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滴逃逃

    短時間是不會有什麼不適的,畢竟門窗都不是完全密封的!但長時間的關閉還是會有不適感的,至少對身體是不利的!尤其是心臟病,氣喘等呼吸道疾病會復發和加重症狀的!

  • 2 # 演員張譯

    無邀,生喜答。新年第一天,本該說點高興的話題,但在這樣一個霧氣昭昭的元旦,更想做點對我們自己有用處的事情。兩天前的霧霾中,我趕早班機飛往南方,那天我隨身攜帶了一臺空氣質量檢測儀,成功地“論證”了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在通風內迴圈的條件下,空氣質量明顯高於外迴圈這個很多人都已經論證過的課題。本是個自娛自樂的事,順帶手想提醒一下身邊的朋友們,霧霾天氣裡,開車或者乘車時,應儘量將通風變為內迴圈。到達機場之後,我看了一下室外的空氣質量,當時的PM2.5指數接近200,PM10接近250,明顯好於城區。但進入機場出發大廳之後正準備關閉檢測儀的時候,我困惑了,檢測儀顯示,PM2.5指數近300,PM10超過300。室內的霧霾濃度反而高於室外,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可能是當時,機場四周的室外空氣質量較幾個小時前略有好轉,但是機場內部可能還保持了幾個小時之前的濃度。那麼說,機場內部的新風過濾系統,是未啟用呢?還是濾網過期了呢?還是這個系統乾脆就不存在呢?必須承認的一點是,我的檢測儀不是幾萬塊錢的專業級別產品。但是我用該機器和專業級別的檢測儀進行過幾種條件下的比對,資料相差不算很大。而且當看到大廳內的資料後,我用肉眼也能看見霧氣。趕早班機的人很多,熙熙攘攘,有公務員有白領,有老闆也有學生,有男人有女人,有老人,也有嬰兒……而戴口罩的人數,目測只有不到5%。我當時看著檢測儀上近300的資料,看著一張張沒遮沒攔的面孔,尤其是老人和嬰兒的面孔,一下子難過得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很遺憾當時沒有拍下檢測資料的照片,於是我在今天從南方飛回來之後,開始了再一次的測量。【圖1】飛機降落停穩後,機艙內的資料和某app公佈的附近地區資料(甲醛資料請忽略,我之前沒有做甲醛指數的歸零操作,以下同)。飛機在飛行途中的資料更低,接近於零,我分析原因如下:1.飛機自身的空氣過濾系統可以過濾大部分PM2.5-10的雜質;2.飛機是在霧霾層之上平飛的,即便與機外空氣交換,也只是溫度調控和增加含氧量的問題。但是我不能開啟手機拍照,所以沒有照片【圖2】下機後的室外資料,高於某app播報資料(高於官方的資料,全是我的檢測儀不專業的原因,以下同)【圖3】擺渡車內【圖4】二樓通道【圖5】一樓取行李轉盤處【圖6】一樓某信書店門口,裡面愛書的顧客正長著嘴巴呼吸在書香四溢的霧霾中【圖7】一樓大廳【圖8】我上去二樓的出發大廳,有一處景觀,花裡胡哨金光閃閃的,寫著“新年快樂”,旁邊一個小姑娘高興地直跳,PM2.5指數337。【圖9】二樓自助值機處【圖10】二樓出發大廳12號門外,指數512,門內幾名警務人員正在執勤,沒有佩戴口罩【圖11】高速路部分路段封閉了,但是收費站的收費員們未佩戴口罩這次的檢測,機場室內空氣質量,明顯優於室外。但這真不值得高興,因為資料依然很高。前幾天我坐高鐵去上海,也是霧霾天,我測量了一下車廂內的資料,基本和室外沒有太大區別,我聽著呼呼的空調的風聲,疑惑地詢問乘務員。姑娘說,“呃……我們的空調確實沒有過濾裝置”,她沒戴口罩,臉紅撲撲的,真好看。車行四五個小時後,我再一檢測,車內空氣質量已變良好,原來當時的江浙地區就是沒有霧霾。所以車廂內的空氣只不過是室外空氣的加熱或者冷卻,然後,吹你……【圖12】當時車廂內資料,我的另一臺稍微貴點的檢測儀檢測的結果我這拿機場和高鐵舉了例子,可是也真不能怪他們,這事讓人很無奈,建造高鐵和機場的年頭,包括我們自己在內,又有幾個人真正的瞭解霧霾呢?前一段就有網友專門去檢測了幾家大型商場,結果大家自己去看吧,確實沒辦法要求每一處的公共場所都去加裝新風過濾系統。所以千萬不要覺得進屋了,就沒霾了。上一次霧霾來襲,我悲哀地發現,我的家,開著淨化器,PM2.5也還是在200以上。而此前,我和我的貓們,每天開啟淨化器就以為萬事大吉了。後來我看見朋友圈裡,好多人都在說這個,心裡就好受了很多。然後我和同病相憐的朋友們找到了原因,PM2.5太過細小,而我們的門窗都沒有辦法完全密閉……這個敵人其實很強大,但是我們現在依舊不敢說我們有多瞭解它,霧霾對我們身體的傷害,依然未見明確的病理研究結果,或權威的臨床統計報告。對這事,大家都靠猜,這就很可怕。我身邊家人朋友們的態度,要麼是完全不在意認為霾就是霧的,要麼是束手無策滿心焦慮的,也有諱莫如深的,以及“你是公眾人物這裡面水很深你少摻和”的……本文確實不具備科學性,檢測儀是我自己在網上買的,我也不想檢測出來的指數那麼高,我也希望那些資料只是因為我的檢測儀LOW,或者資料是受到了水汽的影響,但我真的是戴著口罩,還覺得嗓子和鼻腔有明顯的不適……如果有專業人士以專業的檢測結果證明我的憂慮只是一種病態美,我願意接受一切批評。而眼下怎麼辦?室內防霾怎麼防?難道睡覺的時候也要佩戴口罩嗎?口罩,我自己都想研發了,因為我到現在也沒找到特別貼合又有效的產品。我是演員,參加演出或者活動期間,不能戴特別緊的口罩,因為那會花了妝,滿臉都是印,上臺讓人笑。而且老人們不愛戴口罩,好像也沒有特別合適的尺寸給街頭的小孩子、襁褓中的嬰兒戴。【圖13】我爸終於戴了口罩,但是……他總是很難分清這東西的反正於是我就自己設計,但是我一畫圖,公司的人們就笑我,說我設計的不是口罩,頂多算口鍋……看見本文,畫圖好的人可以找我,我們爭取設計一口稍微好看點的鍋。在這樣霧氣昭昭的元旦裡,我們能做的,首先就是觀念上的重視。居安思危,居藍思灰。有條件的,買點好的淨化器,甚至在家裡安裝新風系統,給汽車換上好的濾芯,加裝車載淨化器。沒條件的,霧霾天氣下,至少出門佩戴安全的口罩。室內防霾,無論家裡還是公共場所,同等重要!要不厭其煩地叮囑家裡的老人和孩子做好防護,至少別再像我爸那樣,在哈爾濱霧霾四百多的天氣裡,他還要堅持戶外晨練……

    創建於 2017-01-02

  • 3 # 國是直通車

    四年前,中國提出,“我們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汙染宣戰”。

    四年後的今天,資料出來了:中國正在獲勝,並且是以創紀錄的速度。特別是過去這四年裡,城市空氣中細顆粒物濃度平均降低32%。

    不過,環保部副部長黃潤秋指出:“我們改善的成果還比較脆弱,所以免不了在一些極端不利的天氣情況下,比如靜穩的天氣、高溼的天氣,重汙染天氣還會捲土重來。”

    空氣質量發生了哪些改變?

    大氣汙染治理,在全球很多國家都發生過。例如,1952年的倫敦“煙霧事件”以後,英國的大氣汙染治理花費了將近30年時間才得到根本的好轉。

    也就是說,大氣汙染治理從來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但各國的速度不盡相同。中國進展到底如何?人們最直觀的感受可能是一年之中重汙染天數的變化。

    據北京環境保護局訊息,2013—2017年,北京市空氣重汙染天數分別為58、47、46、39、23天。5年時間,北京重汙染天數減少了35天。

    中國汙染最嚴重地區之一——河北的變化更大。2013—2017年,河北省空氣重汙染天數分別為80、66、36、33、29天,5年來重汙染天數減少了51天。

    再來看主要汙染物濃度變化。2017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2013年這一水平為90微克/立方米,降幅達到35.6%,河北省5年來的降幅則達到了39.8%。

    放眼全國,變化又如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五年來,重點城市重汙染天數減少一半,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3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到2017年,透過利用來自中國250臺政府監測裝置的資料,美國芝加哥大學能源政策研究所所長Greenstone也發現:過去這四年裡,城市空氣中細顆粒物濃度平均降低32%。

    事實上,20世紀五六十年代,許多美國城市也面臨嚴重的汙染。1970年,美國《清潔空氣法》透過四年後,美國空氣汙染平均下降了20%。

    Greenstone指出,美國又花了十多年的時間,經歷了1981至1982年的大蕭條,才達到了中國只花了四年就實現的32%的削減。

    為何大氣質量仍然難達標?

    中國大氣汙染得到改善,這主要歸因於對不同的汙染源,如燃煤、工業排放、汽車尾氣排放、道路揚塵等,採取了不同的辦法。

    在這些措施下,我們看到:中國正禁止在汙染最嚴重的地區新建燃煤發電廠,現有的煤電廠被要求減少排放;包括北京、上海和廣州在內的大城市還限制上路的車輛數量;降低鋼鐵製造產能,關停煤礦也提上日程。

    但不得不指出的是,目前中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的不到三分之一,僅佔29%。

    因此,黃潤秋認為,當前大氣汙染治理形勢仍然還處在負重爬坡。

    黃潤秋解釋,一方面,措施之下,藍天白雲多了,這證明大氣汙染治理的路子是對的,但空氣情況的改善這有人努力,也有天幫忙。其中,根據近期科學評估,天幫忙的成份佔了30%,所以主要還是人努力,佔70%。

    另一方面,目前採取的措施還不是根本性的,改善力度有限,改善的程度還處在量變階段,遠遠還沒有達到質變的階段。

    “資源、能源消耗比較多,環境汙染壓力比較大。要想使整個生態環境得到根本的好轉,這還需要一個過程。”

    如何從根本上防治?

    既然找到了汙染的根源,那麼該如何根治?

    黃潤秋指出,下一步大氣汙染治理的關鍵在於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這三個結構的調整和最佳化。

    就拿京津冀地區來說,雖然“2+26”個城市只佔中國國土面積的3%,但是卻排放著10%的二氧化硫、15%的氮氧化物。

    黃潤秋指出,該地區汙染物的排放源於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如果不在產業結構上做根本的調整,從根本上治理大氣汙染仍是一句空話。”

    也就是說,透過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減少對資源環境的消耗和依賴。

    不過,在治理環境汙染方面,李佐軍指出,中國慣常使用的是行政手段,“它的好處是我們比較熟悉,目的比較明確,還能立竿見影。但是它的副作用也比較大,例如成本較高,不利於資源的最佳化配置等”。

    Greenstone也指出,中國空氣質量的改善,早期是透過對具體行為作出規定的工程型命令來實現的,而不是依靠市場來尋找花費最少的方法。

    “美國的決策者為減少汙染使用過許多手段,而事實證明基於市場的管控成本效益最高。”

    在李佐軍看來,同樣走過工業化程序的美國、德國、英國等國家,給中國治理空氣汙染帶來的啟示是,“今後應更多利用法治和市場的手段推進環境的治理,尤其是汙染治理的市場機制要加快建立”。

    值得一提的是,4月1日起,中國環境保護稅將迎來首個申報期,26萬人將為排汙買單,“多排多徵、少排少徵、不排不徵”的正向減排激勵機制即將構建。

  • 4 # 太原城建訊息通

    不可能,因為霧霾的產生因素很多,導致起內含成分也是較為複雜。現如今霧霾的主要成分是顆粒物,粒徑都是微米級別,所以關窗戶只能阻擋部分,並不能完全阻擋。

  • 5 # 遊雲的魚

    在霧霾比較嚴重的時候,人們會很少出門,就會在家關上窗戶,隔絕外面的霧霾,那麼,在家裡待著,關閉門窗,真的能擋住霧霾嗎?

    其實,門窗對霧霾起著很好的隔絕作用,但有一點不好的地方就是,如果長期關窗的話,會導致屋裡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房間裡面在裝飾也會產生一些空氣汙染物,所以,長期關起門窗擋住霧霾的方法不是長遠的辦法,作用不是很大。

    那麼,怎樣才能將霧霾隔絕的同時,又能保證室內的空氣質量呢?

    1、在pm2.5濃度降低的時候,可以適當地開會窗通風換氣。

    2、在密閉門窗的同時,可以在窗臺或者靠近窗戶的地方放上一些綠色植物。

    3、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在家中安裝空氣清淨機。

    4、減少戶外活動,如果要出門,可以佩戴口罩,最好選擇n95或者pm2.5口罩,能有效防止霧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QQ怎麼開啟自動換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