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幾位說的已經很不錯了,沃再來補充幾點吧:首先是
關於高阻耳機存在的必要性
所以在非隨身hifi領域,基本都是高阻的天下了
來說一下推力
完全不夠塞牙縫的
高頻資訊丟失是很嚴重的
專業音源對高阻耳機做了好多最佳化
他頂多只是一部手機啊!
前面幾位說的已經很不錯了,沃再來補充幾點吧:
首先是
關於高阻耳機存在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動圈耳機的內部結構就是一個線圈在靜磁場中運動。由於線圈的存在,整個耳機除了線性電阻阻抗之外,還有感抗和容抗,他們的存在導致了耳機對於不同頻率的訊號的阻抗體現和響應都不同,這就對音源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低阻抗耳機的驅動電流比較大,一方面大電流會引起較大的感抗變化,增加了高頻失真,另一方面大電流對於音源輸出的輸出阻抗也提出了更大要求。而高阻耳機就比較好的解決了上述問題,一來驅動電流小,減少音源內部損耗,二來對於不同的頻響和阻抗情況高阻耳機變化不會十分顯著,而且高阻耳機還有一個意外的好處:因為阻抗高,內部線圈會比較細,整個線圈就比較輕,這導致振膜慣性減少,使耳機瞬態響應和最高頻響表現都變得更佳,像HD650,HD800和T1這一類旗艦hifi頭戴式耳機甚至採用了鋁質線圈代替了銅線圈來進一步降低線圈質量並提高阻抗所以在非隨身hifi領域,基本都是高阻的天下了
,即使不是上百歐姆,也會有六七十,七八十歐姆,遠遠高於行動式耳機其次,
來說一下推力
。我知道對於這個問題大多數人都認為他是玄學並且不屑一顧,但實際情況是音源的推力對於耳機,尤其是高阻耳機來說真的很重要像一副百歐姆級別的大耳機,其驅動電壓要求是比較高的,普通手機/MP3的輸出阻抗,輸出最大不失真功率等引數是
完全不夠塞牙縫的
,尤其是高頻情況,大電壓驅動下一般行動式裝置的壓擺率遠遠喂不飽高阻耳機,這個時候導致的高頻資訊丟失是很嚴重的
,所以在手機上推類似於K701/702,HD650,T90等大耳機的時候高頻部分往往比較暗淡,並且毛刺比較多,而且一部裝置的最佳輸出點絕非滿音量點,一部行動式裝置以接近滿音量狀態推一個大耳機,其動態,細節肯定做得不太好而且
專業音源對高阻耳機做了好多最佳化
,以筆者的谷津U2S為例,其300歐姆負載的輸出功率達到接近250mW,我想一般的手機,MP3輸出功率總不會超過10mW吧?其中的差距,我就不細細說來了回到MX4,
他頂多只是一部手機啊!
一部手機你能指望他有多高,推力表現能有多好?拿那些hifi國磚為例,比如說C4,這貨我記得推HD650只能聽6個小時左右吧?這就是高推力的代價!而且這貨的運放,解碼部分是特製的,採用的晶振和電容也都是針對機器的電學特性特別挑選的,並且除了播放音樂,C4基本上不能幹什麼了,正是這種專業的設計和極簡單的功能維持了內部電路的高度簡潔,最大程度上減少了干擾與失真,帶來了高品質的聲音MX4?我就不說那些高頻CPU,複雜的藍芽,wifi以及3/4G網路帶來的嚴重串擾了,就說推力部分,你連續大功率輸出,搞得待機時間只有10個小時不到。。。我要這部手機有何用?所以。。。年輕人不要幻想了。。。MX4撐死了也就千元級入門“準hifi”播放器水平至於他的128歐姆耳機麼。。。就當來搞笑的吧,而且是那種吃飽了撐的自己作死的冷笑話不過價格倒是蠻實惠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