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zm44

    此題有一字之差,義利之變應該是義利之辯。

    儒家主張義重於利。孔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里仁》)朱熹曾經說過:“義利之說,乃儒者第一義”,而在為學之方上與朱熹有嚴重分歧的陸九淵也說:“學無深淺,首在辨義利”,可見,義利問題和義利關係在人類倫理思想與價值觀中是極為重要的,而義利觀就是人們義利範疇、義利關係以及義利取向等的認識和態度。

    孔子詮釋出“義”和“利”的作用。“義”的存在具有獨立自主價值,“義”不需要依靠道德之外的關係去尋找其存在的依據,《論語》曾經說過: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於此。

    與此同時,“利”則是排在“義”後面的第二性。在倫理財富思想道德體系下,如果社會出現尖銳矛盾,應當以倫理道德的標準來將”義“放在第一位,以此解決社會突出的矛盾,人們應該將個人利益放在第二位。

    但是在義利之辯的局面下,有人認同義在利前,先義後利,也有人認為義利毫不相干,這就導致了禮遇態度的變化,講禮節懂禮貌,而有的卻是冷漠冷淡,一切向"錢"看,唯利是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回鄉偶書的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