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平軍史

    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淞滬會戰末期,國軍第88師第262旅第524團團附謝晉元中校,率領第1營420餘名官兵,奉命堅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對外聲稱八百人,史稱“八百壯士”。

    有觀眾和讀者,不明白為什麼片中第524團團長沒有出現,而是第524團團附謝晉元中校在指揮第1營作戰,原因就第524團團長韓憲元上校,此時,已經奉命率領524團其他官兵進入新的陣地,繼續防禦日軍有可能的進攻,隨後撤出上海,緊急趕赴南京。

    韓憲元上校,率領補充以後的第524團官兵,參與了同年12月1日-13日異常慘烈的南京保衛戰,最終,犧牲在了戰場上,生命就此定格在31歲。

    對於許多人來說,有團長,就有副團長,這是最起碼的軍事常識,怎麼謝晉元就成了“團附”,那肯定是錯了,於是,認為“團附”是錯誤的,只有“團副”是對的。

    問題就出在想當然,並未就是否存在“團附”進行考證,謝晉元少將(死後追授)在率部退入租界以後,全體官兵均晉升一級軍銜,遂成了第524團上校團附。

    “按當時軍隊編制,團不設副團長,有中少校團附各一人,中校團附即相當於副團長。”(出自張柏亭所撰《淞滬會戰紀要》)。

    張柏亭,1910年2月13日-1985年3月17日,上海浦東人,曾任國民革命軍第88師上校參謀長,先後參加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等戰役。

    張柏亭得出的結論是,中校團附,即相當於副團長。但觀眾和讀者必須明白,當年國軍的團級作戰單位,是沒有副團長這一正式職務的。

    據此,目前在疫情過後上映的抗戰題材電影《八佰》中,淞滬會戰期間,留守四行倉庫的國軍第524團謝晉元,其身份是中校團附。

    小貼士:團部附員的工作範圍

    以中校團附為例,協助上校團長的工作,要完成軍事參謀作業、嚴格士兵訓練、協助指揮部隊作戰、處理行政後勤事務,也就是說團內基本上所有的事務都得處理。

    期間,孤軍營內,物質條件極其艱苦,但謝晉元上校依然能在彈丸之地,推進軍事操練、體育鍛煉、文化學習、實業生產、接待民眾、抗敵宣傳等多項工作,與其擔任第524團中校團附的工作不無關係。

  • 2 # 四川達州

    團附,團副,副團長,是不同的涵義。

    藍軍1935年進行軍銜清理,開始正規化軍隊建設,可搞改革,又不徹底,畢竟地方軍乃至中央軍都還有不同設定。

    團附

    團附,最初是清末新軍職務。

    新軍中的標就是團級編制單位。由標統負責指揮標,由於標不設副標統,所以又設定了教練官充當副手。

    1912年,北洋改制,團及團以下也沒有副職設定,部分教練官成為團附,以下還有營附乃至連附排附,但排附不是軍官而是士官。

    伴隨北洋軍官的膨脹,團附不再是團長副手而可能設定中校團附、少校團附、上尉團附、中尉團附這四個職位。團附也不是教練官,而是團部的附員。只有中校團附才可能在作戰時代理中校營長。

    說白了,附員就是團部編余軍官,臨時出缺才能代理,平時則幫團長做雜事。

    比如張靈甫出獄到51師,最初就是擔任師長王耀武的上校附員。淞滬會戰時,305團團長紀鴻儒陣亡,張靈甫被任命為團長。這和團附代理營長是一個道理。

    團副

    團副,地位比團附低,其實就是副官。

    團及以上軍官都有副官,實際是一個多角色的職務,大體等於聯絡員+警衛+祕書。

    副官通常比主官低一個大級,上校團長的副官一般是上尉,中將的副官一般是中校。團以下軍官沒有副官。

    副官的權力來自於主官,下面各主官都會很客氣地交往,但副官不能代理主官指揮,團副也不能擔任營長之類的職務。

    副團長

    北伐之後,國軍開始改革,逐步在各級軍事主官身邊設副職,此後才有副團長,副師長等職務。雖然沒實權,但副職也是同級領導,是主官的第一代理人。

  • 3 # 不沉的經遠

    很多人根據現代部隊編制把謝晉元當成副團長,從而認為應該叫團副。不過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團附。

    中國近代軍隊設立始於清末的北洋常備軍。北洋常備軍的編制基本參照西方列強,只是把“師旅團營連排班”改成了“鎮協標營隊排棚”,指揮官的稱呼也有所不同,比如鎮的指揮官叫統制,而團一級也就是標的指揮官叫統帶或者是標統,重要的是各級指揮官都沒有副職,因此沒有什麼副統帶或者副標統。

    但是自1912年起,部隊裡增加了 一個“附”職,比如團一級就有中校團附、少校團附各一個,並明確規定各團附中校管該團教育,少校管該團兵器。從這個職務定義來說,和現在的副團長顯然相差甚遠,只是團部裡的兩個屬員而已,職權還不如營長。所以這一時期經常可以看到團附被任命為營長的軍官任命書,因為這是一種升職。

    這一時期的團附就職權來說和副團長差不多了,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只能說謝晉元是團附,而不是團副。

  • 4 # 浴火重生39198298552

    應該是副團長。團附一般是團長的助理,相當於聯絡官。從八百壯士這事看出,這個是一個營高配一個團級指揮官,必須具有軍事指揮能力的。

  • 5 # 魂舞大漠

    “團附”是白字先生的大作,或鍵盤錄入沒校對的結果,正式的稱謂應該是團副,或稱副團長。副團長作為團級部隊的副官長,在國軍陣營,是正職團長的重要付手,比團長僅低一個職別,贊畫軍機,臨陣靠前指揮。

    國軍實際的情況,都是團長一人說了算,副職都是靠邊站,尤其不受信任的付手更如此。

  • 6 # 超級星華魂

    團附可以說是團部附員,一般有中校團附 少校團附 團附不是副團長 ,其中中校團附和副團長軍銜多數相當 ,實際權利指揮級別低於副團長,戰時可外派擔當營長等,比如八百壯士的民族英雄謝晉元就是中校團附下派指揮一個營八百壯士其實就是一個營。

    而團副 其實就是團副官 那級別就低很多。多數是不會下派做指揮官的。

    所以回答問題的答案是,團附不是團副

    團附的級別要高與團副,

    團附級別低於副團長。

  • 7 # 藍楓葉-祈福

    團副就是隨從,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你可以理解成冗餘軍官,他不是副團長,甚至不如團參謀長,一般情況下團副就是團長的隨員。理論上不能當營長,不過戰爭時期可以臨時補充上去。直接當團長的,那基本就是這個團已經沒幾個校級軍官了。

  • 8 # 雨霽視角

    電影《八佰》的播出讓我對謝晉元、對四行倉庫之戰有了有了更深的瞭解,於是特意去百科查了一下謝晉元的資料,發現百科赫然寫著:“團附",而電影中,他的職位卻是"團副",這二者又有什麼區別呢?

    當時88師的參謀長張柏亭也曾說過:"按當時軍隊編制,團不設副團長,有中少校團附各一人。中校團附即相當於副團長。"由此來看,謝晉元"團附"的職稱已經是實錘了,只是這個"團附"是否等同於副團長我們卻需要做出一番探討。

    進入民國時期,陸軍編制有所變化,但仍然沒有副團長,但是卻有了團附。團附有中校團附和少校團附之分,其具體職責卻有些說不清道不明。在民國二十年頒行的國軍《陸軍軍隊內務規則》中,對團附的職責規定為:

    "中校團附承團長之命,擔任教育訓練及動員籌備諸事宜。

    "少校團附承團長之命,任團直屬部隊之管理訓練,並輔助中校團附辦理一切事宜。"

    從這則史料可以看出,團附和副團長在職權上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如果說中校團附等同於副團長還情有可原,但若將少校團附更甚至是中尉、少尉團附作為副團長那就有些扯了。副團長的職責很明確,協助團長處理團中事務,若是團長陣亡,可即刻代替團長全權處理團中事務。但若是將這件事情放到團附身上,即便是中校團附,若是沒有上方任命也不可代替團長行事。

    比如呈報於民國七年七月四日的一份陸軍第九師的軍官任命書中,就出現"步兵第三十六團第一營營長,擬請以第五混成旅步一團團附明道魁補充……

    當然 這樣的勢力僅限於中校團附,在《八佰》中,謝晉元作為中校團附也曾被外放作為營長。

    都知道副團長的職位比營長大,就如同縣委書記不會去做縣長一樣,如果團附是副團長,又怎麼會自降身份去外放,成為一個小小的營長呢?

    團附的職責到底是什麼呢?

    通過查閱史料,得出了以下幾點結論:

    "附"字是附屬的意思,團附大概是附屬於團長,相當於團長助理。但是這個職位的職能卻又十分不明確,即稱不上是高階工作人員也不同於一般的打雜人員。

    他的職能不僅是訓練軍隊,還替團長處理一些瑣事,職稱不是很高,大致應該在副團長之下,但和營長相比卻有些說不清道不明。中校團附可以外放頂替營長的職位,由此來看團附的職位大致在營長之下,但是個別時候團附卻可以指揮營長辦事。

    由此來看,團附這個職位處於一個相當尷尬的位置。

    淞滬會戰時期,謝晉元由262旅參謀主任調任524團中校團附。都知道參謀這個職稱比營長大,那麼謝晉元到底是升了還是降了呢? 通過對比當年的編制和現在軍隊的編制來看,當年的編制和現代的編制有很大的不同。

    原本團參謀長應該高於營長,師參謀長高於團長。但是北伐戰爭之後,參謀長的職位逐低。師參謀長的職權逐漸低於團長,團參謀長的職權逐漸低於營長。由此來看謝晉元由262旅參謀主任調任524團中校團附未必是。

    以此我們可以得出,"團副"和"團附"不可一概而論之。團副是副團長,而團附的職位略低於營長,兩者之間的地位雖不說是千差萬別,但也有著不小的差距,因此不可相提並論。

    無論這個職位的變化是劇組有意為之,還是字幕疏忽,我們真正應該記住的四行倉庫之戰中,這些為了民族大義而獻出生命的烈士。

  • 9 # 樾檬侃歷史

    團附和團副是兩個不同的職位。

    他們沒有具體的職權,像訓練、教育和武器的使用,他們有時都會去擔任教官。

    1912年,團附一職最早出現在軍制當中,當時每個團都會設有一名中校團附,後來又增加了一名少校團附。到了北洋時期,每個團設有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團附各一名。南方的革命軍成立後,在團一級設中校、少校團附各一名。後來,國軍進行編制整改,最開始時並沒有副團長一職,但是卻有團附。後來又增設了副團長一職,但團附卻依然保留。

    一般在團部編制中會設有兩個團附:中校團附和少校團附。

    中校團附的軍銜和副團長相同,但是權利和地位要比副團長低。一般會在營長出現傷亡的情況下去擔任營長一職,看似好像是下放,其實是升遷。

    當然了,還有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在正副團長全部傷亡之時,中校團附也可以暫代團長職權,畢竟除了正副團長外他的軍銜最高。

    而少校團附無論是軍銜還是權利和地位,相比來說就要低上不少,一般很少下放擔任主官。

    其實附員這樣的職稱在司令部、軍部、師部,甚至營部、連部都有。

    一方面他們是所屬部門的附員,擔任一些所屬部門的職位;另一方面他們也是下屬部門的預備役,當下屬部門主官出現傷亡等情況不能行駛指揮權時,這些人就會空降去擔任主官一職。

    他們的權利和地位更是低,下放擔任營長的幾乎沒有,甚至能夠擔任連長的都很少,行駛團長職權那就更不可能了。

    所以,團附和團副那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職位,無論是軍銜、職權還是地位,團附比團副都要高出許多。

  • 10 # 赤焰噠噠噠

    百度百科你都信嗎?

    2333那玩意兒誰都可以編輯的。噠噠噠來給你好好科普一下。

    團附和團副是完全兩個東西,而且不用想太多,就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可以。團附就是圖部附員,團副的話就比較有爭議,主要有兩種說法,大部分人認為是團長副官,但也有人認為是副團長。但其實,在國軍序列中,稱副團長為圖副是非常讓副團長反感的,噠噠噠曾經在一份自傳中見過一名國軍軍官提到此事。根據這一點,噠噠噠和大部分人持一樣的意見,團副為團長副官,即貼身隨從,有時候也會給個參謀長的職位,比如楚雲飛的方立功。

    最後說團附,即團部附員。這個職位最早出現在1912年的新軍,當時沒有副團長,所以規定每個團設立一名中校團附。後來可能是因為團長們覺得團部人手不夠用,於是又加了一名少校團附。

    除了這些事兒之外,團附還會被外放擔任營長,比如電影《八佰》裡的謝晉元團附,就是從524團下放到一營,然後率領一營官兵,號稱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

    國軍一個團,團長是團長,副團長是副團長,團副是團長副官,團附是團部附員,切莫搞混了。團部附員其實就是附屬人員的意思,雖然軍銜較高,但卻是沒有實權的。只有當外放任命為營長時,才會真正地開始帶兵,還是指揮作戰,成為實權軍官。團副就更不用說了,就等於是團長祕書了,是團長的貼身隨從,鐵跟班。

  • 11 # 度度狼gg

    前篇關於蔣軍悍將李天霞的職務介紹,其實有個不夠專業之處,即在成為補充第1旅上校團長之前,李天霞的準確職務是“保定陸軍編練處第三團中校團附”,謂之“團副”是不正確的。但是他在其後擔任補1旅副旅長、51師副師長和74副軍長期間,人家確實又是“副職”而不是“附”,所以在瞭解這個問題之前,先要弄清楚“附”的含義。

    民國軍隊的軍制仿自北洋陸軍,而北洋陸軍又師承日本,至於小日本又學了歐洲法國的很多東西,“附”這個稱謂就是跟法中國人那泊來的,二戰日本陸軍最高可有“參謀本部附”、“關東軍司令部附”等軍職,其正式稱謂是“某部附員”。是一種加強司令部機關建設、安置編余軍官、以備特殊情況需要的綜合性辦法,附員的職能是軍事主官的“助理”,比如參謀本部附就基本等於今天的“聯合參謀部”參謀長助理。

    附員的級別在副職之下、副官之上,屬於各級司令部、指揮部的機動軍官,不佔作戰編制,尤其是戰時作用更大,因為軍事主官、副職乃至於下級軍事主官,都會經常出現戰場傷亡情況,那麼這些“附員”就可以相應地頂上去代理職務。

    民國軍隊的“附員”不僅設定到了團以下作戰單位,其實旅、師、軍各級司令部也有同例,但是稱謂不再是“團附”而只能是“某級附員”,比如網紅張靈甫剛剛投奔王耀武之時,就擔任過師部“上校附員”,但絕不能稱為師附。

    這是因為在1939年前後旅級司令部撤銷之前(南嶽軍事會議之後),各步兵團是不設專職副團長的,在團長之下只設置中校和少校“團附”各一人,而旅以上單位既然有副職,再喊附員為“旅附”、“師附”就容易混淆了。所以只在團、營、連作戰單位裡,才能出現“某附”的簡稱,以團級司令部為例,兩名團附也是有基本職能定位的。

    在北洋時期的軍隊軍制裡,中校團附主管部隊訓練,少校團附主管部隊兵器和裝備,到了民國時期對兩名團附的職能進一步明確,根據1931年《陸軍軍隊內務規則》裡面的規定:中校團附,承團長之命,擔任部隊教育訓練及動員籌備等著事宜;少校團附,承團長之命,任團直屬部隊之管理訓練,並輔助中校團附辦理一切事宜。因此這個中校團附按級別和軍銜來說,基本等於副團長,一旦主官和副職在戰時出現傷亡不能視事時,即可按順序履職。

    但正規步兵團長的適配軍銜畢竟是上校,所以在非戰時狀態下,中校團附想晉升團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熬夠中校的停年或者破格晉升,所以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比如王耀武補充第1旅組建後,第三團團長戴文因“放棄職守,著即撤職”而出缺,結果是由旅長王耀武兼任了相當一段時間,之後才由第3團中校團附李天霞代理,直到擴編為新編第11師後(51師之前的番號),李天霞才正式升任上校團長。

    《八佰》主角謝晉元是黃埔四期畢業生,1932年淞滬抗戰期間任職第十九路軍少校營長,1934年在廬山軍官教育團受訓完畢後,調任中央軍第88師262旅中校參謀,1937年淞滬戰前被提升為該旅參謀主任(參謀長的助手,日軍稱為主任參謀)。儘管職務有所升遷,但是級別和軍銜並沒有上去,就是因為停年不足。戰役打響後,由於旅屬524團軍官傷亡慘重,謝晉元調任524團“中校團附”。

    所以就普遍性來說,“團附”不等於“團副”,因為抗戰中後期已經開始設定副團長職務,而實際上蔣軍裡面要是稱副團長為“團副”基本等於罵人的意思,是非常不尊重的表現。為什麼呢?因為按照級別來說,副團職要高於正營職,而“團附”可以代理的軍事主官通常是所轄各營的營長,兩者之間那是差著一級呢,如果是少校團附,代理營長職務那都算晉升了。

    所以謝晉元從旅參謀主任調任團附,其實是平調,既沒有升也沒有降,剛剛合適。然而就抗戰初期的特殊性來說,稱謂謝晉元為“團副”又是合情合理的,注意這是一個俗稱而非官稱,在沒有副團長設定的情況下,中校團附既然是團長的“第一順位繼承人”,也承擔著一定的軍事副手之責,而“團副”這個稱呼等於是把團附和副手綜合起來解讀,屬於特定稱謂。

    而至於那名少校團附就不能這麼叫了,能否理解呢?至於某科上的說明嘛,許多也都是作者編輯的,錯漏之處很是不少,不過客觀來說,在1939年設定副團長之前、專稱這名中校團附為“團副”也無不可,但缺乏這兩個特定條件就不成了,軍事知識需要結合歷史時期來研讀。

    《八佰》裡孫元良是用一個加強營冒充團級番號,那麼光有營長指揮自然不合適,而團主力的撤退又離不開團長韓憲元上校的指揮,所以臨時派謝晉元這個中校團附去負責,是非常合理而又狡猾的。

  • 12 # 農民工歪說古今

    在國軍編制中,團副特指副團長,而團附的全稱則是團部附員,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在國軍的職務軍銜體系中,副團長一般和中校同時出現,叫“中校副團長”。這是個一體的概念,並不是副團長某某中校,因為國軍除了職務軍銜之外,還有一套敘任軍銜。比如某位中校副團長,他的敘任軍銜或許只是陸軍少校而已。在副團長任上,他是中校副團長;一旦卸任,一切待遇只能參照敘任軍銜陸軍少校。這也是為什麼張靈甫在孟良崮陣亡之後,老蔣要給他追贈陸軍中將的原因所在。因為張靈甫雖然是整編七十四師中將師長,但敘任軍銜只是陸軍少將。老蔣給他追贈陸軍中將主要是為了給他提高喪葬規格和家屬撫卹待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如此局勢特朗普仍被正式提名總統候選人,意味深長搞什麼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