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隨心所欲6234

    孟子一生大部分奉獻給了教育事業。晚年,孟子回到故鄉專門從事教學和著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視為一大樂事。”《孟子》一書關於教育方面的思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教育目的

    孟子認為教育的目的是“明人論”,透過教育讓人能瞭解並遵守社會中不同階層、不同角色所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人人都能“相親相愛”沒有犯上作亂的行為。作為孔子所創儒家學派最有權威的繼承人,“亞聖”,孟子一以貫之了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思想。

    二.道德教育

    道德不是簡單的道德規範,古代哲人的道德大多都是在形而上的層次上講的,而孟子主要直下於心:

    (1)存心寡慾。

    他認為“心”本是善的,孟子認為存養善心的最佳方法莫過於平衡物質慾望。

    (2)反求諸己。

    這一方法是提高道德修養的重要手段。

    (3)知恥改過。

    求放心、存夜氣,找回被慾望矇蔽迷失的良心、良能。這是孟子道德修養重要的環節。

    (4)養浩然正氣。

    為人必須有志氣,要氣壯不能氣少無力。

    這幾個方面即承接了孔子的主要主張,也為後世儒家開啟了新的鋪墊,尤其是“心”、“志”,成為宋明理學的主要義理。

    三.教學見解

    具體的教學方面,孟子也有自己的精到之處。

    (1)深造自得。孟子要求學習中必須深入思考,追本溯源,只有自己刻苦鑽研,才能對知識徹底瞭解,並將他轉化為自己的知識財富。孟子對深造有自己的理解,必須從本原和大者入手,才能看清楚事物大的格局,宏觀上把握住了,小的方面自然就微不足道了,強調需要看清事物的本質,再去理解他就不難了。要達到“自得”的境界,一定要積極思考,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加工;再從心上下功夫,有心有恆,一心一意定能有所得。

    (2)因材施教,注重啟發。教人的具體方法,孟子總結了大概五種。

    首先,適當的點撥,然後學生自己積極進取;

    其次,從德性上進行培養,讓他首先在德性讓有所成就;

    再次,從他的才能上進行培養,使其才能有所發揮;

    第四,解答學生的疑問。

    孟子教育上強調的是教師的啟發,再因材施教的施教。

    (3)循序漸進。孟子認為學習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因此,學習要順其自然,不要巧為穿鑿。因此,孟子要求弟子不能放鬆、也不能急於求成,這一主張符合教學規律,也是今天我們教育一直在強調的內容,反對滿堂灌、強調減負,也和墨子的“量力”說呼應。所謂循序漸進,還指學習不能急躁,進步快退步也快。

    總之,《孟子》是孔子的集大成者,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想體系,《孟子》在思維規律上的探討,就超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這也大大提高了理論水平。總在,《孟子》一書有許多教育值得我們借鑑。

  • 2 # 夢想282640526

    中國古代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學校教育目的的人是孟子。

    孟子第一次明確地概括出了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的目的——明人倫。人倫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相互關係。孟子認為我們應該透過教育使學生懂得並遵守維護社會尊卑、貴賤、男女、長幼、朋友關係的封建道德規範。所以在這裡孟子提出了“五倫”,分別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就是我們說的孟子的教育目的——明人倫。

  • 3 # 湘月

    答:孟子主張教育目的在於培養德才兼備的“君子”、“聖賢”及“大丈夫”。表現在:“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曾明確概括了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的目的即“明人倫”,主張興辦庠、序、校等教育機構來培養學生,所謂“明人倫”,就是“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後世亦稱為“五倫”,代表著五種最基本的人際關係,作用在於維護上下尊卑的社會秩序和道德觀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七年級歷史八王之亂的知識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