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慧敏Ms
-
2 # 小白281635035
《荒原》,托馬斯·艾略特(1888-1965)的成名作和影響最深遠的作品,是現代英美詩歌的里程碑,是象徵主義文學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表達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滅,被認為是西方現代文學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
枯萎的荒原―――庸俗醜惡、雖生猶死的人們―――復活的希望,作為一條主線貫穿了全詩陰冷朦朧的畫面,深刻地表現了人慾橫渡、精神墮落、道德淪喪、生活卑劣猥瑣、醜惡黑暗的西方社會的本來面貌,傳達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西方人對世界、對現實的厭惡、普遍的失望情緒和幻滅感,表現了一代人的精神病態和精神危機,從而否定了現代西方文明。
西風頌
雪萊(江楓譯)
一
哦,狂野的西風,秋之實體的氣息!
由於你無形無影的出現,萬木蕭疏,
似鬼魅逃避驅魔巫師,蔫黃,黢黑,
蒼白,潮紅,疫癘摧殘的落葉無數,
四散飄舞;哦,你又把有翅的種籽
凌空運送到他們黑暗的越冬床圃;
彷彿是一具具僵臥在墳墓裡的屍體,
他們將分別蟄伏,冷落而又淒涼,
直到陽春你蔚藍的姐妹向夢中的大地
吹響她嘹亮的號角(如同牧放群羊
驅送香甜的花蕾到空氣中覓食就飲)
給高山平原注滿生命的色彩和芬芳。
不羈的精靈,你啊,你到處執行;
你破壞,你也儲存,聽,哦,聽!