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伊城一人生

    論持久戰的三個主要要素,就是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

  • 2 # 使用者7228578797128

    日本是個小國,資源侷限,不可能支援長期戰爭,只要我們團結同心,堅持抗戰,就能耗死對方,取得抗戰的最後勝利。

  • 3 # 使用者1315680148748

    論持久戰是毛主席重要著作之一,他從全面分析國際,國內形式後,所作的對抗日戰爭具有決定指導意義,從敵強我弱的防卸階段,到敵我相持不分勝負階段,到我強敵弱的勝利階段三個核心要點。

  • 4 # 使用者9066119126602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用時間換空間,積小勝為大勝,最後把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中國去。

  • 5 # 厚德至臻ABC

    《論持久戰》是毛澤東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的講演稿。它不僅是指導全國抗戰勝利的光輝著作,而且對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有重大意義。

    隨著正面戰場的抵抗和敵後戰場的開闢,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徹底破產。這時,“速勝論”甚囂塵上,與此同時,“亡國論”仍有相當大的市場。

    為了系統回答這次戰爭的規律和前途,以及中國抗日戰爭應採取的戰略總方針,1938年初,毛澤東在延安窯洞裡寫下了著名的《論持久戰》。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毛澤東又作了《論持久戰》的長篇演講,這是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最重要的軍事論著,回答了困擾人們思想的種種問題,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毛澤東在總結抗日戰爭初期經驗的基礎上,針對中國國民黨內部分人的“中國必亡論”和中國速勝論,以及中國共產黨內部分人輕視游擊戰的傾向,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實行持久戰以獲得對日勝利的戰略。

    《論持久戰》明確指出:在這場戰爭中,中日雙方存在著互相矛盾的四個基本特點:

    第一,日本是個帝國主義強國,中國是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國;第二,日本的侵略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中國的反侵略戰爭是進步的、正義的;

    第三,日本戰爭力量雖強,但它是個小國,人力、軍力、財力、物力均感缺乏,經不起長期的戰爭,中國是個大國,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夠支援長期的戰爭;

    第四,日本的非正義戰爭在國際上是失道寡助的,中國的正義戰爭卻是得道多助的。第一個特點決定了日本的進攻能在中國橫行一時,中國不能速勝,中國抗戰是持久戰。後三個特點決定了中國不會亡國,經過長期抗戰,最後勝利是屬於中國的。

    《論持久戰》科學地預見到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透過三個階段,在雙方的力量對比上,中國必將由劣勢到平衡到優勢,而日本則以將由優勢到平衡到劣勢。其中,戰略相持階段是整個戰爭轉變的樞紐。以後的抗日戰爭的歷史程序證明了《論持久戰》中的科學預見。

    《論持久戰》強調“兵民是勝利之本”,指出爭取抗戰勝利的唯一正確道路是實行人民戰爭。毛澤東寫道:“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要勝利,就要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持久戰。然而一切這些,離不開動員老百姓。”“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日本敢於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克服了這一缺點,就把日本侵略者置於我們數萬萬站起來了的人民面前,使它像一匹野牛衝入火陣,我們一聲喚也要把它嚇一大跳,這匹野牛就非燒死不可。”

    《論持久戰》有力地駁斥了“亡國論”和“速勝論”的錯誤觀點,清晰而有說服力地描繪了抗日戰爭發展全過程的藍圖,回答了人們頭腦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因而產生了廣泛影響。《論持久戰》指明瞭抗戰的前途,提出了正確的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戰爭的綱領性文獻,對指導中國抗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提供了最高的也是最正確的戰略指導。抗戰後來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這篇著作的預見是完全正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間舍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