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族財富密碼
-
2 # 沉醉的文人
委內瑞拉的石油資源儲量世界第一,但開採難度也很大,而且石油品質也不高,所以,在查維斯上臺之前,該國的石油開採業都掌握在歐美國家手中,但此時該國仍是南美第一富國,人民的富裕程度並不亞於沙特。
自從查維斯通過發動政變登上總統寶座後,他將外國公司統統趕出委內瑞拉,並把石油開採業收歸國有,為了獲得民眾的支援,他又盲目地推行高福利政策,而此時離開外國公司的石油開採業已經開始停滯,很多油井在缺乏技術的情況下而停產,所以很快就將老本吃光。
一個曾經很富裕的國家被獨裁者玩成了今天的樣子,如果該國的制度能重新走上正軌,相信不久的將來,它仍然會成為南美第一富國。
-
3 # 九水
其實委內瑞拉也是“成也石油敗也石油"。某種意義上說,委內瑞拉弄到今天這等地步,"都是石油惹的禍"。
哪裡有石油,哪裡不太平著名地緣政治家基辛格說,"誰控制了石油,誰就能控制全世界"。
委內瑞拉目前探明的石油儲量位列世界第一。從能源的角度講,是名副其實的"石油之國",除此之外還有豐富的天然氣。
從地緣上講,委國緊鄰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在整個拉丁美洲都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
如果說古巴是美國的後院,那委內瑞拉就是美國的後院的後院。
正因委內瑞拉有豐富的石油資源,而且地理位置又如此重要,所以冷戰時期便成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奪的重要物件。
這意味著委內瑞拉從發現石油那天起,似乎就命中註定再不會有太平安定的日子。
石油本是福,不料卻成禍委內瑞拉地下的豐富石油資源,本來是上帝賜給委中國人民的福祉,但因美蘇兩個大國的介入,同時由於已故總統查韋斯不講策略,從而使"福"變成了鍋。
冷戰時期,拉美一直是美蘇爭霸的戰場,委內瑞拉堅定站在蘇聯一邊。這意味著委內瑞拉早就成了蘇聯在拉丁美洲牽制美國的戰略前沿。
蘇聯解體後,委內瑞拉與俄羅斯走的更近,並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而俄羅斯作為非歐佩克的產油大國,與委內瑞拉"強強配合",不僅可以影響全球的石油價格,而且也使"歐佩克"的影響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由於查韋斯總統不顧實際、不講策略地盲目反美,使委內瑞拉觸動了美國和中東石油國家的乳酪。因而從2006年開始,美國對委內瑞拉實行經濟封鎖、全面制裁,從此委內瑞拉便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福也石油,禍也石油自委內瑞拉發現石油之後,也曾過了幾年好日子。當時富到什麼程度?
但如此“補免”卻扭曲了經濟激勵機制,甚至摧毀了委內瑞拉經濟,導致整體國民素質落後。
2013年查韋斯去世馬杜羅上臺,馬杜羅沒有修正查韋斯的對外政策,而且繼續當"查韋斯第二"。
2014年國際油價大跌,由於委內瑞拉經濟結構過於單一,導致國民經濟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
而美國趁機對委實行經濟制裁、凍結委在美國的一切石油財產,並極力扶持瓜伊多傀儡政權,一時將委國推向了"萬丈深淵"。
這正是福也石油,禍也石油。
小結——所以有人說,委內瑞拉石油儲量世界第一之所以沒有沙特富有,是因為委內瑞拉的石油品質不夠好、開採難度大等等,這些都是一些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
在這個問題上,其實石油品質無差、開採難度幾乎一樣的伊拉克和沙特相比,就足以說明問題。
-
4 # 鐵男說經濟
首先,政府沒認識到石油市場規律,做到未雨綢繆。石油作為經濟的血液,歷史上的價格一直波動很大,可委內瑞拉政府卻認為,石油開採一桶少一桶,加之世界對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石油價格只會升不會降。由於把本國經濟綁在石油這一駕戰車上,用出口石油賺來的外匯進口商品滿足居民消費需求,忽視了本土製造業的發展。石油價格暴跌,賺不來足夠的外匯進口商品,導致國內商品供應短缺。
貨幣改革並未能阻止通脹繼續。由於委內瑞拉央行的印鈔機缺乏原材料已無法印鈔,不得不讓外國私人印鈔公司印鈔。2014年12月,馬杜羅總統祕密讓歐洲幾家私人印鈔公司印刷150億張面值為100玻利瓦爾和50玻利瓦爾的鈔票,平均每人500張,我們按100玻利瓦爾和50玻利瓦爾的鈔票各佔一半計算,這就相當於政府從每個居民身上洗劫了37500玻利瓦爾。
如果不能剋制印錢的衝動,惡性通脹就難以避免。當然,還有很關鍵的一點,如果不能讓市場發揮決定性的作用,經濟執行往往會被扭曲,最終的結果則是全面的經濟危機。
-
5 # 野史也是史
委內瑞拉沒有沙特有錢,不能全讓石油背鍋,石油儲量大並不意味著就能賺錢。
說起委內瑞拉,大家可能都清楚,近幾年國內經濟持續下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委內瑞拉通脹率去年或達數萬倍。嚴重的通貨膨脹,使經濟不堪重負。
有人不解,委內瑞拉與沙特都堪稱“黑金王國”,擁有巨大的石油儲量,為何委內瑞拉卻沒有沙特有錢?其實委內瑞拉的缺錢,還真與石油儲量關係不大。
委內瑞拉是名副其實的石油大國,二十年前探明的石油儲量已排名世界第五。2011年又以2965億桶的石油儲量,排名世界第一,比沙特的儲量多300億桶。
據美國最新估算,委內瑞拉的重油儲量超過5000億桶,這比外界的普遍認同數量翻了一倍還多。單一個奧裡諾科石油帶的儲量就已超過沙特2640億的儲量。
為何委內瑞拉不能將巨量石油變成金錢呢?原因如下:
首先,委內瑞拉石油的油品太差,開採成本過高。委內瑞拉已探明的大部分石油屬於高硫原油(重油),這種油以油砂形式蘊藏於較深的地層,與沙特的輕質原油有不同,重油須經提煉及混合後才能出口。
委內瑞拉的重油特性,決定了其開採技術複雜且費用高昂。在輕質原油存量較多的情況下,油氣企業不願去開採重油,不賺錢且難度大的生意誰都不願做。
從日產石油量來看,最多的當屬沙特,最高是日產近1000萬桶。再看委內瑞拉,日均產量才200萬桶,排不進前十。這一資料,再次表明重油的開採難度。
從開採成本來看,沙特、卡達、科威特和阿聯酋的開採成本都小於十美元,伊拉克的小於二十美元,而委內瑞拉的成本則為23美元,屬於高成本的範疇。
各方面的資料都顯示,委內瑞拉的原油在國際競爭中沒有優勢。中東石油之所以開採成本低,主要是他們的油田大多是自流井,鑽個不太深的眼就會噴油。
委內瑞拉的成本幾乎是沙特的十倍,比俄羅斯都要高很多。在這種天然劣勢下,委內瑞拉石油顯然沒有沙特的賺錢,這也說明石油儲量與能賺錢是兩回事。
從全球石油品質來看,委內瑞拉的原油品質幾乎是最差的,比起最好的北海布倫特石油簡直就是千差萬別。兩種原油體現在價格上,同樣是不可同日而語。
其次,委內瑞拉石油設施投入太少,開採技術落後。石油要想保持產出,必須得有前期的巨大投資和技術積累,而委內瑞拉恰恰在這一方面錯失良機。委內瑞拉石油持續的國有化,使得私有資本急劇減少。
在上世紀石油最賺錢的時期,委內瑞拉沒有對石油基礎設施加大投資,結果使得日產量出現下滑趨勢。隨著私有資本投資的不斷減少,產能開始更加萎縮。
這樣就形成一個惡性迴圈,投資和產能只會越來越低。十年前,委內瑞拉規定當油價漲到80美元以上時,油企需將90%利潤進行上繳,國際資本紛紛撤離。
政府將收繳上來的錢全部用於社會福利,投向石油方面的資金幾乎沒有。就這樣,委內瑞拉石油設施和技術還是幾十年前的水平,致使石油勘採更加困難。
這些因素都使得委內瑞拉重油提煉不純,很難達到國際標準。另外,與重油混合的輕質油需要大量購買,而委內瑞拉的經濟又難以支撐,使石油難有賣相。
最後,委內瑞拉石油在歐美沒市場,出口困難重重。委內瑞拉石油第一消費國應是美國,但因眾所周知的原因,致使其石油難以進入美國市場。由於美國的因素,儘管歐洲需求量很大,但也是以俄石油為主。
除了美歐外,委內瑞拉周圍再沒有消費國。中國和日本也是石油進口大國,而委內瑞拉距東亞的直線距離有一萬多公里,海運距離更遠,將近有三萬公里。
委內瑞拉與沙特和奈及利亞相比,顯然沒有優勢。距離是一方面原因,其實更重要的原因還是一些國家因素的存在,使得委內瑞拉石油很難找到好的買家。
另外,委內瑞拉的經濟結構比較單一,太過依賴石油收入,國民經濟一直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儘管委內瑞拉的石油儲量巨大,但這並不意味著就能賺錢。
-
6 # 血染戰旗紅
雖然都是石油,可它們的品質不一樣啊。就好比小轎車,奧迪和Alto就是天壤之別。委內瑞拉的石油儲量的確是世界第一,日產量也居世界第五,可它的石油卻偏偏是世界上最劣質的重油。輕質油只要稍微加工一下,就可以分離出柴油、汽油;中質油加工起來就比較麻煩,要經過很多道工序才能分離出柴油、汽油、重油,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殘渣需要處理。
可委內瑞拉的重質油比上述兩種石油都麻煩。首先是開採成本高。輕質油比較稀少,也容易開採,每桶原油的開採成本也就1至3美元左右,但售價卻挺高。國際上常說的原油價格指的都是中質油,如果它一桶能賣40美元的話,那輕質油一桶則能賣五六十美元,利潤非常高。當然,這種石油已經非常稀少了,幾乎是難得一見了。中質油每桶的開採成本則在9至15美元之間,售價嘛,大家百度一下就知道了。可重質油的開採成本就高了,每桶都要超過15美元以上。可它的售價呢,卻又是最便宜的。據說現在重質油一桶的價格是27美元,而委內瑞拉開採成本則是20美元,換句話說,它賣一桶油只能賺7美元。你想想,這些年油價一路下跌,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等國出口的中質油每桶賺二三十美元他們都感到壓力山大,特別是沙特這些年來到處購買大宗軍火,學美國那樣干涉別國內政,出兵打葉門,支援敘利亞反對派,花錢如流水,如果還出現了財政赤字。而委內瑞拉就賺那區區的7美元,再除去工人的工資,運輸的成本和其他費用,它還能有多少賺頭呢?
重質油加工起來非常麻煩,它本身只能提取少量的柴油和汽油,其餘的都是瀝青和重油。重油主要就是用來發電,當然,大型的艦船也用它來做動力。例如我們的遼寧艦航母就是燒重油的,據網上稱,給它加滿一次油得花2800萬人民幣。假如它是燒柴油或汽油的話,那它加滿一油就得要花五六千萬人民幣了。正因為重質油加工起來非常麻煩,而且用途不大,所以購買這種石油的國家並不多。除非是國際油價一路飆升,像十多年前那樣飆到150美元一桶,購買石油的國家和地區感到壓力山大,他們才會選擇購買委內瑞拉的重質油。如今石油價格下跌了,大家當然更願意購買俄羅斯、沙特、科威特等國的中質油了。只有那些國內有大量燒重油發電的國家,有大量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瀝青鋪路面的國家,有大量大型艦船需要重油做動力的國家,他們才會選擇買委內瑞拉的石油。
另外,重質油非常的粘稠,你就算購買了它,但怎樣將它運回來還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因為它太粘稠,你不可能像俄羅斯那樣,鋪根輸油管道到我們國家,一扭開開關那油就嘩啦啦的流過來了。你只能拿車和船來運。這無異於增加了它的採購成本。這些年我們從委內瑞拉進口石油,別說賺了,能保住成本都要燒高香了。
-
7 # 遊戲人超超
委內瑞拉確實如題目所說,他的石油儲量居於世界第一。而著名的中東土豪國家沙特,他的石油儲量僅僅是委內瑞拉的石油儲量的七成。按照我們常規的想法,參照沙烏地阿拉伯的富裕程度,委內瑞拉應該是一個比沙特更土豪,更“壕無人性”的國家!
然而,讓我們打臉的事是,沙烏地阿拉伯富的流油,而委內瑞拉卻窮的只剩石油!是什麼原因造成委內瑞拉如此困頓的呢?
首先,固然委內瑞拉的石油儲量極為豐富的,但是委內瑞拉的石油開採難度缺遠遠超過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石油就像從茶壺裡倒餃子,肚子裡有貨但是拿不出來!石油這個東西並不像地裡長的莊稼那樣,長在地裡,時間到了,去收割就行了。而石油則是藏在地底下的,它就像我們男同胞藏私房錢一樣,藏的比較淺,就比較容易被夫人們發現。藏的比較深,被夫人起獲的概率就低很多。
石油也是如此,埋藏的淺,就很容易開採,沙特的石油多數就屬於這種狀況。埋藏的深,那開採難度就很高。悲劇的是,委內瑞拉的石油主要就是這種深層稠油,開採難度高,帶來的最直接的問題就是在委內瑞拉開採石油成本比沙特開採石油要高得多。開採一桶石油,在沙烏地阿拉伯,成本只要7到8美金,而在委內瑞拉則成倍增長,而且由於難度大產量就相對較少,所以說委內瑞拉石油儲量高但是這個儲量無法迅速變成產量!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委內瑞拉的石油油品不行,屬於國際市場中價格相對較低的深層稠油,這樣一來他們的石油單價比沙特又得低上一些。這些事情在石油價格高企,每桶原油高達130美元的年代裡,這都不是事只是賺的很多與賺的超級多之間的差別。而在全球油價開始進入下行通道,委內瑞拉的日子就開始不好過,當石油價格進入50美元以下欲振乏力的時候,這對於委內瑞拉石油出口的打擊太大了,因為石油開採成本不會隨著油價下降而有一分錢的下跌。而且他們的油品也不會有所提升,這兩大劣勢就使得在這個油價進入低谷的年代委內瑞拉的石油出口不可能像沙特那樣給國家帶來可觀的收入。
然而委內瑞拉現狀這個鍋,石油表示不背,事實也是如此。委內瑞拉政府政策的豪賭與短視,使得委內瑞拉陷入萬劫不復。委內瑞拉總統是選舉制的,這些政治家為了競選連任,只圖眼前利益,甚至飲鴆止渴,哪管身後洪水滔天!委內瑞拉隨著石油價格高企,國家的富裕程度達到了歷史新高。然而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委內瑞拉屬於虛胖,完全依靠石油!就在這個時候委內瑞拉推出了一系列福利政策,免費的住房,汽油,教育!委內瑞拉總統就像一個賭徒一樣,豪賭國際油價會維持長時間高位執行,以支撐他的高福利!他沒有利用這個石油紅利期大力發展工業,推動技術革新。而是用來收買人心,換取選票,結果好日子沒有幾年,石油價格崩了,而國家收入大幅降低,而這些福利卻覆水難收,政府左支右拙!
隨著油價持續走低,委內瑞拉政府為了維持自己的高福利政策,出現了巨大赤字。委內瑞拉政府的應對之道,非常奇葩,不就是沒錢麼,那還不簡單?印鈔機全速開動印錢,這個頗有當年運輸大隊長常凱申的風範!大量超發的貨幣,在缺乏國家信用作為支撐的情況下,使得貨幣價值一貶再貶,大貶特貶,貨幣不如草紙!通貨膨脹使得整個委內瑞拉的經濟涼涼,人民的日子非常困苦,而委內瑞拉政府卻不好好想辦法拯救民生,人家還像電視明星一樣出來懟天懟地懟美國!就像半島北的思路一樣,把所有的困難都歸於美國,而不反思自我,這樣也是醉了!
-
8 # 國聞雜談
根據美國石油公司的統計,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最高的國家是委內瑞拉,沙烏地阿拉伯在這個榜單上面排行第二,但是與富的流油的沙烏地阿拉伯相比,委內瑞拉這個盛產世界小姐的國度近年來卻處於經濟崩潰階段,百姓極度貧困。委內瑞拉和沙烏地阿拉伯一樣都是以石油出口作為國家的支柱產業,為什麼委內瑞拉沒有沙特那麼有錢呢?
儘管委內瑞拉和沙烏地阿拉伯都是產油大國,但是所產石油的品質有著本質區別,沙特所產的多數是多數輕質油,油的品質比較好,而委內瑞拉所產的多數是重質油,石油開採之後,還需要經過勾兌、提煉等多個環節之後才能出口,因此相比沙特而言,委內瑞拉的石油開採成本比較高。
儘管石油開採是個暴利行業,但是早期沙特和委內瑞拉都沒有開採石油的技術和能力,因此兩國的石油開採都被歐美等國家的石油公司所壟斷,石油開採的大部分利潤都是被歐美石油所攫取,為了改變這種情況,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委內瑞拉和沙特採取了兩種不同的方法來將石油收歸國有。
委內瑞拉的做法比較簡單粗暴,委內瑞拉首先建立自己的石油公司,然後宣佈新的油田不再外包,通過對承包舊油田的歐美公司增收稅收和租金的方式回收原來承包出去的舊油田,這種方式導致外企石油公司紛紛逃離委內瑞拉,缺少歐美先進技術的支援,委內瑞拉的石油開採水平一直停留在上世紀70年代。
沙特的做法則要和平的多,沙特現在的石油公司全名叫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阿美石油公司最開始的股東是埃克森,美孚等美國石油公司,沙特通過收購股份的方式花了將近20年的時間才將阿美石油公司收歸國有,儘管阿美石油公司已經收歸國有,但是它原本的經營方式並沒有改變,依然和歐美石油公司有緊密的合作,同時沙特和美國的關係一直都很友好,可以算的上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馬前卒,在石油開採上美國也會給予技術支援,因此沙特的石油勘探和冶煉技術一直處於世界前列。
從石油的品質和石油開採技術上來說,委內瑞拉都要落後於沙特,據統計,沙特開採每桶油的成本不到10美元,而委內瑞拉的開採成本則是沙特的3~4倍,開採同樣一桶油,委內瑞拉要比沙特賺的少多了。
在石油價格暴漲的年代,委內瑞拉曾經也過過一段好日子,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10年左右的時間內,石油價格暴漲,委內瑞拉通過出口石油成為南美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同時期的委內瑞拉政府把石油賺來的錢用於改善民生,提供免費住房,免費教育,免費醫療,那時候委內瑞拉的富裕並不為人所知。
沙特的油田卻是沙特王室所私有的,沙特王室一個一個確實是腰纏萬貫的金主,沙特給人以土豪的形象完全是因為土豪王室的原因。
因此我們覺得沙特比委內瑞拉有錢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沙特確實比較有錢,從石油開採成本上來看,沙特的開採成本要比委內瑞拉要低很多,因此在石油價格暴跌的年代,沙特依舊能夠賺的盆滿缽滿,而委內瑞拉則要過苦日子了。其二,是因為沙特土豪王室的影響,沙特王室的土豪形象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沙特是個土豪國家。
-
9 # 藤樹先生
石油的意義
對於人類來說,最重要的物質資源莫過於糧食,因為人沒了糧食,是活不下去的。因此,在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極力打壓商業發展,其原因就是統治者認為,如果農民都去經商做工,必然導致糧食產量下降,最終導致社會秩序崩潰。
對於現代文明來說,最重要的物質莫過於石油。各行各業的發展,歸根結底,離不開石油資源所釋放、轉化出來的能量。
委內瑞拉擁有的石油儲量在全球居於第一位,但是,委內瑞拉的富裕指數非但不能和沙特相比,甚至近年來,動盪不斷,這背後原因何在?
委內瑞拉的死結委內瑞拉屬於拉美國家,在世界歷史上,委內瑞拉和美國一樣,都是移民組成的國家。
二戰後,隨著東西方冷戰開始,蘇聯盯上了美國的後院,在美國的後院大搞小動作。委內瑞拉也成為東西方集團所拉攏的物件之一——比如古巴屬於社會主義國家,而委內瑞拉前總統查韋斯,則和古巴前領導人卡斯特羅關係親密。從這點不難看出,委內瑞拉在國際社會中的立場。
石油工業的發展,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援,以及相關專業人才的參與,才能做起來。事實上,不論是沙特還是委內瑞拉,在資金方面和技術方面,都不具備發展石油工業的條件,為此,沙特想到了合作——既利用自己的資源,請具備這方面技術的國家,來一起開採石油,共同富裕。
最終,在委內瑞拉石油國企的管理下,委內瑞拉的石油產業每況愈下,其所能出口的石油,因為開採、提煉技術的制約,全部都是低端產品,這就意味著,委內瑞拉石油的利潤非常有限。
與此同時,近年來,隨著石油價格的波動,讓經濟幾乎完全依賴低端石油的委內瑞拉,處於雪上加霜的狀態。由此,不難理解,為什麼都是石油出口國,沙特和委內瑞拉,卻處於天差地別的狀態。
-
10 # 秋塘夜雨
1.石油開採技術保密級別與原子彈的保密級別一樣,中國頁岩氣儲量也是世界第一,但是頁岩氣產量世界最高的是美國,中國目前攻了近十年,產量還是不能保證盈利。目前全球頂級原油開採技術掌握在美英中國手裡。
2.大宗商品的價格在同一標準下是全球統一的,所以原油生產企業的盈虧相當程度上由開採成本決定。
3.油的品質也決定了煉化成本,如果石油供應缺口不大的情況下,低品質的原油銷售量會大降。
委內瑞拉原油雖然儲量較多,但是屬於低品質,並且埋藏較深,深井採油技術目前被美英中掌握,你家技術低,也許也能採到油,但是成本高。如果國際原油價格不高的情況下,你會虧錢的。由於美國與委內瑞拉關係交惡,委內瑞拉政府把油田資產收歸國有,引起美英政府的金融與技術制裁,導致委國內基礎設施與生產工藝得不到改進。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而沙烏地阿拉伯有的油田四十年代都開採了,有的油田開採成本都降低到了負成本,而整個沙特的綜合開採成本據說只有十幾美元。這樣即使國際原油到30美元,沙特還是大賺特賺。
由於沙烏地阿拉伯的原油配套設施建設的很早。原油開採出來通過原油管道直接輸送到港口煉化廠,然後裝船運往全世界。委內瑞拉的港口等配套設施,洗洗睡吧。
這點也能說明國內氣柴油價格高於國外的原因,因為原油是戰略資源,不可能完全依賴單一地區進口,中東地區美國部署有重兵集團,所以,中國不得不在非洲,南美,這些國家投資,所以生產成本比較高。新油田的資本投入,落後地區的基礎設施改良,都需要掏錢,不然開採出來運不出來的。
有些小煉化廠卻可以不用考慮戰略安全問題,直接進口低成本國外原油,畢竟份額小,也沒有大規模資本開支。但中石油中石化卻只能多途徑獲得原油,自己去投資,挖井,如果地區落後,還要建設港口,鐵路,運油管道等。平均成本比較高。
回覆列表
委內瑞拉和沙特,確實都是石油大國,而且委內瑞拉比沙特的石油儲量還高,以2970億桶作為世界的首位,但是關注時事的我們也注意到了,沙特到今天是全世界土豪裡面最厲害的了,但是委內瑞拉卻窮的一塌糊塗,人民都快活不下去了,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
兩國的儲量雖然都是最大的,但是品質不同
石油最好的就是淺層油,開採容易,油質好,沙特都具備這些優點,加上對開採技術比較重視,所以沙特開採的油多,成本低,利潤高,賺錢賺的就多
但是委內瑞拉就不一樣了,儲量雖然大,但多數是深層的稠油,開採難,技術要求高,所以在利潤上相對沙特就比較吃虧,但石油是號稱黑金的東西,只要有,必然就是暴利的,能賺極多極多的錢
委內瑞拉初期也確實賺了極多極多的錢,甚至GDP都要趕上美國的一半了
問題出在幾個方面,委內瑞拉賺錢之後,給國民的福利實在是太過火了,人民什麼都是免費的,這給委內瑞拉的財政造成了太大的負擔,在國際油價迅速下跌一半了之後,石油的利潤遠遠不如從前,以至於負擔不起過重的社會福利,加上委內瑞拉對於開採技術實在是太不重視,油價降下去了,但成本沒下去,後來加上政治環境惡化,鉅額的石油衍生了根深蒂固的貪腐,貨幣超發,生產停滯,其他產業因為石油完全沒有任何發展
總結起來一句話,油價一跌,積攢的無數問題全都暴露出來,直接讓一個國家崩盤
我們用最通俗的話來說一下委內瑞拉為什麼崩盤:
有石油資源,卻不重視開採技術,太懶,導致利潤太低,但儲量實在太多,所以也一夜暴富了,暴富了就給人民瘋狂發錢維護統治,滋生了大量貪腐,之後油價一跌,沒錢賺了,直接崩盤,當然這個崩盤少不了美國在背後搞鬼,美國對委內瑞拉制裁不是一天兩天了,沙特美國製裁不了,制裁一個委內瑞拉還是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