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4252552996069836
-
2 # 王營評教育
教師好壞不是家長說了算,而是由學生、同行評議和教師的工作實績來決定。
客觀上講,評議教師由家長、學生打分,有利於融洽家校關係,規範教師的師德行為,增強師德評議的群眾性和廣泛性。但“教師好壞”既是一個軟指標,也是一個硬指標,很難用分數的形式進行量化評價,如果以家長學生打分的結果,作為評價教師好壞的主要依據,未免過於片面,有失客觀性。
其一,有些家長可能存在從眾心理。從眾心理是人的一種趨同傾向。對某一位教師的評價,如果第一位家長站出來說“好”,應該打滿分,其它人則會隨大溜,也紛紛打滿分;同樣,如果第一位家長站出來說某教師“不好”,其它人也會隨聲附和。這樣以來,對於表現真正優秀的教師而言不太公平。
其二,有些家長可能存在畏懼心理。有的教師本來師德表現不佳,比如有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現象,但由於擔任自己孩子的班主任,家長害怕在今後的學習中老師給自己的孩子“穿小鞋”,於是給班主任老師全部打了滿分,其它任課老師無論師德多麼高尚,也要位居班主任之後,這對於其它任課教師而言不公平。
其三,有些家長可能存在報復心理。有的教師由於性格原因,不善於和家長溝通,但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要求嚴格,偶爾因為學生學習上的事情和家長產生一些矛盾和糾紛,學生記恨,家長也可能不太冷靜,偏面地認為教師師德有問題,給這些老師全部打了低分,對這些教師而言非常不公平。
鑑於以上三點考慮,我認為學校評議教師,家長、學生打分只能作為參考,而不能做為主要依據。考核教師的師德表現,學校最有發言權;教師平時師德表現如何,同行教師看得最清楚;對待學生態度如何,學生心中最有數;工作業績如何,成績最有說服力。而家長對教師的瞭解,除了校訪、家訪之外,大多是從學生口中得知,因此要想對教師進行準確考核,還需要學校、教師同行和學生的廣泛參與。
在對教師的考核與評價中,聽聽方方面面的意見,聽聽來自不同渠道的聲音,包括聽聽學生、家長對老師的看法,這本身沒有錯。但要透過家長打分的方式,決定教師好壞,這的確值得商榷,也請各位家長理解教師,不要埋怨教師著急。
-
3 # 千凡3230
醫生由病人打分?幼兒園由幼兒打分?火葬場呢?瘋人院?家長打分,其實根本上是隨心所欲,平時又不接觸,打分憑零星網路資訊、孩子的不良反應和隨口一個判斷,讓教師呈現出無所適從,再加上學生成績差異和班級人文關係,家長都是動物世界式打分,利益為上、情緒第一、心理不正……出現滑稽戲劇本,整個中國教育一派亂象。
-
4 # 草屋閒聊
按理說教師與家長、學生在教育孩子這檔上存在交集,由家長、學生給老師作點評價也不為大錯。家長、學生對老師的評論只能作為組織上的參考,但若把這種舉動作為學校管理的一種措施,甚至把家長、學生給老師的打分作為評價一個老師的好壞優劣,直接與教師的切身利益掛鉤,實為不妥。
第一、組織程式不合規。對老師的評價只能由他的主管領導來實施,由家長、學生來評論老師,這不是亂搞嗎?家長能對老師瞭解多少,學生的是非觀是否已經成熟?這種搞法無異於家長、學生干涉校務、行政。把老師當評論物件,讓學生評頭論足,說三道四,這與文革期間批鬥老師的做法如出一轍。好評也就罷了,如來個差評,還叫這老師今後如何實施教育、教學?
第二、級別不對等。古人尊輩牌位是:天地君親師,師位緊跟於父母之後,說明師是學生的長輩。把老師拿出來讓學生評,這不差輩了嗎?助力這種差輩的評價,無異是在誘導丶助長學生無尊無長、唯師不尊的惡習。評價的惡果只能是:學生是老子,老師是小子。進而,晚輩教長輩,“長輩”越發無法無天。
維護教師的權威並非是顧及教師的顏面,為教師的錯誤護短,而是在維護教育的權威,守住教育這塊淨土不被社會上的汙泥濁水所浸蝕。至於個別教師的問題在單位內部或系統內部透過行政手段去解決,何必去麻煩家長和學生呢?
回覆列表
我們非常感謝老師的辛勤勞動和對我們孩子的耐心教育。希望老師再接再勵,對孩子多加鼓勵,啟發孩子的興趣,潛力和奮鬥精神,還希望老師多與我們聯絡,報告孩子的情況使我們能夠更好地配合你們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