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歡天喜地過活
-
2 # 成長新視點
水泊梁山,大聚義時好漢有108人,人馬有7萬之眾,是樑上最為頂峰的時期。這個時候,他們的勢力已經擴張到附近的幾個州縣,原來的扈家莊、祝家莊等都被收拾。
一、漁業、飯店、種田等自有收入。水泊梁山,號稱八百里水泊,水的面積不小,當然水產資源非常豐富,這麼大的範圍,養活幾萬人吃魚,應該沒有問題。在王倫時期,就開了飯館,當做哨卡,但收入不可能太多。
梁山的面積很大,他們也會開墾山林,種菜、種農作物,雖不能夠實現糧食的自給自足,但可以解決一部分。
二、晁蓋帶上山的十萬生辰綱。晁蓋上山,帶去的十萬生辰綱可是一個大數字,當時他們也只有幾十個人,這筆錢對他們來說,是可以確保不愁生活的。據《宋史食貨志》和《續資治通鑑》記載,自宋真宗起,銀價不斷上漲,一般為2 000個以上的銅錢換1兩白銀。
《宋史食貨志》裡,有“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及“每鬥(米)折錢三十文”記載。 按2000個銅錢換1兩白銀計算,當時的米價是1石600--300錢,因此,1兩白銀一般可以買4--8石大米。
宋代一石一般為66公斤,則1兩銀子換成人民幣約924--1848元左右,按折中算1兩銀子買5石大米(660斤)。若一個人一天一斤糧食的標準,1兩銀子買糧食就夠660人吃一天。6.6萬人一天要100兩銀子買糧食。按梁山人馬在7萬人左右,十萬生辰綱,可以保障他們3年左右的糧食採購。
三、柴進和李應兩大財主的貢獻。柴進,號稱小旋風,本是前朝後周皇帝后裔,世代享受大宋皇帝恩澤,平時家裡養著幾十個閒漢吃飯,最好結交江湖朋友,出手闊綽大方。來個江湖人物,管吃管喝管住,臨走的時候,一般出手就是二、三十兩銀子。
李應,是獨龍崗李家莊大莊主,也是家財萬貫,富甲一方。他雖不如柴進富貴,但是家族上百年經營積累下來的財富不可小覷。
四、二龍山等山寨投靠帶來。魯智深帶的二龍山人馬,花榮帶的清風寨人馬,這樣的人馬上山,自己原來都是有一定的資本,不過是數量不大而已。
孫立、孫新等人上山,則不會帶來多少錢財,也只是個人的家產。
五、打敗祝家莊、扈家莊等收納的錢財物資。梁山耗費巨大人力、武力打敗的祝家莊、扈家莊,都是雄霸一方多年的豪強勢力,一個莊子人口都有上千人,他們的莊主養有大量的莊丁,也不只是種田收租,而更多的也會做買賣。
在任何時候,種田只能勉強餬口,經商才是賺錢的最大辦法。任何朝代,都有富可敵國的富賈鉅商,他們往往會掌控著全國經濟的一大半。
六、佔領附近州縣,吃大戶,收錢糧。梁山在宋江的領導下,制定了詔安的策略,之後對附近的州縣進行了打擊,他們搶佔了地盤,控制了地方的政治、經濟、安全等。
除了樹立、壯大梁山的威望,增加與朝廷談判的砝碼之外,佔領地盤的最大目的是為了錢糧,為了數萬人馬的生存奠定生活保障。
結語。梁山好漢經常大魚大肉的吃喝,也只有108條好漢,其他基層的嘍囉,並沒有這麼高的待遇。百把十人的這樣生活,對於他們佔據的地盤來說,並不難。
-
3 # 荊楚心
一、靠打劫得來的錢財;
這是他們的老本行,不管是個人還是官府,只要能搶一個也不放過,雁過拔毛,實在不行還可以過州走府流動作案。
二、收保護費;
這也是一個傳統收入專案。
三、自主經營專案得利;
比如開酒店,捕魚、耕種等等,畢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泊梁山,正是有山有水有酒店。兵民多種經營得利。
四、資產重組,各個小山頭投靠梁山帶來新的資產;
梁山不斷的資產重組,吸納各路山頭好漢,自然帶來了大量錢財。
五、個人大戶投奔梁山;
比如像盧俊義這樣的大戶,還有晁蓋天王這樣的大款,還有小旋風這樣的首富。
六、戰爭繳獲
不管是官軍來剿還是他們去剿殺方臘,只要仗打贏了,繳獲一定豐厚無比。
七、朝廷賞賜
朝廷想招安,那就得花銀子
八、百姓孝敬
水泊梁山境內的百姓需要交稅
還有許多賺錢的方法,不管哪種方法,都要先”團建“,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然後錢賺到了,再”團建“,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只有這樣,眾位兄弟才能有飽滿的工作熱情和旺盛的精力,把工作順利完成。
還是那句:要想富,先吃肉;要想有,得喝酒;不吃不喝,啥也沒有!一定要深刻理解這句話。
正如《好漢歌》所唱:生死之交一碗酒哇,說 走 咱就走哇,你有我有全都有哇,該 出手時就出手哇,風風 火火闖九洲哇!
-
4 # 棲鴻看紅樓
祖傳。像盧俊義、宋江,本來都是富家子弟,祖傳的財產不少。
2.利用職責取得的灰色收。以宋江為例。“殺惜”的起因,是閻婆惜向她設施一百金;而這金子,是梁山的饋贈;為什麼要贈他以重金?因為他利用職權,報信、放跑了晁蓋這些罪犯,他們給他的回報。
3.做黑社會,收的保護費。最明顯的是施恩:“但有過路妓女之人,到那裡來時,先要來參見小弟,然後許她去趁食。那許多去處,每朝每日,都有閒錢,月終也有三二百兩銀子尋覓”,除了開酒店、免費役使囚犯之外,還向妓女收取保護費。
4.朋友的饋贈。小旋風柴進,成天“如有流配來的犯人,可叫他投我莊上來,我自資助他”。不光是犯人如林沖,還有武松、宋江,都曾受到柴進的資助。
-
5 # 六扇門人jgy
招子(眼睛)放亮山下布眼線(探子),踩點(探查或現場瞭解周邊環境路線等等)確定正點的點子(明確目標)後,下山砸窰(搶劫),透過殺人越貨攻打富裕縣城得來金銀,回山寨後大秤分銀,小秤分金,水泊梁山周圍河裡有魚,可以去捕,肉嗎砸窰就會有,或用砸窰得來的金銀去買就是了。
-
6 # 郭璽清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總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他們高消費的錢從那裡來呢?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弄明白梁山好漢是一夥什麼人?這夥人都是些什麼性質的人?他們平時都在做什麼營生?我們就能夠尋找到相近和正確的答案。
所為梁山好漢,都是身負命案在身,罪大彌天。
林沖上梁山後,王淪要個投名狀。所為投名狀就是要林沖官道上提來幾個平民人頭才能入夥。由此可見,梁山上的人殺人越貨就象老狼打食,只要碰到口的那個還能討個活命。梁山人的本性一一
梁山上聚集了很多人,吃飯問題首當其衝。梁山人自己不耕田地,都是下山去搶劫平民百姓。梁山人以搶為主,他們一旦有目標,有志必得。
巧奪生辰綱就是鮮明典範,惑眾言語中說是民脂民膏。這種搶劫其實犯罪不輕,大量錢財到手,梁山人怎不一時快活呢?自然大塊吃肉,大碗喝酒。
-
7 # 李閣305
亳無疑問,搶的o他們打家劫舍,攻城掠地o說句實話,就是一幫土匪,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今朝有酒今朝醉o是他們生活的來質o
-
8 # 夏雨風
水滸傳就是從晁蓋七人生劫皇帝"生辰綱"開始,落草為冦。他們嘯聚山林,打家劫舍(多為劫富),殺官軍搶官糧,才能大口喝酒,大口吃肉。
綠林好漢自古就是盤據山頭,收取買路錢。梁山好漢還建立了山頭哨丶聯絡站,就是以酒家等形式,一邊做生意丶一邊打探訊息,甚至奪取富家錢財。另外還經營著一大水域,做水產生意。還有打獵等。總之,有多種生存方式。
梁山好漢的前途無非是三種,第一做強盜,自產自銷。第二呼應方臘,舉義旗,反朝廷,奪天下。但宋江選擇了第三條路招安,做朝廷命官,拿俸祿享受白領生活,然後去征戰方臘。這樣,從綠林好漢搖身一變為官府鷹犬,留得忠義之名。
但朝廷只是利用,先收買丶後瓦解,先毒死宋江這個心頭大患(保不得日後再舉義旗),而宋江已是沒有回頭路,只有以死以證忠義之名,為之還不惜將鐵心好漢李逵一起毒死,以免日後揭杆而起壞了自家名聲。結果梁山好漢很多戰死在征戰方臘的沙場上。
一群梁山好漢,轟轟烈烈替天行道聚義廳起,到最後七零八落招安忠義堂止,江湖義氣真得好難,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
9 # 李柒夜
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銀。這是梁山的口號,兄弟們之間是你有我有全都有。
梁山有著一百單八將,幾萬人馬,聚集在一起逍遙快活。這些人最大的愛好就是吃肉喝酒,經常連擺數日筵席,幾萬人只是吃喝就是一筆很大的開銷,梁山還需要馬匹、兵器、建造房屋等等。此外,大小頭領、小嘍囉還需要分金銀,這也是必須的,畢竟衣服、個人物品還是需要的,都需要自己花錢,沒錢誰又願意賣命。
這一算下來,梁山的開銷就是天文數字,宋江這個老大也不好當。這些錢從哪裡來的,書中描述得非常清楚,最主要的就是劫掠、劫掠、再劫掠。
梁山的人馬數量梁山有著三任老大,王倫、晁蓋、宋江,宋江時期人馬達到鼎盛。
王倫時期,梁山就是個小山頭。柴進推薦林沖上梁山時,說過“三個好漢聚集著七八百小嘍羅打家劫舍”。早期的梁山只有七八百人,這人數也就和少華山、桃花山、白虎山差不多。
晁蓋智取生辰綱上梁山後,林沖火併王倫,推舉晁蓋為老大。晁蓋時期梁山得以發展,宋江推薦清風山人馬上山時,說道“晁天王聚集著三五千軍馬”。 清風山和秦明等人收拾完畢後,有三五百人一起跟隨,在對影山又遇見呂方、郭盛的二百來人加入。這時的梁山有著五七千人馬,已經是一個大山頭。
江州劫法場後,宋江上梁山,梁山人馬大幅度增加。這些人馬都是仰慕宋江的名頭聚義梁山,主要人員來自其他山頭和朝廷降將帶的人馬。其他山頭有二龍山、芒碭山、黃門山、飲馬川、白虎山、桃花山、少華山等,其中以二龍山、芒碭山人馬最多,有著幾千人馬,這些綠林出身的有一萬左右。最多的人數還是來自於朝廷降將帶的人馬,呼延灼、關勝、索超、魏定國、單廷珪、董平、張清攻打梁山送來了大批人馬,關勝投降後就招攬了五七千人馬。招安征討遼國時,曾說宋江統兵十萬,這些都是梁山人馬。
十萬人馬的花銷對於梁山絕對是個重大問題,畢竟梁山沒有固定收入。宋江就是不招安,為這些人的生活也要重新考慮出路了。
梁山錢糧來處梁山的人每一次殺人也從不忘記取財,作者都有描述。魯智深、史進兩人打死崔道成、丘小乙後,包裹了些金銀。武松血濺鴛鴦樓,把桌上的金銀器踏扁收拾後拴在腰上,夜走蜈蚣嶺斬殺飛天蜈蚣也是先問劫來的婦人有些財帛麼,聽婦人說有一兩百兩金銀,武松就讓她去收拾了一下,不過武松並沒要都給了婦人。孫立等人劫獄救人後,又殺了毛太公一家,“去臥房裡搜簡得十數金銀財寶”。這樣的例子每一次都有出現,就連李逵殺死窮鬼李鬼後,還去他家搜查了一番,“搜得些碎銀兩並幾件釵環,李逵都拿了”。自己劫的銀子歸自己,這些屬於早期個人的劫奪,都是自己的。
早期的梁山人數較少,靠劫道就可以維持了。林沖初上梁山時,王倫要求林沖納個投名狀,就是要他劫道殺人。晁蓋當老大後,劫道依然是重要來源,朱貴探聽有數十人的客商從梁山路過,立馬上報給晁蓋。晁蓋派人下山劫掠,得到二十餘輛車子金銀財帛並四五十匹驢騾頭口,比王倫強的是晁蓋只讓取金帛財物不準殺人。
人數少怎麼也好安排,二十車金銀已經是不菲的收入了。晁蓋當即吩咐分取財物,“叫掌庫的小頭目,每一樣取一半收貯在庫,聽候支用;這一半分做兩分,廳上十一位頭領均分一分,山上山下眾人均分一分”。 財物的一半收存在山寨倉庫,供山寨開支,剩下的一半,除了大頭領,所有小嘍囉也都有一份。這時的梁山和其他小山頭沒有什麼區別,桃花山的李忠、周通劫掠財物後,也是分成三份,兩人各拿一份,其他的賞給了小嘍羅。
再就是劫掠縣城,按他們所說就是“借”。林沖初上梁山,王倫嫉妒他的才能,推辭道“小寨糧食缺少”,朱貴就質疑他“山寨中糧食雖少,近村遠鎮可以去借”。少華山朱武、楊春、陳達因為錢糧欠少,就曾向華陰縣借糧。不過縣裡的存糧不會太多,只能滿足幾百人的山寨。
宋江上梁山後,人馬數量激增,劫道、縣城“借糧”已經滿足不了梁山的開支。勢力大也有勢力大的好處,梁山四處征討,攻陷其他勢力,攻城破府,劫奪了大批財物糧草。
劫道又能劫幾個錢財,看看梁山大財源的來向。
晁蓋智取生辰綱,劫來十萬貫生辰綱。生辰綱是北京大名府梁中書為了給老丈人蔡京過壽準備的十萬貫金珠寶貝玩器,這是一樁天大的富貴,晁蓋上梁山時全部帶上了梁山。
宋江在清風山時,攻破清風寨,殺到劉高家,不僅殺了劉高,還把他家的財物搬空。“小嘍羅盡把應有傢俬金銀財物寶貨之資都裝上車子;再有馬匹牛羊,盡數牽了。” 清風山的小嘍羅把金銀珠寶搬盡不說,牛羊也一塊牽走了。這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劉高是清風寨知寨,貪得無厭地榨取百姓錢財,最後都歸了清風山。隨後清風山在宋江的建議下上了梁山,自然又歸了梁山。
江州劫法場後,宋江智取無為軍,殺到黃文炳家。眾人殺了黃文炳一家,又“把他從前酷害良民積攢下許多傢俬金銀收拾俱盡,大哨一聲,眾多好漢都扛了箱籠家財”。黃文炳是江州通判,家財自然不少。更可怕的是晁蓋宋江等人捉拿黃文炳後,晁蓋吩咐割黃文炳的肉燒烤給宋江吃,這件事李逵代勞了。最後李逵還取出黃文炳心肝,與眾好漢做醒酒湯。
十萬貫生辰綱,劉高、黃文炳的家財也算是多了吧,其實這也不算多。梁山的糧草財產是在宋江上山後攻略四方奪來的,這才是真正的大財產。
三打祝家莊一是為了救時遷,再就是為了糧草。隨著梁山人馬增多,錢糧已經缺少,梁山正愁沒地方去劫掠,祝家莊送上門來了。按照宋江所說就是“若打得此莊,倒有三五年糧食。” 祝家莊打下後,梁山開始收集財物,“得糧米五十萬擔”,牛羊騾馬等不計其數,金銀財寶犒賞了三軍。打下祝家莊後,李逵又跑到扈家莊殺了扈家莊滿門,“叫小嘍羅牽了有的馬匹,把莊裡一應有的財賦,捎搭有四五十馱”。為了拉攏李家莊的李應,宋江、吳用又設計燒了李家莊,財物自然是拉取到梁山了。按照李應妻子的描述就是,梁山假扮官差教他們把傢俬收拾好裝上車子,“將家裡一應有箱籠牛羊馬匹驢騾等項都拿了去”。祝家莊、扈家莊、李家莊三個莊子的糧草財物都送上了梁山,這才是一筆大財產,糧草對梁山非常重要。
攻破高唐州後,殺了高廉一家,“再把府庫財帛倉糧米並高廉所有傢俬,盡數裝載上山。” 這次得到的不僅是高唐州知州高廉的家財,還有高唐州府庫的糧米。
攻破華州後,“就開啟庫藏,取了財帛,裝載上車”。這次得到的又是華州府庫的庫藏,梁山是做得越來越大了。
攻打大名府也是為了糧草,吳用所說就是“要取大名錢糧,以供山寨之用。”攻取下大名府後,吳用安排“應有金銀寶物都裝載上車子;又開倉廒,將糧米濟滿城百姓了,餘者亦裝載上車,將梁山泊貯用”。大名府的糧食儲存太多了,吳用就分了一部分給老百姓,金銀財物都拉到了梁山。
攻破曾頭市後,殺了曾家滿門,又“抄擄到金銀財寶,米麥糧食,盡行裝載上車”。
這麼多的糧草依然滿足不了梁山的需求,宋江、盧俊義分兵攻打東平府、東昌府就是因為山寨錢糧缺少。攻破東平府後,“便開府庫,盡數取了金銀財帛;大開倉廒,裝載糧米上車”。攻破東昌府後,“便開倉庫,就將錢糧一分發送梁山泊,一分給散居民”。
梁山上的富戶財產梁山有很多人出身貧微,但是依然有著不少的土財主,晁蓋、盧俊義、柴進等人都是大地主級別的。
晁蓋是東溪村保正、鄉里的財主。上梁山時,晁蓋不僅帶了生辰綱,還有莊裡的財產。晁蓋當老大後,就曾用財產賞賜小頭目和小嘍囉。
盧俊義是河北大名府有名的大富豪,祖上幾輩都是富豪,累積的財產多的不可計數。盧俊義因受陷害不得已上了梁山,梁山打破大名府後,盧俊義跑到家中要殺老婆和管家李固,沒找著人,就“叫眾人把應有傢俬金銀財寶都搬來裝在車子上,往梁山泊給散”。盧俊義幾輩子的財產都散到梁山了。
柴進是後周皇族後裔,人稱柴大官人,又是一個累積幾輩子財產的大富豪。攻破大名府後,“柴進和蔡福到家中收拾家資老小,同上山寨”。蔡福是個劊子手沒有多少家產,柴大官人的家財就多了。
穆弘、穆春兄弟是揭陽鎮三霸之一,也是揭陽鎮富戶。江州劫法場後,“穆弘帶了穆太公並家小人等,將應有家財金寶,裝載車上”,舉家上了梁山。
梁山上這樣的富戶還是有些的,孔明、孔亮、李應等人家裡財產都很多,還有關勝、朱仝、徐寧、韓滔、彭玘、凌振、蕭讓、金大堅在上梁山後,家眷老小都被晁蓋、宋江安排人接上了梁山,家財還會留下嗎。像花榮上清風山時,“將應有財物等項裝載上車”,宋江的父親上梁山時,收拾了箱籠,這些財產在車上拉送到梁山,這些人好意思都拿走,在梁山上當富戶嗎。這又是梁山上的一大筆收入。
梁山有八百里水泊,水產十分豐富。三阮的石碣村緊挨著梁山泊,吳用找他們要十數條十四五斤的鯉魚,阮小二說這樣的大魚只有梁山泊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梁山可以打魚撈蝦自己吃,或者出售。這些大魚給大頭領做個鮮魚湯還是可以的,小嘍囉就沒必要天天吃肉了。
梁山有東山、西山、南山、北山四個酒店,負責接引上山好漢、探聽情報,也有著一部分收入。這些酒店的位置都挺好,朱貴的店傍水臨湖,只有人多才能打探訊息。酒店的收入是一方面,關鍵是這些酒店都不是正常的酒店,開店的孫二孃、李立、朱貴,都是開黑店的人。朱貴是最早在梁山開店的人,戴宗去東京送信路過樑山泊時就被麻翻了,“背入殺人作房裡去開剝”。這也幸好是戴宗,朱貴聽說過,其他過路客人就完了,既賣肉又劫取財物。
其他山頭上梁山時,也帶有一些糧草財物,不過這些明顯很微薄。這些小山頭的財物本來就不多,上梁山後更是沒了收入,又多了幾萬張嘴。
總之,要維持梁山的開銷主要來源還是劫掠大城鎮。為了合理分配糧草,宋江還安排了柴進、李應掌管錢糧。看似梁山好漢們大塊吃肉、大口喝酒很逍遙,其實為了生存很不容易,每次攻城小嘍囉都會死不少。宋江為了讓所有兄弟們吃上飯也是不容易,他不想造反只能接受招安了,畢竟一直劫掠州府和造反無異。
-
10 # 梁山好漢273798771
《水滸傳》中的好漢們,鋤暴安良,行俠仗義,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論稱分金銀,日子過得自由自在,自如,維持這樣的高消費,他們的錢從哪裡來的呢?
一是打劫。客商、地方豪強和官府。梁山好漢的第一桶金是智劫,共計十一擔,價值十萬貫,按照北宋的購買能力,足夠,,普通百姓一年的生活費。這次搶劫奠定了梁山的基礎。
書中第一次描寫搶劫是桃花山的打虎將李忠和小霸王周通帶領小嘍囉搶劫一夥商人,搶到的財務是這樣分配的:數百名小嘍囉分三分之一,兩個將領分三分之一,剩餘的三分之一山寨公用。按照這樣的比例,在後來的行動中得到的財物估計也是這樣分配的。
梁山好漢先後洗劫了毛家莊、扈家莊、李家莊和曾頭市,這些地方豪強都透過各種手段積累了大量財富。打下的官府有高唐州、青州、華州、大名府、東平府,東昌府等,這些官府都存有大量財賦稅收和金銀財寶,戰利品十分豐富。
二是富豪們帶家產上山。晁蓋、李應、柴進、孔明和孔亮、宋江上山後都把家產帶上了梁山,史進則把家產帶寄存在少華山,最後也上了梁山,其它幾位都是民間鉅富,尤其是柴進,柴榮的後代,金枝玉葉,家產更多,讓他和李應當財務主管也是實至名歸。
三是各山寨的財富積累。桃花山、二龍山、清風山、少華山、邙蕩山等山寨多年積累的財富。
四是酒店經營收入。梁山的酒店自從王倫時期就開張營業,做的幾乎是無本買賣,不僅圖財害命,還把人肉當做牛肉賣,一點也不浪費。
梁山的發展壯大有一個較長過程,初期兵少將寡,最興旺的時期人馬大約有六七萬人,興旺時期只持續了沒幾年,俘獲的官兵除了有限的幾個頭領投降以外,全部釋放。況且,能享受生活的只是一些頭領,普通嘍囉兵享受不到。
有了上述四個方面的收入,足夠維持官兵們高標準的生活,並且在招安後還能賣市三日。
-
11 # 閒話人文歷史
梁山不事生產,也沒有自己的生產基地,所有的錢糧都是搶來的。
招安前,梁山大概有6-7萬人馬,但真正能常常“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主要是那108位好漢。
梁山上的那些小嘍囉們是絕對沒有這個待遇的,他們能夠吃飽肚子就很不錯了。
梁山的錢糧都是靠搶劫,王倫和晁蓋時代都是在山前山後的大路上搶劫過往客商。宋江上山後過往客商不怎麼搶劫了,主要是靠搶劫梁山周邊的大戶,以及打破州郡劫掠府庫。
打發林沖的時候,王倫端出來50兩白銀和兩匹絲綢;晁蓋上山,王倫又命人端出五錠大銀(250兩)贈送;
晁蓋上山後,帶來了晁蓋自己的傢俬和十萬貫生辰綱,但沒過多久,晁蓋就覺得“沒金帛使用”,派遣阮氏三雄去搶劫,搶來了20多輛車子的金銀財物,四五十匹驢子、騾子等牲口。
宋江上山之後,梁山迎來大規模的發展,搶劫業務的目標也大大拓展:梁山泊好漢們分兵N路,四處出擊打家劫舍,把周邊200裡之內的土豪劣紳和地主老財都搶遍了。
除此之外,梁山還多次打破州郡,劫掠府庫錢糧:比如救柴進打破高唐州、三山聚義打破青州,救史進和魯智深打破華洲、救盧俊義打破大名府。晁蓋死後,宋江和盧俊義寨主之位爭奪又打破東平府和東昌府。
所有被梁山攻破的州府,府庫的錢糧都被梁山劫掠一空,順便還洗劫了當地官僚的財富,比如高唐州太守高濂、大名府太守梁中書的家產都被梁山好漢洗劫一空。
還要就是那些加入梁山的小山頭,都把自己的財富帶到了梁山:清風山、對影山、黃門山、二龍山、桃花山、少華山、白虎山、飲馬川、枯樹山……
一些身家鉅富的頭領財產也帶到了梁山:晁蓋的家產、穆弘家族家產、盧俊義的家產、柴進的家產、撲天雕李應的家產等。
下面,具體說一下宋江上山以後,梁山搶劫事業取得的豐碩成果,根據初步估算,宋江帶著梁山大軍總共搶劫財物摺合3200多萬貫
1、獨龍崗:三打祝家莊,把獨龍崗上的祝家莊、扈家莊、李家莊都搶了個精光。三家加起來不低於150萬貫。
祝家莊:僅僅在祝家莊就搶劫了50萬石糧食和無數金銀財帛;
扈家莊:李逵把扈家莊的人殺個精光,然後用四五十匹馱馬把扈三孃的家產拉到梁山
李家莊:具體多少財產沒明說,但梁山派人300多個嘍囉去打包、裝載糧食和金銀財帛,可見錢財之多。
2、高唐州:攻打高唐州救柴進,獲利不少,光柴進一家的財產就有80萬貫,加上高濂的財產,府庫的金銀財帛和錢糧,不低於200萬貫。
柴進的財產:奪回來柴進和他叔叔柴皇城的金銀財帛,總共裝了20多輛大車,《殘水滸》作者程善之估計柴進的傢俬為80萬貫,柴進的家產主要還是田地,傢俬只是一小部分。
高唐州府庫的金銀財帛和糧食;
高唐州太守高濂的所有家產;
3、青州:三山聚義打青州,金銀財帛和糧食裝了五六百車,拉到梁山上去。五六百車糧食和金銀財帛,楊志生辰綱10萬貫挑了11擔,粗略估算300萬貫還是有的。
宋江率領梁山兵馬,匯合二龍山、白虎山、桃花山三山的人馬,共同攻打青州。
打破青州後,劫掠了青州府庫金銀財帛,倉庫的米糧等,裝了五六百車;
殺了慕容知府全家,把慕容知府的家產全部打包帶走,慕容知府是慕容貴妃的哥哥,家產最少也有幾十萬貫。
4、華州:史進行刺華州賀太守被抓,魯智深去救史進又被抓,宋江採用吳用的計謀,攻破了華州,劫掠了府庫金銀財帛和所有錢糧。具體財物有多少,書中沒有細說,但可以參考青州五六百車財物的資料,華州就是不如青州富裕,但200萬貫總還是有的。
5、大名府:大名府的府庫、梁中書的家產、盧俊義的家產,還有其他大戶的家產,收穫起碼2000萬貫以上。
大名府又叫北京大名府,是北宋的四個京城之一,人口眾多,錢糧廣有。大名府的府庫錢糧不低於1500萬貫,甚至更多。
梁中書每年給岳父蔡京的生日禮物就有10萬貫之多,可見大名府多麼的富裕。梁中書的家產不低於300萬貫。
盧俊義作為大名府首富,家產肯定不會比祝家莊那樣的地主老財少了。一個祝家莊的僅僅糧食就有50萬石(50萬貫),盧俊義的家產(動產和不動產)加起來不低於500萬貫,當然大部分是田地,金銀財帛大概50萬貫。
還有城裡面其他被打劫的大戶肯定也不少。
大名府梁中書
6、曾頭市:不弱於獨龍崗三個莊子,收入應當不低於200萬貫。
曾頭市曾家的地主武裝私軍就有7000人,可見這簡直就算個小型城鎮,而且能養得起7000大軍,錢糧怎麼會少?
7、東平府和東昌府,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不算是多麼重要的城市,兩個城鎮劫掠200萬貫也就差不多了。
大致一算,從宋江上山後就到處搶劫,總共搶劫到財物3000多萬貫,北宋一年的財政收入差不多1億貫,可見宋江的搶劫能力還是很強的。
憑藉著這些搶來的錢糧,梁山好漢兩敗童貫的10萬大軍,三敗高俅的13萬大軍。打仗是要花大錢的,梁山能輕鬆打贏高俅和童貫,很大程度也是因為錢糧充足。
宋江和燕青去東京找招安的門路,最後找到皇帝宋徽宗的紅顏李師師那裡。
普通人根本就見不到這位東京花魁娘子,但宋江卻輕易就見到了李師師,而且是兩次。
燕青直接用黃金砸開李師師的大門,老鴇對宋江一行熱情接待,李師師也是客氣招待,可見梁山真的很有錢!
-
12 # 真誠cjq
什麼梁山好漢?說白了就是一群嘯聚山林,打家劫舍的土匪。
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錢。
梁山水泊,窮山惡水出刁民。本來是王倫一夥的地盤,盤據在那裡打家劫含。晁蓋一夥劫了"生辰綱",無路可走也只能上了梁山水泊。名聲雀起,逐漸做大做強。官方不斷進剿,但屢戰屢敗。
梁山好漢們除了打家劫舍外,來投靠的兄弟們也都是滿載而歸,加上與官方戰鬥勝利的繳獲……戰爭的目的就是為了掠奪。不管怎麼美化,戰勝者一方首先滿足了自己的需要。
宋江入主樑山後,改聚義廳為忠義堂,成為政治土匪。更是受到朝廷的資助。替朝廷打別的強盜去了。
-
13 # 園丁愛歷史
搶劫的唄!他們又不從事生產,就是靠打家劫舍,好漢其實都是盜匪,命運朝不保夕,所以活一天痛快一天,從小說中可以看出,這些人殺富但不濟貧,搶劫來的東西隨意揮霍。
-
14 # 綠野萍蹤01
梁山好漢吃的都是皇糧,拿的是官餉,耗的“家國”,替皇帝爭奪皇位,享受著“大請大受”的待遇,何須為大魚大肉犯愁?何況,梁山好漢中隱藏著很多皇帝,別說大魚大肉,每頓山珍海味都不足為奢,何勞我等替他們盤算金銀的來路?
那麼,為何說梁山好漢都是皇帝的隊伍,他們究竟吃誰的喝誰的,誰給他們“大請大受”的待遇?
小小梁山能養活幾萬人馬?梁山總共經歷了四任寨主,杜遷坐頭把交椅時,山寨有多少人馬書中沒寫。王倫做了寨主,廣納做下迷天大罪的人,擴大了山寨實力,柴大官人說:“那三個好漢,聚集著七八百小嘍囉,打家劫舍”。假如以此時的王倫軍馬總量,八百人駐紮在梁山之上,恐怕都嫌擠了點。
晁蓋奪了鳥位,“山前山後,共有七八百人,都來廳前參拜了”。隨之,梁山擊敗了濟州府派來的官兵,奪了六百匹好馬,卻沒有交代是否有官兵入夥。
此後,書中再也沒寫晁天王繼續壯大山寨,直到宋江把青州、清風山、清風寨,以及對影山的人馬送到梁山時,山寨裡才開始大造大船、屋宇、車輛、什物,打造鎗刀、軍器、鎧甲、頭盔,整頓旌旗、袍襖、弓弩、箭矢。當時,宋江送去的這隊人馬,大約有五百人,如此,梁山人馬就過千了。
宋江上山後,不斷襲擾州府,各處山頭紛紛前來投奔,山寨兵馬不斷猛增。而且,呼延灼、關勝,以及單廷圭、魏定國所部,恐怕絕大多數都歸了梁山。如此,梁山寨中起碼駐紮了好幾萬人。
宋江率部第二次攻打曾頭市的時候,書中比較詳細地寫了梁山大致有多少人馬。書中說,吳用分調五支軍將,各率三千人馬,攻打曾頭市五個寨柵,總共是一萬五千人。宋江、吳用、公孫勝等以五千人馬攻打曾頭市正中主寨,李逵與芒碭山頭領則帶著五千人馬為合後。
如此算來,僅集中在曾頭市的人馬就是二萬五千人。
曾頭市與梁山鏖戰,屢戰屢敗,便請青州、凌州發兵救援。吳用得知情報後,從梁山調關勝、花榮等人分頭迎擊兩個州郡的援兵,上演了一場圍點打援的好戲。這兩支人馬加起來,恐怕不會少於三千人吧。再加上盧俊義率領的五百伏兵,梁山投入到曾頭市的戰力就在三萬人上下了。
山寨之中,還留下了第一次攻打曾頭市的所有頭領,包括林沖、呼延灼、徐寧、劉唐等。吳用一定吸取了關勝曾經用過的“圍魏救趙”,防止朝廷乘虛攻打梁山,所以,梁山寨中肯定是留有比較充足的嘍囉兵。
打完曾頭市,又拿下了東平府、東昌府,董平、張清所部估計也是大部分被帶上了梁山。這兩個府的級別比青州、凌州高,軍馬總量至少不會低於州一級。所以,梁山恐怕又得增加五千以上的軍馬了。
這樣算起來,到梁山大聚義,《水滸傳》故事結束時,梁山的軍馬總數大致在五萬左右,加上八員水軍頭領所部水軍,山寨總兵力不會低於六萬。如此,小小的梁山如何能駐紮得了這樣一支龐大的軍隊?
我在專欄中的一篇文章中,解讀了《水滸傳》中的梁山不是現實中的山東梁山,而是寫的北京城。同時,又影射了書中所涉及到的汴梁、南京。也就是說,這五六萬人馬其實是皇帝的軍隊,他們所打的每一仗,都是禁軍的爭奪。如此,梁山好漢得皇帝“大請大受”,大魚大肉地吃喝就不足為奇了,他們有的是錢。
梁山好漢都是禁軍《水滸傳》開篇詞中,就直言不諱地道明瞭主題:“評議前王並后帝”,書中的故事就是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的。因此,在“開篇引首”中,施耐庵以趙匡胤開篇,寫他“一條杆棒等身齊,打四百座軍州都姓趙”。杆棒,就是書中“槍棒”中的“棒”。
“槍棒”,出自《史記·天官書》。太史公寫道:“紫宮左三星曰天槍,右五星曰天棓”,紫宮,即紫微宮,也就是紫禁城。天槍、天棓,在《水滸傳》中被寫成了“槍棒”。欒廷玉的綽號是“鐵棒”,也就是“天棓”,“天”在《水滸傳》中被寫成了“鐵”,比如,生鐵員外是“昇天員外”,生鐵佛是“昇天佛”,暗藏的寓意就是已經昇天的皇帝。
天槍、天棓就是梁山的中軍驍將,拱衛左右即為“禁衛軍”。故此,《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是被一個禁軍教頭引出了的,正文故事也是因為一個掌管禁軍的高太尉所引發。也就是說,《水滸傳》寫的是禁軍的故事。
禁軍太尉、禁軍教頭引出了梁山好漢,而趙匡胤則引出了整部《水滸傳》。後周時期,趙匡胤與其父趙弘殷(書中以穆弘為隱寫)曾經一同掌管過禁軍,趙弘殷死後被柴榮追贈為太尉,父子兩人其實都是《水滸傳》中的“殿前太尉”,是掌管禁軍的“高太尉”。歷史真實中,趙匡胤就是從範質手中騙得了禁軍,在陳橋發動禁軍兵變而奪了後周皇位。
梁山一百單八將其實是“高太尉”放出了的妖魔,書中說,洪太尉開啟伏魔大殿地窖時,忽然響起了“十萬軍中半夜雷”,震塌了半個殿角。這個“雷”,就是霹靂大仙。霹靂大仙是“太祖武德皇帝”,而“太祖武德皇帝”這個虛構的諡號,就是趙匡胤、朱洪武諡號的提煉合成,朱洪武又稱“太祖高皇帝”。所以,放出妖魔的是這兩個霹靂大仙,放出來的便都是“禁軍”。
《水滸傳》中,“昇天員外”就是趙員外,“生鐵佛”便是與“瓦罐”有一段奇緣、曾經入過佛門的朱洪武。
太史公在《史記·天官書》中還說:“天一、槍、棓、矛、盾動搖,角大,兵起”。槍棒都有了,這是梁山好漢最喜歡的兩件兵器,幾乎人人都喜歡舞槍弄棒。因而,又在“高皇帝”斬白蛇起義之地,也就是書中的芒碭山弄來了“盾”,林沖原本是槍棒教頭,馬上打仗又讓他改用丈八蛇矛。
丈八蛇矛總長一丈零八寸,正合梁山天罡地煞之數,林沖又是禁軍教頭,便湊齊了《天官書》中所說的“兵起”的兵器要件。天一,即中宮天極星,象徵著皇朝國運。而“角大”,則說的是這些星宿運動變化到一定的位置(書中說的“天道迴圈”),便要動刀兵了。《水滸傳》因此便寫了“獨角龍”。登州系中,人員關係非常複雜,因此的就是靖難之役中的複雜關係。
禁軍“高太尉”放出妖魔,於是就引發了梁山好漢的故事,趙家、朱家的大火併便在梁山隆重上演了。
梁山好漢都是禁軍,難道還愁不能吃大魚大肉嗎?皇帝爭奪皇位,他們就是書中所寫的“耗國”者。
梁山隱藏了很多皇帝“高太尉”為何要放縱禁軍呢?書中寫道,因為太宗把“金匱之盟”變成了虛錢實契,霹靂大仙就要放出禁軍(妖魔)來奪取因此而失掉的皇位。而朱洪武“孫立”,則又導致了燕王起兵,爭奪天下。
寫到這裡,恐怕會有讀者朋友要發話了:《水滸傳》中哪裡寫了這樣的事?這樣的事就寫在“開篇引首”這段書中,施耐庵是以“寫錯”的方式,瞞過了古往今來的絕大多數讀者,在書中隱藏了禁軍爭奪皇位的明朝秘史。書中寫道:
(太祖)自庚申年間,受禪開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自此定矣。傳位與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傳位與太子即位,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腳大仙。
這段話中,少寫了宋真宗,其寓意是:假如沒有金匱之盟,或者太宗按照這個盟約傳承皇位,那就沒有宋真宗了。同時,因為少寫了宋真宗,便一語雙關,把朱洪武“孫立”這件事帶了進來。這段話,是《水滸傳》的總綱,梁山禁軍就是因為這段話而以大火併的手段,“爭奪皇位”。
因為梁山好漢是爭奪皇位的禁軍,那就得由皇帝“御駕親征”了。所以,擁有“天棓”的欒廷玉,其實就是“鑾庭御”,三打祝家莊就是“三打朱家莊”,交戰雙方都是禁軍,是朱家的一場大火併。
這段故事中的謎團非常多,其中,梁山正北一路人馬誰是主將,欒廷玉究竟是被殺了還是逃走了,等等,是謎團中的謎團。其實,正北一路人馬正是燕王所率領的燕軍。正北是玄武之地,燕王奪位成功,就號稱是玄武大帝降世。故而,誤走妖魔是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點的一次早朝而引發的,這次早朝發生在“大明宮”。
梁山原本在正北有一支人馬,欒廷玉從後門出來,卻去殺正西北方向的人馬,他殺錯了地方。其實,這一筆正是高度寫實,靖難之役中,燕王就是在西北門進入了南京城。“鑾庭御”親自去這裡殺“李應”,也就是鎮守西北門的谷王朱橞、曹國公李景隆,就此被燕王的“天策上將”射殺。
僅在“三打祝家莊”的故事中,就出現了皇帝的身影,書中的皇帝那就更是數不勝數了。以下,我稍微講幾個細節,來看看《水滸傳》中究竟隱藏了多少皇帝。
宋江原本是家中老大,卻被寫成了“三郎”,而且,還是“孝義黑三郎”。北宋的趙光義、趙恆父子在家中兄弟排行中都是“三郎”,他們違背了祖訓,把杜太后的金匱之盟變成了“虛錢實契”,豈不就是“孝義黑三郎”?宋徽宗也是因為一位“王婆”的強媒硬保,以第三順位繼承人的身份,虛得“仁孝”之名而做了皇帝,同樣是“孝義黑三郎”。
靖難之役的雙方是一對叔侄,朱允炆能夠被“孫立”,除了朱元璋對朱標的情感外,也有排除外戚威脅皇位的重要考慮。同時,朱允炆對父親的孝道符合朱洪武以孝治天下的理念,這個第三順位繼承人做了皇帝,便向叔叔們痛下殺手,也是一個“孝義黑三郎”。燕王朱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奪取皇位,也是違背了祖訓,這位大明第三代皇帝,還是一個“孝義黑三郎”。
這些“三郎”們都做了皇帝,是一個朝代的老大。所以,宋江名為“三郎”,實則家中老大。
宋江一人身上就隱藏了這麼多皇帝,盧俊義則揹負著三個皇帝的符碼,公孫勝也是“霹靂大仙”。紫髯伯皇甫端因“重瞳”而隱喻了燕王,白日鼠白勝則是屬鼠的永樂皇帝,段景住、時遷又暗藏了永樂遷都。
“白衣秀士王倫”暗藏著一個“皇”字,“神行太保戴宗”則有“太宗”隱藏其中。林沖、燕順,以及燕青、楊林等人都與“燕王”有關,“拼命三郎”石秀,更說的是那些為了爭奪皇位而拼命的“三郎”。
《水滸傳》中的皇帝實在太多,舉不勝舉。除了梁山好漢外,張天師、洪太尉、高俅、劉高、蔡京、蔡九知府,以及九紋龍、九尾龜、神運算元、鐵笛仙、旱地忽律、九天玄女,李逵、牛二、李小二、羅真人……他們都是皇帝。
《水滸傳》寫的就是妖魔皇帝爭奪皇位,以天下之財賭自己的身家性命。所以,梁山好漢根本就不差錢,別說大魚大肉,就是天天山珍海味都是吃得起的。
-
15 # 成253838728
梁山的資金渠道主要有幾個方面:1、智取生辰綱,獲取了大量資金,2、開一些黑店,搶奪過往的商隊,3、附近一些大財主,為了暗中尋求庇護,“敬貢”梁山好漢一些財物;(如柴進之類)。還有就是殺富濟貧,如攻打祝家莊。此外,說書的及作者為了烘托梁山好漢大碗喝酒,大碗吃肉生活一種氛圍,讓聽眾和讀者感覺梁山故事比較精彩,作者有意杜撰出來的。
回覆列表
在宋代,標準的錢幣換算為: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所以一萬貫是一萬兩銀子,可這基本是不可能的。據《三朝北盟會編》記載,北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每兩價錢二十貫,銀每兩一貫五百文。這樣算的話,一萬貫是6667兩銀子,667個金元寶。
到了南宋時期,銅錢就更不值錢了,岳飛孫子岳珂在《金陀續編》記載,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銀每兩二貫三百文,金每兩三十貫文。從這裡能看出,金銀的兌換率差不多1:10,但金銀貴而銅錢便宜,差不多銀銅兌換率在1兩對2貫左右。這樣算的話,一萬貫是5000兩銀子,500個金元寶。
50.8萬貫大概是2萬5千多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