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發現很多10後的孩子都不會說家鄉話,有的能聽懂但是從來不開口說,是不是以後說方言的人會越來越少呢?如果是你的孩子剛剛開始學說話,你會一開始就教小孩說方言嗎?

6
回覆列表
  • 1 # 竹杖芒鞋孫迎新

    方言是一種地域文化。西北人的粗聲大嗓,江浙人的吳儂軟語。都是環境造就的語言特色。

    沒有方言的社會就像一片人工林,表面看著鬱鬱蔥蔥,其實單調乏味。這和自然界生物多樣性一樣,社會文化也有多元性。

    物種進化,有物競天擇,也有包容並存。所以有地域特色文化背景的方言,一定要儲存。

    現在推行的普通話,是北方蒙古語系,真正的漢族古語音,在南方粵語,客家話裡有所保留。古漢語講究平仄,這個仄音只有他們還有保留。

    由此,我想起了統治地球幾千萬年的恐龍,納粹德國時,日耳曼人的種族論。

    今天我們這個世界,就需要多元化,各種文化互相包容尊重,就像方言,千萬不要為了交流方便,統治需要去強行消滅。

    方言還是一種根,有一種歸屬感。就像哲學最簡單的三個問題:你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我們知道了自己是誰,才能解決好後面兩個問題。

    方言,在我有來途,不在,也無歸路!

  • 2 # 雙銳媽媽

    我和老公都聽不懂對方的方言,所以我們的孩子教的普通話。我女兒在我孃家住了半年,學會了我們那邊的方言,但是回來上學久了就忘了,聽得懂,說不標準了。

  • 3 # 九龍玉春

    這分兩個方面吧。如果在老家父母帶娃,自然而然地就會了,因為周邊全是這種腔調,正所謂潛移默化。這種方式可留原汁原味的家鄉話。如果孩子在父母身邊,即便是長輩來帶,年輕一代也大多教孩子普通話,因為這更能跟當今社會接軌。快速程序的城市化,有些問題你還來不及思考作出決定,已經被捲入潮流中。現在在城市出生的農村人的後代,你都沒法說明他(她)們是農村人還是城裡人。確切一點,似乎是生活在城裡的農村人。所以,也不要去糾結對與錯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景觀照明如何設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