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704521037077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出自《孟子》一書。 詞義: 引申: 有的事是必須做的,有的事又是絕對不做的,幹該乾的,不幹不該乾的。 出處: 最早出自《論語·子路》:“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註解:孔子說:“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與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為,狷者對有些事是不肯幹的。” 狂類似左;狷類似右。狂類似過頭;狷類似不及。

  • 2 # 逸生學說

    《孟子·離婁章句下》有云:“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和論語的意思相同

    君子審時度勢,決定取捨,知其可為,知其不可為,更是出世與入世間的謀略。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知其可為而為之,知其不可為而不為,是謂君子之為與不為之道也。 出自《論語》

    有所為,有所不為,是一個人的原則。

    有所不為,而後有所為,是一個人的修行。

  • 3 # 南輝晨涵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小人亦有所為,亦有所不為.然君子之所為者,乃天降之大任也,小人之所為者,唯己利是圖耳.君子受命於天,成大事於己,任重而道遠,小人遇患而避之,無所得而不作,碌碌之無為矣.故君子者,擔當也,臨危而受命,攬責於己身,弗卻而諉之,必有大成

    出自孔子的“義利”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急!不鏽鋼打孔打不動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