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r君故
-
2 # 飛者非鳥
秦始皇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
六大貢獻。貢獻一:統一全國。自從西周滅亡,華夏就進入諸侯紛爭的春秋戰國時期,東周名義上還是各個諸侯的領袖,但除了有自己一小塊管區和少量軍隊,其職能只是相當於聯合國祕書長,或者是梵蒂岡教皇,動動嘴皮子可以,發號施令根本沒人聽。秦始皇踩著前輩的肩膀,結束了諸侯爭霸的局面,讓你打我、我打你的軍閥戰爭消停了一段時間。
貢獻二:統一文字。秦始皇是個聰明人,知道僅僅在軍事上打敗對手遠遠不夠,必須在文化上進行融注,才可能收天下之心,而統一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統一文字,從此小篆成為華夏的官方文字。
貢獻三:統一度、量、衡。度,是長度尺碼,即尺、丈;量,是體積單位,如鬥、升;衡,是稱重工具,單位為斤、兩。秦朝以前,各國都有自己的度量衡工具,計量標準互有差異,不利於貿易和徵收,統一度量衡於官於民都比較有利。
貢獻四:統一貨幣。貨幣用於買賣,具有流通性質,沒有統一的貨幣就沒有全國的貿易,無法促進各地區間經濟發展,秦始皇把銅錢改為統一的“孔方兄”,也算造福於民。
貢獻五:開疆拓土。東周各諸侯國的混戰,說到底是兄弟紛爭,幾百年前都沾親帶故,由於長期忙於打內戰,周朝的疆土基本沒有向外沿伸拓展,轄地十分有限。秦始皇吞併六國後,乘勢對外用兵,收取“荒蠻”之地,南征五嶺讓版圖擴大三分之一。
貢獻六:北擊匈奴。從保家衛國角度講,秦始皇北擊匈奴值得肯定,但由於戰略上的失誤,並沒有給予匈奴人沉重打擊,幾十萬大軍站在長城邊當起監工,沒派上實質用場。
-
3 # 易辰元
今天我剛創作了一篇文章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就看到你這條問答了,真有緣。不知道能不能複製,或者你到我文章裡可以看到完整版,100分的作業哦。這裡就簡單說下吧。
秦始皇誅滅六國,一統天下,統一了貨幣,法律和文字。
期間絕對有過很多殺戮,這是可以肯定的,其實,任何事情都是雙面性的,猶如一把雙刃劍,秦始皇就是因為他的殘暴,所以才能橫掃了六國。
秦朝是一個物資缺乏的年代,俘虜是可以隨便殺死的,根本沒有優待俘虜這一說法,很多俘虜被抓到,都是當場斬殺,雖然這麼說顯得比較殘酷,但這是事實。而秦始皇卻耗費大量物資關押他們,要知道秦始皇統一六國花費了十年時間,這其中耗費了多少物資,來關押這些俘虜。
所以這些事蹟做為秦始皇為暴君的證據,根本不足為憑,而秦始皇作為一個開創新世紀的始皇帝,稱為千古一帝卻一點不為過。
-
4 # 約束001
秦始皇是中國第一位皇帝,對於他的一生是傳奇的,被人稱為千古一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做到大一統的皇帝,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關於秦始皇的故事,咱們一起往下看!
秦始皇為什麼被稱為千古一帝?就憑這四點,這個理論到小篆都在用
人物簡介:
秦始皇嬴政,嬴姓,趙氏,名政(一說名“正”),又稱趙政、祖龍等 。秦莊襄王和趙姬之子。中國古代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為什麼被稱為千古一帝?
一、修築長城
秦滅六國之後,即開始北築長城,因為中原剛統一,各地原來的貴族勢力還很強 ,若不保持中央各地之間的交通和聯絡,國家隨時會處於再次分裂的局面,在這一情況下,開始修築長城,因此要儘快建設道路。
二、統一貨幣和度量衡
秦始皇以原秦國的度、量、衡為單位標準,淘汰與此不合的制度。秦廷在原商鞅頒佈的標準器上再加刻詔書銘文,或另行製作相同的標準器刻上銘文,發到全國。與標準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在田制上,秦王朝規定6步(合今230釐米)為尺,240步為一畝。這一畝制以後沿用千年而不變。
三、整交通
從前222年開始,秦始皇開始大幅修築以國都咸陽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馳道,類似現代的高速公路。馳道並實行“車同軌”,均寬五十步。馳道的作用有數項,一說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國舊地,一說主要目的為方便北方戰爭前線的補給,還有一說是方便始皇出巡時能暢通無阻。
用
四、統一文字
秦始皇下令統一和簡化文字,是對中國古代文字發展、演變做了一次總結,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他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對秦始皇的總評
儘管秦朝僅僅延續了15年,但秦始皇確立的統治模式卻一直延續下去。秦始皇是中國2000餘年中央集權封建帝制的主要設計者,影響之深廣,為任何其他帝王所難以相比。世界歷史上,開創了一個龐大帝國的帝王還有很多,但他們的實際影響卻無法同秦始皇相比。
-
5 # 史可覽
談及始皇帝是否稱之為千古一帝,須先擺明始皇的功與過。
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始皇帝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你家唱罷我登場的霸主輪迴,以西垂一小國之力結束各諸侯國,完成歷史上真正的第一次大一統,開建了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開創了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依法治國的制度。施行郡縣制沿用至今;北驅匈奴,修建長城,庇佑華夏兒女;南征百越,開疆拓土,為華夏拓寬生存空間。
然,始皇帝成也法,敗也法,依法治國可使國家清明,矯枉過正卻淪為暴秦。法度過於嚴厲,民心不附。所以始皇崩後,陳涉吳廣起義時一呼百應,蓋因天下苦秦久矣。但是漢承秦制,承接的不僅是秦的大一統思想還有秦的依法治國,同樣依法治國的理念沿用至今,法不可廢。
綜上,始皇帝功大於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更是千古一帝。
-
6 # 雲舒雲卷說文史
秦始皇能否稱得上千古一帝?我的答案是肯定的,秦始皇稱得上“千古一帝”。原因如下:
第一:秦始皇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
秦始皇, 生於公元前259年,卒於公元前210年。原名嬴政,秦莊襄王之子。公元前247年,莊襄王(前281年-前247年)去世,十三歲的嬴政即位,九年後親政。
秦始皇嬴政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建立了統一的封建治度,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皇帝。
秦始皇一生政績卓著,最大的成就就是結束了戰國時期諸侯割據的局面。
戰國時期,諸侯割據,各個諸侯國之間紛爭不斷,小規模的戰爭時有發生,著名的思想家在《孟子·盡心下》中一針見血地指出——“春秋無義戰”。
當時,周天子式微,各諸侯國或為了一己私利,或為了發展爭霸,或為了強國圖存,頻頻發生戰事,人民不能安居樂業。
戰國時期七個強大的諸侯國中,原本秦國的實力是最弱的。但秦國經過幾代諸侯的積極變革、勵精圖治、厲兵秣馬、積蓄力量,終於成了戰國七雄中的最強者。
秦始皇是個具有遠大抱負,超大氣魄的人,他執政後採取遠交近攻、分化離間的策略,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用了九年的時間,分別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秦始皇自稱始皇帝。秦國是中國封建制度的開始。
第二:進行一系列有效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奠定了“大一統”的思想觀念。
秦始皇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實現了民族大融合。並使“大一統”的觀念深入人心。這一舉措是中華民族雖歷經五千餘年的歷史滄桑,中間也常經歷戰事,卻終究“分久必合”,沒有分裂的原因之一。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有政權方面的——廢封國,設郡縣,確立中央集權制,加強中央政權對地方政權的控制。
有經濟文化方面的;
統一度量衡使秦國各地在計量物體長短、容積、重量上有了統一標準,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便利;也保證了國家賦稅和官員俸祿的標準化,對賦稅制和俸祿制的統一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統一錢幣。秦朝統一之前,各個諸侯國都有自己的貨幣,不方便流通。統一錢幣便於商品的流通,給等價交換提供了基礎,便於穩定物價,公平買賣。錢幣的統一,為秦朝的穩固提供了經濟基礎。
統一文字。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面對“文字異形”的情況,進行了文字改革,簡化統一文字。統一文字的好處是便於行政管理,加強中央集權;有利於各地區(地域)文化的交流、傳播;有利
於政令的統一。
有軍事方面的——秦始皇下令修建長城,抵禦匈奴,使中原地區的百姓免受北方少數民族的侵擾。南開靈渠,開疆擴土,把嶺南廣大地區劃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修馳道,實行車同軌,規定
車輛兩個輪子間的距離必須是六尺,方便了道路修建標準和全國車輛的交通往來。
秦始皇的“車同軌‘’類似於今天的標準化生產,例如一個充電器可以給不同品牌的手機充電,多方便。
秦始皇用雷霆手段,消滅了其他諸侯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使人民有了遠離戰亂,休養生息的可能。
秦始皇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意義深遠,奠定了封建政權的基本雛形。
雖然秦朝在秦始皇死後迅速土崩瓦解,但他的改革措施卻被後來的統治者保留、繼承下來,說明他的這些措施是非常精準、正確的。
中國封建社會能夠幾千年獨領風騷,成為世界中心,和秦始皇大一統的政策、理念是分不開的。
明朝思想家李贄在《藏書·世紀列傳總目》中給了秦始皇中肯客觀的評價,“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
7 # 憂國吃瓜
嬴政是一位曠世奇才,之所以被稱為“千古一帝“,體現在他的歷史功績自古無人能及。
一、政治上,13歲繼承秦國王位,結束分裂統一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38歲登基稱帝。之後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和三公九卿制度,建立了至今仍在沿用的國家機構框架。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
二、軍事上,22歲開始大舉起兵征戰天下,用了10年時間統一六國,結束了長達250年的戰果紛亂,之後修建長城,展現出天才般的軍事才能。
三、經濟上,統一計量單位度量衡,統一貨幣為半兩錢,為加快經濟發展和促進商品流通提供了保障。
四、文化上,統一文字為小篆,加速了中華民族快速走向統一發展。建造的青銅器之王兵馬俑成為名揚世界的文化遺產。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偉大的帝王,所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建樹了偉大的歷史功業。儘管如此,相比秦始皇,劉徹李世民趙匡胤都要遜色的多。上述所列秦始皇的任何一項成就,在歷史上都是開天闢地獨一無二的。
-
8 # 近代的精彩
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絕對可以稱之為千古一帝。那什麼是千古一帝呢?首先他得有雄才偉略,能夠為本國家或者民族取得當時最優秀的軍事成果和政治成果。第二是能夠在政治制度上有所創新,以符合當時生產力的發展方向。第三是他所統治的朝代能夠立於世界強國之巔。
我們動不動就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得到絕大多數中中國人的肯定和認可。這是因為他的所作所為,影響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程序和歷史發展的方向。
奠定了強大的帝國,以後他乾的第一件事大家都知道。就是統一了法律制度,統一了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讓中華民族能夠在以後的發展中有別於西方的發展歷史。這就是中國為什麼自此2000多年來一直領先於西方的原因。因為當時的西方主要還是一些野蠻部落,或者是城邦制的國家。歐洲那時候真正的是一盤散沙,各自為政。經濟發展極為緩慢。當時的地中海的經濟,雖然當時也發展的較好。但當時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根本沒法同秦始皇所建立的秦帝國相比。
秦始皇能夠稱為千古一帝,核心的成就就是因為他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各國的分裂狀態,將原來的分封制改為郡縣制,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這不斷極為有力的促進了中國的生產力發展,而且有利於中國文化的進一步傳承,對後世的影響很大。
雖然秦始皇成千古一帝,但他也做得不對的地方有很多。但是縱觀古代至現代,能夠像秦始皇那樣影響中國的歷史程序的只有他一人。試問當今還有誰能夠受得了這個稱呼?
-
9 # 一點檔案
我認為秦始皇嬴政完全可以享受這一盛譽!
首先,我們大致概括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的傳奇一生,嬴姓,趙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出生於趙國邯鄲,後回到秦國,十三歲就繼承王位,整頓秦國使其由弱變強,接著一掃六合,完成華夏大一統。建立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豐功偉績之《掃六合定八荒》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在經濟、軍事上都得到長足的,日趨強大起來。長平之戰一展秦國雄風,東方各國基本上都無力再與秦國抗衡。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戰國另外六雄從弱小的南韓到最後的齊國陸續被滅掉。當然這裡的掃六合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平定六國,這裡的“六合”,是指六個方向,即東、西、南、北、上、下。“掃六合”就是指掃平天下無敵手,戰國之時相對獨立的南越夜郎等地也被平定,一統中原大地。
源遠流長之《對後世的影響》
始皇嬴政一統華夏建立秦朝後,在制度方面廢除了分封制實行郡縣制,使一個國家不再呈現出一盤散沙的紛亂局面,更加有利於控制地方勢力,維護國家的統一。建立中央集權,確立皇帝的絕對權威而後世各個朝代,都基本上採用這種模式,可謂是封建專治的開端建立的“三公九卿”也被後世所沿用。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統一文字更加有利於全國的運轉和經濟的發展進步。築長城、開馳道有效的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的威脅。修建的馳道便利了全國各地的交通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全國各地的交流.
雖然始皇嬴政較多的是以暴君的形象出現在電視螢幕上,他也確實有過,就拿修長城和秦始皇陵來說動用了多少的平民百姓,死了無數人,勞民傷財。但是我認為秦始皇傳奇的一生,總體來說是功大於過。相對比後世那些出現的皇帝,稱上千古一帝也是情理之中的,你覺得呢?
-
10 # 史途
明朝思想家李贄在《藏書•世紀列傳總目》中對秦始皇的評價:”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而堪稱千古一帝的,唯有秦始皇。併吞六國,天下統一,開創帝制。
秦始皇滅六國後,,廢除分封制,改行郡縣制。地方行政機構分郡、縣兩級。秦始皇把全國分成三十六郡,以後又陸續增設至四十一郡。這個制度最大限度的維護國家的穩定。
南征百越,秦平嶺南的戰爭是秦始皇統一中國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歷史上第一次正式將嶺南納入了中國的版圖,使越族正式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對促進漢越民族的融合及嶺南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修建長城,是為了保護北部邊境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其目的也是為了減少人民的負擔;由於匈奴是遊牧民族,其騎兵活動範圍很大,沒有長城的話,要很多軍隊來防守,這會給人民增加很大的負擔。萬里長城不是他開創的,他只是把原來秦國,趙國和燕國北邊原有的長城連線起來。
採取了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等措施。始皇統一以後,為方便管理,促進經濟和文化發展,首先他以秦國文字為基礎,綜合六國文字的優點,創造了一種統一的字型秦篆,作為官方規範文字。秦始皇以原秦國的度、量、衡為單位標準,淘汰與此不合的制度。與標準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在田制上,秦王朝規定6步(合今230釐米)為尺,240步為一畝。這一畝制以後沿用千年而不變。
-
11 # 龍映熹
秦始皇最重要的功績是統一了華夏,這個是人類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古今中外沒有人做過這樣的事,秦始皇統一了語言、文字、度量衡……這個給後期的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也是中國文化得以發展、延續的原因。
中國歷史上很多有突出貢獻的人都被後朝稱為暴君,這個也是後朝為了以後的統治的需要,所以很多歷史要重新定義。歷來中國發展的都是非常快速的,稍微有一點時間,中國都是可以迅速做大做強,這個也是中國有統一的國家決定的,當然還有國家體制的不同帶來的好處。
我曾經跟幾個德華人聊過中國的歷史,當時很多德華人站在他們的視角談論中國,都是把秦始皇抬的很高,德華人是比較自戀的民族,能接受中國的一位皇帝,也是非常難得的。秦始皇在中國大地上實現了羅馬帝國無法實現的東西。這個也是西方學者嫉妒的東西,現在的西方學者想方設法的挑撥中國的民族矛盾而不可得,這些都是因為兩千面前中國在很多方面就統一認識了,而且這種統一的認識可以說是無法改變的。
現在世界很多大國都沒有實現內部的統一,他們並不瞭解統一的國家國民是什麼感受,甚至很多分裂分子還有想分裂華夏的想法,這些都是非常愚蠢的。在華人的思維裡,搞分裂就是國賊,是堅決反對的,中國歷史上凡是想分裂國家的人最後都是死的很慘。
-
12 # 圖史舊影
從始皇帝公元前221年登基,到公元1912年2月宣統退位,在中國2133年的歷史上共計誕生過408位皇帝,其中昏君數量遠遠多餘明君,聖君更是屈指可數。極少數皇帝德才兼備、雄才大略,建立不世之功,為中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被後世譽為“千古一帝”。
秦始皇嬴政,人稱“始皇帝”。在各類歷史書籍、野史中簡直就是暴君界的代表。焚書坑儒、嚴刑酷法、民不聊生等,很多人談及秦始皇都是負面的居多。
秦始皇的一生是短暫而輝煌的,13歲登基,39歲完成統一大業,49歲駕鶴西去。大秦帝國的建立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數百年的戰亂,第一次有了國家統一這個概念。下面請看看秦始皇的歷史功績,功遠遠大於過,被稱為“千古一帝”毋庸置疑。
1、一統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的諸侯紛爭,為後來中華大一統奠定了基礎。
2、推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制度。車同軌就是指所有的車輪之間的距離都要保持一樣的尺寸,這個有點類似於我們今天的國標、行標,對交通的發展有極大推動作用;書同文就全國都用一種字型來寫東西,指的是秦隸;行同倫就是天下不分高低貴賤,都要遵守一樣的文化風俗。
3、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分封制的廢除,打破了慣性思維,產生深遠影響。秦皇總結了前朝滅亡的教訓,皆因諸侯、大夫自行管理土地、人民、軍隊,導致中央失控。郡縣制,就是把天下分成三十六個郡,每個郡下面設立多個縣,郡守和縣令都由朝廷來委派。可以說,這個制度一直到今天都在沿用。這個制度的發明,簡直就是王炸!!!最大限度維護國家的穩定。
4、修築萬里長城。常為人們所詬病的地方,秦皇勞民傷財修長城,主要是為了抵禦外敵入侵,來自北方的少數民族善騎射,戰爭時大秦士兵很吃虧,長城可發揮禦敵之效用。其實,在春秋戰國時期,魏國、趙國、燕國都有修築長城,最早在周朝的時候就有修築。
5、兵器管制。秦皇認為天下一統,再也不會戰亂紛飛,民間兵器的存在,不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於是一道聖旨,天下兵器齊聚咸陽,焚之。該制度,同樣沿用至今。
6、秦皇弄的七大工程,由於篇幅關係不在累贅,有興趣自行百度,除了皇陵和阿房宮,其他五個是罪在當代,利在千秋。
7、開疆拓土,南征南越,北擊遊牧,奠定中華的版圖,建立曠世偉業。
-
13 # 鳴智之瑄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我認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原因一、知人善任,選賢舉能,完成了統一大業。公元前249年,年僅13歲的嬴政繼承秦王位,此時已是戰國後期了。戰國七雄中,西秦自商鞅變法以來,積六世(孝公、惠文王、武王、昭王、孝文王、莊襄王)的發展,已經成為最富強的諸侯國。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22歲,開始親自執政,先後剪除了長信侯嫪毐和主張“虛君”制的呂不韋兩大勢力,集中了一切權力。然後,他起用荀況的學生楚華人李斯輔政,重用“為商鞅學”的大梁人尉繚任國尉參謀軍事,重新部署了對付六國的戰略和策略,開始了統一六國的軍事行動。公元前236年,他任用具有軍事指揮才能、驍勇善戰的大將王翦、桓齮、楊端和進攻趙國,開始了歷時十五年的統一戰爭。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間,秦國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建立了東至海暨北韓,西至臨洮羌中(今甘肅西部),南至北向戶(今越南北部),北據河為塞(長城)並陰山至遼東的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帝國。從此,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局面。從秦的統一中,不難看出秦始皇是一位英明的君主。當時,秦國雖然是戰國七雄中最強盛的國家,但是如果沒有一位英明的君主,就不可能籠絡人才,更不要說完成統一大業了。
二、勇於改革,敢於創新,奠定了一系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秦統一六國以後,為了鞏固政權,制定了與以往任何朝代都不相同的政治制度。秦始皇規定封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皇帝”,國家的政治、軍事、經濟一切大權都集中在皇帝手裡。政事無論大小,最後全由皇帝裁決。主要官吏也由皇帝任免。他規定皇帝自稱“朕”,並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禮儀制度。中央設有三公、九卿等官職,輔佐皇帝。地方推行郡縣制。把全國劃分為三十六郡,郡下設縣,郡的長官叫“郡守”,縣的長官叫“縣令”,也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守和縣令負責管理百姓,收取賦稅,徵發兵役和徭役。這樣,就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一個從中央到地方的統治體系,強化了國家專政機器。這種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秦始皇的首創,秦以後的各個朝代,基本都沿襲了這套制度。此外,秦始皇崇尚“法家之術”,制定和頒行統一的法令。所有的律令都定期向御史核對,不容許錯亂和篡改。秦始皇下令將原六國貴族豪富遷至關中、巴蜀,以防止他們的分裂復辟活動。又明令禁止民間收藏武器,銷燬沒收得來的武器,鑄造十二樽金人,陳列在宮殿之前。秦始皇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衝破保守勢力、習慣勢力的阻撓,大力推行改革,建立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制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勇於改革、敢於創新的精神,值得肯定。秦亡而百代猶行秦法政。秦始皇創立的郡縣一統的、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制度,以及官僚政治體制,被歷代延續下來,如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所云“垂二千年而弗能改”。所以明代思想家李贄稱秦始皇為“千古一帝”,近代史學家夏曾佑稱秦始皇為“二十四朝之皇帝”。
三、重視農業和經濟文化的發展。
1、在全國確立土地私有制。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令黔首自實田”,即命令土地私有者向政府呈報佔有土地的數額,政府根據呈報的數額,徵收田租。這就意味著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全國範圍內正式得到確認。這在當時是有積極作用的,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為了提高糧食產量,秦始皇還非常重視農田水利建設。他支援南韓水工鄭國在都城咸陽附近開鑿一條溝通涇水和洛水的水渠——“鄭國渠”。鄭國渠全長一百五十多公里,灌溉田地達四百萬畝,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2、採取了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等措施。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針對當時社會上“車途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情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文字雖然都是從甲骨文演化而來的,但由於長期分裂割據,同一個字在各地寫法不同,這就妨礙各地區之間的交流和聯絡。秦統一全國後,秦始皇規定以小篆作為全國通行的文字,同時還允許通用比小篆容易書寫的隸書。文字的統一不僅加強了各地的經濟交流,而且對傳播文化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戰國時期,不同的諸侯國使用不同的貨幣。秦統一後,秦始皇規定以圓形方孔的“半兩錢”和黃金作為全國統一的貨幣。這就克服了過去貨幣不統一的混亂狀態,便利了各地商品交流。秦始皇還以商鞅規定的度量衡標準作為全國統一的標準,對消除各地割據勢力的影響,以及促進經濟發展、文化交流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為了加強對全國的控制,秦始皇下令把原來東方六國設立的關卡、要塞、堡壘全部拆毀。以咸陽為中心,修築了通往東北、華北和東南地區的“馳道”(秦朝的高速公路),這樣就把全國各地聯絡在一起了。同時,規定車軌的統一寬度為六尺,保證車輛暢通無阻。以上措施,不僅有利於封建國家的統一,而且都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
晚年毛澤東在接見埃及副總統沙菲時說:“我贊成秦始皇,不贊成孔夫子。因為秦始皇第一個統一中國、統一文字,修築寬廣的道路,不搞國中有國,而用集權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幾年一換,不用世襲制度。”
結論縱觀歷史長河,從秦統一到1911年清滅亡,兩千二百年間,分裂的時期只出現四次:魏、蜀、吳三國鼎立,東晉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時間都不長,加起來只佔全歷程的20%。而統一的時代有秦、西漢、新(王莽新朝)、東漢、西晉、隋、唐、北宋、元、明、清,合計11朝,時間佔總歷程的80%。總的說,這兩千二百年國家基本上是統一的,這在世界國家發展史上沒有第二例。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中一直作為大國延續下來的唯一的國家。秦朝創立的郡縣制本身,縣一級的建制連同它的名稱,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改動。原來的郡後來演變為州,為路,為省,現在定為省、市,基本原則依然是秦制。這些都與秦始皇的開創和奠基之功是分不開的。正因為如此,毛澤東主席給予秦始皇“中國過去的封建君主還沒有超過他的”極高的評價。所以我贊同贏政是千古一帝的說法。(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
14 # 許家那個人
“千古一帝”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源於明朝思想家、文學家李贄在《藏書·世紀列傳總目》中對秦始皇的評價,原文如下: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那麼秦始皇為什麼可以被評為千古一帝,因為他對中國歷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具體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釋:
第一,在政治上他統一了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大一統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從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了10年的時間,滅亡六國,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他建立秦朝後,在中央用三公九卿制度鞏固中央集權,在地方實行郡縣制維護統治,實現了國家政治制度的統一。
第二,在經濟和文化上他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我們知道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互相獨立,都有自己的文字以及之間道路寬窄不一,馬車的大小也不一樣和度量衡並不一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以後,為方便管理,促進經濟和文化發展,首先他命令丞相李斯以秦國文字為基礎,綜合六國文字的優點,創造了一種統一的字型秦篆,作為官方規範文字;再有修建了從咸陽通往全國的馳道,並且規定馳道上的車軌寬6尺,還將馬車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為6尺,與馳道上的車軌一樣;最後還實行統一的錢幣、長度單位、容積單位、重量單位。
第三,在軍事上他命令軍隊征服嶺南,北擊匈奴,擴大了國家版圖,實現疆域的統一和穩定: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後,他首先命令軍隊征服嶺南,經過4年血戰,終於將嶺南一帶圈進秦朝的地盤,設定桂林,象郡,南海等郡;接著又派蒙恬率兵出擊匈奴,收復河南地,迫使其退往陰山以北,並且為防止匈奴重來,修建了西起臨洮(甘肅岷縣),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到了始皇末年,秦朝版圖"東至海暨北韓,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
結語: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秦始皇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刻影響。他建立第一個大一統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並且實現了全國文字、度量衡等的統一,擴大了國家的版圖,實現了疆域的統一和穩定,這些足以證明他可以被稱為千古一帝。(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必刪)
-
15 # 史聃
明朝思想家李贄則說:“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裂),掀翻一個世界。”
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車同軌,書同文,功績震古鑠今,但刑罰嚴峻,勞役過重,民不堪命,天下苦秦久矣,結果二世而亡。
東漢首屈一指的大史學家、大文豪班固,在他那本未完成的名動後世的《漢書》中,有一篇《古今人表》,為二十四史書中所僅見。
《古今人表》將班固眼中的歷史人物分為上(上智)、中(中人)、下(下愚)三等。在每個等級中又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及下上、下中和下下三等。
於是,在班固的眼中,曾經併吞八荒、橫掃宇內的秦始皇、項羽之流,只算中下人物,而曾經刺殺秦始皇的荊軻則排在中中,尚高出一個等級。
其實,把歷史人物分成三六九等,這種想法根本上就是不對的。
回到秦始皇,他是一個很有影響力也很有爭議的人物,有人褒也有人貶。這是很正常的。
美國學者麥克·哈特的成名作《影響人類歷史程序的100名人排行榜》,將秦始皇排到第18,帝王裡面排第一,理由就是:他是偉大的中國皇帝,他開創了中國政治和文化統一的格式。
說以,這個問題的答案並非唯一,而是看你用什麼標準來評判。
-
16 # 浙裡看世界
堪稱千古一帝,唯有秦始皇。
稱得上千古一帝,必有驚天動地的創舉,必有前無古人、後有來者的影響力。
那麼,秦始皇有什麼創舉?對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有什麼影響力?
1、核心體制是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這是封建王朝的核心體制,影響各個朝代國本的中央集權制度和郡縣制,幾乎每個朝代都有這些痕跡,都在郡縣制的體制中繼承、揚棄、創新,納為己用,再發揚光大。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意義深遠,它開創了中國新的歷史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2、文化創新在於統一文字,使其成為一個民族的基礎。統一文字影響可大了,千年中華民族文化傳承,居功至偉,至今小篆體還活在2000年後的印章篆刻書法藝術當中。
3、版圖格局是廢分封,立郡縣。成為以後中國統一後管理的標準模式,歷時數千年之久,各朝各代,雖然分分合合,基本格局變化不大,幾乎都有郡縣制的影響,到現代這種痕跡還在。
4、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商業經濟上的創舉,在商業上大大便利國內交流,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5、車同軌,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國內交通。交通軍事上的創舉,甚至秦直道被稱為歷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
6、修建靈渠,加強了對珠江流域的控制,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水利國防上的創舉。興修水利,鞏固國本,規模設計堪稱奇蹟,一直延用至今。
7、修建長城,抵禦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線,長城長期成為國界。軍事國防的創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成了中華民族的象徵。
8、開拓疆土,南征南越,將福建、浙江、兩廣納入中國版圖。雄心壯志,高瞻遠矚,使中國成為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9、北擊匈奴,奪回河套地區,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至此奠定了中國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的基本格局。
10、修建鄭國渠,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300餘里,改造了鹽鹼地4萬餘頃,使土地貧瘠的關中地區迅速富庶起來。水利經濟上的壯舉。
從皇帝這個名稱到秦始皇的十大創舉來看,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真正是實至名歸。其實這個名稱不是我們發明的,最早稱呼秦始皇為千古一帝的是明朝思想家李贄譽。
-
17 # 兩宋春秋
秦始皇當然可以算得上是千古一帝。明代思想家李贄提出“千古一帝”這個稱謂就是指秦始皇。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明 李贄《藏書·世紀列傳總目》為什麼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疆域的大一統秦始皇即位之後,陸續滅亡了齊、楚、燕、韓、趙、魏等國,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分裂局面,建立起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政治上的大一統我們所說的大一統,必須是中央集權,能夠統一發號施令的國家。在秦始皇之前的夏、商、周更像聯邦制的國家,夏商周三個王朝的“王”更象名義上的聯盟共主。周邊小國林立,擁有高度的自治權,行政、軍事、財政都是獨立的,於是這些小國也稱作“諸夏”。
而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在制度上統一了全國。從此周邊不是小國林立,而都是國家的郡縣。
開疆拓土始皇帝統一中原後,向南發動了征服嶺南的戰爭。直達珠江三角洲地區,並佔領了番禺。
向北發動了攻匈奴的戰爭,打敗了匈奴,攻取了河南(內蒙古烏加河以南及伊克昭盟地)、高闕(內蒙古狼山中部計蘭山口),陽山(內蒙古烏加河北的狼山、陰山)、北假(烏加河以南夾山帶河地區)。等地區。使河套內外,大河南北的廣大地區,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擺脫了匈奴兵禍的威脅。
鞏固疆域修長城:
秦滅六國之後,即開始北築長城,將戰國時各國的長城連城一線,抵禦匈奴入侵。
拓西南:
秦始皇開鑿了一條從今四川宜賓通往雲南滇池一帶的棧道,使得大秦的勢力直接抵達且蘭、夜郎、邛都、昆明、巴蜀等地,並在這裡設定了官吏,納入了郡縣制的行政系統。之後又開鑿通往西南的五尺道,大致自今四川宜賓至雲南曲靖一線,控制了當地的部族國家,將政治勢力伸入了雲貴高原。
經濟文化上大一統書同文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使用的文字不相同。統一後給政令推行、經貿往來、文化交流帶來不便。所以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對這些文字進行整理。創造了統一的文字——小篆,通行全國。
車同軌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的道路寬窄不一,馬車的大小形制不同。同意後給各地的交通往來帶來不便。於是秦始皇統一了道路的寬度,和馬車的形制,來方便各地交通。
統一度量衡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度量衡大小不一,給經濟貿易文化交流帶領不便。秦始皇推行統一的度量衡:如長度單位、容積單位、重量單位、貨幣形制等等。
結語所以秦始皇是中國第一個皇帝,更堪稱千古一帝。
-
18 # 飛鴻踏雪浴火成詩
秦始皇是中國第一位稱皇帝的君主,他取皇帝之名意為功勞蓋過三皇五帝,他之所以能如此自信,是因為他首次完成了中國的大一統;在管理上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建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
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奠定了今日中國版圖的基本格局,自秦以後,各朝各代若未擁有漢地九州就不算完成大一統。
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自秦實行以來,在維護國家統一,保障中央集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後世郡縣制形式發生了許多改變,但其內涵卻被保留下來了,並形成了穩定的制度。
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如果說吞併六國是形式上完成了大一統,那書同文則是真正的完成大一統,文字的統一使得以漢字為載體的中華文化的傳播有了基本條件,並使得後世入駐漢地的少數民族政權以繼承中華文化為正統,我認為如果沒有書同文這回事,現在的中國可能會像歐洲各國一樣四分五裂。
而建築萬里長城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北方遊牧民族的侵略,秦以後,歷朝歷代都在修繕長城。北方遊牧民族很少能透過長城入主中原(似乎只有成吉思汗正面突破長城,是趁西晉剛八王之亂,國力衰退之際入侵中原;五代十國時中原軍閥混戰,契丹才得以越過長城,而羸弱的大宋從未完全佔有長城,而清朝也是吳三桂做內應才讓清軍進入中原。)
始皇帝奠定了兩千多年來的基本格局,儘管秦朝只存在了15年,但始皇帝的影響之深遠,確實是任何帝王都難以相比。
正如李摯所言:“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個世界。是聖是魔,未可輕議。祖龍是千古英雄掙得一個天下。”
自認為始皇帝被稱為千古一帝是名副其實啊。
-
19 # 末明丶
秦始皇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統治者,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可以說前無古人,完全配得上千古一帝。更重要的是秦始皇還有一些後無來者的偉大成就,我們一一來看看:
一,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贏政用了九年時間逐一征服了韓,魏,楚,趙,燕,齊六個諸侯國。秦王嬴政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稱合為“皇帝”,自稱“始皇帝”。從此,“皇帝”成為中國古代最高統治者的稱謂,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秦朝也是中國歷史上從奴隸主義社會過渡到封建主義社會的唯一個朝代,對中華文明的傳承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二,統一了六國之後,始皇帝贏政在辦公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很不方便的問題,就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文字,很多奏摺,公文回覆極為不便。於是就制定以秦文字為基礎的小彖向全國推廣普及。
三,全國統一後,民間貿易往來六國那些商人還使用以前各國的舊幣,既不方便結算也擾亂了秦朝的經濟市場。於是秦始皇便頒佈禁令,廢除各國以前的貨幣,全部統一使用金、銅兩種圓形的貨幣。
四.為了方便全華人們更好地進行生產生活,經濟往來。秦始皇把全國的度量衡全部統一為分、寸、尺、升、鬥等,同時也統一了度量的器具。極大的便利了人民群眾的生產交流。
五,秦始皇設立的“三公九卿”制,“郡縣制”作為封建社會的框架一直被後面朝代的繼承下來了,成為封建主義社會的基本格局。
六,修築了後世號稱世界七大奇蹟的長城,還有以現在的技術手段尚不能挖掘的酈山墓,僅僅出土的兵馬俑就號稱世界八大奇蹟。這些都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
以上這些事蹟無一例外佐證了秦始皇的"千古一帝"名號實至如歸。
回覆列表
我個人認為這件事原本是毫無爭議的,但是因為漢朝多多少少地抹黑,才使得這一問題重新被人題出來。
首先我是非常認同“秦始皇千古一帝”這一觀點的,為什麼?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成就,使得秦始皇當之無愧。
中國古代首次大一統夏朝太過久遠且統治區域較小,商、周又是分封制度,權力除在天子手中,還在地方諸侯手中。周平王東遷洛陽以來500年戰爭,在秦始皇這裡得以結束。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十年間先後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個國家,完成統一,以後又北取河套地區,南闢百越之地,秦朝疆域達到極盛。秦朝的統治區域幾乎成為此後歷代大一統王朝統治的必須區域,這一基礎是秦始皇奠定的。
郡縣制的設立秦始皇滅六國之後,丞相王綰進言說:“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王綰的意思就是讓秦始皇大封子嗣為諸侯,恢復分封制,而廷尉李斯卻主張實行郡縣制。
最終秦始皇拍板:置天下為三十六郡,郡設守、尉、監等職,郡下設縣。郡縣的長官一律由皇帝任免,且不得世襲。郡縣制的設立是現代意義上的行政區劃的雛形,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另外,郡縣制的設立,也從客觀上加強了中央集權,降低了下亂犯上的可能性,維護了秦朝的統治。
但是秦朝二世而亡,當時就有人分析秦亡的原因之一就是郡縣制,這顯然是很荒謬的,沒有認識到秦亡的根因是秦的暴政。
三、中央集權制秦王政滅六國之後,設立皇帝制度,自己為秦始皇帝,皇帝自稱為朕。皇帝制度自秦始皇起到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在中國傳承了兩千多年。
設立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這三職的設立都是為皇帝服務為目的,同時與皇帝制一樣加強了中央集權。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秦始皇也同樣如此,有功也有過。滅六國、擊匈奴、置郡縣、設三公、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這些都是秦始皇的功績。但不惜民力、物力、財力來大修長城、靈渠和驪山陵墓,致使天下百姓怨聲載道,於是群雄並起,伐無道,誅暴秦。
我並非是說修長城、靈渠、驪山陵墓是不應該的,而是說秦始皇一切都操之過急了,天下的戰亂剛剛結束,又奴役百姓,徭役太多,大修工程,刑法苛峻,統一之後的天下老百姓也沒能過上安定的生活,甚至比之前遭受戰亂更加困苦,這才鑄成大錯,導致了秦朝的滅亡。
但是秦始皇功大於過,且功在千秋,過只是在當代,千古一帝這個稱號秦始皇還是稱得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