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奇幻藝術家67
-
2 # 使用者2724164402804
歸:釋義:古義:指女子出嫁;今義:返回,回到本處;出處:“吾妻歸寧。”“歸寧”,出嫁的女子回孃家看望父母。
-
3 # 使用者6720767350508
古義:
1、正,不偏斜。《說文》:是,直也。
2、對的,正確的。《淮南子·脩務》:立是廢非。
3、此,這。《孟子·告子下》: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4、贊同; 認為正確; 肯定。清· 劉開《問說》: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今義:
1、對;正確(跟“非”相對):一無~處。
2、表示答應的詞:~,我知道。
3、聯絡兩種事物,表明兩者同一或後者說明前者的種類、屬性:《阿Q正傳》的作者~魯迅。
4、與“的”字配合使用,有分類的作用:這張桌子~石頭的。
5、表示存在,主語通常是表處所的詞語,“是”後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一片水田。
古義:在古時候和文言文是一種解釋。今義:一般出現在文言文翻譯中,主要是說明所要翻譯的詞或字的現代意義、意思。例如:“妻子”古義是妻子兒女,今義是指男人的配偶。古義和今義不相同的詞叫古今異義詞。概括起來,古今異義主要有這樣幾種:
1、詞義擴大,即今義大於古義。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專指長江、黃河,現在除了指長江、黃河外,更多用於泛指,指一切江、河。
2、詞義縮小,即今義小於古義。如“寡助之至,親戚畔之”中的“親戚”,古代除了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係的家庭或它的成員外,通指自己家庭中的成員,現代漢語中則不能用於自己家庭中的成員。
3、詞義轉移,即一個詞由表示某事物變為表示另外的事物。如“犧牲玉帛,弗敢加也”的“犧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現在則表示為了正義的目的而捨棄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4、感情色彩發生變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詞,“卑”指地位低下,陸游詩“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卑”即此義,“鄙”指見識短淺;而現在則是個地道的貶義詞,用來形容人的行為品質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