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29364835732

    所謂廟號,是皇帝於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在隋朝以前,並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廟號的,以漢朝為例,西漢只有4個皇帝最終認證為有廟號,分別是高祖劉邦,廟號為太祖、文帝劉恆廟號為太宗、武帝劉徹廟號為世宗、宣帝劉詢廟號為中宗。這是因為一般皇帝死後會建築專屬的家廟祭祀,但在幾代之後就會毀去原廟,到太廟合併祭祀。而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才會特別追上廟號,以示永遠立廟祭祀之意。這就是為什麼,漢朝的皇帝不能用廟號稱呼了,因為很多皇帝沒有廟號(doge臉)。

    漢朝之後是魏晉,本來慎重的廟號開始在亂世中通貨膨脹。到了唐朝,除了亡國之君和短命皇帝外,都有廟號。於是也就終於可以用廟號稱呼到每一個皇帝了。

    那為什麼不像漢朝一樣稱呼諡號呢?因為這個時候的諡號,也通貨膨脹的不成樣子了。

    所謂諡號,是指皇帝死後,大臣和新皇帝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蹟與品德修養,而給予一個蓋棺定論的評判性稱號。從漢朝開始,皇帝都有諡號,一般是“孝”加另一個字的形式。漢武帝的諡號,其實是孝武皇帝,漢文帝是孝文皇帝。這時候的諡號字數少,每個皇帝都有,並且各有不同,方便用於稱謂。到了唐朝,皇帝諡號的字數開始膨脹。比如高宗李治的諡號是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已經是七個字了。明成組朱棣的諡號是後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清朝康熙皇帝的諡號是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容我喝口水,這一口氣讀不完吶。

    所以,之所以唐朝以後,廟號取代了諡號,成為了皇帝的稱呼,是諡號通貨膨脹到了太多字,廟號通貨膨脹到了每個皇帝都有的共同結果。

    最後說說年號。漢武帝之前,是沒有年號的。從漢武帝開創了年號以後,雖然有了年號,但是往往一個皇帝,遇到一些大事或者祥瑞就更換年號,導致一個皇帝對應很多個年號,沒法用於稱呼。比如年號始祖漢武帝就有11個年號。這一情況一直到了明朝,才系統性的改觀。從明朝開始,除了明英宗情況特殊意外,每個皇帝都對應了一個唯一的年號,所以,用兩個字的年號取代三個字的廟號稱呼皇帝成為了可能。

  • 2 # 山人155461014

    年號是活著時候叫的,廟號是死了說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蘭壽鱗片翹起來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