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6350918624007
-
2 # O醉寶_
1、鄭國渠是秦朝公元前246年由南韓水利專家鄭國主持興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今天的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它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 300 餘里(灌溉面積號稱4萬頃)。
2、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秦王採納南韓人鄭國的建議,並由鄭國主持興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300餘里。
3、涇河從陝西北部群山中衝出,流至禮泉就進入關中平原。平原東西數百里,南北數十里。平原地形特點是西北略高,東南略低。鄭國渠充分利用這一有利地形,在禮泉縣東北的谷口開始修乾渠,使乾渠沿北面山腳向東伸展,很自然地把乾渠分佈在灌溉區最高地帶,不僅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積,而且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統,可灌田四萬餘頃。
4、鄭國渠開鑿以來,由於泥沙淤積,乾渠首部逐漸填高,水流不能入渠,歷代以來在谷口地方不斷改變河水入渠處,但谷口以下的乾渠渠道始終不變。
-
3 # 漫步經典123
鄭國渠雖然對關中平原的灌溉作用是非常明顯,但開鑿背景卻不那麼昂然。作為南韓企圖拖垮秦國的一條陰謀計策,鄭國渠不僅沒有損耗秦國,反而使八百里秦川一躍變成了良田沃土,加速了秦統一天下的步伐。
-
4 # 使用者3660733884868
蛇曲分開左右的禮泉縣與涇陽縣。鄭國渠的源頭就在此。不過2000年,河水下切,沖刷嚴重,人為影響,真正的源頭不一定找到,如,人不能同時踏進同一條河流。
鄭國渠興建於公元前246年,由南韓水工鄭國主持興建。鄭國渠西引涇水,東注洛水,乾渠全長約150千米,灌溉面積擴大到40000餘頃。由於鄭國渠引用的涇水挾帶有大量淤泥,用它進行灌溉又起到淤灌壓鹼和培肥土壤的作用,使這一帶的"澤鹵之地"又得到了改良,關中因而成為沃野。後來"秦以富強,卒並諸侯"。在秦統一六國中,鄭國渠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