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249787047522190
-
2 # 笑看風雲在際
鄭冠雖然是中國歷史上的唯一一位文武狀元,但世間對於他的記載是少之又少,只有在《濟亭記》中才有了一點對於他的記載,但因為《濟亭記》的失傳,我們也只能從中得知他不僅善於書法還精通武功,只恨不能一人一分為二,僅此而已。
歷史記載,自唐武德五年出的第一個文科狀元之後,中國歷史上曾出過文武狀元共八百餘位,唐代的科舉考試科目五花八門,有超過五十多個學科,所以說狀元的含金量是極高的。而武狀元是在武則天做帝王時期才有的,主要科目有負重,馬術,射箭等,武狀元的規模遠不及文狀元,畢竟世人都想著進入仕途。
鄭冠在三十一歲參加科舉考試,憑藉其才華橫溢和深邃的思想,擊敗了同行的競爭者也折服了考官,成為文科狀元。古語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也從側面體現出了鄭冠當年是有如何的才能。在五年之後,武則天設考天下武科考試,36歲鄭冠在武功技壓同期考生之後,又獲得了武狀元,同年晉升戶部郎中。
-
3 # 蘆雪庵史論
隋代科舉制度的創立,使得階級流動更加的順暢,進一步摧毀了階級壁壘,促進了人才流動,是中國歷史上重大的政治改革之一。科舉初創,只設立文舉人。天下學子要透過童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五級(明代劃分),才能蟾宮折桂。
中國第一雙料狀元——鄭冠不得不先說一說鄭冠這個名字,畢竟是出生在唐朝,取得是盛世年號,但是隻可惜鄭冠本人說處的時代已經接近於晚唐時期。
在武則天時期,科舉中增設了武舉人,科舉制度進一步完善。唐代不像宋代“重文輕武”,唐人的氣血豪邁與詩詞歌賦,都能給人一種血脈膨脹的感覺。在這樣一個人才濟濟的時代,能身兼文武狀元,那將是多麼有料的一個人呢?
正史之中對鄭冠的描述少之又少,只有寥寥數筆。
唐穆宗長慶三年癸卯科狀元及第......大和二年登軍謀弘遠、堪任將帥科,同科有李式。後曾官戶部郎中,不知所終。
在如此稀缺的史料背景之下分析一個文武全才,無非是有一點困難的,但我們可以從時代背景中分析鄭冠所具有的品質。
刻苦努力鄭冠取得文狀元是在公元823年,武狀元及第是在828年,短短5年時間內連摘文武桂冠,足以證明他是一個多麼勤奮的人。要知道,古代科舉要比現在的高考難得多,那是幾十萬人中挑選幾十個,進士及第那更是十幾萬分之一的機率。有很多人,自以為飽讀聖賢之書,結果連解試都過不了。
唐人有一番尚武的精神,就拿李白來說。在很多人心中,李白就是一位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實際上呢,李白是唐朝有名的劍客,其自曝曾殺死多人。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要考中武舉人,勢比登天。所以,在唐代連摘桂冠,那是相當了不起的一件事。
天分好祖師爺賞飯吃,誰都攔不住。我們從五年拿武狀元就可以推理出鄭冠的武學天分極高。亦或是體力好、亦或是身體棒、亦或是虎背熊腰、亦或是長手長腳,總之不可能是文弱書生的模樣。在營養科學並不發達、物質條件相對匱乏的古代,祖師爺如果賞飯吃,那會省很大的功夫。從鄭冠的成就來看,應該可以斷定其武學天分極佳。
塗舟說要注意的是,我們常說中“進士”,但是科舉並不只有進士科,科舉常設科目有秀才、明經、俊士、進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開元禮、道舉等。在唐代時,因為對秀才科要求很嚴格,基本無人報考,遂被廢除。從此以後,秀才成為文人的代名詞。明經科與進士科是報名人數最多的,而進士科又相對於明經科較難,故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說。
-
4 # 三點半雜貨鋪
狀元在現代就是讀書人的一個頂尖榮耀,可在古代狀元就不單單是指給讀書人的,也有給習武之人的,稱之為武狀元。只要能考上其中的一個,那便可以入朝當官,走向人生的輝煌。
科舉制度是在隋朝才有的制度,但是主要是用來選拔文官的。選拔武官的科舉考試則是在武則天時期才開設的,到了明清時期才盛行。可說到這,就不得不說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有文狀元和武狀元頭銜的人“鄭冠”。
鄭冠,823年參加科舉考試,高中文狀元,史冊記載那時候的考題是《春秋》裡的《麗龜賦》,鄭冠高中狀元后,為人十分的清廉,不好高騖遠也不貪圖享樂,而他從小也十分喜歡武術,所以就算他高中了文狀元之後也沒有放棄習武的習慣。後來他好像還不滿足文狀元的頭銜,在五年後即828年有參加武科舉,並且又高中了武狀元,這樣的一位人物,可以說是曠世奇才,只可惜關於鄭冠的史料,到現在我們無從考證,存世的訊息少之又少,讓我們很少能去了解這位文武雙狀元,也可以大致猜測雖然鄭冠文武雙全,但是沒有什麼過人的成就,所以沒有被載入史冊。
雖然鄭冠的文武雙狀元的頭銜響徹當時的整個時代,就連皇帝都震驚了,畢竟有這樣的實力的人,一定是非比尋常的,但後世對他的瞭解基本全無,也是可惜。
關於鄭冠的訊息可能因為戰火的原因,所以銷聲匿跡了。據一些資料的記載,鄭冠能考取武狀元,是因為他博覽群書,善於寫詞,還寫下了一部著作《濟亭記》,但由於戰火原因沒有得以儲存下來。
其實還是很可惜的,我們所能瞭解到關於鄭冠的訊息少之又少,不知道是遭人嫉妒被毀掉了所有資料,還是因為某些不可抗力讓這位雙狀元的貢獻消失了,這都成了歷史的遺憾了,希望以後我們能瞭解到更多曠世奇才的史料。
-
5 # 喬治哥加油
自唐代科舉制度成型以來,僅一人先後取得了文、武狀元的驚人成績,不愧是歷史上第一學霸,放現在考個清華北大再考個北體跟玩兒似的。
鄭冠(793?—853?)
唐朝長慶三年(823)中文科狀元,828年,鄭冠又中武舉狀元(北宋神宗前沒“武狀元”正式稱號,這裡是對武舉第一名的習慣稱呼)。他因此成為中國歷史唯一一位文武雙科狀元。
這位大神的有關記錄不多,據說他長於書法,據元和九年(814年)李蟠述,裴潾正書,《濟亭記》為其所篆 。
至於說是什麼樣的人物,雖然沒有詳細記載,但是也不難想象吧,個人推測如下:
1、智商高,有天賦。“1%的天賦,99%的努力,”這種扯淡的雞湯謬論咱就不理會了,老實說,上過高中和大學的都知道,小時候努力一把還能成績不錯,真到高考要來個清華北大啥的,沒個高智商是不可能成功的,本人高中時認識的學霸有勤奮和不勤奮的,但是沒有不聰明的,不服的可以去幾個重點高中和名牌大學打聽打聽就服了。
2、身姿偉岸、能吃苦、有毅力。咱先看看唐代武舉考試內容:舉重、騎射、步射、馬槍等技術;此外對考生外相貌亦有要求,要“軀幹雄偉、可以為將帥者”。看明白沒?不光力氣大,還得射箭、槍術這些技、力結合的專案都得完美,這些得颳風下雨都要苦練才有成績,光是天賦就不夠了,技精於勤嘛;個頭小了也不行,要高大威猛才能做將帥之才,看來皇帝也是外貌黨,看不起短小精幹的老鐵們,在此表示抗議。
3、最後一點,很有上進心。雖然這位學霸天賦異稟,英俊瀟灑,迷倒萬千小妹,但是人家是很有上進心的,把精力用在了學習上,沒有天天與女同學打成一片,懷揣著夢想,一心進取,才把他的天賦完美的展現出來,光榮成為了史上唯一獲得文武雙料冠軍的男人。膜拜!!
回覆列表
從古至今國家沒有明確過什麼文武狀元,都是一些代稱。
就好像現在人們所說的“大官”一樣。管能有多大誰也不曉得。文狀元就是古代民間組織的文人之間的對決,一文采勝出者被成為文狀元,舉行的武打擂臺賽,以武力勝出者成為武狀元。說白了,能文的就是文狀元,能打的就是武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