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天文學把
大熊星座
天樞
天璇
天璣
天權
玉衡
開陽
搖光
從勺柄數起第二顆,也就是大熊星座ζ星,中國古代稱為開陽星。仔細看看它,會發現它旁邊很近的地方還有一顆暗星,這顆暗星是大熊座80號星。源於古代漢族人民對遠古的星辰自然崇拜,看它總在離開陽星很近的地方,就象是開陽星的衛士,就把它叫做
輔
雙星
用望遠鏡觀測大熊星座 ζ 星 (開陽), 可以發現它本身就是一顆目視雙星,兩子星相距14角秒(1角秒是1角分的60分之一),主星大熊星座 ζ 1 星2.4等,伴星大熊星座ζ 2 星4.0等。大熊星座 ζ1 星又是最早被發現的
分光雙星
六合星
古代文獻中還有 "北斗九星" 的記載, 在 "北斗七星" 之外額外增加了 "輔" 和 "弼" 兩顆星. 九星中的 "輔" 很可能就是上文提到的大熊星座80號 (輔). 然而 "弼" 是哪一顆星星爭議很大, 它應該也在大熊星座ζ星 (開陽) 附近, 因為古代有 "左輔右弼" 的說法, 但目前我們沒法確定到底是那顆. 有人認為開陽和弼就是大熊星座ζ1 和大熊星座ζ2 的關係, 也有人認為弼的位置並沒有那麼靠近開陽. 由於隨著歷史發展, 恆星之間的位置也是有變化的, 所以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回答.
這個問題在不同角度討論會有不同的適宜的答案. 未來天文學發展可能還會為這個問題帶來更多的答案.
古代中國天文學把
大熊星座
中的七顆亮星看做一個勺子的形狀,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北斗七星。北斗是由天樞
、天璇
、天璣
、天權
、玉衡
、開陽
、搖光
七星組成的。古代漢族人民把這七星聯絡起來想象成為古代舀酒的鬥形。從勺柄數起第二顆,也就是大熊星座ζ星,中國古代稱為開陽星。仔細看看它,會發現它旁邊很近的地方還有一顆暗星,這顆暗星是大熊座80號星。源於古代漢族人民對遠古的星辰自然崇拜,看它總在離開陽星很近的地方,就象是開陽星的衛士,就把它叫做
輔
。開陽星和輔構成了一對雙星
。主星大熊星座 ζ星 (開陽) 是2等星;伴星大熊星座80號 (輔),是4等星,離開大熊星座ζ 星 (開陽) 11角分。多年觀測表明了這兩顆恆星之間有力學聯絡。用望遠鏡觀測大熊星座 ζ 星 (開陽), 可以發現它本身就是一顆目視雙星,兩子星相距14角秒(1角秒是1角分的60分之一),主星大熊星座 ζ 1 星2.4等,伴星大熊星座ζ 2 星4.0等。大熊星座 ζ1 星又是最早被發現的
分光雙星
。大熊星座 ζ 1 星的伴星繞主星轉動的週期是20.5天,離開主星的距離只有地球到太陽距離的三分之一左右。後來,又發現大熊星座ζ 2 星和大熊星座80號星 (輔) 也都是是分光雙星。所以,這顆聚星是六合星
。古代文獻中還有 "北斗九星" 的記載, 在 "北斗七星" 之外額外增加了 "輔" 和 "弼" 兩顆星. 九星中的 "輔" 很可能就是上文提到的大熊星座80號 (輔). 然而 "弼" 是哪一顆星星爭議很大, 它應該也在大熊星座ζ星 (開陽) 附近, 因為古代有 "左輔右弼" 的說法, 但目前我們沒法確定到底是那顆. 有人認為開陽和弼就是大熊星座ζ1 和大熊星座ζ2 的關係, 也有人認為弼的位置並沒有那麼靠近開陽. 由於隨著歷史發展, 恆星之間的位置也是有變化的, 所以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回答.
這個問題在不同角度討論會有不同的適宜的答案. 未來天文學發展可能還會為這個問題帶來更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