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947949840205048

    共青團服務物件是團員青年,主要以35週歲以下的青年為主,某些工作可適當放寬到40週歲

  • 2 # 毒舌財經

    在80年之前,中國的企業主要以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為主,但是自從改革開放之後,民營企業開始慢慢得到發展,特別是1985年之後民營企業更是迎來快速發展的時期,各類民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

    而在這一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互換身份的情況, 比如國有企業透過改制之後變成了民營企業,而有些民營企業被國有企業收購或控股之後也變成了國有企業,所以目前市場有很多看起來是民營企業,但實際上是國有企業的案例並不少。

    在大家的認識當中,國有企業應該中字頭的企業,比如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移動等等,但是有很多國有企業並沒有“中”字頭,所以跟民營企業很難辨別,再加上很多國有企業上市之後股權更分散,導致很多人以為這些國有企業是民營企業,我們舉幾個典型的例子大家就知道。

    1、中國平安

    說到平安,很多人都覺得它一點都不像國企,不論是它的經營思路或者員工的做法更多的像民營企業,而且平安的股權沒有拒絕控股的股東,第一大和第二大股東股權相差不是很大,目前平安單一最大股東是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另外中央匯金資產控股2.65%,相當於國企控股7.92%,從這個角度來看,實際上平安是屬於國有企業的。

    2、東風集團

    東風這個名字聽起來不怎麼像國企,而且之前東風的掌門經常在各種場合出風頭,一點都不像國企老總低調的樣子,所以導致很多人誤以為東風是一傢俬企,但是實際上東風集團是國資委獨資的國有企業。

    3、中興通訊

    說到中興通關大家可能就會想到同樣是做通訊裝置的華為,而大家都知道華為是一家民營企業,所以很多人一直以為中興通訊也是民營企業,實際上並不是。中興通訊是1992年由教育部牽頭 ,36所重點高校發起創立的一家國有企業,只不過中興通訊有不少民營企業持股以及個人持股。

    4、新興際華

    新興際華這個公司估計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所以很多還以為是什麼不知名的民營企業,實際上新興際華是由華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原生產部及所轄軍需企事業單位整編重組脫鉤而來,目前是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有出名的,也有不出名的,在這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不過很多國有發展到今天,有能力的基本都選擇上市,上市之後股權結構就不再是單一的國有控股是了,而是會有很多股東,這裡面既有國有企業參股,也有民營企業參股,還有個人參股,現在很多國有企業都是國有控股,而不是完全國有。

  • 3 # 獨孤求財先森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弄清楚民企和國企的定義。國企指國家對該企業資本擁有所有權或控制權的企業,這個不難理解。但對於民企,學界對其是否等同於私企還存在爭議。就一般老百姓的認知而言,民企就是私企;對它的認定就是隻要這企業沒有國有資本就屬於民企。

    在過去,國企主要集中在戰略性行業和關鍵性領域,如央企普遍帶以“中”字頭或“國”字頭命名,地方國企往往也以省份名字冠名,這個比較好識別;往往容易發生認知混淆的就是那些不冠地區名字而又做得不錯的企業,產生如題主所言,實際是國企、但看上去像民企一類的企業主要集中在大眾消費行業,尤其是那些在電視媒體上大肆投放廣告和企業領導人長期不變的企業。以筆者感官為例,歸納起來大致有這麼些企業:

    汽車界:奇瑞汽車——安徽蕪湖市國資委控股;

    華晨汽車——遼寧省政府國資委控股;

    江淮汽車——合肥市國資委控股;

    食品界:怡寶——央企華潤集團旗下孫公司的飲用水品牌,兄弟品牌雪花啤酒。

    蒙牛——沒錯,就是蒙牛牛奶,起家包括做大之時都是純民企,三聚氰胺事件後,央企中糧集團入主,變身為國企了;而諷刺的是,其主要競爭對手伊利卻從國企變身為民企了。

    光明乳業——上海市國資委控股的上海光明食品集團,旗下還有大白兔奶糖等華人熟悉的品牌;

    電器界:康佳——雖然康佳這兩年表現不咋地,但是人家是央企華僑城集團控股;

    地產界:萬科——不是“寶萬之爭”,估計大家一直都以為萬科是民企,深圳地鐵集團 入主後,現在是深圳市國資委控股;

    酒店界:錦江之星——上海市國資委控股的錦江國際的連鎖酒店品牌;

    日化界:浪奇——廣州市國資委控股的日化品牌;授權廣州輕工工貿集團管理。

    應該說這類企業還有不少,尤其是08年後,受益於4萬億的刺激政策,國企得以進入一般性競爭行業,導致不少民企調整戰略,要麼選擇和國企聯姻,要麼整體被國資吸收。大眾所熟知的往往是出現在大眾媒介上的品牌,而對於私底下的股權變更卻不甚關注。隨著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進,陸續還會有不少熟悉的民企變身為國有或混合所有制公司,如這兩年名聲鵲起的漢鼎宇佑公司最近就引入了平潭創新股權投資公司,擬變身為國資。

    如同20年前,不少國企變身為民企一樣,所有制改革為的是充分發揮企業的自主性,提高其競爭力。除混改是一條可以嘗試的道路外,國企和民企的結構也要保持合理,比例失調都會帶來經濟的失衡。

  • 4 # 智慧新視界

    從股權結構來看,雖然目前聯想是少數高層控股的民營企業,但從本質上來看聯想確是真正的國有企業。聯想當年是由中科院計算機所創辦的純粹國有控股企業,聯想最早堅持自主研發道路,是當時中國高科技企業的一面旗幟,在上市前一直是中國最大的百分百國有控股的高科技企業。隨著聯想上市,聯想開始由高科技企業轉型貿易和資本運營公司,聯想高層透過頻繁的資本運作和資本大挪移,以非正常手段將聯想逐步轉型為少數人控股的民營企業。雖然聯想的國有股份被人為的騰挪和轉移,但任何人也改變不了聯想是國有企業的事實。

    聯想是中科院計算所創辦的純粹國企,並非某個人創辦的民營企業

    聯想最初是中科院下屬的計算所創辦的純粹國企,被傳是聯想創辦地的傳達室當初只是用來接待來人來訪,並非聯想最初的創辦地。

    而聯想的初期一直是無償使用計算所的幾十間辦公室、實驗室,上圖是聯想最初的真正辦公場所。

    聯想首任董事長是曾茂朝,首任總經理室王樹和,而柳傳志當時僅是實習研究員兼副總,排名在總工程師倪光南副研究員,副總經理原八室副主任張祖祥之後。聯想官方宣稱是柳傳志帶領10個科研人員,在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平房創立了聯想,這顯然是杜撰的。

    中科院計算所是聯想的實際創辦人,作為計算所的上級中科院為聯想提供大量的資金,還無償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技術、裝置使用權、擔保商譽等無形資產,如果摺合成資金的話,在當時應該說是一筆鉅款了,可以說聯想當時是純粹的國有企業,跟民營企業沒有絲毫關係。

    倪光南最早是計算所研究員,被聯想時任總經理王樹和和副總柳傳志勸說進入聯想,將自己的研究成果也一同無償帶到聯想,作為聯想當時的總工程師和技術核心,主持研發的漢卡、聯想主機板、聯想微機及聯想品牌電腦等核心產品,不但幫助聯想掘到了第一桶金,而且一舉幫助聯想奠定了國內PC市場龍頭地位。可以說倪光南對於聯想的貢獻比柳傳志更大。聯想正是在中科院的大量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投入下,以及倪光南院士等科技工作者堅持自主研發道路,才奠定了聯想早期的發展。

    無論聯想的官方如何宣傳,股權結構如何變化,都難以改變聯想是國有企業的這個根本事實。

    聯想轉型貿易和資本運營公司,透過上市和頻繁資本運作逐步轉型為少數高層控股的民營企業

    柳傳志等聯想高層在取得聯想控制權後,逐步廢除了自主研發道路,將聯想由高科技企業逐步轉型為貿易和資本運營型民營企業。而倪光南院士作為有良知的科學家,因堅持自主研發道路,並對於聯想改制可能造成的鉅額國有資產損失進行了舉報,被聯想高層強行驅逐出聯想,作為對聯想貢獻最大的人竟然沒有一分錢聯想股份。聯想上市後,聯想高層和職工共分得35%股份,隨後聯想高層大搞貿易和資本運營,透過頻繁的資本運作和資本大挪移,聯想的國有股份不斷被稀釋,最終聯想高層為代表的少數人成為聯想最大的股東。

    從目前聯想的股東持股來看,以柳傳志為首的聯想高層和盟友泛海控股佔比高達45.5%,而中科院所佔的國有股份僅為29.05%。也就是說在25年間,中科院佔聯想的股份從100%,直接降到了29.05%,聯想高層的一系列資本運作手法堪稱魔術。

    從聯想的發展歷程來看,聯想最早是100%國有控股企業,雖然後來有少數人打著改制的旗號,透過頻繁的資本運作將大量的國有資產轉移到個人名下,但很多都是聯想也由國有企業變為民營企業,但存在侵吞國有資產的嫌疑,而聯想是國有企業的事實任何人都無法改變!

  • 5 # 山東老戰士

    如今中國,隨著經濟的高速迅速發展,我們國家出現了很多知名的企業,這些企業的影響力不僅在國內有影響在世界上名聲也是很大的,因為八九十年代股份制的改造,許多民企的興起,讓很多人搞不懂這些公司到底是民企還是國企,其實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很多企業都是國企。

    我看了下回答,朋友們都沒少報這些叫人不清楚是民企還是國企的企業名稱,我也說幾個這樣企業。

    1、中國藍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藍星,英文縮寫BLUESTAR)是一家以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為主導業務的先進化工材料和特種化學品公司。目前在全球擁有58家工廠,45家科研機構,4家海外企業,3家上市公司,是中國100%的國有控股企業之一。

    中國藍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新型企業。

    1984年9月,擔任原化工部化工機械研究院團委書記的任建新同志,帶領7名共青團員、借款1萬元在蘭州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民企專業化清洗公司——藍星。

    2000年4月,經中央政機關非金融類企業脫鉤工作小組國脫鉤組[2000]7號檔案批准,中國藍星(集團)總公司交由中央管理,收歸國有後從而使藍星公司的發展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法國安迪蘇公司

    是世界三大營養新增劑生產廠商之一,以專業生產蛋氨酸、維生素、酶製劑系列產品為主,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時生產固體和液體蛋氨酸的企業,它也屬於國企,國家控股企業!

    挪威埃肯公司

    埃肯在全球矽材料、鑄造品、碳素、太陽能級多晶矽等行業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具有極高的知名度,擁有多項世界領先的技術,這個是國有控股中資企業。

    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China Taiping Life Insurance Co., Ltd.,簡稱:中國太平)是一家跨國金融保險集團公司,於1929年在上海成立。 業務範圍涵蓋壽險、財險、養老保險、再保險、再保險經紀及保險代理、網際網路保險、資產管理、證券經紀、金融租賃、不動產投資、養老醫療健康產業投資等領域。於2000年在港交所上市,該集團是隸屬於國務院的國有控股金融保險集團,100%國家財政部控股。

    在中國這樣的企業很多,咱們把生產酒的看似民企實際國企的說下,青島啤酒,五糧液。 五糧液是有宜賓市國資委控股。洋河,洋河是有宿遷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100%持股,宿遷產業發展集團是由宿遷市人民政府100%控股。瀘州老窖, 瀘州老窖是由瀘州國資委100%控股

    古井,古井集團是由亳州市國資委控股,亳州市國資委持有60%的股份。

    還有其他很多以為是民企但實際是國企的,沒有辦法不一一列舉!

  • 6 # 沐雲科學君

    國企指的是國家對其資本有所有權與控制權的企業。國有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全部歸國家所有。國有企業有三個層次:純國有企業(國有獨資與國有聯營)、國有控股(股份超過50%或者有控制權)、國有參股。其實中字頭的很多企業都是國企,這個大家都知道,但隨著市場化的改革,一些企業的屬性也在發生著變化。

    格力電器

    格力電器的董事長董明珠極為出名,非常活躍,實際上格力電器在去年12月份之前是國有控股企業。

    格力集團是國有企業,屬於珠海國資委的獨資企業。而格力電器則是公眾公司,格力集團的持股份額為18.22%。由於格力集團是格力電器大股東,雖然股份沒有達到50%,但加上中央匯金以及中國證券金融公司等股份,國資佔據多數股份,具有控制地位。所以格力電器算是國企控股企業。

    不過19年12月,格力集團將15%的股份受讓給了高瓴資本,只剩下了3.22%的股份。所以控制權已經轉手。目前的格力電器已經屬於公眾公司,不再屬於國企控股企業

    中國平安

    中國平安雖然是中字頭的公司,但平安保險確實一家民營企業,而且是沒有控制權的公眾企業。平安第一大股東是香港中央結算公司。第二大股東是深圳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有5.27%的股份。它雖然國企,但擁有的股份太少,沒有多少話語權,而單一股東持股最多的是卜蜂集團,合計為7.18%。不過中央匯金加上中央證金以及深圳國資委企業,持有的股份為13.42%。

    雖然平安稱沒有控股股東與實際控制人,但國資背景的企業持股最大,有一定的話語權。不過平安保險稱不上是國企。

    蒙牛

    蒙牛與伊利是國內最大的牛奶製品企業,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它們都屬於民企。其實伊利最開始就是國有控股的國企,而蒙牛確實民營企業。不過隨著企業的發展,企業股份在不斷地變化中。

    2009年的時候,中糧收購了蒙牛20%的股份,從而成為蒙牛第一大股東。目前蒙牛股份中,中糧依然是最大的單一股東,所以蒙牛不算是民企,而歸於國有控股企業行列。

    至於伊利,第二大股東為呼和浩特投資有限公司,擁有的股份為8.86%。所以伊利目前沒有單一大股東,這就變成了民企。

    另外,萬科目前的大股東深圳市地鐵集團,佔股為29.38%。萬科目前是國有控股企業

  • 7 # 月薪三千年薪百萬

    萬科地產集團、格力集團、海爾集團、青島啤酒、長城、比亞迪、吉利、奇瑞、融通、華潤集團、保利集團、光明乳業、中國藍星集團、君樂寶乳業、中糧可口可樂等等等等名單很長。

  • 8 # 向日葵SunFlower

    這種企業實際上有很多,表面上來看以為是民營企業,但是實際上是國有企業。

    一般的情況下,這些企業都處在競爭比較激烈的行業,市場化比較充分的行業。

    我先面選取一些比較有名的企業跟大家說一下,不太有名的企業,大家也不知道,就不說了。

    1、格力電器

    有很多人以為格力電器是董小姐的公司,董小姐是第一大股東。

    因為董小姐實在是太過於活躍了,幾乎全靠她一個人撐起來的。

    實際上格力電器第一大股東是珠海市國資委,不怎麼發聲罷了。

    2、聯想集團

    聯想集團這些年的名聲不太好。

    有些人以為聯想這麼任性,工資隨便發,說話隨便說,就是民營企業呢。

    實際上,聯想也是妥妥的國有控股企業。

    中國科學院是聯想集團的第一大股東,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3、保利集團

    一看名字,很多人以為是民營企業。

    他在社會上最出名的是保利地產,但是他是幹什麼起家的呢?很多人不知道,保利集團竟然是做軍火起家的。

    妥妥的央企,不信你去國資委查企業名錄,就會看見了。

    4、海爾集團

    海爾很多人都知道,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很多人以為是民營企業呢,實際上他是青島國資委管理的企業。

    地方國有企業。

    5、京東方

    最近在液晶面板突破很大。

    實際上是北京市國資委的企業,地方國有企業。

    6、中興通訊

    因為被美國製裁,被很多人知道。

    我有朋友在裡面工作,是管理層控制的企業,但是大股東是國有企業,央企是大股東。

    已是當然的國有企業。

    7、伊利乳業

    內蒙古國資委的地方國有企業。

    8、華僑城

    很多人以為是外資企業呢,看名字有華僑兩個字,其實不是,他是央企。

    母公司叫做華僑城集團。

    9、康佳

    大股東也是國有企業。

    10、海信電器

    和海爾一樣,也是青島市的地方國有企業。

    就找出這些比較有名的給大家說一下,這些實際上都是國有企業或者國有控股企業,不信的話,大家可以查一查他們的股東名冊,都是上市公司,股東資訊是公開的。

  • 9 # 大週期99

    有些公司股權很複雜,像中國平安、海爾集團等。我說一些大家以為是民企但實際是國企的企業。

    1、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

    雪花啤酒在中國銷量經常排第一,而且是唯一進入全球銷量前六名的中國啤酒品牌。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總部在北京,最大股東是華潤創業有限公司。華潤創業有限公司是華潤(集團)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華潤(集團)有限公司是大型國企,所以雪花啤酒是國企生產的。

    2、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蒙牛和伊利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兩大牛奶品牌,伊利曾經是國企,現在是民企;蒙牛曾經是民企,現在是國企。2009年7月,中糧集團入股蒙牛,成為蒙牛第一大股東,中糧集團是國企,所以現在蒙牛也是國企。

    3、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

    洋河酒也比較有名,但是大家可能認為是民企生產的,其實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最大股東是江蘇洋河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洋河集團有限公司是地方性國企,所以洋河酒也是國企生產的。

    4、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有些人認為長安汽車是民企,長安汽車集團原名中國南方工業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部在北京。長安汽車集團和一汽集團、上汽集團、東風汽車集團並稱為中國的四大汽車集團。長安汽車集團是中國南方工業集團旗下公司,中國南方工業集團是大型國有企業。

    5、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中興通訊是高科技公司,在通訊裝置領域僅次於華為,在5G領域佔有一席之地。中興通訊是一家國有民營企業,國有股占主導地位,但私人方享有企業控制權。本質上,中興通訊是一家國有控股企業。

    6、海信集團有限公司。

    家電除了美的、海爾、格力,還有海信、奧克斯、長虹等,海信其實是國企,成立於1979年,總部在山東青島。海信前身是青島無線電二廠,是青島市國資委控股,所以海信集團是地方性國企。

    7、再講幾個股權很複雜的企業。

    1、中國平安。

    中國平安是中國最大的保險公司,現在中國平安還有銀行、證券、投資、大健康等業務。但是中國平安股權很分散,有國有股份、有私人股份、有外資股份,是個混合所有制企業,既不是國企、也不是民企、也不是外企。

    2、海爾集團。

    海爾集團是非常大的家電企業,是集體所有制企業,後面又有外資加入,外方是德國海爾集團,是國有企業轉型的合資企業。

    3、萬科。

    萬科是有名的房地產開發商。萬科股權也很分散,是具有國資背景的股份制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

    4、中集集團。

    中集集團業務領域有:集裝箱、道路運輸車輛、能源和化工裝備、海洋工程、物流服務、空港裝置等。大家經常能在大馬路上看見中集物流的大貨車,其實物流只是中集集團的一塊業務。中集集團1980年成立,總部在深圳,但是股權分散,有國資、有民資、有外資,並沒有實質控制方,是一家混合股份制企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業的繁體字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