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當代冶金學家夢想的“形態記憶合金”,竟然出現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藏裡。

11
回覆列表
  • 1 # 沉睡的歷史天堂

    雖然後世對於秦始皇的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他千古一帝的地位。他統一六國,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修建萬里長城,打通西南,構建起了一個國家的模型,這些豐功偉績都足以流傳千古。他傳奇的一生中,也留下了許多的謎團,包括他的陵墓為何千年之間都沒有遭到破壞,他真正的死亡原因等。而今天要探討的,乃是圍繞在他身上的那些神奇的高科技發明,這些發明遠遠超越了他身處的歷史時代,讓人不得不懷疑,是否真的有“神靈”在幫助他。

    2000多年前記憶合金製成的寶劍

    為什麼秦朝的士兵可以以一敵十,勇猛無敵,一路高歌猛進呢?問題就出在武器上面,秦兵的青銅劍削鐵如泥,所向無敵。不過後來所有的鑄劍師全被秦始皇活埋,將秦軍武器的祕密永遠帶進了墳墓。

    1994年3月1日,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二號俑坑正式開始挖掘。在二號湧坑內人們發現一批青銅劍,長度為86釐米,劍身上共有八個校面,考古學家用遊標卡尺測量,發現這八個稜面的誤差不足一根頭髮絲,已經出土的19把青銅劍,劍劍如此。這批青銅劍內部組織緻密,劍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紋理來去無交錯,它們在黃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時依然光亮如新,鋒利無比,劍刃非常鋒利,一劍可劃透十二層報紙。專家用現代科學方法檢測分析,這些青銅劍表面竟塗有一層厚約十微米的氧化膜,其中含鉻百分之二。大家知道,鉻是一種極耐腐蝕的稀有金屬,地球巖中含鉻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鉻還是一種耐高溫的金屬,它的熔點大約在4000℃,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年才先後發明並申請了專利。在2000多年以前是什麼人、用什麼方法將這種金屬鍍到劍上去的呢?

    在清理一號坑的第一過洞時,考古工作者發現一把青銅劍被一尊重達150千克的陶俑壓彎了,其彎曲的程度超過45度,當人們移開陶俑之後,令人驚詫的奇蹟出現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銅劍,竟在一瞬間反彈平直,自然恢復。當代冶金學家夢想的“形態記憶合金”,竟然出現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藏裡,這聽起來是不是有些滑稽呢?

    事實上,武器鍍鉻的技術並非只有秦始皇一家獨有。春秋五霸時期,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一舉擊敗了吳王夫差,演出了歷史上春秋爭霸的最後一幕。歲月的搜尋流逝,使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爭靜靜沉睡在歷史的長卷裡,忙忙碌碌的後人幾乎把它遺忘了。然而,一支考古隊在挖掘春秋古墓時,卻意外發現了一把沾滿泥土的長劍。當考古隊員輕輕拭去劍上泥土的時候,劍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踐自用劍”躍人人們眼簾。這一重大的考古發現立即轟動了全國,但是,更加轟動的訊息卻來自對古劍的科學研究報告。最先引起研究人員注意的是:這柄古劍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為什麼沒有生鏽呢?為什麼依然寒光四射、鋒利無比呢?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鏽的原因在於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微信公眾號:莽荒詭境。個人所著的同名小說在京東、噹噹、亞馬遜、淘寶及各地書店有售,歡迎捧場)

    誰能想象,上世紀50年代的科學發明,竟然會出現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古墓裡?又有誰能想象,秦始皇的士兵手裡揮舞的長劍,竟然是現代科學的傑作?我們怎麼能完全相信現代所謂的科學結論呢?那麼反過來說,秦始皇的鑄劍技術是誰人傳授的呢?秦始皇時可以使用鉻鹽氧化處理法、發明形態記憶合金,為什麼魯班就不能發明機器人馬車呢?關鍵在於,假如以上的事實是真實的話(至少鉻鹽氧化處理不是假的),那麼我們就會問:他們的技術淵源是什麼呢?

    可照見人臟腑的明鏡

    我們經常在古代劇中見到衙門上懸著一塊“明鏡高懸”的牌子。事實上,“明鏡高懸”最早的時候應該叫秦鏡高懸。據東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三記載:高祖初入咸陽宮,周行庫府,金玉珍寶,不可稱言……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裡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知病之所在,又有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秦始皇常以照宮人,則膽張心動者殺之,高祖悉封閉以待項羽,羽並將以東,後不知所在。

    這段記載與上段記載一樣極其簡潔,但如果上段記載一樣神祕怪異,那麼到底這段記載是什麼意思呢?那我們現在繼續把它翻譯成白話文:

    劉邦攻入秦都咸陽,進入咸陽宮,巡視秦王室存放珍寶的倉庫,只見其中金銀珠寶,不可勝數。但是其中最令劉邦驚異的,卻是一面長方形的鏡子。它寬四尺,長五尺九寸,反正兩面都能照人。如果用平常姿勢走近它,照出的人影是倒立的人像。如果用手捂著心口走近它,就能照出人的五臟六腑,一部分一部分看得清清楚楚。如果有病的人捂著心口去照它,就會從中看到自身疾病所在的部位。如果女子的心術不正,被它一照就會發現她的膽特別大,心臟跳動也異於常人。據說秦始皇怕人懷有異心不忠於他,所以經常讓宮女們照這面鏡子,發現誰的膽特別大,誰的心臟跳得特別,就殺掉誰。

    唐朝與白居易齊名的大詩人元稹在一首名為《諭寶》的詩句有“秦鏡無人拭,一片埋霧月,鏡懸奸膽露,劍拂妖蛇裂”之句而裡面的秦鏡正是說的這枚具備射穿人體的神奇鏡子。

    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在其撰寫的《夜航船》中也有對這枚神奇鏡子的記載,其根據也一定來自於《西京雜記》的那段記載……

    如果我們生活在1895年之前,也許會認為這段記載是神話故事,但是就在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W.K.倫琴卻發現了一種可以穿透許多對可見光不透明的物質,當然我們現在知道了這叫X射線也就是現在醫院常見的用於查體的醫療器械。而這段記載我們仔細讀來是不是具備和X射線一樣的功能?一枚鏡子居然能照見人體內臟?我在想這究竟是一把什麼樣的鏡子呢?我的意思是說這枚鏡子到底是如何能照見人體的其能源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有如此強大的功能呢?最關鍵的一點這枚鏡子到底是從何而來呢?為什麼會在秦始皇的宮殿祕藏中?如果說這把鏡子就是秦始皇的,那麼他是從那裡找到的這樣一枚超越現在高科技水平的鏡子呢?

    地宮內飛出金雁

    秦地宮內有哪些珍貴的隨葬品?千百年來由此引發了許多神奇的傳說故事。地宮飛雁就是一個十分迷人的傳說。《三輔故事》記載,楚霸王項羽入關後,曾以三十萬人盜掘秦陵。在他們挖掘過程中,突然一隻金雁從墓中飛出,這隻神奇的飛雁一直朝南飛去。斗轉星移過了幾百年,到三國時期,(寶鼎元年)一位在日南做太守的官吏名曰張善,一天,有人給他送來一隻金雁,他立即從金雁上的文字判斷此物乃出自始皇陵也。

    近代有的學者著文指出:“這雖然是個傳說故事,但說明秦陵內的文物曾經流失於外,並且遠達雲南以南。至於說金雁製作精巧,不但好看,而且還能飛,這也是有可能的。因為在春秋時期,著名工匠魯班已經能製造出木雁,在天空中飛翔,直飛到宋國的城上。幾百年後,秦國的工匠能製造出會飛的金雁,這是可信的。”但也有人提出質疑,認為即便真的秦始皇時代可以製造出可以飛翔的金雁,那麼設定它是從被放置內地宮內開始飛翔,距離項羽挖開地宮時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年多。其動力來源於何方呢?所以有人懷疑這個地宮飛出金雁的故事純屬以訛傳訛,其來源於在司馬遷和班固的記述中有“黃金為鳧雁”的文字,顯然兩位史學大師記載的是墓內有用黃金製作的“鳧雁”,而古代文人很可能由此演義和“創作”了飛雁傳說的故事。

  • 2 # 大衛思想

    秦軍的制式武器要求極其嚴格,武器的部件均可以互換,看過相關的文章和電硯節目,秦軍的武器生產採用流水線作業方式,上面還刻有匠人、和其它負責人的名字,考古來看,武器的磨製居然使用沙輪!

    由此看來,冷兵器時代自有其生產方式,而由於時代的變遷而失傳。就如在古埃及發現的銅-鋅電池一樣,讓人震驚,古埃及用電生活?!後來才知道,這是用來給物件電鍍金粉的。

    人們往往驚歎於古人“先進”的技術,個人認為,那不過是用土辦法成年累月的積累而形成的工藝,正是其不易和有些東西很難再複製困境,往往失傳,旦有出土,必然引起人們的驚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哈工大的土木工程和建築怎麼選擇?孩子2020哈工大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