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隨心所欲6234
-
2 # 日月明37294
關東的諸州郡將領,都起兵討伐董卓及其黨羽這些殘暴的人。
本來期望各路將領在孟津會合,同心討伐長安董卓。
結果各有打算,力不齊一,互相觀望,誰也不肯率先前進。
權勢、財利引起了諸路軍的爭奪,隨後各路軍隊之間就自相殘殺起來。
袁術在淮南稱帝號,袁紹謀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璽。
戰士常年征戰,鎧甲上生滿了蟣蝨,百姓也因此死傷無數。
累累白骨曝露於荒野之地無人收埋,方圓千里都沒有人煙,聽不到雞鳴。
一百個老百姓當中只有一人能活,想到這裡不免讓人肝腸寸斷。
註釋
關東:函谷關(今河南靈寶西南)以東。義士:指起兵討伐董卓的諸州郡將領。
討群兇:指討伐董卓及其黨羽。
初期:本來期望。盟津:即孟津(今河南孟縣南)。相傳周武王伐紂時曾在此大會八百諸侯,此處借指本來期望關東諸將也能像武王伐紂會合的八百諸侯那樣同心協力。
乃心:其心,指上文“義士”之心。咸陽:秦時的都城,此借指長安,當時獻帝被挾持到長安。
力不齊:指討伐董卓的諸州郡將領各有打算,力量不集中。齊:一致。
躊躇:猶豫不前。雁行(háng):飛雁的行列,形容諸軍列陣後觀望不前的樣子。此句倒裝,正常語序當為“雁行而躊躇”。
嗣:後來。還:同“旋”,不久。自相戕(qiāng):自相殘殺。當時盟軍中的袁紹、公孫瓚等發生了內部的攻殺。
淮南句:指袁紹的異母弟袁術於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在淮南壽春(今安徽壽縣)自立為帝。
刻璽句:指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袁紹謀廢獻帝,想立幽州牧劉虞為皇帝,並刻制印璽。璽,印,秦以後專指皇帝用的印章。
-
3 # 使用者9425827505786
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是是什麼意思?這一句詩,主要寫的是戰爭之後古戰古戰場的悲慘景象,戰爭是殘酷的,戰爭是要死人的不光是軍人就連普通的老百姓也難免其害,千里無雞鳴說明沒有人家居住了,白骨露於野,死的人很多,沒有人收屍,只見白骨遍野,戰爭真的很慘。
-
4 # 會飛的魚123801447
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的意思是:
戰爭之後,淒涼荒蕪之地,戰死的殘骸暴露與烈日下,千里之間,毫無生機,荒無人煙。倖存的人有如百分之一,想起來就讓人感到蒼涼。
這兩句話的【出處】是《蒿里行》——兩漢:曹操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
5 # 使用者8843681602526666
這是形容歷史上災荒年的兩句詩,意思是:千里的範圍內聽不到雞叫,到處都是死亡(人或動物無人掩埋)的白骨。
雖然說這兩句詩有些誇張,但從歷史記載及戲曲影視作品中也有表現出遇到乾旱、洪澇、瘟疫、戰爭年間,出現老百姓逃荒要飯,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情況。
回覆列表
【名句】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出典】
三國魏曹操《蒿里行》
【註釋】
白骨:指死人。
路於野:無人掩埋,暴露在荒野。
無雞鳴:指荒無人煙。
【原作】
曹操〔兩漢〕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賞析】
此詩是借樂府舊題寫時事,內容記述了漢末軍閥混戰的現實,真實、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難,堪稱“漢末實錄”的“詩史”。詩人運用民歌的形式,對當時的社會現實進行了批判,不僅對因戰亂而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的苦難人民表示了極大的悲憤和同情,而且對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惡元兇給予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全詩風格質樸,沉鬱悲壯,體現了一個政治家、軍事家的豪邁氣魄和憂患意識,詩中集典故、事例、描述於一身,既形象具體,又內蘊深厚,體現了曹操的獨特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