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雅識怡趣
-
2 # 風雲說收藏
樓主好,你的這隻鳥材質非和田,疑似漢白玉。其二沁色為染色,漂浮於表面。其三刀工陰線呆板,現代工痕較為明顯。鄙人以為,此鳥為現代仿品。
發幾張開門到代的博物館藏品供君品鑑
-
3 # 戰漢玉龍
基本判斷為贗品
原因一:玉質疑似地方料;
原因二:雕刻工藝有問題,不是古代坨具來回拉出來的線條;
原因三:獸鳥眼睛缺神,眼睛的挖槽工藝疑似現代高速轉機打磨出來的;
原因四:缺神韻,感覺像臆造品。整體線條感欠佳,過渡很不自然;
原因五:包漿有很大問題,仔細看眼部和嘴巴還有翅膀的包漿不一致,另外刀刻的那一部分凹槽裡都是泥土,有做舊的嫌疑;
透過以上五點分析,得出贗品結論。
-
4 # 雅珍居士
從圖片上看,大致定為漢代,鳩杖首,玉質為和田白玉。
古玉或者疑似古玉到手後,再不清楚瞭解的情況下,不要擅自處理,以防損傷古物,失去生坑時的研究價值,不玩不盤,也不要讓它吐灰。
比如,開水燙,開水煮,泡水吐灰,84消毒液侵泡等。
-
5 # 青蘿拂衣
仿漢代玉鳩杖首。中國為推崇敬老孝道,自周朝即有高年授几杖之規定,幾是傢俱,杖即柺杖。漢代七十授王杖,由政府養老。杖上有鳩為飾,故稱鳩杖。古人認為鳩為不噎之鳥,雕鳩鳥為杖首是希望老人不噎。此玉器與漢乃至先秦時鳩形皆不符,且材質、工藝、泌色、包漿皆無一過關。
-
6 # 五哥4R6K
我也有一些類似的石雕,當第一眼看到它們,眼裡就再也容不下其他東西了,這些東西形態各異,韻味十足,有種感覺就像是誇過歷史的長河,沒有了時間的拘限,就像是為我而來!很多人都說是假的,現代工藝,多是意照的東西。可是我就感覺不一樣,幾十個石件大多表現則都是狗的形象,沒有一件是兇獸,在那個時代應該稱之為瑞獸!我賞石雕看其形,觀其神,而這些神獸形神兼備,靈性十足,充分體現了古人精深的雕刻技藝,財質應該是玉石,燈打就透,現代的機雕,很難表現其神韻,若能雕的形神兼備,就不用作假了,更何況獸身更沒有機雕的恨跡,完全是手工完成,不管是什麼年代的產物,則都不愧是難得的精品!上善!!
回覆列表
從玉的材質,雕工,造型,大致判斷為戰國玉
古玉鑑定的步驟
專業人士鑑定多從斷代開始,教科書對文飾的研究很多,正統學者深受其害。非專業人士多從真偽開始。但殊途同歸。 鑑定有這樣幾個步驟:包漿、沁蝕、玉質、形神、腐蝕、文飾、刀痕。成手遠遠掃一眼就知有沒有,這隻能看個大致。鑑定是很嚴緊的。沒有微觀就沒有斷案的證據。[所以鑑定要學會用放大鏡] a、古玉包漿說穿了就是氧化膜,其又分為軟包漿和硬包漿,軟包漿手頭有肉澀感(北方話叫肉頭兒),硬包漿有明顯玻璃光。軟硬包漿一定條件下可互相轉化。手長期盤玩或藥液侵泡可做仿包漿。有經驗者可區分。自然狀態的子料也有包漿,一般硬度較高。 b、沁蝕可分為內沁和外沁,內沁就是一定條件下產生的晶體酥鬆,白色絮狀[玉內雜質不是沁而是髒,沁和髒要分清.]。外沁是外部介質的侵入。內沁由內向外發展,外沁由外向內發展,互相促進,直至鈣化。有無外沁的古玉,玉質好可能內沁也不宜查覺。沁蝕狀況和玉質密度分佈、晶體酥鬆狀況及外部介質性狀有關。仿沁浮而真沁沉。沁真也不能斷真(如老玉新工)。 c、玉質: 新疆和田玉:是最美觀,文化承載量最大的一種玉。商代以後的貴族器物多選此玉。其以今天的俄羅斯玉分子結構一致,儀器無法判別是和田料還是俄羅斯料。俄料多山料、和田多子料。西漢和田料品種最全、質量最好,常見黃玉、羊脂玉等。 遼寧岫崦玉:紅山文化器物多采用此玉。古玉多料精工細。[注意區分岫崦黃玉、和田黃玉的區別] 河南獨山玉:主要有兩種顏色,白青色和白綠色,白青色多做仿古器,白綠色多做抵擋仿翠件。古器中少見此玉。 地方玉:各地產地方玉,多半石半玉。常見於高古器、良諸器、葬器等。 阿富汗玉:密度、硬度低,很像玻璃。古器少見此玉。 玻璃料器:料器裝飾物[多戰國]有大量出土。說起來是笑話,現在料器做的很像玉,很多行家打眼。[普通試硬度的方法必須在古玉鑑定中刪除。古玉有包漿不能破壞之。] d、形神: 如果說神是藝術之魂,那麼古人之魂必不同於現在之魂。故再好的工匠也仿不出古人之魂。此魂必叢真品中領悟,不可自以為是。 e、腐蝕: 某些介質對玉表面有腐蝕作用。土中玉器的腐蝕痕跡多為點狀分佈,像天上的星星或星星的集中;而非連續片狀。漢墓中的鐵器腐爛後形成的硫酸鐵、亞硫酸鐵,對玉的腐蝕作用最大。 f、文飾: 文飾千變萬化且易仿,不宜作為判斷真偽的依據。對文飾的瞭解有助於斷代。 g、刀痕: 刀痕的研究對古玉鑑定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注意是刀痕不是刀工]。刀痕研究首先要掌握一點機械常識,如軸、軸套、轉速、同軸度、跳動、偏擺,電動陀具、非電動陀機具結構特徵、差別。陀具進化過程等。 (1)陀機具進化簡述 同軸度是陀盤中心和轉軸中心的誤差。跳動是陀盤每轉一週的上下位移。偏擺是陀盤每轉一週偏離其所處平面的誤差。現在機戒有誤差,古代機戒誤差更大。從理論上講,陀具應先於玉器出現,無陀具則無玉器。自從有了機器,高難度的玉器加工才有了可能。軸在軸套中轉動,軸套是軸的支撐,軸和軸套發生摩擦。轉動:古為手動,今為電動,一慢、一快相差數百倍。出土的管狀、柱狀玉器,很可能就是軸和軸套。商代以前的軸和軸套多為玉石器,商周多為銅器,漢以後多為鍛打後的鐵器。故漢代陀機具精度大為提高,加工能力明顯增強。這不僅表現在軸和軸套的配合上,而且表現在機件加工工藝效能和機戒的結構精度;機戒品種等。漢代出現精美的高浮雕並不奇怪,這是中國玉器史上劃時代的一頁。唐宋時期陀機具結構、精度、種類更加完善,但少有突破。一直延續到清代,陀機具的精度才又有了新的進步。現代電動陀機具精度高、速度快、刀更硬,進給力大,切削力強,故常顯刀痕粗大、崩茬。又因現代陀具精巧、靈活,也不乏精細之做。此類仿品成本必高,各項都仿到位是不可能的。沒有仿到位,只有研究不到位。 (2)刀痕鑑別 機戒效能上的區別,必導致工藝方法的不同,刀痕特徵不同。掌握了它就掌握了古玉鑑定的利器。這裡也是傳統古玉鑑定理論的缺憾,即刀痕研究理論的缺失 。戰國以前的陀機具大同小異,一般只能進行粗加工。細部都是手工刀具加工的,那時的手工刀具,一刀只能劃出一條白痕,一個區域性就要千萬、萬萬刀,可見時間和人力的投入。細如髮絲的陰刻線,細看也是多刀完成。如此工藝自然精細工整。只有葬器較為粗糙,孔、邊未精加工。漢代器物陀痕和手工刀痕交織,工藝能力大幅度提高。唐以後的器物以陀痕為主,仍能看出隨著陀具的進步,器物表面痕跡的變化。[古玉即便有拋光,也不足以破壞表面刀痕。]崩茬、刀痕粗大是現在電動工具所為。無刀痕是現代拋光,菊皮狀是過化學拋光。鑽孔內壁有明顯刀痕是電動鑽頭所為。陀痕和電動工具痕跡的區別只能在實踐中逐漸掌握。生坑、熟坑和盤玉 出土後未經過處理或盤玩的叫生坑;否則叫熟坑。盤玉是華人玩玉的傳統。盤:把玉攥在手裡盤玩。新玉、老玉都要盤,盤過的玉潤澤漂亮,盤後古玉比新玉變化更大 。所以有一部分人不贊成盤高古玉。甚至有人不認盤過的高古玉,這和港臺的風氣有關。以自我的審美去欣賞玉雕,並不為過。以自我的審美去欣賞古玉,就大錯特錯了,標本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古玉好儲存,文化承載量大。經過大家的努力,鑑定的問題定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古玉鑑定爭議多,權威大家要多找找原因。 鑑定人員資格認證 現在不僅鑑定人員證有氾濫之勢,而且資格認證本身犯了方向性的錯誤.現在的認證程式是:交學費\完成學時\發證.大謬!資歷、學歷、名氣都不是認證標準。書本上的東西沒有多少對鑑定有用.尤其是現在的教科書.茅臺酒的味道,說出來就走樣。認證不需要紙上談兵[有些人就會紙上談兵],要實物實戰,用真本事說話.資格認證不解決,一切都無從談起。鑑定人員資格認證標準只有一個-----實物鑑定準確率考核。編輯本段鑑別方法 一般漢代以前的玉器為“古玉”,美英等地的博物館,以及港臺等地的古玉收藏家,均喜歡收藏漢代以前的高古玉器。那麼,對於古玉,如何加以初步鑑定呢? 一、藏玉器首先應該認真細讀、多讀有關古玉的專著,這些學術著作凝聚著豐富的知識。推薦的書籍有:清末吳大徵所著《古玉圖考》,對古玉的時代、用途、名稱、尺寸均有詳盡說明和考釋,且繪圖精確,頗有參考價值。另外,楊伯達主編的《中國美術全集·玉器》,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玉器全集》,周南泉的《古玉器》,昭明、利群的《中國古代玉器》,張廣文的《玉器史話》,香港專家李英豪的《鑑別古玉》、《民間古玉》、《護身玉》、《保值白玉》,臺灣專家李更夫老先生的《玉器鑑定全集》等書,皆可拿來認真品讀,細細揣摩。 二、直接接觸非常重要,一般人在博物館只能隔著玻璃看,應該儘可能多地上手細看各門各類的古玉。摸多了就能感覺出其中的區別。真古玉器玉質老舊、手感沉重、外表柔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漿滋潤。新玉則沒有這些感覺。 三、早在宋代時期,就出現了仿古玉,當時有人以虹光草偽造雞血沁;而清以後的造假情況可謂越來越多,手法上也有不少“創新”,如“狗玉”、“羊玉”、“風玉”等,引人上當。 四、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的以玉粉經人工高壓合成的偽玉,顏色和硬度近似和田玉,鑑別時要特別留心。 五、真古玉有土沁、石灰沁、水銀沁、屍血沁、硃砂沁、銅沁、表面氧化層等,贗品的沁斑有的是油炸的,有的是火烤的,有的是用化學藥水浸蝕的。就此而言,弄清楚真品和贗品在顏色、光澤、厚薄諸方面的差異和區別,顯得尤為重要。 六、玉器表面的雕刻線條斷面不同,有V形,半圓形和U形等,U形是現代機器工特徵。 七、雕刻的線條槽口表面的皮殼,在顏色、包漿等方面一致的,可以初步判斷為真品,而線條槽口兩側有毛道崩裂現象,則是現代“機器工”製作的特徵。如圖,戰國玉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