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別墅喹

      一、“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宣城見杜鵑花》。這句詩的意思是——  1、它(杜鵑)啼叫起來沒完沒了,詩人的愁腸也斷成一寸寸,在這三月的春天想起了三巴。  寓意: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聽見子規鳥啼叫,看見杜鵑花開。詩人濃濃的鄉思因此被觸動了。  2、一聲聲“不如歸去”的子規叫聲使天涯遊子為之腸斷,陽春三月遍地盛開的杜鵑花更撩亂了天涯遊子的思鄉柔情。  三巴:指東漢末年益州牧劉璋所置的巴郡、巴東、巴西三郡,其中巴西郡正是現在的川西北一帶地方,江油亦在屬中。  二、附原文:  宣城見杜鵑花  唐.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賞析】  詩的一、二句,形成自然的對仗,從地理和時間兩個方面的對比和聯結中,真實地再現了觸動鄉思的過程。  三、四句,分別承接一、二句,進一步渲染濃重的鄉思。  這兩句詩採用了排比的句式,每句連用三個相同的數詞表達時間、地點、景色和心情.既造成了音節上的迴環頓挫之美,又加強了感情上的感傷基調;既具備文人寫作的高度技巧,又帶有民間歌謠的淳樸風味。  三、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漢族,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 2 # 使用者4428449859254764

      解釋這兩句,還需要看全詩。這兩句來自唐代詩人李白的《宣城見杜鵑花》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前兩句,描寫的是: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覺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紅色,仔細瞧,原來是杜鵑花開了。這杜鵑不是故鄉的花嗎?詩人的鄉思因此被觸動了。   在蜀中,每逢杜鵑花開的時候,子規鳥就開始啼鳴了。子規鳥,又名杜鵑,花與鳥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詩人聯想的一個原因。這鳥,相傳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號稱望帝,他自以為德薄,於是禪讓了帝位而出亡,死後化為杜鵑鳥。暮春時節,它就悲鳴起來,鳴聲彷彿是呼叫著:“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晝夜不止 ,一直啼叫得嘴邊淌出血來。此刻,詩人耳邊似乎響起了子規鳥的蹄叫聲,一聲聲地呼喚他歸去。   詩的一、二句,形成自然的對仗,從地理和時間兩個方面的對比和聯結中,真實地再現了觸動鄉思的過程。這兩句的語序倒置:本來是先看見宣城的杜鵑花,才聯想到蜀國的子規鳥,詩人卻將它倒了過來,先寫回憶中的虛景,後寫眼前的實景。   三、四句,分別承接一、二句,進一步渲染濃重的鄉思。首句說“曾聞”,第三句則強調了真切如聞:子規鳥的俗名,就叫斷腸鳥,“一叫一回腸一斷”,它啼叫起來,沒完沒了,詩人的愁腸也斷成一寸寸了。末句點明時令 ,用“三春三月”四字,補敘第二句;“憶三巴”三字,則突現了思鄉的主題,把杜鵑花開、子規悲啼和詩人的斷腸之痛融於一體,以一片蒼茫無涯的愁思將全詩籠罩了起來。詩的三、四句看似對仗,其實對得又不甚工。詩句把“一 ”“三”兩個字各自串連起來,紆結縈迴,使人感到鄉思襲來時無比的悲切傷痛。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洋生物為什麼不可以用淡水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