. 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將,曾平定段子璋之亂。杜甫《戲作花卿歌》“成都猛將有花卿,學語小兒知姓名”,即此花卿。卿:尊稱。   2. 錦城:四川省成都市。絲管:絃樂器,管樂器,此代音樂。紛紛:繁多而紛亂。此處應是“繁盛”意。   3. 半入江風半入雲:樂聲隨江風飄散,飄到江上,飄入雲層。“半入”並非各半。   4. 天上有:以仙樂比之。   5. 幾回聞:聽到幾回。意思是說人間很少聽到。   [解說]   這首詩前二句寫成都音樂繁盛,日日奏個不停,樂聲到處飄傳。後二句一轉,說此種音樂只有天上才有,人間難以聽到,從而讚美了成都音樂的高超優美。對於音樂名曲,後人常引用此二句加以稱讚。小說《彩雲歸》中,當秀蘭唱了他丈夫入選的曲子後,陶冶之說:“今夜是珠聯璧合,叫人一曲難忘!咳!難怪古人說:‘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了!”已亥雜詩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註釋]   1.這是《已亥雜詩》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國。   2.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   3.恃(sh):依靠。   4.喑(yīn):啞。萬馬齊喑: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究:終究、畢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擻: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解說]   “萬馬齊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現了龔自珍對清朝末年死氣沉沉的社會局面的不滿,因此他熱情地呼喚社會變革,而且認為這種變革越大越好,大得該像驚天動地的春雷一樣。他又認為實行社會變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熱情地呼喚:天公啊!請你抖擻精神,把各式各樣的人才都賜給我們吧。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註釋]   1.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 白鷺:一種水鳥。   3.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4. 箬笠:竹葉編的笠帽。   5. 蓑衣:用草或棕編製成的雨衣。   [簡析]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   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閒適的象徵,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閒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這裡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斜風”指微風。全詩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父悠閒自在的生活情趣。   詩人張志和,唐朝金華人。在朝廷做過小官,後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漁父生活來表現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   《漁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作者寫了五首《漁歌子》,這是第一首。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剌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幫助更換,並作《漁歌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入得清涼境全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