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願是大海

    “天下第一關”巨匾約6米長,1.5米寬,上書“天下第一關”五個正楷大字。筆力凝重,骨氣遒健,氣勢豪壯,應該是出自某位書法大家之手。但匾上除了五個大字外,並沒有留下任何落款。


    有關這塊巨匾的書寫人,大致有幾種說法:


    一說是明代成化八年進士、山海關人蕭顯所題。此說見於清光緒四年編纂的《臨榆縣誌》。但書中在有關記載的前面,卻加上“相傳”兩字,顯得不十分肯定。而在當地的民間傳說中,有關蕭顯題匾的故事卻活靈活現,說是他大筆揮毫之後,叫人把巨匾掛上城樓,一看,卻發現“下”字少了一點,怎麼辦?正當圍觀者議論紛紛之際,只見蕭顯抓起一塊麻布,揉成一團,沾上墨汁,往上奮力一拋,恰好就打到了點兒上,這一下,匾額就更顯得氣勢不凡了。此說雖然有趣,但一個讀書人,能否有如此精準的眼力和非凡的臂力,恐怕,只能是人們想象中的誇張與浪漫了。


    二說是明代嘉靖年間武英閣大學士嚴嵩所題。此說見於1933年出版的《榆關抗戰史》。書載明代嚴嵩所題的匾,每字大1.7米見方,一向藏放在關城東南角的魁星樓中。日寇攻破山海關時,將其掠往東京,並公開陳列。從當年所拍攝的老照片上看,該匾的“第”字,寫成“竹”字頭。而現存山海關的這塊匾,其“第”字,卻分明寫成了“草”字頭。以此推論,巨匾真跡很可能有兩塊,分別為蕭顯和嚴嵩所題。但有人遍查明清兩代的各種地方誌,全不見有關嚴嵩的記載。也許,因為嚴嵩是臭名昭著的奸相,世代精忠報國的山海關人,對此全都諱莫如深,避而不談吧?


    此外,還有清代山海關人餘一元及譚從簡所書的兩種傳說。但這兩說均不足信,因為早在明代中葉的《永平府志》中,就明確記載山海關上已有“天下第一關”之巨匾。因此,餘、譚二人即便題過匾,也只能是依照前人的留墨摹寫罷了。那麼,真正為現存巨匾題字者,又該是誰呢?有待後人研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角度偏差會使有功功率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