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神王之孑

    01、戰國時期的文武官制

    戰國時期,各國都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官僚政治制度。中央設立了相和將,”相”是“百官之長”,也稱相國、丞相、宰相、相邦等,秦國還設立過左右相。 “將“是統率軍隊的長官,還稱“將軍”、“上將軍”、“大將軍”等,地位僅次於相。如齊威王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魏惠王用惠施為相,龐涓為將。趙惠文王用藺相如為相,廉頗為將。

    秦國設相較遲,商鞅在實行變法時的官職是大良造,這是當時秦國的最高行政官。秦惠王時設相,張儀為相。秦武王又設定二丞相,以甘茂為左丞相,樗裡疾為右丞相。秦王政時,呂不韋為相,稱相國。秦昭王時開始立將軍,以魏冉為將軍。

    楚國則一直沒有設相,以令尹為最高官職,相當於相。楚也沒有設將軍,有柱國、上柱國的官職, 是最高武官,相當於將。

    中央還有負責專門事務的一些官職,如尉是次一級武官,也有些國設尉是負責選擇任用官吏的。尉史是協助國王處理日常事務的秘書性質的官吏,還有負責司法的廷尉,負責守衛宮廷的官吏稱郎中,負責教育太子的為太師、太傅,負責宗教事務的是太祝、太卜等。不過這些名稱各國不盡一樣,官吏的設定也不盡一樣,有些發展為秦漢的三公九卿。

    戰國時打破了貴族的世襲,平民也可以做相、將和地方軍政長官,如申不害、范雎、蔡澤、張儀這樣的平民而為相,孫臏、樂毅、白起、廉頗、王翦這樣的平民而為將。不過多數情況仍是宗室貴族擔任軍政要職,如楚國的屈、景、昭三家族,齊國的諸田氏。

    02、郡縣制在戰國時就已盛行

    地方設郡、縣,郡管轄縣,各郡的大小不一。例如,趙國代郡管轄36縣,上黨郡管轄24縣,河間郡管轄12縣。魏國上郡管轄15縣。南韓上黨郡管轄17縣。燕國上谷郡管轄36縣。秦國太原郡管轄37縣。

    戰國設郡,起初是為了邊境的安全和加強對邊境的管理。如魏設上郡是為了防秦;趙、韓都設上黨郡,因為這裡處於幾國爭奪的險要地帶;韓設三川郡,因為這是秦國爭奪南韓以致整個中原地區的必經之地。各國為了鞏固邊防,也往往設郡管理,如趙設雲中、雁門、代郡,燕設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郡, 秦設隴西、北地郡和上郡。

    郡設守或太守,為一郡之長。

    齊國沒有設過郡,齊設的都約相當其他國的郡。都的長官稱大夫。齊攻燕時發“五都之兵”,就是說的一種行政建制。

    戰國時各國普遍設縣,如秦國商鞅變法後全國設41縣。縣設令為一縣長官,縣令下設丞、尉,丞主管民政,尉主管軍事。

    郡守縣令由國君任免。郡縣制的推行,加強了國王對地方的控制,鞏固了王權。

    縣的設定,在春秋早期就出現了。郡比縣又晚,郡是在春秋晚期才開始有的。公元前493年,晉國趙簡子在誓師時說:“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 (《左傳·哀公二年》),說明這時郡比縣小。

    春秋初期,秦、楚在新兼併的地方開始設縣。公元前688年,秦伐邽、冀戎,佔領後設縣。公元前687年,又在杜、鄭設縣。公元前688年,楚滅申,設縣。公元前680年,楚滅息,設縣。春秋中期以後,各國設縣多起來。

    戰國時縣以下設鄉、裡、邑、聚。另外還有亭,這是屬千軍事性質的組織。鄉有三老、廷掾,裡有里正。又按什伍編戶組織,十家為什,五家為伍,伍有伍長,伍長也稱伍老,從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有系統的、相當嚴密的各級組織。

    戰國時也還有封君,就是國王封給他們地方。如戰國“四公子”的孟嘗君,他父親封於薛,他繼承了封地;平原君封於東武城;春申君封被賜淮北地十二縣;另外, 信陵君的信陵可能就是地名。又如,秦國封商鞅為商君,封地於商。封白起為武安君。齊國封田單為安平君。趙國封李兌為奉陽君。燕國封樂毅為昌國君。

    也有封侯的,封侯與封君性質一樣。如秦國封魏冉於穰,又加封陶邑,號穰侯。呂不韋號文信侯,“食藍田十二縣"。齊國封鄒忌千成邑,號成侯。

    戰國時,封君封給食邑,食邑通常不能世襲,只能“衣食租稅",由封君收若干邑的租稅。食邑的行政權屬國家,食邑的軍政長官由國君任免。但封君在食邑還有部分權利,有少量的武裝。

    因此,戰國時的封君與周王朝實施的諸侯分封已經大不相同 了,之前的諸侯有很大的軍政權,能夠發展成為獨立的國家。戰國時破除了之前分封那樣的權力,這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


    03、戰國各國的爵制

    各國還設有爵位的等級制度。秦國商鞅為秦制爵20等,最高為第二十等徹侯,以下順次為十九關內侯,十八大庶長,十七駟車庶長,十六大上造,十五少上造,十四右更,十三中更,十二左更,十一右庶長,十左庶長,九五大夫,八公乘,七公大夫,六官大夫,五大夫,四不更,三簪䮍(niao), 二上造,一公士。大概十六級以下既是爵位又是官名,如白起曾任左更和大良造(即大 上造)。

    秦爵原來是軍隊的等級身份,士兵沒有爵位;官長的爵位不同,地位和權利也不同。八級公乘以下,只能得到賞賜田畝,不能食稅邑。山東六華人士入秦 有功的,也有得到卿的稱號的,如司馬錯稱客卿錯。

    有了爵位就有相應的政治經濟特權,得到官職,享有食邑和賞賜,減免刑罰等。爵位的實行,有利於破除宗室貴族的世襲權力,為新興地主階級和平民取 得政治經濟權力創造了條件。

    齊、韓、趙、魏、燕的爵位等級大抵為卿和大夫。如齊國立淳于髡為上卿,鄒衍、淳于髡等的學生、即稷下學士賜為上大夫。趙國廉頗、藺相如拜為上卿,藺相如還拜為上大夫。魏國須賈為中大夫。南韓聶伯為大夫。燕國荊軻被尊為上卿,樂毅封為亞卿。

    大抵卿分上卿、亞卿,大夫分為上、中、下大夫。

    楚國的最高爵位叫執珪,昭常“官為上柱國,爵為上執珪"。景翠"爵為執珪,官為柱國”。楚國還有上大夫、五大夫爵位。

    任命文武官吏時發給璽、符。璽是官印,下達命令和來往公文,必須用璽來泥封,這是憑信。璽實際上是權力的象徵,去職時要上交,對不稱職的官吏要收璽、奪璽。

    對武官領兵發給虎符的左半,右半留在王手裡,右半與左半合符是調動指揮軍隊的憑證。調動50人以上的軍隊就必須有留在國王手中的符相合,只有邊境烽 火的緊急情況除外。"竊符救趙”就是竊得魏王手裡的右半兵符。

    出土的秦國《新郪虎符》銘文記載:“甲兵之符,右才(在)王, 左才(在)新郪。凡興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雖毋會符,行殹(也)。”說的就是這些情況。

  • 2 # 相生橋上的光輝

    春秋戰國時代,周天子推行的是嫡長子繼承製,分封的諸侯們所遵循的是等級制度和世襲制度。 就是周天子把土地和權力分封給親族家臣,這些親族家臣到分封之地就任,掌管這裡的人民和財富,並以軍隊的力量來控制地區的格局穩定。 便成為一國之諸侯。而諸侯又把土地和權力分封給親族和功臣,這些人又成為卿大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貴婦膏和遮暇哪個先擦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