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齋、屋、居、室、堂、館、軒、園、亭、廬等雅號。
著名的書房如劉禹錫的“陋室”、蒲松齡的“聊齋”、 黃宗羲的惜字庵、聞一多的二月廬、豐子愷的緣緣堂等等。
這些稱呼中,齋又是最常見的一種,齋的本義是齋戒,古代禮制中的祭祀和佛教都有齋戒儀式,而從事文化活動,其本質與“齋”所蘊含的寧心靜神、修身養性有異曲同工之處。因此,將書房冠名為“齋”,寄託的正是一種超凡脫世、物我兩忘般的境界理想。
書齋之名從發端到流行,有一個發展過程。正式命名書齋,似起源於北宋。史傳司馬光有齋名“讀書堂”,雖質樸但過於平白。以後有洪邁的“容齋”、陸游的“老學庵”問世。在元代,為書齋命名的做法已經影響到西域一帶的少數民族人士。
這在陳垣先生《元西域人華化考》中有大量記載。至明朝,齋名盛行,文人學士差不多都有自己的雅名書齋。如歸有光的“項脊軒”,袁宗道的“白蘇齋”,唐伯虎的“夢墨堂”,張溥的“七錄齋”。
有齋、屋、居、室、堂、館、軒、園、亭、廬等雅號。
著名的書房如劉禹錫的“陋室”、蒲松齡的“聊齋”、 黃宗羲的惜字庵、聞一多的二月廬、豐子愷的緣緣堂等等。
這些稱呼中,齋又是最常見的一種,齋的本義是齋戒,古代禮制中的祭祀和佛教都有齋戒儀式,而從事文化活動,其本質與“齋”所蘊含的寧心靜神、修身養性有異曲同工之處。因此,將書房冠名為“齋”,寄託的正是一種超凡脫世、物我兩忘般的境界理想。
書齋之名從發端到流行,有一個發展過程。正式命名書齋,似起源於北宋。史傳司馬光有齋名“讀書堂”,雖質樸但過於平白。以後有洪邁的“容齋”、陸游的“老學庵”問世。在元代,為書齋命名的做法已經影響到西域一帶的少數民族人士。
這在陳垣先生《元西域人華化考》中有大量記載。至明朝,齋名盛行,文人學士差不多都有自己的雅名書齋。如歸有光的“項脊軒”,袁宗道的“白蘇齋”,唐伯虎的“夢墨堂”,張溥的“七錄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