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子衿tjk270

    意在筆先,最早出現在蔡邕所作的《筆論》當中。他這樣寫道:

    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迷神采,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老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苦利劍長戈,若強弩硬矢,若水火,若雲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謂之書矣。

    蔡邕把作書之前,把字的形態神彩,預先設想成形,依形據勢,然後書之,則無不達意。

    如果寫字不做思考,筆在意前,任筆遊走。不先設想字形字勢,筆過去了,才知道點畫位置不在它們應該在的地方,完全憑空書寫,便無法度。

    衛夫人所著《筆陣圖》,對意在筆前的方法是這樣描述的:

    有心急而執筆緩者,有心緩而執筆急者。若執筆近而不能緊者,心手不齊,意後筆前者敗。若執筆遠而急,意前筆後者敗。

    心急而手緩,不及想而動手,心手不能協調運作,肯定不能寫好字。筆未動之前,先把要寫的字構思設想,然後再寫,則無不佳。

  • 2 # 書畫家姚建文

    感謝你邀請,我來回答你的這個問題,也願與同行交流。十幾年前,我做《中華書法網》特約記者時,就寫了一篇文章•人物傳記是《茹氏父子》(至今十一年過去了,這篇文章如今還掛在網上)見下圖:中國著名書法家茹欲立的公子書法家茹士安先生經常寫條幅‘古人云意在筆先……後來我琢磨,意在筆先是說創作一副書法作品前作者應下的一番功夫。你要大量的讀書(讀帖),摹帖和臨帖,要裝在自己頭腦裡,並且知道書法創作的規律等等才可以。但這還不夠,還要了解你所書作品的時代特點等等。如我創作的毛主席詞《卜算子•重陽》就是如此。(見下圖)這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2017年)(見下圖)對主席的作品,主席已寫了草書,那已到了峰頂,無法超越!那我就寫隸書,漢隸大氣古樸,也能表現人生的不易,也能較好的表現主席作品的藝術特色,於是,我創作就採用了漢隸這一字型。在創作時你還要遵照書法創作原則,佈局要點,書寫關鍵和應要注意的用筆細節,此外,還要以漢隸《乙瑛碑》為主(其它漢隸碑文也可參考)思考每個字的字形等等,(章法有大小之分,小章法就是寫好每個字。)最後,你才可提筆書寫。不知這樣回答你滿意否?我認為,你紮實地做好了準備工作就是意在筆先。祝你暑天快樂!(本文圖片版權為作者所有)

  • 3 # 鬱香墨

    心照不宣這位友好。問,書法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 試問這位友,你喜歡吃玉米棒子嗎? 你如果喜歡並有所嘗試,這一問題就不難解了。玉米棒子,固然是沒有老去,而且甘甜香可。玉米棒子你打算怎麼吃,燒吃還是煮熟吃,這個你在心裡早就有底了。無論兩種吃法,大眾都很喜愛的一種美食。書法的意在筆先,也就是以上同樣的道理。你在未落筆之前,如果沒有思想,沒有透過千辛萬苦對書法的勵練及體會,你是下不了筆的。假如,筆先意在後,這是塗鴉的字,不叫書法。書法的意在筆先,也就是這樣的道理。

  • 4 # 神秘烙劍許建鋒

    看了大部分書友談的意在筆先,都很有道理。從筆意和謀篇佈局,章法的高度,做了很多論述,挺有啟發。

    不過,我從更操作性的微觀層面,談兩三點∶

    第一,你在寫的那個字,應該是怎麼樣的意?意象,筆意?應該怎麼樣?蔡邕和索靖都有極精彩論述,此不展開啦。

    第二,你即將要寫的下一筆,和你正在寫的這一筆,及前一筆,又是什麼關係?能否做到提前半筆,把趨勢整合起來(就是所謂行氣),而不是每筆孤立。否則,意從何來?一字無意,何來整篇之意?一筆無意,何來一字之意?沒有前瞻一筆半筆,又怎能連綿成勢?勢是一個連續一體化的東西,而又萬變,比如,一個水的行草的撇,你可以左拂,也可右勒,關鍵是,為什麼要選擇這種趨勢?這就是意在筆先的具體化。

    第三,這個字和上下字,又是什麼關係?角度,俯仰,大小,正歪,肥瘦,牽連?

    我想意在筆先,既有宏觀的一面,也有微觀的一面,宏觀看章法筆意,這個有專門的考究,不是意在筆先一句話能講清楚的,古典章法有很嚴謹的體系和規則。其實,很多人對古人的意在筆先的原意,做了拔高,拔的太高了,就“大而無當”,搞得自己都糊塗了,別人也糊塗了,完全不具操作性。

    不過,從操作性的層面,我想說的意思,就是一句話,你現在,能否控制到尚未發生的下一筆。能,就OK。若不能,一切高大上,都是泡影。

    衛夫人的闡述如下,老前輩說的,其實是沒那麼高大上,但很實在,主要談執筆法和輕重徐疾,不能出筆太草率,要心中有譜,悠著點來:

    有心急而執筆緩者,有心緩而執筆急者。若執筆近而不能緊者,心手不齊,意後筆前者敗。若執筆遠而急,意前筆後者敗。

    其實,王羲之筆勢論,說的意在筆先,也沒有拔高到章法層面那麼高,也是和衛夫人大致一樣的意思,偏微觀,只是,恰好放在章法預謀的章節,人們以為意在筆先是講章法哈。

  • 5 # 翰墨書道

    這個問題提的非常中肯。我們知道,書法講究胸有成竹,忌任筆成行,所以必須做到先有知和識,以知和識做為心揮手運的心揮之源,也就是鄭板橋所說的胸中之“竹”。書法創作中的意在筆先的“意”就是胸中之竹的“竹”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書法之法的“法”。有了這個“法”也就有了意在筆先的“意”。說到這裡,我們不難理解,就是透過臨摹學習獲得的書法理論知識及書法技法知識。這裡的技法一方面包括執筆、用筆、結構技法,也有點畫的造型與規律,另一方面還有單個字形與通篇作品的章法知識。

    當我們透過描紅、臨摹(對臨、背臨和意臨)掌握了豐富的書法理論知識、技法已經實踐經驗,還有透過學習藝術、文化知識獲得的藝術觀念,審美情趣、理念,加上自己的情思,就完成了書法藝術創作意在筆先之“意”的基礎。如此以來,創作書法作品就可以做到意在筆先了。

  • 6 # 不二齋

    意在筆先指的是一種書寫的狀態,指的是在書寫之前胸有成竹,已經提前構思好了,這句話出自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最初是專指書法創作的,後來擴充套件到文學創作、繪畫等等藝術。

    意在筆先是一種比較高階的創作狀態,但要達到這種狀態也並不難。只需要平時的大量的訓練就可以了。

    平時大量的訓練,把基本的筆畫、結構、用筆、章法牢記於心,等到使用的時候自然能夠信手拈來,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方法,但是很少人能夠做到。

    不過別急,還有一個很多人都可以做到的方法,那就是背模版。

    如果遇到有需要現場書寫或者筆會一類的場合,提前準備模版很有必要,現場的即興書寫一是容易出錯,二是現場構思其實也並不容易。

    你看很多著名的書法家在很多場合寫的內容都一樣,要麼“遠上寒山石徑斜”,要麼“日照小香爐生紫煙”,都是平時寫的非常熟練的內容,這樣的內容一般就不會出錯了。

    這就是背模版啦。

    不要覺得這樣很low,這不丟人,等你把這一套模版背會,反覆調整合理,其它的唐詩道理都一樣,往裡套就可以了。

    套著套著你會發現,不是唐詩也可以寫了,換任何內容都可以寫了。

    這就是胸有成竹、意在筆先了吧。

    所有的學習都一樣,都需要從簡單的練習模仿起來,慢慢的到複雜。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

  • 7 # 錦書絲語

    意在筆先是書法作品中最基本的要求,而意在筆先不是練習書法最難做到的。初學習書法以臨帖為主,以臨像為最終目的。所以沒有“意”的意識,只有“記”的意識。把碑帖“記”的越清楚,寫得就越像。當寫得很像的時候,就具備了一定的基本功,就可以創作自己的書法作品了。開始創作時單個字寫得很好,可是放到一起就覺得散亂。那是因為我們把學的字重新組合在一起,這時我們就必須考慮每個字的大小,每筆的長短粗細,甚至還要考慮筆畫的乾溼濃淡。把這些內容在運筆寫字時邊考慮邊寫會使作品缺少韻和勢,作品就會呆滯,沒生命力。這一現象隨著不斷地創作練習會慢慢克服。比方說一幅作品寫了幾百甚至幾千遍,自然會在下筆之前就已經知道怎麼寫了——這就是“意在筆先”,意在筆先就是熟能生巧。只要把每個字的結構,運筆牢記於心,不管創作什麼樣的作品,你就不會再把心思用在怎樣寫字上面,而是隻留意章法。每個字寫得很好,章法又合理,這樣的書法作品才有資格稱為“書法藝術品”

  • 8 # 真空妙有無量壽

    其實若把用毛筆寫一幅法書作品,當一回事做,精心而為,恭敬從事,無不是"意在筆先"的表現。而曲別於草率從事,無意趣,無構想,信手塗鴉。

    當然,行為的表象狀態,與心理意識活動,究竟有多大程度的契合,是不可量化測度的。書法作品最終是以藝術效果作結示人的,一切創作活動的起始終了之隱性顯性過程,都是不留痕跡,無法再現於以證實的。所謂"意在筆先″,是無可追述言表的,是輕功踏雪的無痕效果,但的確又是"作繭自縛丶破繭出蛾"的心神精力消耗付出的勞動過程。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始終懸心,談何輕易。

    說來話長,一法即是萬法。一個書法人,一件書法品,所體現的是系統修養,是系列因素的綜合效果。書法雖是小道,但具大道之體性。是技而道,須厚德以載,以聖心悅眾。非雜耍邪術。孔子列六藝而有其一。古賢焚香沐手而後作。

    書法的載體是文字,詩詞文賦而尚雅。美文義蘊,雅麗筆致,相得益彰,乃古人追求之意趣。殊非輕率庸俗淺薄隨意所可為。

    書法人平素之養成應全面,德丶能兼備,情操不俗,雅正清和之人品,乃書藝高潔之準備。人有修養,文心雕龍,焉有隨便之作?欲其無感而發,無意輕為而不能也。

    "意在筆先",並非"刻意"而為。預置經營,還須隨機應變。揮灑自如是厚積之功力,頓挫節奏,縱橫捭闔,雄姿英發,決非預排之機械。

    預審文義,方能胸有成竹。度量尺幅,經營位置,非無用之功。雖卑迎合他意,莫不抒己之情,焉輕"意在筆先″?

    難在"狗馬"難騙人,欺世盜名畫鬼神,吼書亂書再射書,何用費力求精準?

  • 9 # 中州耕牛堂主

    關於“創作書法作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之問題,我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說:“意在筆先者勝,意在筆後者敗。” 我認為,意在筆先不僅要體現在書法創作上,如果只在書法創作時才想到意在筆先,那就晚了。那麼,從什麼時候開始做到意在筆先呢,我的觀點是應從臨帖時就開始做到意在筆先。

    (上圖為李剛田老師的篆書作品。李剛田老師就是意在筆先的典範)

    意在筆先,是一種意識。

    真正做到意在筆先,其實並不難,關鍵是要多臨帖,深入臨帖,把帖臨熟練了,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叫水到渠成,這叫順其自然。如果在初學書法時沒有意識到這一層,只等書法創作時才注重這一層,這種作法是極為不妥的,也是錯誤的。所以說,意在筆先的訓練不是在書法創作時,而是在臨帖時。

    在臨帖前,我為什麼一直提倡先讀帖,後下筆臨寫啊?讀帖的目的是什麼?怎樣讀帖?讀帖讀什麼?這些,都在意在筆先的範圍。有不少學習書法者往往忽視讀帖,拿起毛筆就寫,結果呢?總是寫不好,即便把有的字寫得形似了,但神韻卻始終寫不出來,拐過頭,還得去讀帖,去領悟。

    (上圖為劉文華老師的隸書作品。劉文華老師也是“意在筆先”典範)

    一個學習書法者,如果只埋頭臨帖,不讀帖,不認真領悟書法精神,意在筆先就無從談起,更不要說創作出好的書法作品了。

  • 10 # 麓風軒
    創作書法作品時,如何做到“意在筆先”?對於這個問題,王羲之等人說得非常透徹:

    1、王羲之在《題衛夫人<筆陣圖>後》中說到:“夫欲書者,先於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看,在提筆創作之前,從大到謀篇佈局,小到一筆一畫基本上都設想好了,這就是“意在筆先”。

    2、唐代的韓方明在《授筆要說》中則說的更加通俗直白:“夫欲書先當想,看所書一紙之中是何詞句,言語多少,及紙色相稱,以何等書令與書體相合,或真或行或草,與紙相當。然意在筆前,筆居心後,皆須存用筆法,想有難書之字,預於心中佈置,然後下筆,自然從容徘徊,意態雄逸,不得臨時為法,任筆所成,則非謂能解也。”

    古人把方法說得很清楚了。無須再費口舌。

    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的電流聲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