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吐槽能
-
2 # 自我愈療中
95班機穩定性射速精度還有輕便性都是不錯的,在複雜地形有著很大的優勢,但是到了開闊地形威力和射程都稍顯不足,可以研發一款7.62以上口徑的輕機槍,搭配95班機使用。
-
3 # 瘋狗的輕武
RPK74M、QBB95、M249 SAW,是時候談談這個三小口徑班機了,一堆95黑估摸也在路上了。
網上現在很多半吊子都喜歡說,M249的200發彈鏈好,潑水保平安。但作為機槍,火力真的是唯一指標麼?咱們得把問題拆開來看。
按照順序,我先談RPK。咱們知道蘇聯在戰後最先下班的機槍是RPD,也就是後來咱們的56班,它屬“輕量化”機槍,發射中間威力步槍彈,但採用彈鏈供彈,效用上更強調火力。但隨著蘇聯軍事思路的改變,他們認為以後的戰爭都是大縱深的機械化作戰,步兵進攻時一定是伴隨著裝甲車輛。這種時候重火力由車載武器提供,而單兵並不需要過於強調火力,只是在下車或者巷戰時,班用機槍能提供一定火力支援就行。因此班用機槍的設計理念強調輕量、易快速部署、與制式步槍通用度高,甚至供彈具都只是40發的長彈匣而已。
所以後來RPK擠掉了PRD,成為了蘇軍班用機槍。這種理念同樣貫徹到RPK74、RPK74M、RPK16。
再看美軍這邊,當年他們在越戰的時候並沒有專門的班用機槍。畢竟叢林近距離作戰時交火時間很快,也不需要機槍的遠距離壓制特性,因此人手一把M16A1就夠用了。
但越戰打完之後,美軍將重心轉移到了中東和巴爾幹,而這種地方地形開闊,美軍認為這種環境需要高彈容機槍持續壓制、輔以曳光彈指示目標。
另一方面美軍也得考慮剋制蘇聯的打法。因此在交火時候需要用200發的高持續火力打破蘇軍的步坦協同,給反坦克武器創造機會。
而咱們這邊從81班開始看起來走的是一條蘇系“突擊機槍”的路子,但戰術思路還是不一樣。我們一直沒有蘇聯那麼龐大的鋼鐵洪流,而且走的也是和平防禦的路線。
但中國的地形太複雜了,它不像北歐那邊一馬平川,而是山川河流、沼澤沙漠、酷暑嚴寒、高原海岸、啥地形都有。大體是山地佔33%,高原佔26%,盆地佔19%,平原佔12%,丘陵佔10%。這種地形條件和防禦為主的思路就註定了咱們既不能玩美國大火力那(彈鏈供彈的可靠性很差,班一級的武裝泅渡不靠譜,而且較重,不適合輕步兵長期攜行),也不能玩蘇聯的鋼鐵洪流步坦協同那套(地形限制太大,而且對於輕步兵而言,RPK的40發彈匣火力確實太弱)
所以咱們的班機需要有一定火力,但又要滿足在多重地形、環境條件下的可靠性,所以衍生出了與步槍同族的81和95班。
回到主題,誰更適合大規模戰爭?這個問題是無解的,因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戰術邏輯,步兵班只是戰場上基礎的組成元素之一,單獨拉出來談班機是沒道理的。比方山林沼澤地形作戰,95班和RPK因為輕、可靠性高,能吊打M249。但換到開闊地形,M249的火力優勢就能體現出來。但打仗又不是槍對槍,而是全方位的,筒子、迫擊炮、裝甲車同樣都是整個立體戰場的組成部分。
如果是惡劣的戰爭環境,那M249會吃虧,這幾年在中東的美軍沒少吐槽M249糟糕的可靠性。
回覆列表
當然美軍的更適合!
現有小口徑彈,在遠距離精度與威力上還是5.56彈更佳!M249 SAW可以打出800米有效射程,但5.8和5.45彈僅有600米……
當然,儘管換上了M855A1彈,在遠距離上要想擊穿高檔防彈衣,依然很吃力。
所以美軍6.8毫米班火力支援武器系統正在測試,離換裝己為時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