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兩性情感解說
-
2 # 九門提督88
農民自產自銷非常難!
作為農民,如果只種莊稼咱就不說了,有國家直接收購,銷路不是問題。咱們只說種植蔬菜水果的。
一般情況下,農民種植蔬菜水果,是非常忙的。(不像種莊稼,平常澆水打藥施肥,收穫時全是收割機工作。地少的話,一年也就忙那麼十幾天。)種植蔬菜就不一樣了,從育苗到栽種,再到開花,結果,幾乎每一個階段都要細心照料,細節決定成敗用在種植蔬菜(水果)上再形象不過了。
難不難的咱不說了,種植蔬菜水果,不就是想多賺點錢嗎?好吧,經過九九八十一難,蔬菜水果終於成熟了。那麼豐收後農民終於露出了笑容,可賣菜賣水果又犯了難。
這時,農民有幾種選擇可以賣蔬菜和水果:
1,賣給前來收購的二道販子,缺點價格低。
2,自己賣,零售。優點價格高。
3,上網零售,發快遞賣到全國各地。
現階段,好像只有這三種靠譜的方式。優點,價格高。
由於題主說的農民如何自產自銷,那麼首先我們把第一個方式去掉。只說零賣和上網賣貨。
一,零售。
如果種地比較少的話(一畝以下),確實可以每天去趕集零售,再適當的比集市上的小販賣的便宜點,
一天幾十上百斤還是可以賣出去的,再便宜也比賣給前來收購的二手販子貴的多。
零售確實是最划算的。但零售只適合種地少的農民。那些放棄工作職業農民的朋友,動則種五畝十畝,多則幾十畝到幾百畝,他們只靠零售是絕對不行的。
一是蔬菜水果的時效性,快成熟時,必須採摘下來,不然就會壞掉。
一般情況下,一起點的花粉,成熟時也會一起成熟,也就是說,會大量上市。
說趕集賣菜(水果)那就是個笑話。光采摘就會讓農民忙的吃不上飯。別說賣了。
好吧,就算有時間去賣。比如辣椒吧,一天2000斤你能保證賣的完?如果你能賣完,那麼恭喜你,你是銷售天才,可以告別農民的身份去做小販了,絕對比做農民掙錢。
去城市裡的菜市場?不好意思,人家都是固定攤位,沒有農民賣菜的地方。
去城市繁華地段和小區門口?如果不怕城管的話確實可以。但大部分情況下城管會把農民趕到城市無人的角落。
賣給超市,直接賣給超市確實非常好!首先,超市給的價格高,比二道販子給的價格好多了。但是他們要求也比較高,只要高質量的蔬菜水果,次品會給農民剩下,而且在賣的過程中有殘次品也會挑出來,留到第二天送貨時退回。並且,有的超市不會直接給你錢的,而是等3天或者一週,時間長的有半個月或者1個月才給農民結一次帳。這個大部分農民都承受不了!
好吧,就算以上的條件你都能接受,那麼你至少要找7.8家超市,並且談下來,讓超市採購人員答應買你的菜(水果),好吧,我高估了農民的精力和能力。每天採摘2000斤辣椒還有天天跑超市談生意。這特麼的太辛苦了。
現實中99.99%的農民都幹不了這個活,讓農民種地的話,比所謂的專家都不知道強了多少倍,可是讓農民去跟超市談生意,這特麼不在我的能力範圍之內啊!
再現實一點,如果真有七八家超市天天買你的菜(水果),你完全可以開個蔬菜配送中心了,專業幹這個,一年比種10畝地都強!
好吧,農民因為種的菜(水果)多,本地零售這條路算是被堵死了。但又不想賣給二道販子,那麼咱們就趕個時髦,走網路。
二,網售(網購)。
現如今,網際網路的興起,讓農民種出來的菜(水果)有了賣高價的可能。看到過很多新聞說某個地方某些蔬菜水果滯銷了,農民苦不堪言,讓大家獻出愛心。每每看到這樣的新聞我都一笑翻過。我知道,這又是炒作。都是農產品電商搞出來促銷的把戲。
身為農民,我不反感他們,畢竟農民把東西賣給了他們,他們也要把東西賣出去才能掙錢,能掙錢,他們才能更好的為農民賣農產品。消費者買來了吃的,還覺得做了一次善事,身心愉悅。三方受益的事,何樂而不為呀。
但是,電商粘了個商字,也就是說他們已經不是農民了,正確的說法叫二道販子。老實巴交的農民是不會自己賣農產品的,對於網際網路之類的東西,他們只聽說,但絕對不懂。
也許有的農民的兒子懂,幫家裡在網上賣東西,也許能賣一點,但銷量絕不會好到哪兒去。不是專業電商玩不轉的。電商買農民的產品,價格確實高一點,但有限。而且把控很嚴格(怕差評)。
現階段,電商的賣農產品能力低下,想把農民的產品賣完,還差的遠。
現在農村都是規模化種植,比如一個村種大棚蔬菜過上了好日子,臨村的村民就會模仿種植大棚蔬菜,而且政府也大力支援宣傳。
經過政府宣傳和支援後,往往都是一個或者幾個鄉鎮的大棚蔬菜水果種植基地。有的甚至一個縣,全是大棚蔬菜和水果!
試想一下,家家都有大棚,你本地銷售賣給誰去呀?靠本市是消化不了的,本省也消化不了。電商賣的那點東西,連零頭都算不上。主力軍還是全國各地來的大小貨車。
北菜南拉,南果北賣,才能讓全國各地人民都能在本地買到各式各樣的蔬菜和水果。所以國家為了幫農民賣農產品,規定凡是拉蔬菜水果的車輛一律不查,超載也不查。而且高速全部免費。
至於題主說的社群團購,這個生意可以做啊,而且如果能做成,絕對賺大錢!
對,沒錯,我說的是生意,不是農民自產自銷。農民幹不了這麼大的活,沒精力沒時間,農閒時還要去工地搬磚呢。
現在不是計劃經濟時代,是市場經濟時代!
回覆列表
你好!農民產品自產自銷模式,可以做社群拼團模式的,我這裡給你說下社群拼團模式跟怎麼操作吧!
一、什麼是社群拼團
簡單地說,社群拼團就是微商的升級,與微信上的S2b2C分銷模式類似,不過是分銷、拼團玩法與社群場景的結合,核心在於圍繞社群建起社交圈,把一個小區的業主拉進一個群裡,統一集採集配,降低產品流通渠道成本。基本上,社群拼團都會選擇高頻、剛需的生鮮品類切入,逐漸拓展到家庭日常消費品,一般拼團商品包括新鮮的水果和食材、零食、米麵糧油和家庭生活用品。
社群拼團也可以叫做“社群新零售”,是透過小區及周邊使用者的共同購買、同社群共同配送,享受更優質更低價的商品。社群拼團一般是藉助微信這個平臺,把小區鄰里拉入一個群裡,每天釋出一些拼團資訊,透過線上優惠活動銷售商品,然後在透過線下門店配送或者使用者自提。現在這種社群拼團模式深受小區居民歡迎。
社群拼團起源於2016年的長沙地區。彼時諸如芙蓉興盛等生鮮B2B平臺,利用自己的供應鏈優勢,開始向社群提供線上拼團、送貨到社群自提點的探索。並由此,長沙誕生了諸如芙蓉興盛、你我您、考拉精選等多個社群拼團的專案。
讓社群拼團真正大火、走向全國,還得歸功於資本的助推。從今年7、8月份開始,這一賽道進入了融資快車道。你我您、食享會、鄰鄰壹、十薈團、松鼠拼拼、考拉精選等頭部專案紛紛獲得千萬到億元級別的融資,累計融資額超過十數億元。不僅僅如此,知名VC悉數入局,紅杉資本、IDG資本、GGV紀源資本、險峰長青、愉悅資本、真格基金等。
其次,社群拼團解決了最後一公里問題,對於居民來說不用去擁擠的菜市場,也不必到超市排隊選購商品,有了社群拼團不用走出家門在家就可以買到低價優質的所需商品。
最後,社群團購模式是由社群居民之間的信任所建立起來的,透過熟人朋友關係推薦商品,不但加強了鄰里關係也使得購物變得更加有趣。
社群拼團發展的優勢體現在哪裡?
社群拼團優勢一:價格超低
商品是商家從供貨源頭直採,直接透過社群店供給到社群居民,中間沒有過多繁雜的環節和商品損耗,再者,由於社群店地理位置一般都是定點的,商家只需要將商品統一配送即可,免去了傳統配送範圍分佈散的煩惱,省下了大量的物流成本,成本低,售價自然就低,消費者當然更樂意選擇價格低、品質好的商品。
社群拼團優勢二:展示更清晰
就拿生鮮水果來說:消費者對產品通常都是隻知其形,對於商品的產地、屬性、吃了有何效果等等卻一無所知,當店裡生意太忙時,還會忽視顧客,造成影響。有了社群拼團系統,消費者就可以在線上下單購買水果,不僅能清楚地看到水果的外形,還能看到產地,健康知識等等,價格還一目瞭然,多少克多少錢,顯示的明明白白,減少了線下因為不足稱或者價錢有分歧而產生的矛盾。
社群拼團優勢三:終端體驗好
社群拼團是由消費者上門自提,使用者可以在上下班或者在接送孩子時去順路提貨,因為每個社群店都有專職人員負責額,所以在取貨時,體驗會更好,再者,還可以提交退換貨申請,這樣一來,服務、售後就都有了保障了。
01.生鮮的消費分級:
一二線追求快,三四線偏向計劃
社群拼團中,生鮮往往佔有最為重要的份額。
生鮮高頻、剛需,與社群場景最為匹配。不過,對於創業者來說,生鮮創業一直都是一個令人頭疼的難題,核心在於,很難盈利。
生鮮創業難以盈利,有兩個根本問題:一是損耗高;二是履約成本高。
首先是損耗高問題。生鮮銷售的傳統路徑是,產地- 一批- (二批)- 城市大倉- 店面/前置倉- 消費者。每一次運輸都有磕碰、擠壓、自然腐爛。同樣,每到一個倉庫,都停留數天,最終到消費者手裡,已經過了數天到半個月不等,損耗自然不低。“損耗有的時候達到了30~40%”,一位生鮮從業者告訴不凡商業。
其次履約成本問題。無論是B2C電商,還是新零售模式,生鮮的配送都需要包裝:泡沫箱、冰袋、不同品類分割槽等等,一樣都不能少。同時,配送上門同樣是一筆支出。“一個100塊的訂單,泡沫箱、冰袋這些,加上配送成本,都能達到十幾塊。”
兩高之下,留給生鮮創業者的毛利空間已經趨向零,甚至倒貼。
社群拼團採用了相反的方向。一方面,採用預售模式,以銷定採;另一方面,履約交給團長執行,通常是自提形式。
“預售可以明顯降低損耗,”預售降低了損耗,不過,效率也在下降。通常, 社群拼團需要3~4天時間才會到達消費者手中。
“社群拼團更符合人群下沉的邏輯,“一線城市比較難。”
在他看來,生鮮消費這幾年來,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消費分級現象:
一線城市越來越追求便捷、即時性的服務,出現了盒馬鮮生、每日優鮮、京東到家等追求時間和效率的形式,同時,年輕消費者也有足夠意願為這一部分的服務付出更高的溢價;
相比較而言,三四線城市,生鮮消費更加偏向計劃性,對於生鮮菜品的消費訴求,更多的在於高校價效比和新鮮程度上,反而對服務、效率要求一般,物美價廉是最高的追求。
“二三四線城市+縣級市,是未來社群拼團核心競爭的區域。”
02.社群的可能:輕熟人+社群
社群拼團一個重要特徵是,平臺不直接to C,而是通常依賴於“團長”——團長既要負責訂單收集,同樣也需要完成最終的貨品分發。類似於S2b2C模式。
目前來看,團長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寶媽為核心,一種是以社群周邊便利店/夫妻老婆店的經營者為核心。團長建群、銷售,平臺負責供應鏈,分工明確。團長在這其中扮演者極其重要的角色。
團長模式的不同,跟創業者的基因有很大的關係。“什麼樣基因的創業者,決定了他選擇什麼樣的模式。”
目前來看,社群拼團模式的入局者中,主要有三種類型:
第一種,之前做過便利店B2B,有著豐富的便利店資源,這一類創業者通常會選擇便利店作為團長。比如考拉精選,創始人唐光亮亦創辦了快樂惠、新高橋兩個便利店B2B品牌,其中新高橋已經覆蓋了16個城市、服務超過3萬家便利店。這樣的創始團隊更容易選擇便利店經營者作為團長。
第二種,此前有生鮮、水果供應鏈基礎的。這一類相對較多,比如美菜,之前一直專注果蔬農產品B2B平臺;再比如鄰鄰壹,創始人肖志龍之前曾創辦鮮果壹號。
第三種,此前有做社群運營、或者微商背景的。比如十薈團,十薈團是有好東西孵化的社群拼團專案,而有好東西則是社群電商的代表。
網際網路孕育出三輪團購模式創新:
2011年前後,網際網路團購出現第一波洶湧潮流。當時團購的一個做法也是在各地來找“團長”,只不過是讓“團長”們做地推,找使用者到網站來訂購。
2015年,先後誕生的拼多多和拼好貨,也是採用“團長”的方式,但是會有一點改變——移動化。透過移動化社交媒體轉化,拼多多(2016年與拼好貨合併)達到非常快的獲取流量和使用者的速度,“所以拼多多三年時間就實現上市,堪稱奇蹟”。
而現在興起的社群拼團正是第三輪創新。
至於社群拼團的產品為什麼會以生鮮為主,生鮮是剛需、高頻的引流品。早期拼團想要獲得關注和流量,就要選擇生鮮切入。拼團公司創立之後要獲得”團長”,之後要有訂單量,以此組織貨品的供應鏈。如果這個過程中流量不足,其中任一環斷裂,這個模式都是不成立的。“因此這也是為什麼拼多多最初是從水果起家的,而盒馬最初也是叫盒馬鮮生。”
社群拼團創業者面臨兩個非常大的挑戰:供應鏈與成本。
如果想用生鮮引流,並且能夠達到穩定的供給,最大挑戰是供應鏈。因為生鮮的保鮮期非常短,而用“快”獲得使用者和生鮮供應鏈標準化是非常對沖的命題。
第二個挑戰,從產地到一批到二批到前置倉是一個非常長的流程,貨品的成本和人員運營的投入都會比較高。
對於社群拼團模式的創業者來說,“未來的第一種選擇是與傳統企業合併,要麼把傳統供應鏈企業收購了,要麼讓傳統企業把自己收購了;第二種選擇是去找一個第三方採購服務商,來解決生鮮供應鏈和其他問題。”
未來競合狀態下社群拼團企業生存的兩個要點:第一是流量能力,也就是組織“團長”來獲得社群使用者的速度;第二是融資能力,“獲得融資之後,才有可能能夠去反向整合傳統的供應鏈企業。”
社群拼團的基本操作方式是:
1、尋找社群KOL,也即“團長”,這類人群往往是賦閒在家的寶媽;
3、平臺提供品牌、技術、產品、物流、客服等相關服務,當“團長”收集到訂單,平臺將貨物從城市倉統一送至“團長”家裡,社群消費者自取,通常訂單物流時間為3-4天。
社群團購平臺,大部分都是這種模式:平臺提供產品供應鏈、物流和售後服務,團長(小b)則負責建小區業主微信群、社群的日常運營和資訊、連結投放,並透過拼團低價的玩法吸引群裡社群成員下單。按銷售額,團長抽取一定比例(基本都在10%左右)的佣金。
團長會定時推送限時的拼團資訊,每天6次左右,在拼團成功之後,平臺安排發貨,產品會先送到團長手裡,團長負責在社群內完成交付和售後,通常由業主到團長處自提。
不過玩家之間在運營方面也有一些差別。一些平臺直接招募“寶媽”,省去終端開店的租金和人力成本,儘可能節省中間環節。一些玩家如考拉精選等,則有自己的便利店網路,或招募便利店店主作為線下節點,未來有延伸業務的可能。
“社群團購3個月左右就會形成正現金流及盈利,擴張迅速。投資少、見效快,適合投資人的口味,即使做不成大平臺,財務投資回報率也可觀。”
社群拼團是先有確定性的需求,再準備確定性的貨。
而傳統電商,是先有確定性的貨和庫存,再尋找不確定性的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