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000934828944

    1.勇敢的對校園欺凌說“不”

    2.學會拒絕別人的無理要求

    3.不跟行為有異常的學生走的太近

    4.懂得尋求幫助

    5.學會保護自己

    6.學校方面應該定期開展校園排查,及時發現問題

    7.開展相關的專題教育

    8.樹立學生的自信

    9.開展家長培訓

    10.創設一個友好,團結的學習生活環境

  • 2 # xingmaiyuer

    寶寶有攻擊行為,媽媽要冷靜處理,避免用錯誤方法對待寶寶。錯誤和正確的方法如下:

    錯誤方法1、寶寶出現攻擊行為時,立刻責怪寶寶

    正確方法:打人的寶寶也是需要安慰的

    我們可以先安慰一下寶寶,對他的行為表示理解,然後告訴他動手打人是不對的,可以帶著他去和別人道歉。單純的指責和批評並不會達到糾正寶寶攻擊行為的目的,往往只會適得其反。

    錯誤方法2、只會找寶寶的問題而忽視自身的因素

    有的寶寶在任何衝突中都表現出很強烈的攻擊性,很難安撫。面對這樣的寶寶,爸爸媽媽往往變得怒不可遏,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評寶寶,甚至對孩子又打又罵。

    正確方法:從深層次的角度去尋找原因

    比如看看家庭環境是否溫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否和諧,爸爸媽媽在對待寶寶時是否有暴力的行為被寶寶模仿到了等等。

    如果家庭中存在這樣的原因,爸爸媽媽就要首先調整自己的言行,同時多為寶寶示範幫助他人,與他人和平相處,這樣寶寶的攻擊行為就會慢慢得到改善。

    錯誤方法3、過早要求寶寶懂得謙讓和分享

    有些爸爸媽媽在寶寶打人時,總是批評寶寶沒有禮貌,不懂得謙讓和分享。結果無論怎麼說,寶寶還是不會照著去做。

    正確方法:如果寶寶只有一兩歲,那麼這對寶Bora說要求太高了

    1-2歲的寶寶還沒有物權意識,他們不明白什麼玩具是自己的,什麼玩具是別人的,只要喜歡都覺得是自己的。所以,現在就要求寶寶謙讓,寶寶心裡一定在想:“爸爸媽媽這是鬧啥捏?”

    當然,如果寶寶三四歲還不懂得分享,媽媽就要引導孩子學習分享了。

    希望以上內容能夠幫助你。

  • 3 # 吾家有兒女2

    攻擊性行為是一種以傷害他人或者它物為目的的行為,其最大的特點是有目的性。幼兒的許多攻擊性行為並非對對方有明確的敵意,而是為了其他目的而對他人造成的傷害。學前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影響因素有:

    1:父母的懲罰 懲罰對非攻擊性的兒童能抑制其攻擊性,但是會加重攻擊性兒童的攻擊性行為。

    2:榜樣 電視上的攻擊性行為是以中負面的榜樣,他們影響兒童的態度,將暴力看做是一種解決人機衝突的可以接受的有效途徑。

    3: 強化 當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的時候,父母或教師不加制止或者聽之任之,就等於強化了幼兒的侵犯行為。此外,幼兒從同伴之間也能學會攻擊性行為,如一個幼兒成功的引用了攻擊策略來控制同伴,這可以加強和增加他以後的攻擊性。

    4:挫折 攻擊性行為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挫折,挫折是任在活動過程中遇到障礙或干擾,自己的目的不能實現需要不能滿足時產生的情緒狀態,對於孩子來說,家長或教師的不公正是挫折感產生的主要原因。

    抑制兒童攻擊性行為的策略

    1:儘量滿足兒童合理的心裡需求 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兒童,儘可能多的關注和尊重每一個兒童,對兒童的期望要合理,不宜過高,要儘量減少對兒童的不適當的限制和控制,以減少他們的挫敗感,減少其攻擊性行為的產生。

    2:努力提供宣洩內心壓力的各種形式和途徑 對幼兒攻擊性行為宜“疏"不宜”堵“,不宜採用簡單的堵截方式,讓幼兒安靜的壓抑其攻擊性。另外,還可以多與兒童交談,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

  • 4 # 祿福子

    攻擊性是一種具有對他人有意挑釁、打擊或對事物有意損毀、破壞等侵犯性的心理傾向和行為的人格特質,這種人格特質不僅在一些孩子身上出現,也會在一些成人身上出現。

    攻擊性通常表現為攻擊行為,在出現攻擊行為之前,攻擊性也可能只是表現為一種內心趨向和內在衝動,但很少僅僅停留在這種心理傾向上,大多會表現出這樣或那樣的攻擊行為。

    攻擊行為主要有以下三種表現形式:

    直接攻擊:把攻擊目標指向使其產生煩惱或造成挫折的人或事物,例如打人罵人、把弄痛自己的物品狠狠地踢等;

    轉向攻擊(間接攻擊):把攻擊目標指向使其產生煩惱或造成挫折的人或事物的替代人或替代物,例如外面受氣後把氣出在家人身上、憤怒時㧜東西等;

    自我攻擊:把攻擊目標經過潛意識內向投射機制,由指向外界轉為指向自身,例如自虐、自傷等。

    對孩子尤其是對處在成長髮育敏感期的學齡前孩子來講,克服和改變這種人格特質尤為重要,這可從增強、提高挫折容忍力和自控能力著手。

    培養孩子增強挫折容忍力

    挫折容忍力是指遭受挫折後免於情緒和行為失控的能力,即經得起挫折的能力。具有攻擊性的孩子如果在生活中不斷地提醒、鼓勵、培養和提高他們的挫折容忍力,例如不要過分糾纏於一時的得失,對微弱的損害和侵犯採取寬容的態度,改變容易造成挫折的環境和條件、方法等,就會逐漸減弱攻擊性;

    培養孩子提高自控能力

    自控能力是指對自身的心理和行為主動掌控、調節的能力,這就需要忍耐、剋制。具有攻擊性的孩子,如果能透過自我鍛鍊和自我監督,不斷提高忍耐水平和剋制能力,就可以充分發揮意志的抑制職能,使攻擊性剛導致攻擊的內心傾向時就被遏制,不演變為攻擊行為,久而久之,攻擊的“稜角”就會被逐漸磨平。

  • 5 # 曦和小語

    怎樣克服孩子的攻擊性?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來嘗試解答一下孩子為什麼會有攻擊性。

    攻擊性,似乎是人類包括很多動物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或者是特性。試想,遠古時期的人類,他們在野外尋找食物,森林和原野上出沒著兇猛的劍齒虎、披毛犀牛、長毛象、洞熊。。。沒有誰是好惹的,人類要想活下去,一邊需要儘快找到食物,一邊還要應對這些動物的攻擊。於是,攻擊性就成為讓人類能夠延續下去,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人類的基因裡,透過生物進化和優勝略汰的本能,已經不知不覺具有了攻擊性,並且一代一代地延續下來。因此,瞭解到攻擊性是人的本性的一面,我們就可以更好地看待它,它是人類生存和保護自己的本能。

    同時,攻擊性也是人類表達不安全感的一種形式。試想,一個人如果覺得環境足夠安全,不會無緣無故地有攻擊性的舉動。

    因此,我們要正確看待孩子的攻擊性,同時可以試著去理解TA攻擊行為背後的感受。是因為在某一場景中什麼讓自己不安了嗎?或者是父母給孩子的安全感不夠了嗎?再或者,是因為他將別人的行為理解成對自己有危險,讓自己不安的行為了嗎?

    這樣,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解決孩子的問題,幫助TA修正攻擊的行為。

    具體有幾個方法:

    一是父母要給孩子一個和諧溫馨的成長環境,同時給孩子一個很好的示範。夫妻之間或家裡人有矛盾有爭執透過恰當的方式去解決。對於比較敏感,安全感相對不足的孩子,最好能經常抱抱TA,多一些陪伴。

    二是有一些針對性的引導。如果孩子出現了攻擊性的行為,不只是在行為上去糾正,更要問問他為什麼這麼做,在當時有什麼樣的感受,他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然後再基於感覺到,去進行針對性地引導。

    三是引導孩子學會去表達情緒。有時,有一些情緒,比如不安、恐懼、生氣,可以引導孩子透過語言去描述感受表達出來。當然這種引導可能需要一些時間,需要很多次。孩子的一個習慣性的行為就像大人的習慣一樣,有時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形成了一個程式鏈。要打破這種程式鏈,就要有耐心,慢慢潛移默化地去改變。

    四是引導孩子學會去想辦法。孩子感到不安時會有恐懼、害怕等情緒,而這種情緒也是一種能量。父母如果此時善於引導,可能會激發出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上面提到的,遠古時期,人類正是因為生存時時受到威脅,才發明了工具,發現了使用火。因此,在孩子不安時,不妨引導提問,除了攻擊,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學會想辦法,約會合理轉化能量,也可以讓孩子約會處理和穩定情緒。

    第五,要給孩子的行為劃邊界,要培養孩子的德性。當孩子有攻擊行為時,除了以上四個辦法,還要明確這種行為是不可以的,在語言上明確不可以,在行為上也可以有一些懲罰,總之,讓TA意識到,有這種行為是不可以的,而且要為此付出代價的。

    另外,在孩子攻擊行為有改善,一旦發現他行為變得柔和,攻擊跡象減弱,一定要及時確認。可以發自內心地確認說:你做的很好!孩子行為的改變,就從一點一點的確認和認同開始。

    只要用心去理解孩子,給孩子發自內心的關心,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好!我們培養的是適應社會發展,順應自然規律的孩子,相信每個家長都可以做到。

  • 6 # 覓跡心理

    攻擊性是生命力的一種體現!因為恐懼死亡,所以奮起掙扎。這是深層次的認識,但並不意味著我們要任其肆掠!

    打個比方:攻擊性是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也可比作如長江黃河般的存在,可以滋養萬物,也可摧毀萬物。需要疏、也需要引,所以我們可以有如下應對:

    攻擊性不可簡單粗暴直接打壓,越壓越茂盛瘋長。建議走迂迴、曲線救國、以柔克剛戰術,如重拳砸在棉花裡。昇華攻擊性的表達形式。如學習一些對抗的體育專案以及用語言、文字、繪畫等形式表達。繪畫展現如下圖:審視我們自己養育方式

    首先,嚴厲的懲罰會讓孩子向攻擊者認同。如長期被嚴厲打罵成長的孩子,ta可能比其他同齡人更愛以動手的方式解決問題。

    其次,當孩子有攻擊性行為時,家長過度的反應強化了孩子對攻擊性力量感的認識。“我一這樣(攻擊性行為),周圍人都害怕而緊張,我很強大”。

    最後,家長是否壓抑了孩子合理攻擊性(比如被搶了玩具之後的憤怒)的表達。長期的壓抑只會造成兩種趨勢,要麼在壓抑中爆發,要麼在壓抑中成為“傀儡”(可能產生抑鬱等心理問題)。

    綜上所述,孩子有攻擊性可以理解,重要的是此刻起,關注以下幾點?關心孩子的每一次攻擊因何而起?請ta表達完整的事件發生發展結束過程,什麼情況下ta有怎樣的情緒(這是情緒表達的過程,也是一種語言表達攻擊的過程)……切記:孩子說的時候,家長要用心聽、目光平視,認真專注的聽。孩子可能直接說一些攻擊性的字眼,不要糾正,體諒的聽完。對與引起攻擊事件背後的情緒與以共情,表達自己深深的理解。告訴孩子如“動手”一類的攻擊性可能帶給他人和自己的傷害,並告訴ta一些可以用於表達憤怒情緒的方式。比如跺腳,或者自己一邊冷靜一下等。不過多闡述的帶ta去參加跆拳道、足球等體育活動,學繪畫等。關注孩子的生物性因素(遺傳)。許多攻擊性強的個體,血型氣質上來說,更多屬於快速而不穩定的那類。需要家長更多的幫助和支援。

  • 7 # 心理師熙元

    面對孩子有攻擊性這個問題,家長可以這樣來處理。

    1.確認孩子的攻擊行為

    先確定孩子的具體行為,判斷其嚴重程度。

    2.瞭解孩子行為的原因

    是被動還是主動,是事出有因還是情緒暴躁,是誤會還是蓄意。

    3.肯定孩子的感受

    肯定他的情緒與感受,不論是憤怒,害怕,委屈,還是嫉妒。要讓孩子明白,他有這樣的感受是正常,他可以表達出來。

    4.讓孩子明白攻擊他人的行為是不恰當的

    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性格,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讓他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恰當。

    重點是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問題出在哪裡,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指責,批評。

    5.告訴孩子正確的處理方式

    如果是被欺負應該怎麼處理,如果是嫉妒應該怎麼處理,如果是憤怒應該怎麼處理。

    孩子只有明白如何恰當表達,才會摒棄不恰當的方法。

    6.讓孩子學會承認錯誤和道歉

    承擔自己的責任和錯誤,是很有難度的,從小就去學習,練習,才能成長為一個坦蕩的人。

    其實這個方法適用於很多孩子不恰當行為的管教。

  • 8 # 找心理

    孩子在兩三歲時,會出現很明顯的攻擊性行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於自我意識發展的階段。現代家庭中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比較多,家裡只有一個孩子,家裡所有的玩具和好吃的基本上都是孩子一人獨享,如果家長沒有刻意引導,特別是老人照顧孩子時,恨不得把所有的東西都給自家孩子,孩子很難學會分享。在與其他小朋友玩耍時,如果出現爭搶物品很容易發生攻擊性行為。

    不管孩子所表現出來的攻擊性是透過行為還是語言,其內在表達的含義都是憤怒和不滿,包括對自己的不滿。而年幼的孩子沒有學會如何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方法,就會以負面的行為或語言來表現出來。家長髮現孩子出現了攻擊性行為,不要一味的懲罰、訓斥孩子,要學會積極的引導和教導。以下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不要強制暴力要求孩子一定要到哪種程度,很多意識都是需要慢慢進行培養的,過猶不及;

    2、家長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情緒,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大聲爭吵,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家長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要做好榜樣;

    3、避免孩子過多的暴露在暴力環境當中,孩子都是善於模仿學習的,周圍充斥了暴力的處事方法,孩子也會變得暴力;

    4、孩子犯錯不要一味打罵,要耐心給孩子講解,不要給孩子造成打罵是解決問題的認知。

  • 9 # 親子課堂始發站

    怎麼克服孩子的攻擊性?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倆娃的經驗。

    首先我們要瞭解孩子為什麼變的有攻擊性行為了?那麼有了這樣的行為是從什麼開始的?在瞭解以上這兩點以後我們就可以去幫助孩子克服這種攻擊性的行為了。

    1.當孩子具有攻擊性行為的時候我們是否會發現是不是我們的親子關係出現了危機?

    2.環境因素的影響?

    3.還是說想引起我們大人的關注?

    4.因為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所以當有時候表達不備理解時,就會出現了攻擊性行為。

    找出原因後我們就要想辦法解決,那麼怎麼有效的幫助孩子克服這種攻擊性行為呢?

    1.冷處理,告訴孩子你不喜歡他這樣做。

    2.不要一味的去指責孩子,當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的時候,我們需要好好的引導,尊重孩子給予孩子發言的權利,從而增進親子關係。

    3.多陪伴孩子,努力尋找和孩子們的共同話題。試著和孩子做朋友,特別是男孩。多關注孩子喜歡的東西,這樣你就會跟上孩子的步伐,避免孩子產生攻擊性心理和出現叛逆行為。

    4.教會孩子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意願,多與孩子溝通,從而達到鍛鍊孩子語言表達的能力。

    5.當孩子出現情緒波動較大的時候,給孩子找一個發洩的出口,引導孩子的情緒轉移。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一定要以引導為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那麼在家長和孩子之間是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多陪伴,多做正確引導,各種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綜合以上因素找出原因,那麼就可以幫助孩子克服這種攻擊性行為。

  • 10 # 斌戈愛運營

    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不足,是出現攻擊性的主要原因!

    而影響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的因素和成長的家庭環境有直接的關係,我們整理出來,可以歸納出下面5個方面

    1.家裡有個脾氣差的壞榜樣

    父母中有一個人,甚至兩個人都是脾氣火爆的性格,甚至祖輩的苛刻態度也是影響孩子的重要原因,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關係緊張的家庭裡,耳濡目染的會成為一個脾氣不好的人

    2.過度的溺愛讓孩子聽不進“不”

    小皇帝,小公主的問題,是最近這十幾年以來的出現的現象,孩子集全家人的呵護於一身,漸漸養成了“統治一切”的慣性。

    在生產力不足的時代,孩子就是潛在勞動力,為了讓勞動力盡快成熟,自然會不斷的鍛鍊孩子的體力、智力、情緒管理能力;但是現代社會,用孩子賺錢已經是非常少見的情況,而且用童工是違法的,狠不下心、下不了手,三十年前討論的童工問題已經演變成了“溺愛”的問題,而且越發普遍,既然童工是不對的,溺愛也不應該被容忍!

    3.缺乏同齡人的社交和矛盾

    二胎政策已經放開多年,越來越多的家庭從一娃升級到二娃,有了兄弟姐妹的陪伴,孩子們也更快的學會了如何與其他人共處,如何處理社交中的矛盾,如何發自內心的與他人分享;

    如果家裡只有一個孩子,可以多帶他去和鄰居玩,多接觸陌生小朋友,給孩子創造更多的與他人溝通的機會

    4.攻擊性強的孩子,可能正在經歷傷害

    有些時候,父母會突破發現孩子變得具備攻擊性,或者變得沉默膽怯,這很可能是孩子在外面收到了不好的對待,甚至是霸凌和侮辱,父母一定要主動的和孩子溝通,引導,而不是逼問,從細節處觀察孩子,保護孩子

    5.2-3歲的孩子,攻擊性也是天性

    孩子在進入這個階段的時候,還沒有完全理解“我的”和“別人的”區別,成人的 語言就是“缺少歸屬權的認知”,孩子在這個階段更多的需要父母去引導,幫助孩子儘快理解,任何東西都是有歸屬的,別人的東西不能拿,實在喜歡,可以去借,如果別人不借,也不能發脾氣,因為我們也有其他小朋友沒有的東西,不必太傷心,父母可以陪你一起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智慧家居為什麼那麼多人說它不智慧,是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